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地球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1],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2],不過歷史上主要的災害性地震都由地殼的突然運動所造成。地震的影響力涵蓋巖石圈及水圈──當地震發生時,可能會連帶引發地表斷裂、大地震動、土壤液化、山崩、餘震、海嘯、甚至是火山活動,並影響人類的生存及活動[1]。
1900年至2017年間裡氏6級以上地震
1900年至2017年間裡氏6級以上地震
1900年以來的8級以上地震。圖中圓點的大小對應著死亡人數
1900年以來的8級以上地震。圖中圓點的大小對應著死亡人數
1963年–1998年全球35萬8214個地震的分布
1963年–1998年全球35萬8214個地震的分布
1556年中國嘉靖大地震,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
1556年中國嘉靖大地震,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
嘉靖大地震,也稱華縣大地震,是中國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發生的一次大型地震[2][3],震中位於陝西省華縣,測算地震震級8.25級,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地的101個縣受災,有感範圍遠達福建、兩廣等地。地震於午夜(子時)發生,不及防備,地震「壓死軍民奏報有名者83萬有奇,未經報者不可計」,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4]
《明史》記載:「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當時退休的前南京兵部尚書韓邦奇[18]、南京光祿寺卿馬理[19]、郎中薛祖學、員外賀承光、主事王尚禮、進士白大用、御史楊九澤,以及南京國子監祭酒王維楨[20]同日遇難。
由於此次地震震中關中地區位於黃土高原,黃土滑坡和黃土崩塌造成的地質災害十分嚴重。滑坡堵塞黃河導致河水逆流,加上當地居民多住在黃土塬的窯洞內,因黃土崩塌造成巨大傷亡。地裂縫、砂土液化和地下水系的破壞,使災情進一步擴大。這個地區的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又發生在午夜,人們難有防備,大多壓死在家中;震後水災、火災、疾病等次生災害嚴重,加上當時關中地區連續兩年大旱,自救和恢復能力大大降低,從而導致此次地震損害極為慘重。由於地震於午夜(子時)發生[21],當時導致十數萬人死亡[22],其餘不知名死者,更不可勝數。算上次生災害,死亡人數與黃河泛濫造成的傷亡相若,是中國有記錄至今最多人死亡的地震,更是全球歷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地震。方圓二千裡(800千米)的人口有六成死亡[23][24][25][26]。
地震發生後位於華縣、華陰、大荔、潼關等數千平方千米範圍內各類建築物全部崩塌,官民死傷慘重。大荔縣紫微觀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是面積可觀的湖沼,「經地震平蕪」,湖水乾涸。潼關附近地震導致「山多崩斷,潼關道壅,(黃)河逆流」,倒灌渭河。地震還導致渭河改道,向北移動大約五千米。[27]據《陝西通志》記載,位於西安市的小雁塔為唐朝時修建,在此次地震中被震裂,塔身從十五層減少為十三層。此外,陝西渭南縣境內曾有一座五指山,「如人指然,迥抱關門,嘉靖間地震後毀削無存矣」。位於乾縣的唐高宗乾陵陵園也被完全毀掉。[28][29][30]
8.0級以上地震排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