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微引力透鏡」,這顆質量僅有地球10%的流浪行星,終於現身

2020-12-05 騰訊網

2011年,在通過光學重力透鏡實驗的幫助下,科學家們在銀河系中發現了多顆星際行星,這個發現也印證了上世紀末的一個猜想:宇宙中存在著一些不受恆星束縛的行星。

什麼是星際行星?

星際行星就是流浪行星。我們都知道,行星是來自於恆星的星雲殘骸中,行星和恆星共同組成了恆星系統,行星圍繞著恆星運行,就好像太陽系一般。

不過,宇宙中也總是會有一些奇葩的存在,一些行星在宇宙中四處流浪,它們並不屬於任何一個恆星系統,也不圍繞著任何一顆恆星運行。當然,在它們開始流浪之前,它們還是有「家」的,只不過它們都受到外力的影響,而被拋棄了。

科學家們為何要研究流浪行星呢?這是因為雖然它們在星際空間中流浪,但是,並不代表它們的上面就不可能存在生命。因為如果一顆流浪行星的地質活動持續時間較長,那麼,它就會為生命提供充足的能量,所以,不排除會有微生物出現在流浪行星上。

根據測算,在銀河系中,流浪行星的數量至少有4000多億顆,科學家們多年來也一直希望可以找到大量的流浪行星作為數據參考,以此來揭開它們上面隱藏的諸多謎團。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截止到目前,在宇宙中發現的流浪行星個頭普遍都很大,甚至其中一些的質量,還達到了木星的5-7倍,這是非常驚人的,這也讓科學家們猜測,流浪行星應該普遍來自於恆星系統的外圍,這樣它們才更容易受到外力的影響而「離家出走」。

不過,前段時間的一個發現,卻顛覆了有關流浪行星的認知。來自美國和波蘭的天文學家,攜手開展了名為「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的搜索實驗,藉助位於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的1.3米望遠鏡,發現了一顆質量僅有地球10%的流浪行星。

要知道,在此前的觀測中,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流浪行星最小也不會低於地球質量的30%,但是這顆流浪行星卻遠遠超出了認知,有觀點認為,它或許是一顆還沒有成長起來的原行星(行星胚胎)。

研究者認為,在宇宙中,質量約為地球30%-100%的流浪行星數量,應該還有很多,而這些流浪行星之上,或許是最有可能發現流浪行星生命的地方,因為類地行星的地質活動,普遍都是比較活躍的。

在這次發現了迄今最小的流浪行星後,接下來,科學家們決定在2025年前後,再次發射一臺全新的大型望遠鏡,和光學引力透鏡實驗相結合,以此來尋找更多的流浪行星,比方說在這次發現的流浪行星周圍,通過估算,研究者表示,至少還有數百顆類地流浪行星存在,一起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11月6日文章《藉助「微引力透鏡」,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相關焦點

  • 藉助「微引力透鏡」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微引力透鏡」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
  • 藉助「微引力透鏡」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天文學家認為,大多數「流浪行星」的誕生方式與普通行星無異——由圍繞一顆新形成恆星旋轉的氣體和塵埃凝聚而成。但這些行星最終在其他物體(尤其是氣態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脫離了母體系統,成為了一顆「流浪行星」。理論表明,以這種方式逃逸的「流浪行星」大多是巖石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30%—100%,即所謂的「流浪行星」。
  • 體重僅地球10%,迄今最小「流浪行星」被發現,顛覆科學家認知
    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流浪行星,是在2011年,當時這顆流浪行星是科學家們利用重力微透鏡發現的。緊跟著,在2012年11月,又發現了一顆質量是木星7倍的流浪行星,它是一顆年輕的行星,它原本位於劍魚座A版移動星群之中,不知道為何,它被從其中拋出。
  • 2.7萬光年外,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孤獨流浪,卻在這露出馬腳
    孤獨的流浪者有些科學家認為,僅僅在銀河系內,就有數十億顆流浪行星。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想要發現這些行星實在是太難了。在夜空中,金星、木星、火星這些行星是最明亮的幾個天體,這是因為它們反射了大量的太陽光。即便如此,科學家還是根據已有的知識提出了一些推斷,他們認為:我們能觀測到的大部分流浪行星都非常巨大,質量在木星2-40倍之間。不過,就在最近,科學家們還真的發現了一顆小型的流浪行星,它的質量大約和地球一樣,憑藉自己單薄的身軀,流浪在銀河系的中心地帶。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不受任何恆星約束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天文學家認為,大多數「流浪行星」的誕生方式與普通行星無異——由圍繞一顆新形成恆星旋轉的氣體和塵埃凝聚而成。但這些行星最終在其他物體(尤其是氣態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脫離了母體系統,成為了一顆「流浪行星」。理論表明,以這種方式逃逸的「流浪行星」大多是巖石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30%—100%,即所謂的「流浪行星」。
  • 藉助微引力透鏡效應 首顆繞褐矮星旋轉的巨行星現身
    圖片來自網絡  科技日報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6日報導,藉助微引力透鏡效應,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了一顆新的巨行星,圍繞位於銀河系凸起處的一顆褐矮星旋轉。研究人員稱,這顆名為「OGLE-2017-BLG-1522Lb」的系外行星,可能是首顆圍繞褐矮星旋轉的巨行星,新發現有助進一步揭示行星的形成機制。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相當於地球質量的「流浪行星」
    宇宙中的某些行星會脫離恆星系的引力束縛,離家出走。天文學家把這些漂流者稱為"離群流浪行星"。現在,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和火星或地球差不多的流浪行星。但目前有兩個天文組織正深耕這一領域。他們是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聯盟和韓國微透鏡網絡(KMTN)聯盟。現在,這兩個組織的團隊宣布發現了一顆流浪行星。目前還未確認它與地球的距離。團隊表示,這證明了微透鏡技術能夠有效地發現流浪行星。天文學家認為,在恆星系初期,一些低質量的行星會從恆星的引力中彈出。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流浪行星」
    藝術家筆下描繪的引發微引力透鏡事件的流浪行星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流浪行星屈指可數,且幾乎全是巨大的氣體行星,有些因為自身質量巨大,能夠產生紅外輻射,所以才被觀測到。最近波蘭華沙大學的天文學家通過微引力引力透鏡巡天觀測,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非常小的流浪行星,其質量和地球相仿,可能還沒有地球大。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
  • 《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可能發現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OGLE-2016-BLG-1928
    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天文學家認為,大多數「流浪行星」的誕生方式與普通行星無異——由圍繞一顆新形成恆星旋轉的氣體和塵埃凝聚而成。但這些行星最終在其他物體(尤其是氣態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脫離了母體系統,成為了一顆「流浪行星」。理論表明,以這種方式逃逸的「流浪行星」大多是巖石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30%—100%,即所謂的「流浪行星」。
  • 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和火星或地球差不多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把這些漂流者稱為"離群流浪行星"。現在,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和火星或地球差不多的流浪行星。 在深空中找到一個不發光的天體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但目前有兩個天文組織正深耕這一領域。他們是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聯盟和韓國微透鏡網絡(KMTN)聯盟。 現在,這兩個組織的團隊宣布發現了一顆流浪行星。
  • 暗淡的超級地球!它端坐在類地球軌道上:這是微引力透鏡的功勞!
    這顆行星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與地球有一些怪異的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明顯的不同。天文學家目前認為這個星球的質量是地球的4倍。這顆星球的恆星是一顆黯淡的矮星,可能是一顆褐矮星或者「失敗的恆星」。雖然這顆星球的軌道距其恆星的距離介於地球與金星之間,但它的一年卻長達的617個地球日。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小的流浪行星,廣義相對論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現在的天文學理論,科學家猜測在我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數十億顆流浪行星,這些行星不圍繞任何恆星運轉,它們漫無目的地穿梭在銀河系中。顆;流浪行星因為沒有母恆星的照耀,也不會受到其他恆星的引力影響,所以流浪行星異常難以發現。
  • 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科學家在銀河系發現一顆「流浪地球」
    理論研究表明,我們的銀河系可能有數十億,甚至數萬億顆流浪行星。只不過,由於流浪行星遠離恆星,而且自身不發光,它們如幽靈一般潛行於黑暗太空,探測起來極其困難。對於人類現有技術水平而言,微引力透鏡法是搜尋流浪行星的最佳方式。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論,天體會對周圍時空造成彎曲,如透鏡一般對背景星光起到扭曲增強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引力透鏡效應。流浪行星質量相對較小,但也會產生微弱的引力透鏡效應。
  • 「流浪超級地球」被發現!質量可能比地球還小,反而身份被質疑
    在進行了多年的觀測之後,OGLE(光學引力透鏡實驗)合作組織和KMTN(韓國微透鏡網絡)合作組織宣布:它們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流浪行星,並將它命名為OGLE-2016-BLG-1928。這顆行星非常特別,它可能只有地球這麼大,甚至可能和火星一樣大。儘管已經有了這樣的發現,但是由於沒有宿主恆星的協助,我們對它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連它距離地球有多遠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