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第一顆軍事通信衛星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首爾7月31日電(記者陸睿 耿學鵬)韓國政府7月31日宣布,韓國第一顆軍事通信衛星「Anasis-II」於首爾時間31日上午7時11分許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

  據韓國防衛事業廳發布的消息,軍事通信衛星「Anasis-II」經過約10天的軌道移動後順利進入距離地球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這顆衛星將在未來4周內進行有關中繼轉發裝置操作和控制的性能試驗並計劃於10月由韓國軍方接管。

  韓國防衛事業廳表示,作為韓國第一顆軍事專用通信衛星,「Anasis-II」的數據傳輸容量為韓國現有衛星的兩倍以上,抗電磁波幹擾能力達到韓國現有衛星的三倍以上,有助於構建具有強大生存力和安全性的韓國通信系統,將使建立能夠覆蓋朝鮮半島整個區域及海外派兵地區的通信網絡成為可能。

  此外,這顆軍事衛星還將大幅改善韓軍通信系統的運營環境,地面接收終端裝置的種類將得以擴大,進一步普及士兵個人通信使用的終端裝置,並可通過在裝甲車等車輛上搭載的移動終端實現機動作戰時的衛星通信。

  搭載韓國第一顆軍事通信衛星「Anasis-II」的「獵鷹9」火箭於首爾時間21日6時30分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升空。這顆衛星在經過軌道內調試後計劃於今年年內投入使用。

相關焦點

  • 全球最重通信衛星「實踐二十號」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1月5日10時1分,中國自主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 【校史故事365】266 李義懷:中國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的研製者
    1984年4月16日,中國發射的第一顆實驗同步衛星成功定點於赤道上空,通信、廣播、電視傳輸試驗正常。同步衛星的成功發射,使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日本、歐洲空間局後,第五個用本國火箭發射同步衛星的國家,預示著中國的航天技術又取得舉世矚目的進展, 包括火箭發動機技術、裝機燃料及自動飛行控制技術、電子總控技術等,都取得了巨大進步。
  •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45周年—新聞—科學網
    紅星照耀「東方」 寫在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四十五周年之際
  • 航天技術帶來的通信革命: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緣何誕生
    同步衛星是在赤道上空35786公裡跟隨地球旋轉的衛星,由於與地球的自轉同步,也稱之為&34;;也因為它們的軌道性質,它們通常用於通信、氣象與導航。,真正意義上人類第一顆同步軌道通信衛星是她的妹妹Syncom 3,1964年8月19日,Syncom 3號在德爾塔D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在卡納維拉爾 角搭載升空,這顆同步通信衛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跨越太平洋把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會的實時畫面轉到了美國,引起了世界的轟動,雖然Syncom 2已經在1963年11月22日跨美國和日本實驗性轉播了廣播電視
  • 實踐二十號衛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首飛成功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的消息,12月27日發射的長徵五號火箭攜帶的東方紅五號技術試驗通信衛星實踐二十號已經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這也意味著繼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之後,全球最重的通信衛星也成功了。
  • 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 小火箭聊太陽同步軌道:軍事意義非常巨大
    本報告分4個部分,本文是第4部分。又到春節了!小火箭在這裡祝所有小火箭好友春節快樂!萬事如意!日出2006年9月22日,協調世界時21時36分00秒,在日本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一枚M-V運載火箭點火成功,以傾斜發射的方式,將日出號太陽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指責俄在太空測試反衛星武器
    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socialgd/10000169/20200722/38528848.html韓國首顆軍事通信衛星成功發射
  • 韓國發射首顆軍事通信衛星
    報告指出,美國在南海和東海地區與中國戰略競爭的具體目標包括,將更多的軍事人員、設備和物資轉移到東海據點,在東海附近進行島嶼建設活動,以及在東海聲明防空識別區等。 韓國核聚變研究取得新突破 據澎湃新聞11月27日消息,韓國聚變能源研究所宣布,成功將韓國超導核聚變研究裝置KSTAR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在1億攝氏度的溫度下保持20秒。此前,美國、日本和歐洲團隊的等離子體保持時間最長約為7秒。
  • 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成功進入工作軌道
    新華社西安4月26日電(呂炳宏、駱成)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於26日成功進入工作軌道。   中心技術部工程師趙國強說:「經過4次變軌控制與兩次定點捕獲,我們最終引導衛星進入了它的工作軌道。」
  • SpaceX幫韓國發射了一顆軍事衛星,打破助推器周轉記錄,間隔51天
    SpaceX已經完成了又一次成功的發射,這次是代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其客戶韓國,有效載荷是ANASIS-II,這是韓國的第一顆專用軍事通信衛星,韓國將用它來幫助維護國家安全。而整體來說,這已是SpaceX第57次成功把助推器平穩著陸。SpaceX目前是全球唯一家敢在衛星發射中使用第四手第五手火箭助推器的公司,一級助推器的重複使用間隔不斷被縮小,不過馬斯克有著更大的野心,他曾透露更「瘋狂」的計劃和野心:即在24小時內兩次完成同一枚火箭的軌道飛行。「唯一需要改變的就是你需要重新填充推進劑,然後就可以再次發射了。」馬斯克說道。
  • 中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1)
    原標題:我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2016年11月22日23時24分04秒,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太空。
  • 印度成功發射一顆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重1360公斤
    印度成功發射一顆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重1360公斤     新華網新德裡10月17日電(記者江亞平)印度空間研究機構17日宣布,印度「資源衛星1號」於當天上午10點22分從印度南部安德拉邦發射升空,並在17分鐘後進入距離地球
  • 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地球軌道 60 年了,它對全人類的影響和改變是...
    1957 年 10 月 4 日晚一顆沙灘排球大小的衛星從哈薩克斯坦的沙漠城市——拜科努爾(這裡曾是前蘇聯的航天城)發射進入太空,衛星隨後來到近地軌道,伴隨地球開始圍繞太陽旋轉,它被取名為 Sputnik,在俄語中是「旅行伴侶」的意思。
  • 中國實用型地球同步通信衛星
    南方網訊 15日零時01分,我國自行研製的「中星」20號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繼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後,中國航天發射迎來的第四次勝利。  「中星」20號是實用型地球同步通信衛星,衛星質量為2.3噸,可以實現不同頻段、不同區域之間的互聯互通,為用戶提供多種通信服務。這顆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中國衛星通信集團所屬的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負責經營。
  • 我國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
    11月12日23時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建設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終端組成。
  • 印度發射通信衛星事件始末 通信衛星有什麼作用?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14日成功發射一顆通信衛星。據介紹,這顆衛星將主要用於提高印度北部和東北部地區的通信服務能力。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說,當地時間17時08分(北京時間19時38分),該組織從位於印東南部的斯裡赫裡戈達島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GSLV MK-III D2」運載火箭,發射約16分鐘後,搭載的通信衛星「GSAT-29」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據介紹,此次發射的「GSAT-29」衛星是高通量通信衛星,設計壽命約10年,將為印度北部和東北部提供通信服務。
  • 本周一顆小行星與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親密接觸」
    摘要: 據外媒報導, 本周一顆小行星與地球同步軌道的通信衛星「親密接觸」 。這顆直徑4至8米(13至20英尺)的小行星於世界標準時間4月28日18:49以約1200公裡(750英裡)的距離飛掠地球,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一。地球同步衛星或地球靜止衛星位於赤道上方的軌道帶內,其軌道周期與地球自轉相等,這意味著它們始終保持在同一地點上空。這些衛星構成了軌道通信系統的骨幹,任務規劃者們費盡心思確保太空飛行器之間不相互幹擾。
  • 地球同步軌道一位難求:通訊衛星遭遇"停車難"
    電信運營商之所以受到限制是因為地球同步軌道只有1800個可用衛星停放空間。地球同步軌道距離地球表面約35786公裡,而且與地球的旋轉同步。雖然地球還有其它的太空軌道可以讓衛星進入,但是那些軌道都各有優劣,適合於不同用途的衛星使用。
  • 極地軌道與太陽同步軌道
    極地軌道與太陽同步軌道一般來說,有兩種衛星:有環繞赤道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