4月29日,隨著光雲科技的上市,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一百家。距離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僅過去9個月,在這裡誕生了14隻百元股、2家千億市值公司,總市值在A股中佔比超2%,科創板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新生力量。
科創板的改革經驗也正在向市場其他板塊推廣。4月27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啟動,在註冊制制度安排方面,創業板基本以科創板為參照。科創板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地位正在發揮作用。
石頭科技晉科創板「股王」 誕生14隻百元股、2家千億市值公司
按4月29日收盤價排序,科創板「股價之王」為石頭科技,達到339.38元/股,石頭科技也是科創板唯一一隻股價超過300元的股票,在全部A股中排名第五。股價排名第二的為金山辦公,達到252.19元/股,在全部A股中排名第十位;股價排名第三的為安恆信息,為236.28元/股,在全部A股中排名第十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股價排名前兩名的公司均與雷軍有關,石頭科技為小米生態鏈企業,金山辦公的實際控制人為雷軍。
科創板100隻股票中,百元股共計14隻,其中5隻股價超過200元,9隻股價在100元-200元之間。在全部A股3800多隻股票中,百元股也只有62隻,科創板佔了近四分之一。全部A股股價前20名中,科創板股票佔了六席。
從股價變化來看,科創板有36隻股票相較發行價翻倍,其中14隻股票相較發行價漲幅超過200%,3隻股票股價相較發行價漲幅超過400%。
上市後較發行價漲幅前三名分別為金山辦公、安集科技、中微公司,相較發行價分別上漲449.91%、435.85%、420.51%。
另外,還有9隻股票跌破發行價,其中3隻股票相較發行價跌幅超過10%,久日新材、卓越新能、昊海生科。其中,久日新材的發行價為66.68元/股,4月29日收盤價為48.75元/股,每股跌去約20元,跌了26.89%。卓越新能、昊海生科4月29日收盤價相較發行價分別跌了21.52%、13.76%。
從市值來看,截至4月27日收盤,科創板市值超1百億的公司有40家,還誕生了2家千億市值公司。市值最大的為金山辦公,總市值達到1162.6億元;其次為瀾起科技,總市值為1042.03億元。金山辦公的市值在全部A股中排名第75位,瀾起科技排名第87位。另外,還有中微公司、中國通號的總市值超過500億,分別為807.64億元、586.41億元。
截至4月29日收盤,科創板總市值達到1.31萬億元,在全部A股中佔比2.09%。隨著科創板市場逐漸擴容,總市值經歷了不斷攀升的過程。開市首日科創板總市值為5387.61億元,自2019年12月10日起,科創板總市值站上8千億元;今年1月16日起,科創板總市值超過1萬億元。開市初期科創板總市值在全部A股中佔比不足1%,自2019年11月5日起,科創板市值佔比開始維持在1%以上;今年2月7日起,科創板市值佔比提升至2%以上。
打新最高收益13萬 也有股票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
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莫過於投資回報。按照網上申購回報率(以網上申購中籤率*首日均價漲幅計算)排序,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是微芯生物,達到0.1964%;其次為華潤微,回報率為0.1962%;第三名為中國通號,回報率為0.1818%。
從打新收益來看,科創板有4隻股票一籤最高收益(按上市首日最高價計算)超過10萬元,包括華峰測控、石頭科技、柏楚電子、安集科技。其中,華峰測控和石頭科技均是因為發行價較高而使得打新收益高,華峰測控的發行價為107.41元/股,上市首日最高價達到380.00元/股,一籤最高收益達到13.63萬元;石頭科技的發行價為271.12元/股,首日最高價為538.88元/股,一籤最高收益達13.39萬元。另外,柏楚電子、安集科技的發行價格均不足百元,但在上市首日取得較高漲幅,因此也帶來了高收益。其中,柏楚電子首日最高漲幅為305.37%,一籤最高收益10.47萬元;安集科技首日最高漲幅更是達到520.57%,一籤最高收益10.20萬元。
總體來說,在科創板較高的首日漲幅之下,打新基本均能帶來較為可觀的收益,100隻股票的打新最高收益平均值為26834元,有49隻股票的打新最高收益在2萬元以上,接近半數。
不過,科創板打新也並非「穩賺不賠」。建龍微納在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其發行價為43.28元/股,上市首日收盤價為42.35元/股,若以收盤價計算,打新中一籤的投資者虧損465元。
成交趨穩 換手率降至10%以下
經過開市初期的火爆後,科創板市場整體已經回歸平穩,投資者也更加理性。
從整體交易情況來看,開市至今9個月內科創板成交量共計585.47億股,成交金額共計27356.34億元,平均日成交金額144.74億元。
科創板開市初期活躍度較高,開市首月平均日成交額達到254億元,其中開市首日單日成交額高達485億元,僅25隻股票的成交額佔到全部A股3千多隻股票成交額的11.72%。開市前三周,科創板成交額佔全部A股成交額的比重基本維持在5%以上。此後科創板市場熱度逐漸降低,從開市第二個月開始,科創板低於百億元的日成交額成為常態,2019年9月-12月四個月的平均日成交額均低於100億元,其中10月的平均日成交額僅69.34億元。
進入2020年後,隨著新股不斷上市,科創板日成交金額再次站上百億元。其中,2月的平均日成交額達到289.15億元,超過開市首月的水平;此後逐漸回落,4月截至4月29日的平均日成交額為108.87億元。科創板成交額佔全部A股成交額的比例也降至3%以下,今年以來成交額佔比的平均值為2.22%。
從交易活躍度來看,除了開市首日25隻股票集中上市之時平均換手率達到78%之外,首月的換手率基本在20%-50%之間,自第二個月起平均換手率降至20%下方;自今年3月起,科創板平均換手率已經維持在10%以下,4月以來的平均換手率約6%。
兩融業務平衡 科創板融券成為A股融券重要組成部分
科創板在融資融券業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通過新股上市首日即可融資融券、擴大券源等方式,疏通了融券業務通道,使得科創板融資融券相對平衡,科創板融券也成為A股全市場融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4月28日,科創板融資融券餘額為105.71億元,佔全部A股的1.16%。其中,融資餘額80.34億元,佔兩融餘額的比例為76%;融券餘額25.37億元,佔兩融餘額的比例為24%。科創板融券餘額佔到全部A股融券餘額的16.65%。
與全部A股市場相比,科創板的融資融券比例明顯更加平衡,截至4月28日全部A股融券餘額為153.63億元,僅佔兩融餘額的1.67%。事實上,滬深兩市的兩融業務中融資佔到了絕大多數,融券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融資融券的比例長期維持在99:1的懸殊水平上。而科創板的兩融業務改變了這一局面,科創板開市首月融券佔兩融餘額比例基本穩定在40%-50%之間,至2019年末基本維持在30%以上;今年以來,融券佔兩融比例平均值約為22%。
科創板轉融券也為A股市場轉融券貢獻了很大部分。截至4月28日,科創板轉融券餘額為37.40億元,佔全部A股轉融券餘額的19.53%。開市首月科創板轉融券餘額佔到A股轉融券餘額的一半以上。事實上,科創板開通後,A股兩市轉融券餘額增長明顯,此前A股轉融券餘額僅十幾億,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後飆升至43.7億元,此後不斷上升,在2019年12月達到100億元以上,今年4月起基本維持在150億元以上。
吸引更多優質「硬科技」企業 與其他板塊錯位發展
截至4月28日,上交所科創板股票審核系統顯示,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獲受理的項目數量達到260家,其中已受理30家,已問詢63家,拿到註冊結果的企業有111家,中止審核7家,終止審核25家。
儘管今年初疫情對科創板審核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上交所仍保持了正常受理申報的節奏,並通過「現場+視頻」的形式重啟審議會議,全面恢復了發行上市審核和註冊全流程。從受理情況來看,進入4月以來,上交所受理企業申請的節奏明顯加快,4月份共受理了35家企業的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而此前3月新增受理企業13家,1月和2月共計僅受理5家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還有部分首次衝刺科創板失敗的考生「返場」,再度申報。其中包括泰坦科技和苑東生物,二者均於去年被終止審核,後重啟科創板IPO,於今年4月先後獲得上交所受理。
在上會進程方面,今年以來截至4月28日,科創板上市委召開了20次審議會議,共審議了25家企業的首發上市申請,除1家企業被暫緩審議之外,其餘24家企業全部獲通過。其中,天合光能在1月8日的上市委會議上被暫緩審議,3月11日再度上會獲通過。
在註冊進程方面,今年以來共有28家企業註冊生效。證監會保持了平均每周同意1-2家企業註冊的節奏。另外,目前還有18家企業處於提交註冊階段。
總體來看,目前已上市和申報的企業,主要集中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創板已初步聚集了一批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科創企業,已上市企業普遍具有較強的科創屬性和良好的成長性。
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了《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提出了科創屬性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3+5」項條件。隨後上交所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進一步細化了科創板服務的行業範圍。可以說,這兩份文件為判斷企業的科創屬性和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提供了「官方指南」,擬申報企業和中介機構能夠更為方便地進行評估,交易所和監管部門的審核方向也更為明晰。可以預見,在明確穩定的標準之下,科創板將吸引更多優質硬科技企業上市,科創板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作用也將進一步顯現。
在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啟動後,中國資本市場對於創新創業成長型企業的支持體系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科創板作為最先啟動的改革試驗田,堪稱其他板塊改革的藍本。科創板也將與其他板塊形成錯位發展,更加凸顯科技創新定位。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科創企業處於起步階段,各個企業發展的程度也不一樣,需要的支持也不一樣,不同板塊可以分別發揮作用,共同提供更完整、更良好的服務。科創板所服務的企業已經取得很好的發展,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也能實現服務對象的進一步擴大、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對各方都是好事。
上交所表示,將不斷優化提升科創板註冊制改革「試驗田」基礎性制度建設,提升市場活躍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堅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板塊定位,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登陸科創板,擴大板塊示範性和引領性。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