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的超級地球!它端坐在類地球軌道上:這是微引力透鏡的功勞!

2020-11-29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科學家在類地軌道上發現超級地球行星

超級地球的藝術想像圖。(圖: NASA/Ames/JPL-Caltech

天文學家近期以一種曲折的方式發現了一顆有趣的新外星行星。

這顆行星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與地球有一些怪異的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明顯的不同。天文學家目前認為這個星球的質量是地球的4倍。這顆星球的恆星是一顆黯淡的矮星,可能是一顆褐矮星或者「失敗的恆星」。雖然這顆星球的軌道距其恆星的距離介於地球與金星之間,但它的一年卻長達的617個地球日。

然而發現這顆行星的科學家團隊並沒有直接觀測到這顆行星。他們也不是通過識別它與恆星的相互作用發現它的。相反,天文學家是由它和它的恆星扭曲和放大光線的方式發現這顆行星的,就像透鏡一樣——這種現象被稱為微引力透鏡。

微引力透鏡是大質量物體扭曲周圍空間的表現。當望遠鏡、大質量物體及觀測目標正確地排列時,大質量物體可以扭曲目標發出的光線,並將其放大。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事件,根據來自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一份關於這項新研究的聲明,在任何給定的時間裡,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恆星被微透鏡放大。

科學家們結合了由兩個設施收集的微透鏡觀測結果發現了這顆新行星:位于波蘭的光學引力透鏡實驗;以及由智利、南非和澳大利亞的三臺儀器組成的韓國微透鏡望遠鏡網絡。

科學家可以使用微透鏡觀測的精確細節來計算充當透鏡的是什麼——通常是一顆恆星。但通過分析目標透過微透鏡與未透過微透鏡時的亮度,科學家們意識到這個透鏡實際上是一個系統,而不是一顆孤星。

觀測結果給出了這個遙遠的恆星系統的基本情況:一顆質量為太陽十分之一的恆星,一顆質量可能是地球的四倍的行星——超級地球或亞海王星——繞著它的恆星在金星和地球的軌道距離之間運行。據聲明稱,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組合,因為在科學家們迄今發現的數千顆系外行星中,這樣的行星在這樣的軌道上是相當罕見的。

相關知識

超級地球是一顆質量比地球大的(太陽)系外行星,不過事實上它的質量還是沒有太陽系的冰巨星大。冰巨星是指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的質量分別是地球質量的14.5倍和17倍。「超級地球」這一術語僅僅指的是這一行星的質量,並沒有暗指其表麵條件和宜居性。對於這類行星有另一個常用術語「迷你海王星」,但「氣態矮星」一詞可能能更準確的描述那些更大質量的行星。

通常,超級地球是由它們的質量來定義的,這個術語並不包括溫度、成分、軌道屬性、宜居性或環境。這個質量上限通常為10地球質量(天王星質量的69%,天王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小的巨行星),下限根據不同媒體來源的定義,從1至1.9或5,不等。根據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工作人員做出的定義,「超級地球」一詞也被用來指代介於類地行星(0.8-1.25地球半徑)和迷你海王星(2-4地球半徑)之間的行星。但由另一些意見認為,超級地球一詞應該僅限於沒有顯著大氣的巖石行星,或者不僅有大氣,而且有固體表面或海洋,以及太陽系的四顆巨行星上沒有的液體和大氣之間的明顯邊界的行星。根據行星的的主要成分是固體、冰或者氣體,將10地球質量以上的行星稱為大質量固態行星、巨無霸地球或氣態巨行星。

太陽系中沒有已知的超級地球,因為地球時太陽系種最大的類地行星,而其它更大的行星則為氣態巨行星或冰巨星,它們質量至少是地球的14倍,擁有非常厚的大氣層且沒有明確的巖石或液態表面。2016年1月,為解釋六個跨海王星軌道天體的行為,科學家猜想太陽系存在第九顆超級地球行星,稱為行星9。但據推測,它可能也是像天王星或海王星一樣的冰巨星。

作者:Meghan Bartels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通過引力透鏡技術發現一顆罕見的類地行星
    紐西蘭的天文學家利用引力透鏡技術,在太空深處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行星,這顆行星被命名為"ogle -2018- blg -0677",行星和它的主恆星距離地球25000光年之外。這不僅是目前人類新發現的大小和軌道都和地球接近的類地行星,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遠的行星之一。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坎特伯雷大學的埃雷拉馬丁博士(Dr.
  • 藉助「微引力透鏡」,這顆質量僅有地球10%的流浪行星,終於現身
    這是因為雖然它們在星際空間中流浪,但是,並不代表它們的上面就不可能存在生命。因為如果一顆流浪行星的地質活動持續時間較長,那麼,它就會為生命提供充足的能量,所以,不排除會有微生物出現在流浪行星上。 根據測算,在銀河系中,流浪行星的數量至少有4000多億顆,科學家們多年來也一直希望可以找到大量的流浪行星作為數據參考,以此來揭開它們上面隱藏的諸多謎團。
  • 天文學家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發現褐矮星
    這次發現的這顆褐矮星,或許就是出於這種沙漠中。斯必澤和雨燕是在得到了地面微引力透鏡觀測儀器的提醒之後才發現了這個微引力透鏡現象,這顆名為OGLE-2015-BLG-1319的褐矮星標誌著首次由兩個太空望遠鏡共同合作觀測到的微引力透鏡現象。
  • 微引力透鏡是啥,愛因斯坦在引力透鏡上犯過的錯誤
    這兩句話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任何人都可能犯錯誤,無論他曾經多麼偉大過,小編這裡絕對沒有含沙射影的說某些人,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千年偉人愛因斯坦在引力透鏡上犯過的小錯誤。天文學家曾經觀測到過一個有趣的現象,一顆遠距離的恆星扭曲了另一顆恆星發出的光,這樣看起來這顆恆星的位置就好像是發生了改變,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這種情況時真的是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奮,這一罕見的現象就是「微引力透鏡」。
  • 利用引力透鏡效應,發現褐矮星雙星!
    它們(至少在質量上)構成了行星和恆星之間的橋梁,天文學家認為它們的形成和演化方式不同於行星或恆星。引力微透鏡是一種很好的探測它們的方法,因為不依賴於它們暗淡的光,而是依賴於它們的質量。當一顆恆星發出的光經過一顆充當透鏡的褐矮星時,它就會被放大成一幅扭曲的圖像,就像透過酒杯柄看到的物體一樣,這樣就可以檢測和表徵透鏡中的物體。到目前為止,已經用引力透鏡探測到32顆棕矮星。
  • 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發現系外行星
    目前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使用了微引力透鏡的方法尋找系外行星,他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對恆星OGLE-2005-BLG-169進行了觀測,發現其周圍存在一顆天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這是微引力透鏡技術的又一個發現案例。這一發現打開了一個新的時空,即在恆星周圍更大的軌道半徑上發現行星。
  • ...這項新技術被稱為微引力透鏡技術,科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就存在...
    科學家改進微引力透鏡技術,未來發現的類地行星數量或高達1000億顆,銀河系中擁有170億顆類地行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奧克蘭大學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術來尋找類地行星,預計我們將發現1000億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
  • 天文學家發現兩個恆星系統,包括三顆類地行星,兩顆超級地球
    ,另一個則包含了兩個超級地球。太陽系外的行星分析顯示,在第一個恆星系統中,三顆類地行星擁有與地球相當的尺寸,它們圍繞著一顆名為K2-239的紅矮星運動這顆恆星位於六分儀座中,距離我們約160光年,它的表面溫度為3200攝氏度。第二個恆星系統也包含一顆暗淡的紅矮星,被稱作K2-240,它距離地球約230光年。它的表面溫度只有3500度,比太陽低了2000度。在這個系統中,存在兩顆半徑是地球兩倍的超級地球。
  • 科學家用引力透鏡效應發現了一個「大哥大」版地球
    想像一下,我們配合使用望遠鏡,再藉助宇宙中大質量天體對時空的扭曲效應製造出的引力透鏡,我們就可以觀察到更加遙遠的星系、恆星甚至小到行星。這不,這次科學家結合了波蘭的光學引力透鏡實驗基地以及韓國的微引力透鏡望遠鏡網絡,通過觀測一顆行星和它的宿主恆星對背景恆星的星光的扭曲和放大作用,成功找到了這顆疑似與地球極其相似的行星。
  • 大事件,引力微透鏡法發現超級地球
    迄今為止,在距地球幾千光年範圍內發現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僅有三分之一是類地行星。圖源:miui因此,每一次發現新的類地行星都讓人興奮,這次新發現的行星尤甚。這顆行星屬於系外類地行星的一個小分類,其恆星運行距離與地球相似,距離我們大約24,722.65光年,這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遙遠的銀河系系外行星。它是如此的遙遠,甚至還靠近著銀河系核球(指銀河系中央的橢球狀的核),那裡是銀河系恆星密度最大的區域。
  • 藉助「微引力透鏡」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藉助「微引力透鏡」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2020-11-06 06:50:41」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
  • 太陽系鄰居軌道上發現「超級地球」,卻不適合人類居住
    英國期刊《自然》雜誌上發布了一項研究,科學家宣稱在附近一顆恆星的軌道上,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有多大?它的質量超過地球的3倍。那它有多冷?它的氣溫約是零下238度。超級地球一般是質量大於地球的行星,但不像太陽系中海王星和天王星那樣大。
  • 至今為止人類發現的10大超級地球!你知道幾個?
    1.格利澤581d格利澤581d(英語:Gliese 581 d)是一顆系外行星,繞行位於天秤座的紅矮星格利澤581,距離地球約20.5光年。它的質量為地球質量的8倍,被認為是一顆超級地球或迷你海王星。
  • 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罕見「超級地球」百萬裡挑一 大小軌道都接近地球
    據「ScienceAlert」網站14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團隊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是一顆人類目前發現的極少數的、大小和軌道都接近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天文期刊》上。
  • 超級地球命名為格利澤832c 與地球超像
    這顆「超級地球」會有生命存在嗎?   與地球有多像?   有一個類似的太陽在照耀著它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羅伯特·威滕邁爾帶領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這個「超級地球」名為格利澤832c,是圍繞恆星格利澤832運行的一顆行星,公轉周期36天。它的質量約是地球的五倍。
  • 「超級地球」被發現了,相當於14個地球,比地球更舒適四個季節
    地球是太陽系中八個行星之一. 從太陽到最遠的距離排名第三. 它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太陽1.5億公裡.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們發現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星球,也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在數十萬年的漫長歲月中,人類在地球上蒸蒸日上.
  • 見證愛因斯坦「引力透鏡」的奇蹟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主要目標是搜索環繞遙遠恆星周圍轉動的行星物體,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它不能夠在自己探測的道路上發現極端的相對論現象。在克卜勒探測紅矮星KOI—256的過程中,天文學家觀測到了克卜勒接收數據中的一種光度下降的現象,由NASA管控的克卜勒望遠鏡通過這些光度改變的數據來判斷是否存在一個系外的行星,光變的數據構成了一個指示器,當不發光的行星從它的主恆星前面經過時,擋住了一些恆星的光線,恆星就會黯淡一點;當不發光的行星轉動到它的主恆星的後面時,從克卜勒觀測者的角度來看,就沒有擋住恆星的光線,恆星就會增亮一點。
  • 看看我們的太陽,它可能曾把一個超級地球當作早餐,完全吞食!
    早期時段充斥著大量的碰撞和粉碎,就像忒伊亞的傳說裡描繪的那樣,行星撞上了地球,然後創造出月球。來自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大學的麗貝卡·馬丁和馬裡奧·利維奧發表了一篇新論文,向我們闡述了太陽系曾經可能還有另一顆行星存在,但因墜入太陽後而被摧毀。令人奇怪的是,這顆行星的形成和存在的證據也許正是因為缺乏證據本身。
  • 銀河系罕見發現「超級地球」 地球質量4倍
    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UC)的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特別罕見的「超級地球」。它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天文學家將它描述為深空中的「百萬分之一」坎特伯雷大學5月11日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這顆行星是目前發現為數不多的、大小和軌道都接近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之一。
  • 地球到底有多大?64億公裡外地球是個暗淡藍點,如此比較一目了然
    阿波羅17號宇宙飛船上的太空人在距離地球45000公裡的地方拍攝的。也就是說阿波羅宇宙飛船此時到地球的距離相當於地球赤道周長的1.1倍多點。從這裡望去,整個地球盡收眼底。它就像是小孩子玩耍的「玻璃彈珠」,因此「藍色彈珠」的名字也由此而來。照片中面對我們的是面積大約3000萬平方公裡的非洲大陸。它在照片中只有這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