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哲倫星雲:我太難了,又要被銀河系吞併,又要被宇宙射線撕碎

2020-12-03 姿勢分子knowledge

1520年,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麥哲倫在環遊地球時,發現了夜空中的兩片明亮的「雲團」,將它們分別命名為大麥哲倫雲和小麥哲倫雲。

如今我們知道,這兩片所謂的「雲」,其實是兩個河外星系,屬於銀河系的衛星星系。

大麥哲倫星系,距離我們大約16.3萬光年,是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它的直徑是銀河系的1/5,質量是1/100,中心有一顆200萬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在夜空中,它佔據了11°×9°的天區,也就是說,從視覺上看,相當於差不多300個滿月那麼大。

大麥哲倫星系在宇宙運行中,很沒有「存在感」,它本身圍繞著小麥哲倫星系在公轉(很奇怪,明明是大麥哲倫星系更大,卻要圍繞著「小弟」旋轉),而二者組成的系統又圍繞著銀河系在螺旋式旋轉。

對於衛星星系來說,日子通常不會太好過,因為它旁邊的大星系總是那麼貪得無厭,想要將它吞併。這兩個星系的公轉,就是一邊旋轉一邊靠近銀河系的過程。據觀測,大約在25億年後,它們就會墜入銀河系,發生一次星系大合併,或者說銀河系單方面的一場饕餮。

就像我們上面說的,大小麥哲倫星系之間,本身也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大麥哲倫星系在圍繞自己兄弟選擇的同時,似乎還有「挖牆腳」的跡象。美國哈佛的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科學家艾維-利伯就表示,他認為這種挖牆腳的跡象非常明顯,通過引力透鏡效應就可以看得出來。

當然,這個對於大麥哲倫星系來說,也不算是什麼禍事。更可怕的,是二者之間的引力作用。

據科學家介紹,二者之間的引力作用,會促使更多的恆星形成,這種現象,叫做星暴。其中的超大質量恆星,就成為了禍源。它們質量大則大矣,壽命卻非常短。我們的太陽能夠存在一百億年,而它們可能只有幾千萬甚至幾百萬年的壽命。當它們死亡的時候,就會出現超新星爆發的現象。

科學家認為,星暴這種現象,通常發生於星系的核心。這就非常尷尬了,科學家的計算機模擬顯示:當超新星爆發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宇宙射線。這些宇宙射線威力極強,雖然這些微粒本身不大,但是速度極快,所以擁有著巨大的動能。它們飛入宇宙空間,撞擊星雲或者其他粒子,一方面把動能轉移到後者身上,另一方面又轉化為熱能導致後者升溫。這些星雲「腦子一熱」,就會擺脫大麥哲倫星系的引力束縛,逃逸到宇宙空間去。

實際上,大麥哲倫星系現在已經在面臨這樣的問題了。只不過,它一直朝銀河系靠近,銀河系周圍的稀薄氣體像是一個空氣罩一樣罩住了那些想要逃離大麥哲倫星系的物質。不過,這種保護能維持多久,可就不好說了。

不論大麥哲倫星系能保住多少物質,它的核心終究是要墜入銀河系的,這個事件大約發生在25億年以後。有些人甚至擔心,地球或許在這場波動中被甩出銀河系。不過,這個概率有多大,那就不好說了。畢竟,當初有科學家說,比銀河系還大的仙女座大星系在撞上銀河系時,太陽系都能平安無事。而小豆丁一樣的大麥哲倫星系,恐怕也掀不起什麼波瀾吧~

相關焦點

  • 大麥哲倫星雲中出現三次超級伽瑪射線事件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高能伽瑪射線被認為是宇宙中能量釋放的最佳示蹤信號,超新星遺蹟、脈衝星星雲等都會釋放出極強的高能伽瑪射線
  • 大麥哲倫星雲將與銀河系相撞,地球或將被甩出銀河系
    大麥哲倫星系一直環繞著銀河系運轉,是距銀河系第二或第三近的星系。,銀河系中眾多星系將遭受滅頂之災2019年初,全世界都在為新年到來所慶祝時,英國杜倫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聯合研究團隊在國際天文學頂級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撰文指出:大麥哲倫星雲(LMC)可能在20億年後與銀河系相撞。
  • 德國X射線望遠鏡傳回首批圖像,展示大麥哲倫星雲超新星遺蹟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22日發布德國X射線空間望遠鏡「eROSITA」傳回的首批圖像,揭示了隱藏的宇宙之美。該望遠鏡觀測項目有望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宇宙的演化。此次發布的X射線圖像展示了鄰近銀河系的大麥哲倫星雲以及距地球約8億光年的兩個星系團。圖像中,大麥哲倫星雲呈圓形紅色結構,裡面的超新星遺蹟清晰可見;代號為A3391和A3395的兩個星系團呈藍綠色,正在發生相互作用。「我們的望遠鏡傳回的首批圖像揭示了隱藏的宇宙之美。」項目負責人彼得·普雷德爾說。
  • 宇宙射線正在緩慢「撕裂」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
    宇宙射線正在緩慢「撕裂」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  Connor Feng • 2020-01-08 14:23:
  • 多年以後,麥哲倫星系會融合在一起,還要吞併銀河系?
    並且這個現象不只是在小麥哲倫星系出現,大麥哲倫星系也有發生,很可能與兩星系之間的特殊吸引力有關,並額外的形成了恆星風,將兩個星系之間的距離拉近。但科學家也無法預估這種情況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但如果此現象一直持續下去,可能在很多年以後,兩星系會徹底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大的麥哲倫星系。但至於融合後的麥哲倫星系是否還會吞併銀河系,也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的。
  • 20億年後銀河系與大麥哲倫星雲驚天一撞
    宇宙的未來會怎樣?20億年後,銀河系與大麥哲倫星雲的宇宙碰撞,人類會親睹太陽系的毀滅嗎?然而近期有英國杜倫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說,在80億年後的仙女座星系碰撞之前,銀河系可能會遭到另一個星系的碰撞,大麥哲倫星雲(LMC),發生在20億年之後。我說仙女座星系,大麥哲倫星雲,你們要不要這樣爭先恐後,迫不及待呀?銀河系可沒有招誰惹誰呀。
  • 20億年後銀河系可能與大麥哲倫星雲相撞 或將地球甩出銀河系
    20億年後銀河系可能與大麥哲倫星雲相撞宇宙碰撞或將地球甩出銀河系科技日報北京1月9日電 (實習記者胡定坤)英國杜倫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聯合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天文學頂級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撰文指出,大麥哲倫星雲(LMC)可能在20億年後與銀河系相撞。
  • 最新研究發現,銀河系和大麥哲倫星雲的史詩級合併,或已經開始
    【ALENG 自媒體】1月12日午間自媒體專稿,宇宙中時刻都在發生著奇怪的無法解釋的大型天文事件,其中大部分事件,都是現代科技所無法解釋的。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表明,這些奇怪的恆星,可能來自於大麥哲倫星雲。科學家說,來自於大麥哲倫星雲邊緣的氣體,與銀河系邊緣的氣體物質發生碰撞,在巨大的壓力下,氣體密度急劇增加,最終導致了這些年輕恆星的形成。
  • 大麥哲倫星雲正在慢慢靠近銀河系,20億年後,人類未來不樂觀
    在南半球的星空上,有一團昏暗雲霧狀的天體,它叫做大麥哲倫星雲,這是一個位於銀河系周邊的衛星星系,它跨越了劍魚座和山案座,其質量大概有100億個太陽的重量,可以說是一個龐然大物了。
  • 科學家研究表明,仙女座星雲要撞上銀河系?對人類會有影響嗎?
    科學家研究表明,仙女座星雲要撞上銀河系?對人類會有影響嗎?人類的眼睛看到的距離是有限的,我們仍然看不到浩瀚的宇宙,而如果我們能夠用上天文望遠鏡,那我們就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星雲和小行星,它們都在銀河系中亙古不變的存在著。而如果碰上晴朗的天氣,就算我們不用望遠鏡,也能看到許多星星。
  • 大麥哲倫星雲的超新星遺蹟,前身竟是一顆15倍太陽質量恆星!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CFA)的天文學家,對大麥哲倫星雲(LMC)中的X射線明亮超新星遺蹟(SNR)N132D進行了詳細光譜分析,其研究成果發表在《arxiv》上,提供了關於這種超新星遺蹟化學成分的重要信息,並進一步闡明了它的來源。
  • 大麥哲倫星雲東側邊緣的「蜘蛛星雲」,包含歷史上最著名的超新星
    大麥哲倫星雲人類為了探索宇宙發明了許多的探測工具,包括光學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等,這些望遠鏡幫助我們加深了對宇宙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位於大麥哲倫星雲東側邊緣的「蜘蛛星雲」。星雲是指由稀薄的氣體和塵埃一起組成的雲霧狀天體,星雲和我們熟悉的恆星和行星等天體不同,星雲是一種延展型天體,星雲的形態會發生變化,不過在一段時間內形態相對穩定,就人類觀測宇宙的歷史而言,人類所發現的星雲形態基本上沒有發生變化。
  • 每日天文一圖 大麥哲倫星雲的紅外波段圖
    三體網 www.santiwang.com探索|宇宙|奧秘三體網訊
  • 《Nature Astronomy》:研究表明大麥哲倫星雲對銀河系的形狀和布局產生巨大影響
    《Nature Astronomy》:研究表明大麥哲倫星雲對銀河系的形狀和布局產生巨大影響(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銀河系--我們在宇宙中的家園已經呈現給我們一個相對平靜的旋轉螺旋
  • 為什麼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不在考德威爾天體之列?
    為什麼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不在考德威爾天體之列?它們沒有出現在史蒂芬·詹姆斯·奧米拉的書《梅西葉天體》中列舉的20個壯觀的非梅西葉天體之列,也不在《考德威爾》一書中列舉的20個壯觀的非考德威爾天體之列。是因為它們太過明亮了嗎?
  • 大麥哲倫星雲將仙女座更早與銀河系來一次親密的碰撞!
    我們已經知道,巨大而美麗的螺旋星系仙女座將在大約40億年後一頭撞進銀河系,雖然說,這種星系碰撞在宇宙是相當普遍的,例如一般認為仙女座星系在過去就曾經和其他星系至少發生過一次碰撞。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的銀河系將經歷不止一次劇烈的碰撞。
  • 科學家首次精確測得地球與大麥哲倫星雲間距離
    大麥哲倫星雲距離地球16300光年,更精確地說是49.97千秒  研究者通過觀察罕見的近雙星得出距離計算結果  大麥哲倫星雲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系大麥哲倫星雲距離地球16300光年,更精確地說是49.97千秒。大麥哲倫星雲屬於矮星系,如同月球繞地球公轉一般,其緩慢地圍繞銀河系運行。據悉,哈勃望遠鏡觀測到,巨大的雲狀氣體緩慢瓦解,不斷地形成新星,其發出的光形成五彩繽紛的景象。這一小而不規則的星系包括蜘蛛星雲——我們的宇宙鄰居中最亮的恆星製造者,以及其他星雲,新星由這裡誕生。
  • 星雲大戰:銀河系與鄰近星系相撞時間比預期提早十幾億年
    古人看到的牛郎織女星,到今天我們仍看得到,彷彿銀河系將是永恆的存在。但我們知道,變幻才是永恆。宇宙有無數個像我們身處的銀河系,在重力作用下,我們的銀河系將會跟鄰近星系愈來愈接近,然後發生碰撞,星空重新洗牌。科學家原本預測,銀河系會在大約40億年後同仙女座星雲相撞,但最新有人提出,另一個星系大麥哲倫星雲會更快跟銀河系碰撞。
  • 大麥哲倫星系靠近,星系碰撞或不可避免
    天文學家警告,一個鄰近的星系正在衝向銀河系,這可能會使得地球離開現在的生命黃金帶,使地球變得太熱或太冷,不適合現有生命生存。由達勒姆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預測,大麥哲倫星雲可能在20億年後撞擊銀河系。
  • 16萬光年外,大麥哲倫星雲中星團是「動態老化」的!
    在大麥哲倫星雲(LMC)星系中,新哈勃觀測增加了我們對LMC中星團大小如何隨時間變化的理解。星團是許多(百萬為單位)恆星的聚集體,也是活躍的系統,其中恆星之間的相互引力相互作用會隨著時間推移改變星團結構(天文學家稱之為「動態老化」)。由於這種相互作用,重恆星傾向於逐漸向星團的中心區域下沉,而低質量的恆星則可以逃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