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華為的員工餐,看完終於明白:為什麼華為這麼強大了!

2020-11-30 好煮易

不少企業會將「供員工餐」作為招募時的福利條件之一,然而員工私下對員工餐的評價卻多半普普,頂多認為可省些餐費,稱不上美味。不過,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大企業華為提供給外派國外員工的員工餐,竟包括了龍蝦、螃蟹等山珍海味,豪華程度令人咋舌。

根據報導,這些看起來像是餐廳大菜的餐點,其實是出自華為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員工餐廳。從照片中可看出,鐵盤中盛滿了龍蝦、九孔、蝦子、螃蟹等海鮮,排成長長的一列,非常壯觀。像這樣海鮮餐,即使在一般地區都算十分豐富,更何況沙烏地阿拉伯處於沙漠地帶,員工竟能在沙漠中大啖海鮮,更可見其奢華難得。除了食材高檔,還堅持菜色多樣化,每天都有不同的特色菜。海鮮之外,還有別具特色的烤串,更推出重慶火鍋、餡餅、烤鴨等中國各地特色餐點。

▼除了海鮮外,還有烤串、重慶火鍋等特色菜。

其實,華為海外的員工餐,並非一直如此豐富。大約在2000年時,華為第一批外派出國的員工,一日三餐都只能吃單調乏味的垃圾食品。但隨著華為事業版圖擴大,發展更上一層樓,員工的餐飲也大幅獲得改善。華為之所以會如此用心設計員工餐,主要是為了留住員工。除了開出高薪外,對於外派員工,更需要用心照顧。畢竟員工隻身在外,離鄉背井之苦,若不能在口腹之慾上稍微獲得補償,恐怕也待不久。

▼華為沙烏地阿拉伯員工餐廳推出的菜單。

許多企業都明白「員工是企業的重要資產」,卻不見得在行動上落實。華為以員工餐展現公司對外派員工的照顧,不僅能讓現有員工感受到,也能為企業建立正面形象,吸引人才。企業若想永續經營,持續發展,就必須多方照顧員工的感受。唯有讓員工覺得自己在這個職務上能獲得發揮,感受到公司的用心,就會有動力多付出,為公司打拼和成長。

相關焦點

  • 華為沙特食堂曝光:把員工當「豬」養,每天飯菜不重樣!
    就在昨天,我吃快餐的時候,我不小心刷到了華為的沙特餐廳,突然心生嫉妒,安靜地放下快餐飯盒。俗話說,要留住員工,他得先保持他的胃,除了提供高工資外,豐盛的飯菜華為也不能拒絕。華為企業食堂也啟動了「養豬」模式。
  • 終於明白了!華為只是企業,為啥卻有上千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終於明白了!華為只是企業,為啥卻有上千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對於華為,大家都很熟悉,作為咱們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即便是在全球範圍內,華為的實力都很強悍,在通信行業更是處於「龍頭」地位,掌握的5G專利是全球最多的,而且是最為核心的。
  • 華為發狠,應屆生年薪給201萬:談錢,就是給員工最大的尊重!
    你知道華為年薪超100萬的人有多少嗎?超過1.5萬人。你知道華為年薪超500萬的人有多少嗎?超過1500人。華為CFO孟晚舟演講時說:「以前,我們是按學歷定薪。現在,我們是按價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頂。你有多大雄心、有多大能力,我們就給多大的薪酬。」華為員工為什麼如此玩命?因為有多的錢可以拿啊。
  • 華為突然宣布,期待了這麼久,華為的這匹「殺狼」終於現身
    華為突然宣布,期待了這麼久,華為的這匹「殺狼」終於現身從去年的五月份到現在,華為度過了非常艱難的時期,而9月15日之後,臺積電也選擇斷供華為,同時三星、海力士、東芝、索尼也不再為華為供貨,華為將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
  • 沙特數據與人工智慧局與華為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新華社利雅得10月22日電(記者塗一帆)沙烏地阿拉伯數據與人工智慧局22日與中國華為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動沙特國家人工智慧能力發展計劃,幫助沙特實現數位化轉型。沙特數據與人工智慧局當天在全球人工智慧峰會上與華為在線籤署了國家人工智慧能力發展計劃諒解備忘錄,旨在通過與華為的合作,支持沙特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在人工智慧領域尋找合適的技術合作夥伴、增強人才庫,並通過人工智慧應用找到新的經濟發展戰略。
  • 沙特送來巨額大單,華為公開財務報告後,美國「慌了」
    眼看沒有討到便宜,隨後就開始針對我國科技企業,尤其是對我國華為的打壓,真的是絞盡腦汁。就在這時,沙特出手了,與華為籤訂了十年的5G網絡合作。華為公開財務報表而且2020 年已經過去一半,各國的企業都開始整理自己這半年的財務報告,並且開始制定下半年的公司計劃。
  • 沙特與華為建立合作關係 共同推動沙特國家人工智慧發展計劃
    【天極網IT新聞頻道】今日(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沙烏地阿拉伯數據與人工智慧局22日與華為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動沙特國家人工智慧能力發展計劃,幫助沙特實現數位化轉型。   全球人工智慧峰會由沙特數據與人工智慧局主辦,以視頻會議方式於21日和22日舉行,吸引了超過200位行業專家和決策者參與,共同探索人工智慧在未來的作用。
  • 華為的成功能複製嗎?秘訣是什麼?
    要看你會不會複製了。 企業是一個系統,具有一套自己的內在運行邏輯,所以學習一個企業,一定要系統理性的學習。華為這些年發展這麼好,有人說華為的研發好我就學華為的研發。華為的人力資源好我就學華為的人力資源,華為的項目管理好我就學華為的項目管理,聽著很有道理,也很有針對性,實則不然。
  • 華為員工慣例心聲:被平庸,13年15級,有史以來最失敗員工的告別
    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一位已離職華為員工的「慣例」心聲。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華為基層員工最原始的生活狀態。希望這些「乾貨」能讓你認識到不一樣的華為。首先自報基本信息:男,80年出生,2006年碩士畢業校招進華為(02年本科畢業後有短暫的工作經歷,後離職考研),供應鏈體系,目前職級1%級。
  • 中國與沙特合作,打壓華為的結果或超出美國掌控
    路透社10月23日的消息報導,沙特的數據部門與中國企業華為,進行了洽談並達成合作,中國與沙特雙方,就之前抵制華為問題進行了溝通。這一新聞的報導,意味著以美為首的國家,抵制華為的計劃已經出現了裂痕。
  • 前華為員工中東離奇兩次死裡逃生,親身經歷,你怎麼看?
    關於這個你怎麼看?阿卡曾經在中東阿拉伯飄蕩幾年。並在中東留學工作。先是在中國500強一家玻璃幕牆企業工作,後跳槽進入華為,在沙特華為效力,無疑還是分派到了中東,沙烏地阿拉伯這個遍地是石油的地方。當然以前的經歷現在都畫上了句號,這不是今天的重點,今天的重點來了。
  • 華為Mate30和iPhone11的屏幕差距有多大?看完這些對比就明白了
    由於發布時間相近,近日iPhone11和華為Mate30被頻頻拿出來對比,討論最激烈的無非就是蘋果的A13處理器VS和華為的麒麟990,iOS系統VS EMUI10系統,以及2019年的熱點5G。華為Mate30系列眾所周知,華為Mate系走的是硬朗商務風,這次的Mate30系列卻開始變得柔和起來。華為Mate30採用6.62英寸OLED全面屏,華為Mate30 Pro採用6.53英寸OLED環幕屏,解析度為2340×1080,支持DCI-P3廣色域,色彩種類達1670萬色。
  • 華為組織為什麼具有強大的戰鬥力?解讀華為組織的魚網矩陣
    來源:南方略諮詢華為組織為什麼具有強大的戰鬥力?其組織結構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充分調動資源,切實貫徹分權分責。華為公司的組織結構如同一張巨大的魚網,其網眼由不同類型組成,建成的業務支援體系各不相同,當出現一條一個網眼掛不住的大魚時,就要充分調動各項資源,形成合力,把許多的網眼組成網團,從而將市場大魚緊緊地包圍、捕捉起來。
  • 華為為何認為為股東創造價值或為員工創造價值都不靠譜?
    而往深一層再看,我們心裡非常清楚,體會也很真切,華為自始至終的戰略就是:執行力取勝戰略,或是核心競爭力戰略。 ——藍血摘要 今天所講的,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能反映一些在華為多年實踐的體會。
  • 你所不知道的華為與華為手機
    華為員工的拼命精神是眾所周知的,但也有些過頭了,曾有員工妻子公開發表了控訴信,稱老公全身心撲在工作上,根本就無法顧及家庭,甚至無法顧及身體,有命掙沒命花。又接連出現了幾次過勞死事件,終於把華為推到了輿論抨擊的浪尖,好像華為是個剝削壓榨員工的黑心公司,老闆就是半夜雞叫的周扒皮。
  • 華為員工感慨:16屆工作四年,收入不如20屆同事,白努力了
    華為作為國內的一家大型民營企業,很多人都想著能進入華為工作。華為企業在國內也算排得上號的大企業,薪資待遇在一般人看來,肯定是高於部分同行。但是一位華為員工在社交平臺上發的一篇帖子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華為員工感嘆,16屆工作四年,收入還不如20屆應屆生,白努力了。
  • 華為麒麟晶片發展穩定,功能強大,為什麼不賣給其它國產製造商?
    華為麒麟晶片發展穩定,功能強大,為什麼不賣給其它國產製造商?華為設計晶片的能力是得到世界認可的,甚至還得到了美國的"特殊關照"。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華為旗下的麒麟晶片在性能上和製造工藝設計水平上都是世界領先的水平。而我們也都以中國能設計出這樣優秀的產品而感到自豪。
  • 為什麼華為如此鍾情這所大學的畢業生?看完後才知道
    在中國民營企業大軍中,華為無疑是最為獨樹一幟的存在,世界500強中唯一沒有上市的公司,世界通訊設備第一製造商等等,近些年來,華為一次又一次走進公眾視野,當我們談起華為這家偉大的公司,總是離不開以下話題:創始人任正非軼事,華為員工的高薪水,華為的優秀發展模式,華為的領先技術……最近幾月,隨著孟晚舟
  • 看完諾基亞和戴姆勒的官司,終於明白華為「不造車」是什麼意思
    前兩天,關於華為一紙「不造車」的決議引發熱議。將智能終端和智能汽車部件兩大業務合併後,華為對外界釋放出明確信號:我們不造車,但我們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華為為什麼不急著造車,起碼現階段不著急,看諾基亞就知道了。自從汽車迎來智能網聯時代後,諾基亞每年每年在導航系統、汽車通信和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等領域的專利授權費就至少入帳14億歐元。
  • 華為鴻蒙的生態悖論
    寫華為題材的文章很難,如果只是把網上的素材抄抄寫寫,無腦吹捧吹捧,喊喊口號,寫起來比較容易,點擊量也會很好,可惜這不是我的讀者想看的。如果不小心批評了一下,很有可能會招來很多指責,給扣個不愛國的帽子,畢竟大部分人只會看符合他們喜好的內容,就像抖音算法給他們設計的一樣。遺憾的是,技術本身是冰冷的,無人性的,也有可能是超越國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