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團外賣快餐業務分析
——王興做這次外賣點餐業務分析的目的:對外賣行業有基礎認知,了解美團外賣行業、及外賣需求、產品設計、運營策略。一、行業概況1. 外賣行業定義大家一般的理解就是快餐的外送服務,說的就是中餐像一葷一素的那種,還有就是西式的像麥當勞和肯德基那種。這個就是大家普遍理解外賣的含義。
-
三個關鍵字解讀美團三季報:舊業務賺錢,新業務虧損
報告期內,美團實現營收約354億元,同比增長28.8%,淨利潤約6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猛增374%。 這麼大的業績增幅,夠不夠牛?夠不夠驚豔?不過,細看便知,這個利潤有水分,主要靠投資收益支撐。 如果去掉投資收益,美團的業績並沒有看上去那般美。這也是美團發布財報後股價接連下跌的原因,二級市場對此顯然不買帳。
-
美團簡史-虎嗅網
當時整個團購行業都在各個城市招聘員工、組建團隊,尋找餐飲、KTV、電影等線下生活服務類商家合作。初期,美團網就在內部討論過直營和代理的兩種擴張策略——直營一年只能開6個站,太慢了,所以除了上海,美團其他站點都是由代理商發展起來的。與此同時,美團也在收編其他本地的小型團購網站作為分站。
-
「深度」美團創業簡史:八年與八個關鍵詞
7月,當美團每月流水超過500萬時,騰訊也上線了QQ團購網,王興如坐針氈地發問,「有什麼業務是騰訊不做的嗎?」 騰訊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實際上,要複製團購模式沒有一點門檻,但需要很強的執行力和線下推廣能力。當時整個團購行業都在各個城市招聘員工、組建團隊,尋找餐飲、KTV、電影等線下生活服務類商家合作。
-
美團三季報營收354億元 「食雜零售」新業務增長最快
分業務來看,第三季度,美團餐飲外賣實現營收207億元,同比增長32.8%;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營收同比增長4.8%至65億元;新業務(指財報中的「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營收同比增長43.5%至82億元,是營收同比增幅最大的業務板塊。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美團繼續加大對新業務的投資,特別是那些有長期增長潛力遠景且能嵌入「Food + Platform」戰略的領域。
-
美團外賣產品分析報告|美團外賣,送啥都快
而美團外賣作為其中的翹楚,喊出的口號是「美團外賣,送啥都快」,你可以在上面解決吃飯、買菜、買藥等一系列生活所需。本文將對美團外賣進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商家入駐:要求有線下實體店鋪、有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經營許可證照以及屬於美團外賣支持的經營項目,先通過線上審核籤約,然後業務經理拜訪做營業準備,平臺也會對商家提供店鋪美化、食材供應及法務諮詢、金融借貸等幫助。 發展戰略:藉助美團網本身流量,早在2014年上半年就開始布局下沉市場,採取的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具有一定先發優勢。
-
陳義宏:美團供應鏈系統架構簡介及演進歷程
完善的供應鏈系統,是美團自創立至今持續茁壯成長的基礎所在。它經歷「千團大戰」和後來殘酷同業競爭的重重磨練。在不斷的自我優化與創新中,幫助美團奠定了團購行業的領先地位。而面對企業今後多元化業務的發展需要,這個系統又進行了架構的重塑。
-
美團(03690)虧損為何停不下來?總習慣於將所有籌碼全力下注
原標題為「美團虧損為何停不下來?」。美團的每一次動作都像是戰鬥。它從不懼主動或被動地陷入戰爭,在大家都關注戰事走向時,王興卻說它將耗時漫長,終局還遠未到來。出生至今第九個年頭,美團已然長成千億級別的獨角獸,但始終無法擺脫虧損。2017年中,美團曾短暫地實現了盈虧平衡,帳上趴著200億並沒有給王興帶來安全感。
-
王慧文(美團聯合創始人)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品管理課(第七課)
這涉及到了另外一個例子,外賣業務剛起步的時候,線下的業務團隊原來是做團購出身的,美團做團購的時候有一個口號叫「狂拜訪,狂上單」,就是多拜訪商家多上線商家,這其實就是不斷地增加供給的過程,但當時做外賣的時候在校園裡做,老王覺得「狂拜訪,狂上單」 這個事從團購到了校園之後有了問題,所以老王就和團隊講你們要打破路徑依賴,「狂拜訪,狂上單」這個做法在校園裡是行不通的,但講完是沒用的,路徑依賴的力量很大。
-
美團副總裁夏華夏:科技應為每一個普通人服務|MEET2021
實際上美團做無人配送的研發已經有近4年的時間。在疫情爆發的時候,美團無人配送車團隊緊急攻堅,比預期提前了11個月將無人車落地應用。、做客服機器人,還是無人車送盒飯,本質上都是很小的事。對於美團而言,做AI的目的之一,就是把AI技術應用到普通本地生活服務中,幫助每個小店經營得更好。
-
同盾陳蕾談保險業線上轉型:人工智慧重塑其核心業務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催生出一個嶄新的數字世界,用戶的價值主張、行為邏輯和體驗訴求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在這輪變革中,保險行業身處其中,同時,信息技術的革新也是持續推動保險行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撐。
-
美團外賣終於向商家低頭?
做任何生意,幾乎都是有人賺錢,有人虧錢。但你要在美團點評上做生意,那可就真的要三思之後再三思了。因為你做到最後,可能會發現全是幫美團在打工。因為怎麼說呢?美團外賣的抽成實在是太高了,從之前最低的6%,到最高的26%,用商家們的話來說,美團外賣已經把他們壓得換不過氣了!而近日有媒體爆料,大部分商家已經沒美團達成了初步協議。美團表示尊重餐飲商戶自主選擇線上各類平臺,支持商家自主運營私域流量,並在「春風行動」的基礎上,對廣東地區優質餐飲商戶加大返傭比例3%至6%,擴大覆蓋範圍,返傭時間至少延長2個月。
-
每個業務分析專家應具備的9個關鍵技能
本文為大家介紹了每個業務分析專家應具備的9個關鍵技能,並對每個技能做了簡單的介紹。目前市場上比較知名的統計軟體有SPSS,SAS,Sage,Mathematica等。當前,還有最傑出的一種,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學習的Microsoft Excel。MS Excel是一種電子表格,可以幫助你分析和繪製數據,它還能執行許多複雜的數學和統計功能。你所要做的就是編寫公式,並且設定要計算的參數的數據範圍。
-
偉大的公司,都會讓業務產生飛輪效應:帶你了解亞馬遜三大業務
Amazon Prime如果你在亞馬遜進行海外購,幾乎很難不買它的會員,因為購買打折商品同時為你省下的運費和稅費,幾乎都能省出兩到三倍的會員費用。不難看出,亞馬遜的野心,是希望消費者只要去購物消費,就一定要有亞馬遜的身影,而137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在這幾年來的運營一直虧損,但從長遠來看,為亞馬遜布局完善生鮮雜貨的產業鏈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想想作為CEO,看到業務剛好少覆蓋生鮮這塊市場,前面那麼難都搞下來了,這份蛋糕怎可能不分一份。
-
淺談人工智慧時代民航業務改造
圖1:人工智慧發展歷程 由圖可見,在未來每個領域都會有我們稱之為弱人工智慧的而強人工智慧SAI不是所有WAI的集合,它和WAI有交集,SAI通過對各領域WAI通用功能的廣泛整合,發展成為對未知領域、未被「訓練」,存在大量不確定性因素進行推論、計算和決策的能力,但它無法取代各領域的WAI,即我們可以有無數個特殊屬性和功能的WAI,卻真正意義上只有一個具有通用功能的強人工智慧SAI。各領域WAI的加總和跨領域的SAI進一步發展,將最終趨近於超級人工智慧SI。
-
餓了麼口碑活躍用戶增長近美團3倍,2020年行業競爭局勢將扭轉?
2011年8月,中國團購網站的數量超過了5000家,拉手、美團、窩窩團、24卷、滿座團、高朋網等國內比較知名的團購網站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融資比賽,廣告戰、拉鋸戰、陣地戰等鋪天蓋地,幾乎每個商戶都會接待數家或數十家團購網站的銷售人員。那時候,商戶就是大爺,用戶就是上帝,為了爭奪資源,團購網站加大了補貼,對商戶的底線一降再降,完全靠燒錢度日。
-
美團郭慶:OTA和OTP的概念之爭不重要,提升服務和效率才是行業核心
「從發展階段上劃分,2013年到2018年對於美團而言是一個學習的階段,而從近兩年開始,美團開始有自己的創新,也形成了對行業的更多認知。」郭慶認為,美團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處於行業迅速擴張的時候,這兩年行業轉變為以存量為主。任何一個企業和個人都必須順勢而為,如果現階段還在快速擴張而不是做存量優化,可能會被自己絆倒。
-
美團王慧文:不認同基因決定論,我和王興的基因都不是做網際網路的
就像奉子成婚一樣,該辦的事都辦了,最後走個流程就可以了。」 對於如何判斷投資人,王慧文提到,判斷的維度主要包括,首先投資人是否對公司了解;其次,則是看投資人是否接受公司的整體經營理念和業務方案。「如果他們不基於理解而下單,後續當市場發生變化,或者當我們的業務發展了,和他們的理解不一樣的時候,他們就會容易驚慌。」
-
產業數位化臨界點,騰訊、美團、京東的「B計劃」是什麼
無論是京東、阿里、網易等網際網路企業利用大數據、雲、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應用提高畜牧業的產出和效率,還是騰訊強化ToB能力的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亦或是這次京東金融的拓展邊界的升級,都不是巧合。這些動作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C端流量的枯竭,爭奪B端市場或將成為下一個趨勢。
-
野獸美團
幾千萬人瀏覽了這個帖子,而這個賈君鵬究竟是誰,他後來有沒有回家吃飯,甚至到底有沒有這個人,現在都是個謎。那個時代的社交,也是「烏託邦」式的。馬化騰的QQ秀是長發墨鏡的牛仔,而實際生活裡他是個金絲眼鏡技術宅。就像吳曉波在《騰訊傳》裡總結的那樣:「很多人都在年少的時候,擁有身份證之前,就申請了一個QQ號。」QQ號是平行世界的身份證,身份證是真實世界的QQ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