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陳雷研究組報導NALCN-FAM155A亞通道複合體的高分辨結構

2020-12-10 澎湃新聞

供稿 | 陳雷研究組

責編 | 吉 佳

鈉通道NALCN複合體主要位於神經元細胞膜上,介導了電壓調控、胞外鈣離子阻塞的鈉漏電流,使靜息電位偏向於去極化,從而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1-4)。NALCN通道亞基在哺乳動物中高度保守,與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CaV)和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NaV)具有一定的同源性。NALCN的功能異常會導致多種嚴重的神經疾病(5),例如:患有精神運動發育遲緩和特徵面相的小兒肌張力低下(IHPRF)(6,7)、四肢和面部先天性攣縮、肌張力低下和發育遲緩(CLIFAHDD)(8)等。除此之外,也有報導顯示NALCN參與了呼吸節律(1)、痛覺感知(9)、生物鐘(10)和快速動眼睡眠(11)等重要的生物學過程。

儘管NALCN通道有著如此重要的功能,但其工作機制仍不清楚。有報導顯示在HEK293和爪蟾卵母細胞等異源體系中,只有共同表達NALCN、FAM155、UNC79和UNC80四個亞基,才能測量到典型的鈉漏電流(2)。其中,NALCN是孔道形成亞基(1,2);FAM155是跨膜調控亞基,協助NALCN上膜(12);而UNC79和UNC80是分子量巨大(300 kD和370 kD)且功能尚不清楚的調控亞基(2,4)。

2020年12月3日,北京大學陳雷研究組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上報導了哺乳動物NALCN-FAM155A亞通道複合體的高分辨結構。本項研究使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來探究NALCN的工作機制。由於NALCN-FAM155-UNC79-UNC80四元複合體不夠穩定,作者在此聚焦於較穩定的NALCN-FAM155核心亞複合體的結構解析。經過同源蛋白篩選等步驟,作者確定以大鼠NALCN和小鼠FAM155A亞基組成的複合體為研究對象,並在克服了樣品製備、數據處理等困難後,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獲得了2.65 Å高解析度的NALCN-FAM155A複合體的電子密度,並根據同源蛋白結構搭建了原子模型。

結構顯示NALCN整體結構與CaV和NaV的結構類似,由四個同源但不相同的重複結構域(DI-DIV)組成,每個重複含有6個跨膜螺旋(S1-S6),其中位於中心的S5-S6形成了孔道區,而位於四周的S1-S4組成了電壓感受結構域(VSD)。胞外FAM155A的半胱氨酸富集結構域(CRD)像蓋子一樣蓋在NALCN孔道結構域的頂端,並與NALCN的胞外loop有著複雜而緊密的相互作用。此外,NALCN的C端結構域(CTD)與III-IV螺旋(III-IV linker)及DII-DIII間的CTD相互作用螺旋(CIH)共同組成了胞內結構域(圖1)。

圖1:NALCN-FAM155A亞複合體的結構

通過計算離子通過的路徑,作者發現NALCN胞外孔道區周圍的胺基酸帶有較多負電,利於吸引胞外鈉離子並排斥陰離子。而計算出的孔道半徑顯示孔道區在兩個地方收縮的很緊,一個是靠近胞內的疏水的「門」,最小半徑小於1 Å,表明通道處於關閉狀態;另一個是靠近胞外的離子選擇過濾器,負責選擇性地通透鈉離子。序列比對的結果顯示NALCN的離子選擇過濾器由「EEKE」組成,不同於NaV的「DEKA」和CaV1.1的「EEEE」。高解析度的電子密度顯示NALCN第四個結構域的選擇過濾胺基酸E1389有兩種構象,但均不位於選擇過濾器的高場強(HFS)層,從而導致在HFS層,NALCN與NaV的電荷分布相似,均為− − + 0,這可能解釋了NALCN為何對鈉離子有更高的選擇性(圖2)。此外,有研究表明:相比於E1389,D1390對於胞外鈣離子阻塞NALCN的電流更加重要2,這也與所觀測到的結構相吻合。

圖2:NALCN孔道區的結構

NALCN通道複合體的電流也受到電壓調控,其中電壓感受結構域VSD扮演著重要角色。VSD發揮功能依賴於其內部的電荷轉移中心(CTC)和S4上連續的帶正電的胺基酸(R1-R6)。CTC主要由S2上一個芳香族胺基酸及間隔開的兩個帶負電的胺基酸(E1-F3-E4)和S3上相鄰的負電胺基酸組成。相比NaV和CaV等電壓門控離子通道,NALCN的VSD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根據序列比對和結構比較,可以發現NALCN的VSDI和VSDII有著完整的CTC和S4上的正電胺基酸簇;而VSDIII的CTC並不完整,缺少S2上關鍵的芳香族胺基酸;VSDIV雖然有著完整的CTC,但S4僅僅只有兩個帶正電的胺基酸(圖3)。先前的研究結果表明VSDI和VSDII的S4上的正電胺基酸對於NALCN的活性至關重要,而VSDIII和VSDIV的S4上的正電胺基酸則可有可無2,這與所觀測到的結構一致。

圖3:NALCN電壓感受結構域的結構

綜上所述,本項研究通過結構生物學技術,觀測到了哺乳動物NALCN-FAM155A亞複合體的高分辨結構,為深入理解NALCN的鈉離子選擇性、胞外鈣離子阻塞和電壓調節特性等奠定了基礎。

在本項工作的撰寫和投稿過程中,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研究組和西湖大學研究組分別在2020的Nature 13和Nature Communications 14雜誌上報導了人源的NALCN-FAM155A亞複合體2.8 Å和3.1 Å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些研究報導的結構與本研究在整體上相似,但本研究依據高質量的電子密度,發現了NALCN通道離子選擇過濾器的新構象,並搭建了CTD互作螺旋(CIH)和更加完整的FAM155A的原子模型。

本項研究主要由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分子醫學所博士生康雲路完成,博士後吳驚香參與了電鏡數據收集的工作,陳雷研究員為通訊作者。陳雷實驗室主要研究代謝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藥物靶點的工作機制,長期招收對此方向感興趣的博士生和博士後。本工作獲得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聯合中心CLS和膜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經費支持。博士後吳驚香獲得了CLS博士後獎學金、北京大學博雅博士後獎學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的支持。該工作的冷凍電鏡樣品製備、篩選和採集在北京大學冷凍電鏡平臺上完成,得到了李雪梅、郭振璽、邵博、裴霞和王國鵬等人的幫助。該項目的數據處理獲得了北京大學CLS計算平臺及未名超算平臺的硬體和技術支持。本項研究得益於賓夕法尼亞大學Dejian Ren教授贈送的大鼠和人源NALCN、小鼠UNC79和UNC80的cDNA,美國西北大學Lear Bridget教授提供的果蠅UNC79和UNC80的cDNA,美國西北大學Ravi Allada教授提供的果蠅NCA和NLF-1的cDNA,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Yuji Kohara教授提供的線蟲NCA1的cDNA。

/參考文獻/

(1) Lu, B. et al. The neuronal channel NALCN contributes resting sodium permeability and is required for normal respiratory rhythm. Cell 129, 371-383, doi:10.1016/j.cell.2007.02.041 (2007).

(2) Chua, H. C., Wulf, M., Weidling, C., Rasmussen, L. P. & Pless, S. A. The NALCN channel complex is voltage sensitive and directly modulated by extracellular calcium. Science Advances 6, eaaz3154, doi:10.1126/sciadv.aaz3154 (2020).

(3) Lu, B. et al. Peptide neurotransmitters activate a cation channel complex of NALCN and UNC-80. Nature 457, 741-744, doi:10.1038/nature07579 (2009).

(4) Lu, B. et al. Extracellular calcium controls background current and neuronal excitability via an UNC79-UNC80-NALCN cation channel complex. Neuron 68, 488-499, doi:10.1016/j.neuron.2010.09.014 (2010).

(5) Bramswig, N. C. et al. Genetic variants in components of the NALCN-UNC80-UNC79 ion channel complex cause a broad clinical phenotype (NALCN channelopathies). Human genetics 137, 753-768, doi:10.1007/s00439-018-1929-5 (2018).

(6) Al-Sayed, M. D. et al. Mutations in NALCN cause an autosomal-recessive syndrome with severe hypotonia, speech impairment, and cognitive delay.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93, 721-726, doi:10.1016/j.ajhg.2013.08.001 (2013).

(7) Köroğlu, Ç., Seven, M. & Tolun, A. Recessive truncating NALCN mutation in infantile neuroaxonal dystrophy with facial dysmorphism.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50, 515-520, doi:10.1136/jmedgenet-2013-101634 (2013).

(8) Chong, J. X. et al. De novo mutations in NALCN cause a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congenital contractures of the limbs and face, hypotonia, and developmental delay.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96, 462-473, doi:10.1016/j.ajhg.2015.01.003 (2015).

(9) Eigenbrod, O. et al. Rapi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pain insensitivity in multiple African rodents. Science (New York, N.Y.) 364, 852-859, doi:10.1126/science.aau0236 (2019).

(10) Flourakis, M. et al. A Conserved Bicycle Model for Circadian Clock Control of Membrane Excitability. Cell 162, 836-848, doi:10.1016/j.cell.2015.07.036 (2015).

(11) Funato, H. et al. Forward-genetics analysis of sleep in randomly mutagenized mice. Nature 539, 378-383, doi:10.1038/nature20142 (2016).

(12) Xie, L. et al. NLF-1 delivers a sodium leak channel to regulate neuronal excitability and modulate rhythmic locomotion. Neuron 77, 1069-1082, doi:10.1016/j.neuron.2013.01.018 (2013).

(13) Kschonsak, M. et 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sodium leak channel NALCN. Nature 587, 313-318, doi:10.1038/s41586-020-2570-8 (2020).

(14) Xie, J. et 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sodium leak channel NALCN in complex with FAM155A. Nat Commun 11, 5831, doi:10.1038/s41467-020-19667-z (2020).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002-9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科技前沿】北京大學陳雷研究組報導NALCN-FAM155A亞通道複合體的高分辨結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陳雷研究組報導人源DUOX1複合體的高解析度結構
    2021年1月8日,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分子醫學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陳雷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報導了人源DUOX1複合體在高鈣和低鈣狀態下的兩個高分辨結構。圖1:人源DUOX1-DUOXA1複合體在高鈣狀態下的結構作者測量了在高鈣狀態下DUOX1結構中負責電子傳遞的各分子邊緣距離,發現NADPH-FAD-內血紅素-外血紅素間的距離分別是8.2 Å、3.9 Å和6.7
  • 【科技前沿】陳雷課題組報導人源DUOX1複合體的高解析度結構
    2021年1月8日,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分子醫學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陳雷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報導了人源DUOX1複合體在高鈣和低鈣狀態下的兩個高分辨結構。DUOX1的電子傳遞途徑以及可能的鈣激活機制綜上所述,本項研究解析了在高鈣和低鈣兩種狀態下人源DUOX1-DUOXA1在peptidisc中穩定的異源四聚體複合物的高分辨結構,觀測到了高鈣狀態下DUOX1
  •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陳雷實驗室招聘博士後,結構生物學方向
    ▎學術經緯/報導 研究專業/方向(Department/Area)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陳雷實驗室主要以結構生物學手段為主,生物化學、電生理等方法為輔,
  • ...學院肖俊宇研究組解析人源免疫球蛋白M複合體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
    2020年2月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肖俊宇研究組在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immunoglobulin M」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IgM-Fc(Fcm)五聚體/J鏈/分泌組份三元複合體整體解析度為3.4 Å的冷凍電鏡結構(圖)。
  • cell research報導鈷離子ECF轉運蛋白複合體的結構與機理
    在前期工作中,張鵬課題組解析了多個共享型ECF轉運蛋白複合體的結構,闡釋了底物識別、模塊共享、跨膜轉運的分子機制。然而,人們對專用型ECF轉運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缺乏了解。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人員選擇專用型ECF轉運蛋白的典型代表——跨膜轉運鈷離子的CbiMNQO為研究對象開展結構與機理的研究。
  • Cell:人源Dicer與Dicer-pre-miRNA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miRNA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Cryo-EM structure of human Dicer and its complexes with a pre-miRNA substrate)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的全長高解析度結構,同時還報導了人源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結合一種小RNA前體pre-let-7底物的兩種不同結構狀態。
  • 北京大學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略研究中心成立……【北大發布(12.7-12.13)】
    Cell Discovery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人源DNA複製起始複合物ORC組裝過程中兩個關鍵複合物ORC2-5和ORC1-5的冷凍電鏡結構,從結構上部分闡釋了人源複製起點識別複合物ORC的分步組裝和逐步激活的分子機制。
  • 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snapshots of human pre-60S ribosomal p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nuclear export」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源核糖體大亞基組裝前體在出核前後時期的4個中間態複合物結構 (Liang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文報導剪接體 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
    2020 年 11 月 27 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重大研究成果(圖 1)。」)2.5 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此外還解析了 ATP 水解酶 / 解旋酶 Prp2 處於游離狀態以及 Prp2 與其激活因子 Spp2 複合物的電鏡結構。
  • 伊成器研究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報導全轉錄組假尿嘧啶...
    伊成器研究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報導全轉錄組假尿嘧啶RNA修飾譜圖 來源:生命科學學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6-23   今日/總瀏覽:1
  •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結構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 11月1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再次發表剪接體結構與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 ...學院伊成器研究組在《自然·化學生物學》報導新型甲基化腺嘌呤...
    2016年2月10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研究組在《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Transcriptome-wide mapping reveals reversible and dynamic N1-methyladenosine methylome」的研究論文(DOI: 10.1038/NCHEMBIO.2040)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施一公院士研究組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結構的解析,不僅初步解答了這一基礎生命科學領域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核心問題,又為進一步揭示與剪接體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結構基礎和理論指導。詳細新聞報導參見: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U6.U5 tri-snRNP的三維結構。
  • Molecular Cell:中國科學家揭示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三維...
    2015年1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2015年1月22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劉迎芳研究組與清華大學王宏偉研究組在著名期刊Molecular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目為 「Cryo-EM Structure of Influenza Virus RNA Polymerase Complex at 4.3 ?
  • 西湖大學閆湞等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鈉漏通道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圖1,圖2)。近年來,有多項研究報導NALCN在運動功能、疼痛敏感性和晝夜節律等許多其他基本的生理過程中也同樣發揮重要作用。圖2.人源鈉漏通道NALCN結構藝術圖(背景圖片來自網絡)儘管NALCN在生理和病理學中十分重要,相比與之拓撲結構相近的電壓門控鈉離子(Nav)和鈣離子(Cav)通道,其結構與功能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
    Spliceosome Assembly and Catalysis),報導了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剪接體組裝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複合物U4/U6.U5 tri-snRNP高達3.8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結構,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剪接體的組裝機制,為進一步理解剪接體的激活及前體信使RNA(pre-mRNA)剪接反應的催化機制提供了重要分子基礎。
  • 研究揭示病毒糖蛋白與細胞受體複合體結構
    來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Binding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glycoprotein D to nectin-1 exploits host cell adhesion」的文章,揭示了單純皰疹病囊膜表面糖蛋白D(gD)與其細胞受體nectin-1的複合體結構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施一公院士研究組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結構的解析,不僅初步解答了這一基礎生命科學領域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核心問題,又為進一步揭示與剪接體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結構基礎和理論指導。詳細新聞報導參見: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U6.U5 tri-snRNP的三維結構。
  • 陳雷:「芯」火相傳強國夢
    但是,作為國際間競爭白熱化的高尖端技術,在技術壟斷的背景下,想在短時間內有較大的突破談何容易。這一項目技術係數高,工作量大,難度可想而知。2007年,772所專門成立了進行FPGA研製的團隊,由陳雷擔任負責人。到2010年時,正式成立了FPGA部門,成為我國一支專業從事宇航用高可靠FPGA研製的科研團隊,一肩承擔起我國宇航用高可靠FPGA科研及型號的研製任務。作為航天微電子領域裡的第一個博士後,陳雷成為這個領域裡的探路人。
  • 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研究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報導全轉錄...
    2015年6月15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研究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Chemical pulldown reveals dynamic pseudouridylation of the mammalian transcriptome」的研究論文(DOI:10.1038/nchem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