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家沙龍第六期「培育青年科學家支撐航天強國建設」主題沙龍在北京召開。來自航天領域的專家及青年科學家,圍繞航天工程領域青年科學家創新隊伍建設與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等問題進行研討與交流,為航天領域發展獻言獻策並提供新思路。
青年科學家沙龍第六期培育青年科學家支撐航天強國建設主題沙龍現場
培養青年人才科研動力 支撐航天強國建設
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高級工程師張學攀表示,對於跟前沿技術相關的青年人才,首先要激發他們的科研動力。其次,前沿技術一定要能落地,不能沒有邊界地去探索。人工智慧技術能否跟航天中的遙感、5G、通信,或是星空探測技術結合起來,這一點值得思考。
強化科技人才管理建設 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長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人才開發處副處長王藝妮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人才開發處副處長王藝妮針對青年人才的培養,提出來了四方面建議:
第一方面,強化工程實踐的力量,加快培養青年型領軍人才。針對專業技術好,但缺乏型號研製經驗的青年科技人才,我們為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參與重大工程和重點型號的研製,在工程實踐中進一步學習,不斷提升知識的廣度,拓展專業的深度。
第二方面,進一步拓展職業發展的空間,引導青年人才專業化。目前,我們著力抓兩個體系的建設,第一是崗位體系建設,另外一個體系是專家體系建設。
第三方面,加強培訓和交流,提升青年人才的專業素養。建立分層分類的培訓教育體系,針對不同的崗位特點和要求,明確人員培養的重點內容和時限。
第四方面,強化崗位的交流和知識傳承,助力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長。針對青年人才經驗不足的特點,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兩個強化,一是強化崗位的交流,另一個是強化知識傳承。
加強與高校合作 實現互利共贏
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中心常務副主任馬明表示,對於航天工程團隊的建設,可以考慮和高校進行互動和交流。一方面,可以通過交流合作將航天的種子撒播在高校,促進高校文化生態的良性發展和校園航天文化品位的建設提升。另一方面,可為航天工程團隊注入新鮮血液,推動團隊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
最後,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宏鑫表示,希望航天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夠傳承航天精神、不斷學習,勇於創新,肩負起建設航天強國重任,爭做航天事業創新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