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用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 一袋蟲卵管一畝地

2020-12-06 中華網新聞

原標題:「玉米衛士」赤眼蜂 工廠能量產

本報記者探訪北京市天敵繁育基地 揭秘赤眼蜂自動化生產全過程

近日降雨連連,京郊玉米地裡又到了病蟲害易發時節。噴農藥,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的主流是綠色防控,比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不可思議的是,被稱為「玉米衛士」的赤眼蜂竟然能在工廠裡批量生產。日前,北京晨報記者走進位於密雲區河南寨鎮的北京市天敵繁育基地,探秘赤眼蜂自動化生產全過程。

  一袋蟲卵能管一畝地

這兩天,密雲區河南寨鎮平頭村經濟合作社僱來了一群「天兵天將」——赤眼蜂,專門對付玉米田裡為非作歹的玉米螟。身穿綠色工作服的技術員小心地把一片尺把長的玉米葉翻了一下,露出顏色略淺的背面。她拿出一個感冒衝劑大小的白色小袋,上面有一排芝麻大小的孔隙,把一根牙籤從孔中穿進去,仔細地別在了玉米葉片的背面(如圖)。

「袋子裡是赤眼蜂的蟲卵,專門對付玉米螟。」北京市益環天敵農業技術服務公司高級農藝師張寧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赤眼蜂是一種卵寄生蜂,雌性成蜂喜歡將卵產在害蟲卵內,在害蟲卵內孵化成幼蟲,並以害蟲卵液為營養,從而破壞害蟲卵的發育進程。當幼蟲發育為成蜂后,赤眼蜂咬破害蟲卵殼羽化,再去尋找新的害蟲卵寄生,往返循環,從而將害蟲消滅在卵期,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每畝放一袋就夠了,能產出1萬隻赤眼蜂。」張寧說。

  柞蠶當赤眼蜂「產房」

讓人意外的是,裝在紙袋裡的赤眼蜂蟲卵竟然是工廠生產出來的。在位於河南寨鎮的北京市天敵繁育基地的羽化車間,一排排豎放的「產床上」掛滿了柞蠶繭,雌蠶蛾已經結束產卵,為大量繁殖赤眼蜂做好準備。

張寧說,通常情況下,赤眼蜂喜歡寄生玉米螟卵,但如果等玉米螟產下卵,那蟲害就大面積爆發了。「根據赤眼蜂的這種系列繁殖特性,我們把目光投到了個頭大、營養豐富、容易得到的柞蠶卵的柞蠶身上,作為赤眼蜂的『產房』。」經過後續幾道生產工序,「天敵」就製成了。在機器的轟鳴聲中,一粒粒白色的卵被裝進特製的紙袋,按照訂單打包裝箱,被運往目的地。

  年產蟲卵300億頭

玉米是本市第一大種植作物,玉米螟作為玉米的主要蟲害之一,會造成玉米減產、降低品質。近幾年,市農業局植保站通過科技攻關和自主創新,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技術體系,目前已實現赤眼蜂的自動化、產業化繁育。在天敵繁育基地組裝的這條赤眼蜂自動化繁育生產線,使生產效率提高了50倍,年生產能力達300億頭,在滿足本市玉米農田的農藥減量控害的同時,產品還遠銷天津、河北、山東、上海、廣西等9個省市。

市農業局植保站糧經科科長董傑介紹說,2015年,北京市針對二代玉米螟統一開展釋放赤眼蜂工作,全市防治面積80.82萬畝,共釋放赤眼蜂92.5億頭,基本實現全市全覆蓋,有效控制了玉米螟危害。據統計,利用此項技術共節省化學農藥202噸,今年,本市將在京郊繼續推廣應用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為核心的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進一步保障農田生態環境安全。

北京晨報記者 肖丹

文並攝

相關焦點

  • 北京:投放20億頭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nbsp&nbsp&nbsp&nbsp這幾天,北京和合園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密雲區河南寨鎮種植的400多畝鮮食玉米即將成熟,而此時也是防控玉米螟的關鍵期。不需要農民背著藥筒在高溫下來回打藥,只需要在玉米葉上別上一小袋赤眼蜂,就可以輕鬆防治玉米螟,這正是北京多年來大力推廣的一項生物防治技術。
  • 「玉米衛士」赤眼蜂 工廠能量產
    噴農藥,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的主流是綠色防控,比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不可思議的是,被稱為「玉米衛士」的赤眼蜂竟然能在工廠裡批量生產。日前,北京晨報記者走進位於密雲區河南寨鎮的北京市天敵繁育基地,探秘赤眼蜂自動化生產全過程。
  • 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綜合除草技術減藥三成 黑龍江省玉米綠色防控...
    只見技術人員在筆記本電腦上選擇程序後按動遙控器,無人機騰空飛起4米多高,按照規劃路線在玉米田上「有板有眼」地飛行,隔一段距離就「駐足」投下一粒中藥丸大小的白色小塑料球,再繼續飛行……「這樣就能防治住對玉米危害最大的玉米螟,這新技術真是厲害!」這是記者在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東北北部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現場會上看到的一幕。
  • 擴大赤眼蜂防治面積 保障糧食豐產豐收
    今年我市擴大推廣應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面積,向全市28個鄉鎮街集中統一免費發放防治玉米螟赤眼蜂蜂卡兩次,防治水稻二化螟混合赤眼蜂蜂卡三次,防治面積達439.7萬畝,比去年增加15%,切實為糧食豐產保駕護航。
  • 植保《用好這10種農藥,和95%的果蔬病害說拜拜》​《蟲害的生物防治 : 赤眼蜂》
    可防治各種半(同)翅目昆蟲,蚜蟲、葉蟬、粉蝨、蚧蟲、介殼蟲等,還對小菜蛾、潛蛾、小食心蟲、天牛、薊馬等有效。用顆粒劑做土壤處理,可防治地下害蟲。《蟲害的生物防治 || 赤眼蜂》(普惠農業大家庭)     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與生態安全,在植物病蟲害的防治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
  • 走進北京天敵昆蟲繁育基地
    本報記者 李銳  赤眼蜂,一種不到1毫米的寄生性微小昆蟲,個頭雖小,卻是生物防治技術應用的「寵兒」。三十多年來,由繁育廠升級為繁育基地,由單一赤眼蜂繁育擴展到10種寄生性、捕食性天敵昆蟲繁育,由人工生產發展到機械化生產,北京市有害生物天敵昆蟲繁育與應用走向了專業化、標準化、機械化、商品化的發展之路。
  • 「條例宣講」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宣傳月啟動...
    「條例宣講」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宣傳月啟動儀式暨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現場觀摩會在興… 2020-07-10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注」|查幹諾爾鎮人工釋放赤眼蜂,積極推進農業生產綠色防控
    為貫徹落實上級關於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採取減藥的工作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查幹諾爾鎮積極推進實施綠色防控、生物防控等現代農業技術。2020年,查幹諾爾鎮農業站在全鎮推廣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實施面積2萬畝。
  • 成都有支「天敵特工隊」:以蟲治蟲 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防治
    記者實地一探究竟。  本報記者 張明海  A以蟲治蟲  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防治,可減少農藥的使用  什麼是天敵工廠?這還得從天敵昆蟲說起。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植物保護站站長尹勇介紹,天敵工廠專門生產天敵昆蟲,比如稻螟赤眼蜂(簡稱赤眼蜂)、巴氏鈍綏蟎(俗稱捕食蟎)、麗蚜小蜂、瓢蟲等。  以生物防治中應用最廣泛的天敵昆蟲明星——赤眼蜂為例,其對水稻二化螟等鱗翅目害蟲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由於寄生的是害蟲卵塊,赤眼蜂防治害蟲的效果非常顯著——害蟲還沒孵化出來,就已經被赤眼蜂的幼蟲吃掉了。」艾攀介紹說。
  • 神秘而兇殘的「獵手」——擬寄生生物
    引言在自然界中,有獅子捕食羚羊那樣的速度對抗,有牛與羊為了爭奪青草的食物競爭,有根瘤菌與豆科植物互幫互助的共生,還有一種生物之間的種間關係,一個生物靠另一種生物而活,那就是寄生。一談起「寄生」,相信大家首先想起的會是寄生在人們體內的寄生蟲,他們一般僅僅只是影響寄主的健康,並不會危害寄主的生命。而接下有一些寄生生物他們則會不留一點情面地殺死寄主,那就是兇狠的——擬寄生生物。能控制寄主的鐵線蟲鐵線蟲又名發形蛇,屬於鐵線蟲目, 索蟲科。
  • 生物防治: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nbsp&nbsp&nbsp&nbsp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6日訊(記者常理)公元前約8500年,新月沃地的人類社會開始逐步由狩獵採集轉變為糧食生產。由此也掀開了一場長達萬年的「戰爭」——人類與農作物害蟲之間的戰爭。
  • 生物防治 沒有硝煙的「戰爭」
    5月14日至16日,首屆國際生物防治大會在北京召開,主題是「生物防治與人類健康」,來自40多個國家的1000餘位科學家出席大會,共同為全球生物防治以及農業綠色發展建言獻策。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生物防治作為綠色防控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業可持續發展、食品安全保障等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生物防治,目前在全球農業生產中已被廣泛認可,但是生物防治領域的綜合性國際大會還是首次舉辦,而且是在中國舉辦。這表明,我國的生物防治技術以及應用在世界已經達到了一流水平。」
  • 一文教你快速識別和預防玉米病蟲害!
    01防控策略  針對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重點病蟲害,以綠色防控技術為支撐, 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相融合,實施秸稈粉碎還田、 選用抗(耐)病蟲品種、種子處理、苗期病蟲害防治、赤眼蜂防蟲和中後期病蟲防治技術,實現節本增效,保障玉米生產安全。
  • 道縣:「以蟲治蟲」 釋放3.2萬個赤眼蜂卵卡防治馬尾松毛蟲
    紅網時刻永州5月24日訊(通訊員 蔣曉國 熊昌勇 郭學遠)5月23日,在道縣陳樹湘烈士紀念園周邊松林裡,道縣林業局森防站工作人員和民工一起釋放赤眼蜂,防治越冬代馬尾松毛蟲。據在場的負責人介紹,今年3月以來,道縣林業局分別在梅花鎮、橋頭鎮、萬家莊街道等地,採取人工投放方式,釋放赤眼蜂卵卡3.2萬個,防治馬尾松毛蟲面積5000餘畝。馬尾松毛蟲是以松針為主食的害蟲,輕則影響松木生長,重則導致松樹死亡,遠看就像被火燒過,又被譽為「無煙的火災」。該蟲害是道縣歷史性害蟲,因氣候、地理等特殊原因,而呈現周期性發生規律。
  • 稻螟赤眼蜂、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蟲赤眼蜂的介紹
    一、稻螟赤眼蜂卵寄生蜂:自然寄主已發現有三化螟、大螟、二化螟、稻縱卷葉蟲、稻螟蛉、稻苞蟲和玉米螟卵(數量很少);人工接種,地老虎卵也能寄生,馬尾松毛蟲卵能寄生,但不能羽化雌蜂體長0.48-0.64毫米,體褐色,在不同溫度下變異不大。頭寬稍闊於胸部,複眼卵形,單眼3個,排列成鈍三角形,鮮紅色。
  • 嶽麓山投放約120萬隻赤眼蜂 消滅松毛蟲、楓香毒蛾等害蟲
    7月9日,嶽麓山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防止松毛蟲、楓香毒蛾等害蟲破壞樹木生長,景區利用赤眼蜂進行生物防治。「小紙袋裡裝的是赤眼蜂的蟲卵。」麓山景區園容綠化公司副經理李平說,赤眼蜂喜歡寄生在多種害蟲的蟲卵上,吞噬害蟲的蟲卵,達到清除害蟲的目的。據悉,這已是嶽麓山利用赤眼蜂進行害蟲防治的第七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