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如何建設?這幾點尤為關鍵

2020-12-08 人民網科普

10月14日,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家沙龍第六期「培育青年科學家支撐航天強國建設」主題沙龍在北京召開。來自航天領域的專家及青年科學家,圍繞航天工程領域青年科學家創新隊伍建設與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等問題進行研討與交流,為航天領域發展獻言獻策並提供新思路。

青年科學家沙龍第六期培育青年科學家支撐航天強國建設主題沙龍現場

培養青年人才科研動力 支撐航天強國建設

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高級工程師張學攀表示,對於跟前沿技術相關的青年人才,首先要激發他們的科研動力。其次,前沿技術一定要能落地,不能沒有邊界地去探索。人工智慧技術能否跟航天中的遙感、5G、通信,或是星空探測技術結合起來,這一點值得思考。

強化科技人才管理建設 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長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人才開發處副處長王藝妮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人才開發處副處長王藝妮針對青年人才的培養,提出來了四方面建議:

第一方面,強化工程實踐的力量,加快培養青年型領軍人才。針對專業技術好,但缺乏型號研製經驗的青年科技人才,我們為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參與重大工程和重點型號的研製,在工程實踐中進一步學習,不斷提升知識的廣度,拓展專業的深度。

第二方面,進一步拓展職業發展的空間,引導青年人才專業化。目前,我們著力抓兩個體系的建設,第一是崗位體系建設,另外一個體系是專家體系建設。

第三方面,加強培訓和交流,提升青年人才的專業素養。建立分層分類的培訓教育體系,針對不同的崗位特點和要求,明確人員培養的重點內容和時限。

第四方面,強化崗位的交流和知識傳承,助力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長。針對青年人才經驗不足的特點,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兩個強化,一是強化崗位的交流,另一個是強化知識傳承。

加強與高校合作 實現互利共贏

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中心常務副主任馬明表示,對於航天工程團隊的建設,可以考慮和高校進行互動和交流。一方面,可以通過交流合作將航天的種子撒播在高校,促進高校文化生態的良性發展和校園航天文化品位的建設提升。另一方面,可為航天工程團隊注入新鮮血液,推動團隊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

最後,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宏鑫表示,希望航天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夠傳承航天精神、不斷學習,勇於創新,肩負起建設航天強國重任,爭做航天事業創新的排頭兵。

相關焦點

  • ...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關鍵是……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王爍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發布,強調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明確提出「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黨委副書記梅顯俊說:「目前年輕科研人員已經成為科研主力軍,未來要想在國際研究領域內立足,青年科技人才是主要力量。」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眼」項目總工程師姜鵬說:「青年人才是中國創新科技力量的未來,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更好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必要準備。」
  • 2020年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家沙龍第六期培育青年科學家支撐航天強國建設主題沙龍成功召開
    為探索具有科技社團特色的青年科技人才發現、舉薦、培養和評價的創新服務模式,幫助青年科技人才在職業生涯初期發展,推動航天領軍人才不斷湧現,促進青年創新隊伍建設與人才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增進青年科學家之間交流,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宇航學會(以下簡稱「學會」)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同承辦,科創中國、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CSA雲論壇等平臺支持的2020年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家沙龍第六期培育青年科學家支撐航天強國建設主題沙龍於
  • 紮根實踐 抓好智庫人才隊伍建設
    紮根實踐、用好「富礦」,以高質量的政策研究成果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智庫建設的根本方向。承擔好這一任務,關鍵在於培養造就一批立足中國國情、深入調查研判、深刻把握規律、具有國際視野的智庫人才隊伍。 智庫人才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戰略資源。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必須抓好智庫高端人才隊伍建設。
  • 【西工大「十三五」回眸】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
    ,堅持人才強校戰略,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完善高層次人才引育體系,優化人才評價制度,健全薪酬保障體系,建成以「翱翔人才工程」為主體的高端人才引育體系,凝聚了一支由兩院院士領銜、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為骨幹,規模適度、結構合理、質量優異、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 西安航空基地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移轉化
    為了進一步推動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加快技術轉移專業人才培養,打造一支優秀的技術經理人隊伍,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移轉化,9月10日上午,西安航空基地聯合西安科技大市場組織開展技術轉移與技術經理人專題培訓活動,為轄區內高校科研院所、專業科技服務機構等單位的50餘名學員搭建起學習交流平臺。
  • 季華實驗室一期建設步入正軌,線上招聘組建人才隊伍
    科技研發不停步線上招聘組建人才隊伍季華實驗室是佛山近年來新建的最重要的科研機構之一,正積極打造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領域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科技創新平臺。實驗室以「頂天立地,全面開放,以人為本,注重實效」為建設宗旨,以「沉澱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搭建一個國際高端的科研平臺,打造一支紮根佛山的科研隊伍,帶動一方創新驅動的新興產業」為主要任務,先期確定了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六個學科方向,部署了半導體技術與裝備、機器人及其關鍵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增材製造、微納製造、新材料新器件研究等六個研究方向
  • 全國人大代表樊麗明: 把人才和科技融合在創新的山大
    山東大學應該如何服務於新舊動能轉換,如何服務於山東,這是擺在這所百年名校面前的現實課題。 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她給出的答案是: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要把人才和科技融合在創新的山大,著力打造服務山東的「山大系」。
  • 裴元吉研究員捐贈支持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加速器人才隊伍建設
    2018年我校建校60周年之際,我校59級校友、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老一輩科學家裴元吉研究員向我校捐贈資金,指定用於支持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加速器技術人才隊伍發展。為了充分尊重捐贈人意願,最大發揮捐贈效益,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與裴元吉反覆協商醞釀,最終決定利用捐贈資金設立「青年加速器技術研究獎」,用以表彰鼓勵實驗室在加速器工程技術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年輕科學技術人員和團隊。近日,裴元吉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籤署了捐款備忘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陸亞林教授、校友總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朱洪超等參加了籤署儀式。
  • 【論壇】構建完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助推宗教界人才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標準,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隊伍建設。
  • 科技人才如何「引」和「留」 上海的青年科學家們有話說
    東方網記者解敏1月7日報導:上海如何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影響力的科學家?與國際一流科學中心、國內其他地區相比上海在青年人才引進方面分別有哪些優勢和劣勢?技術前沿探索帶來的源頭創新是科技強國戰略所需要的,尤其在現今西方對華科技「小院高牆」戰略的形勢下,更應當兼顧本地成長起來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青年科學家,思考如何穩定和支持這些人才和團隊。  復旦大學的李偉2008年來上海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分別在加拿大、韓國從事博士後研究,2016年最終又回到復旦工作。在他看來,上海最具吸引力的特質是開放、創新、包容。
  • 學科專業一體化: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應用型學科建設路徑選擇
    問題很明確,辦法還不全……」這是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陳雨海在學校線上高質量發展大討論「學科、科研與申碩工作專題」板塊落下帷幕時的一首打油詩。「學科建設」,這個夯實辦學根基的關鍵問題,在這場大討論中引起了學校上下的廣泛關注。「如何更好的進行學科建設?」成為學校新的歷史時期面臨的核心問題。  近年來,學校科學判斷自身發展階段和學科建設成長的邏輯,分步驟、有重點地實施學科建設。
  • 建設世界一流海軍,這幾點很關鍵,需要重視!
    作者 | 李帥鵬2017年5月24日上午,習主席視察海軍機關時強調: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是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重要標誌,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支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海軍全體指戰員要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擔起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歷史重任,努力建設世界一流海軍。一、看世界,抓交流平臺建設根據調查發現,大多數反映國內對於國外發展的信息較為閉塞」的情況,可以打造一個為官兵提供外軍信息,了解國外發展的平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召開「十四五」人才隊伍發展規劃座談會
    2020-11-15 07:18:06 來源: 聲活的小船 舉報   11月11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發展戰略與規劃處和人事處組織召開了學校
  • 中科院上海分院表彰一批「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
    上海市委組織部部長吳靖平、副部長陳皓、上海市科技黨委書記劉巖、副書記章衛民、中科院人事局副局長李猛力等受邀出席表彰大會並頒獎。大會由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分黨組成員瞿榮輝主持。  上海分院設立「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旨在表彰在科技創新中發揮表率作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勵更多的青年人投入到科技創新事業中。
  • 上地系列人才培育計劃打造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新樣板
    活動當天,中關村科學城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正式揭牌,《未來青年人才培育計劃》《未來青年創業領袖(潛力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中關村科學城(上地)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共建聯盟倡議》正式發布,主辦方還舉行了上地學區第三屆科技節啟動暨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引智聚才突出國際人才社區建設「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 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新生血液」,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助燃器」,是最活躍的「生產力」,人才匯聚才能給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發展注入無限的生機和活力。擴大人才隊伍規模,壯大人才隊伍。可以探索建立相關機制,調動幹部積極性、創造性,激勵現有人才奮發進取,最大限度地發揮聰明才智。可以用事業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給發展潛力大的人才壓擔子,進行多崗鍛鍊,增加閱歷,積累經驗,促其儘快成才。
  • 楊光富 三尺講臺 一生追求(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楊光富沒有灰心,經過反覆討論,學院最終確定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重點建設農藥學學科,培育優秀人才。楊光富四處攬才。為了滿足一位從美國回來的老師在科研啟動經費、年薪等方面的要求,楊光富多次找校領導協調。有人替他擔憂:「引進一個比你強的人,不擔心……」面對疑問,楊光富平靜地說:「作為院長,如果老師們都比我差,這個院長是失敗的;如果很多老師比我強,我這院長就當好了。」
  • 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啟動
    2020年12月31日,《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發布,標誌著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以下簡稱「科技人才工程」)正式啟動。科技人才工程旨在圍繞履行自然資源「兩統一」等職責使命要求,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增強科技創新競爭力,有計劃地發現、培養、激勵一批在自然資源重大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和重大工程實施等方面創新能力強、業績突出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壯大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科技人才工程穩定支持國家級科技創新人才,優選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青年科技人才。
  • 讓更多青科人才選擇上海!優秀青年科學家新年茶話會舉行
    與會領導分別就青年科技人才引進培養、評價使用、保障激勵等方面,與青年科學家們進行深入交流,針對青年科技人才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探討打通「堵點」、消除「痛點」的政策和措施。面對新變局,上海堅持人才引領發展戰略,特別把營造世界一流的青年人才發展生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更高起點上對上海人才政策進行升級、突破和拓展,以更加開放有力的政策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以更加務實創新的舉措造就高水平人才隊伍,以更加靈活有效的政策激勵人才創新創業,以更加宜居宜業的環境打造最優人才發展生態。  近年來,在市人才辦的指導下,市科技兩委多舉措創造條件讓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 看西部高校如何不拘一格降人才
    而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是思想政治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如何繼承好、弘揚好紅色精神,不斷提升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視察團一路都在思考與探討。 「1943年至1945年上半年,為建設已有的解放區和大規模開闢新解放區培養人才成為燃眉之急,提到了黨的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