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發出超穩定三維鉑銅納米線催化材料

2021-01-10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呼和浩特6月7日電 (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胡紅波)記者7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勤教授團隊聯合吉林大學移動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發出一種超穩定的三維鉑銅納米線催化材料,該材料具有超細尺寸、自支撐的剛性結構並且表面富含大量銅空位缺陷。

研究成果論文《通過調控金屬缺陷和晶格應力提升貴金屬合金電催化性能的研究》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領域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

王勤介紹,碳載鉑基電催化材料已被廣泛用於燃料電池的陰極還原和陽極氧化反應,但其穩定性差,成本高且反應動力學緩慢等限制了其商業化應用。因此,急需開發一種高效且耐用的自支撐鉑基電催化材料。

研究團隊發現,通過將鉑與非貴金屬合金化以減少鉑的用量,調控晶格應力和電子結構,可以獲得優異的氧化還原反應催化活性。此外,金屬空位缺陷和壓縮應力也可以顯著提升電催化性能。缺陷不僅可以表現出獨特的電子特性,而且可與金屬原子等活性物種形成新的協同配位結構以獲得最佳的催化性能。

研究團隊通過電化學刻蝕組裝富含金屬空位缺陷的高效電催化材料的合成策略,合成了具有超細尺寸,自支撐結構和富含銅空位缺陷的超穩態三維鉑銅納米線。該材料具有優異的氧化還原反應催化性能,其質量活性是商用鉑催化劑的14.1倍,是美國能源部2020年發展目標的7.2倍,也是目前世界報導的性能最優的自支撐貴金屬催化材料。研究團隊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結果表明,銅空位的引入改變了鉑原子對含氧中間體的吸附。該研究為在電化學活化過程中活性位點的調控以及金屬空位缺陷、晶格應力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相關焦點

  • 麥立強教授團隊:全重構催化劑用於超穩定析氧催化及電解水應用
    這些物種一般在OER發生並析出氧氣時重構形成對應金屬的氫氧化物或羥基氧化物,因此這些重構的新物種才是真正的催化活性物種,而原先的材料只能被稱為前催化劑。這些重構催化劑通常展現出近表面重構的核殼結構,由於催化是表面反應過程,大量的內部組分無法直接進行催化反應,進而導致未被完全開發的催化活性和較低的組分利用率。除此之外,部分重構催化劑的複雜組分也影響了其催化機制的探索和真正催化位點的認知。
  • 研究人員開發出合成聚酯生物醫用材料的協同催化策略
    脂肪族聚酯類高分子材料是一類重要的合成醫用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廣泛應用於手術縫合線其中應用最廣泛的聚酯材料包括聚丙交酯 (PLA )、聚乙交酯 ( PGA )、聚戊內酯 (δ-PVL )及聚己內酯 (ε-PCL )等。對於這類廣泛應用材料的高效可控聚合研究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科學難題。有機小分子催化的環狀內酯開環聚合反應是合成該類聚酯的重要方法之一,與其它方法相比如金屬催化方法,有機催化聚合方法具有製備聚合物分子量可控、多分散性窄、端基明確以及無金屬殘留等諸多優點。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科學家師法自然,藉助各種非共價鍵作用和超分子組裝仿生合成了大量具有新穎結構和獨特性能的自組裝納米材料。作為一類重要的納米結構材料,半導體納米線(semiconductor nanowires)因其獨特的電學、光學、熱學以及電化學特性日益成為國際納米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半導體納米材料與器件涉及化學、材料科學、微電子、信息科學以及生物醫學諸多學科,並在新能源、智能納米傳感器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 北京大學潘鋒團隊發現新型光催化材料,常溫常壓下可同時催化形成兩種固氮產物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發現一種常溫常壓下同時合成氨和硝酸根的光催化材料與機理當前,有很多關於光催化固氮的報導,但是產物是多是NH4+或NO3-,而同時形成NH4+和NO3-卻鮮有報導。
  • 在銻化物納米線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特別是,三元合金InAsSb納米線除了具有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和極小的有效質量外,其可調的帶隙以及電、光學性能使其成為紅外探測器的理想材料。目前,國際上廣泛採用外來Au催化的氣-液-固(VLS)機制製備納米線,但Au催化劑能在半導體材料中形成深能級複合中心,這將大大降低器件的性能。因此,發展無Au催化納米線的製備技術尤為重要。
  • 武漢理工大學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複合材料團隊陳麗華研究員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將大孔和介孔同時引入到分子篩材料中,通過等級孔道結構的設計,實現分子篩催化劑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複合,開發等級孔大孔-介孔-微孔分子篩單晶材料,同時涵蓋大孔-介孔結構的高流通擴散性能和介孔-微孔結構的選擇性催化性能及高穩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是解決當前工業應用過程中分子篩催化劑存在的等級孔道結構跨尺度貫通性和等級孔沸石分子篩材料結構穩定性難題的關鍵科學途徑。
  • :含有高密度缺陷位點的銀納米線的合成
    尤其是在催化領域,結構缺陷能夠顯著地增強金屬納米晶體的催化活性。近來,西安交通大學金明尚(通訊作者)提出了一種高效合成具有高密度缺陷位點納米材料的方法。文中介紹,使用具有一維孔道結構的分子篩SBA-15做為模板劑吸收銀離子,然後再將銀離子還原成銀,而說的到的銀納米線表面便具有告密的的缺陷位點。
  • 新化學傳感器採用蛋白質納米線 敏感度極高
    該傳感器使用來自地桿菌的導電蛋白質納米線為電子裝置提供生物材料。30多年前,資深作者、生物學家DerekLovley在河泥中發現了地桿菌。該微生物會長出毛髮狀的蛋白質細絲,充當納米級「金屬絲」轉移電荷以滋養細菌,並與其它細菌進行交流。
  • 燕大教授合成大數值長徑比鉑納米線 重要進展
    鉑納米線因其具有較大的長徑比、較少的缺陷位點、較少的晶界以及較多的表面原子,呈現很高的催化活性,可以極大地減少鉑催化劑的用量,在燃料電池、生物傳感器、石油化工等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合成高質量的鉑納米線、最大限度地提高鉑催化劑的性價比已經成為世界科學研究的熱點和工業競爭的焦點。
  • 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28:00 香港城巿大學Yun Hau Ng團隊揭示了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
  • 港理工-蘇大:首次證明這種合金化納米線的作用
    編輯推薦:本文證明了將Pd與Ag合金化是顯著提高電催化穩定性的可行策略。由於Pd和Ag之間的獨特協同作用,這些納米線顯示出對選擇性甲酸鹽生產的優異電催化性能。該研究首次驗證了Pd也可以穩定地產生甲酸鹽。
  • 王智傑課題組採用陽極氧化鋁模板技術合成超長Cu2O納米線陣列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合成獨特形貌的電極是從根本上提高光催化分解水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這主要基於其結構上(大小和形狀)的獨特優勢。納米線作為一種典型的納米結構,已經在各種半導體中成功製備出來,用以提高其光電化學性能。 Cu2O因具有良好的直接帶隙(2.1 eV),而成為一種極受關注的光能轉換材料。此外,與其他P型光電化學材料相比,銅含量豐富,製備成本低。
  • Research: 潘鋒(北大)發現光照將N2同時生成NH4+和NO3-的催化材料及機理
    Research: 潘鋒(北大)發現光照將N2同時生成NH4+和NO3-的催化材料及機理當前,有很多關於光催化固氮的報導,但是產物是多是NH4+或NO3-,而同時形成NH4+和NO3-的報導很少。近日,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領導的清潔能源中心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一種W18O49納米線光催化劑,該材料可在常溫常壓下通過還原和氧化兩種反應途徑,同時產生NH4+或NO3-,實現氮的固定。
  • Bi2O2Se納米線中柵控的h/e周期磁阻振蕩
    石墨烯,黑磷和過渡金屬二硫化物都是其中的明星材料。但另一方面,這些材料也存在缺陷,它們缺少帶隙,在空氣中不穩定,要麼僅具有中等的電子遷移率。最近,一種新型的層狀半導體Bi2O2Se由於其卓越的電子性能如超高電子遷移率(在2K下約為2.8×105cm2/V·s),可調節的帶隙(約0.8eV)以及在空氣環境中的高度穩定性收到關注。
  • 港理工-蘇大《Adv Mater》:首次證明這種合金化納米線的作用!
    編輯推薦:本文證明了將Pd與Ag合金化是顯著提高電催化穩定性的可行策略。由於Pd和Ag之間的獨特協同作用,這些納米線顯示出對選擇性甲酸鹽生產的優異電催化性能。該研究首次驗證了Pd也可以穩定地產生甲酸鹽。
  • 「前沿技術」利用磷脂分子合成有序的納米線材料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DARPA資助,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水平排列的磷脂分子對組成線陣,引導柔性金納米線排序和矯直。各向異性的納米線或納米棒可以控制能量轉化等過程,但利用納米線或納米棒合成宏觀尺寸的器件時,會受到吸附、條紋模板對不準等因素影響,易產生較大缺陷。研究人員受細胞膜物質交換過程的啟發,提出利用磷脂分子引導金納米線排列。
  • 科學家成功研發出直徑僅數十納米的半導體材料納米線
    該技術的研發團隊展示了幾種原子級尺寸的,採用不同的矽鍺材料製成的分層結構納米線,這種納米線可以有效地傳輸電荷。研發人員展示的這種納米線其接口尺寸可以做到僅有一個原子大小,而過去,阻礙人們製作超小尺寸納米線的障礙主要是有關技術的解析度不足。
  • 【材料】日光浴抗衰老防氧化——金屬氧化物光催化纖維的自保護抗氧化效應觀察
    光照是多數材料加速氧化「老化」的主要原因,在實際應用條件下卻難以避免,因此如同人體肌膚,材料有抵抗曬傷、抗衰老、防氧化的需求。
  • 中俄開發出可視化輻射光學材料
    中俄開發出可視化輻射光學材料中俄科創情科技日報莫斯科11月3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託木斯克理工大學與長春科技大學合作,研製出一種可將輻射顯示在屏幕上的氧化無機玻璃光學材料。有關專家指出,這種可視化輻射光學材料可廣泛應用於光通信學、光電子學及醫學計算機等領域。相關研究發表在《發光學報》上。閃爍體是當帶電粒子撞擊閃爍體時發出可見光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創建探測器與輻射計量儀以及醫療光電、安全系統和其他許多領域,都是必不可少的。科研人員認為,用途最廣泛的閃爍體之一,是具有高含量稀土離子的多組分玻璃,此外還有無機單晶體。
  • 可以消除病原體的鈦酸酯納米線面膜
    它們的材料通過利用二氧化鈦的光催化性能起作用:當暴露於紫外線輻射時,纖維將駐留的水分轉化為氧化劑,例如過氧化氫,具有破壞病原體的能力。作為減少Covid-19大流行的嘗試的一部分,紙面罩正變得越來越具有強制性。它們的相對有效性不再是個問題,但它們的廣泛使用具有許多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