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所需製品的成型模具通過行車藉助吊環/吊帶裝到注塑機上調試好模厚。
模具吊裝機構
對塑膠原料進行外觀檢查,如原料的色澤、細度及均勻度等,必要時應對塑膠的工藝性能如熔融指數進行測試;
熔融指數越大,流動性也越好,成型加工越容易,而力學性能則相對偏低,注塑用塑料材料的熔融指數大多選擇為1~10。
水分檢測
對容易吸溼氣的塑料,如PA、PC、PMMA、PET、聚酚、PPO、氯化聚醚、ABS等,成型前應進行充分的乾燥。含有水分的材料進入型腔後,會使製品的表面出現銀紋、斑紋和氣泡等缺陷,甚至會在高溫時出現水解現象,致使材料劣化。因此在成型加工前一定要對材料進行預處理,使材料含有適量的水分;
通常批量較小的採用循環熱風和紅外線加熱乾燥法,而大批量的乾燥多選用沸騰床法和氣流法。高溫下易氧化分解的PA採用真空加熱乾燥法為好;
乾燥溫度多控制在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以下,採用較長的乾燥時間,這樣乾燥效果較好;
應注意的是需防止乾燥後的物料再次吸溼。
乾燥機
根據製品外觀要求,調整原料顏色。常用方法為色母粒著色法,將熱塑性塑料顆粒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即可用於生產,其加入量通常為1%~5%(質量分數)。該法簡單易行、著色均勻,但是成本偏高。
色母粒
對於具有剛性分析鏈的塑料,如PC、PS、聚酚、聚苯醚等,其製品內設置有較大的金屬嵌件時,需對金屬嵌件進行預熱,以減少塑料熔體與金屬嵌件之間的溫度差,使嵌件四周的塑料冷卻變慢,兩者收縮相對較均勻,以免嵌件周圍的塑料產生較大的內應力而導致開裂;
嵌件預熱溫度一般為110~130℃,以不損傷嵌件表面的鍍層為限。對於非鋼製嵌件,如鋁、銅嵌件的預熱溫度可以提高至150℃左右。
嵌件
通過調模、調工藝參數等試製產品,確定合適的工藝參數;
若機筒中原有的材料與當前成型製品要求的材料不同,則需要清洗機筒;
常用機筒清洗劑進行清洗,機筒清洗劑具有無毒、節能、高效、簡便等特點,可節省原料90%,節能30%,提高工效2倍以上,並能明顯地降低因染色、混料造成的廢品率。
為了使製品容易從模具內脫出,有的模具型腔和型芯還需塗上脫模劑;
常見脫模劑為霧化脫模劑,霧化脫模劑噴塗均勻、塗層較薄、脫模效果較好。一般噴塗一次可脫模15模左右,霧化脫模劑適應性較強,各種塑料包括熱固性塑料均可使用。常見脫模劑有硬脂酸鋅、液狀石蠟和矽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