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合上,螺杆推進,將前端的熔體經噴嘴、流道注入型腔。雖然填充時間短,但非常關鍵。
熔體充滿型腔後由外向內冷卻收縮,此時需要保持較大的壓力,向型腔中補料,以減小其收縮,使製品尺寸儘可能接近型腔尺寸。保壓補縮階段對製品的收縮有很大影響。
塑料在型腔內繼續冷卻,以便製品脫模時有足夠的剛度,不致產生變形。
螺杆旋轉後退,為下一次注塑儲備熔體。
模具打開,側型芯抽出,推出/取出製品。
由於塑料的塑化/冷卻不均,會產生不均勻的結晶、定向和收縮,致使製品存在內應力,從而使製品的力學/光學性能下降、表面產生銀紋甚至開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對製品進行熱處理;
分子鏈剛性較大及玻璃化轉變溫度較高的製品、厚壁製品、帶金屬嵌件的製品和使用溫度範圍較寬、尺寸精度要求較高的製品,其內應力較大又不易自行消失,均須進行熱處理。而對於分子鏈比較柔軟且玻璃化轉變溫度較低的製品如POM、氯化聚醚製品,其內應力能緩慢自行消失,如果這些製品使用要求不高,也可不進行熱處理;
熱處理的實質是強迫凍結的分子鏈得到鬆弛,使凝固的大分子鏈段轉向無規位置,從而消除這一部分內應力,提高結晶度,穩定結晶構型,從而提高結晶塑料製品的硬度、彈性模量,降低斷裂伸長率;
熱處理的方法是將製品置於熱空氣中,如置於循環熱風乾燥室、乾燥箱中或置於熱的液體介質,如水、礦物油、甘油、乙醇、白油等中,靜置一定的時間,通常為幾個到數十個小時;
熱處理溫度一般控制在制品使用溫度以上10~20℃或者熱變形溫度以下10~20℃。溫度過高製品易產生翹曲、變形,溫度太低又達不到熱處理的目的;
熱處理時間取決於塑料品種、模塑條件、製品形狀和熱處理溫度,採用合適的熱處理時間以達到消除製品內應力的目的。熱處理後的產品應緩慢冷卻到室溫,冷卻太快,有可能重新引入內應力。
使製品(易吸收水分而膨脹的塑料如PA)在具有一定溼度的環境中預先吸收一定的水分,穩定尺寸;
調溼溫度、時間隨品種、製品形狀而異,可在熱水、乙酸鉀溶液(沸點120℃左右)中進行調溼,也可在油中進行;
適量的水分對聚醯胺類產品起著類似增塑的作用,從而改善了它的韌性和柔軟性,同時某些剛性指標也能提高,如衝擊強度、拉伸強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