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突破!物理學家正在測試超導導線之間存在的一種神秘力量

2020-12-05 百家號

量子物理學中最奇異的兩種現象首次在一次實驗中被聚集在一起——科學家們已經在利用這種裝置來探索現實的極限。

通過在微晶片上放置兩根非常接近的導線,現在可以在同一地點同時研究非常奇怪的卡西米爾效應和超導性,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這意味著物理學家將最終能夠檢驗目前存在的一些關於量子引力的假設——量子力可以解釋引力的理論。

這種由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開發的特殊設備,採用了一種新型傳感器設計,以克服在超冷溫度下將兩根導線如此緊密地連在一起的挑戰——這種溫度是金屬轉化為超導體所需的溫度。

首席研究員Simon Groblacher說:「琴弦的中心有一些孔,可以作為一種光學共振器。」「特定波長的雷射被困在那裡。」

「我們可以用這個光來測量兩根電線之間的微小位移,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測量在任何溫度下作用在它們上的力。」

卡西米爾效應假設兩個非常靠近的物體被「真空粒子」推到一起——量子力學認為,這些粒子應該存在,即使是在真空中。

因為卡西米爾效應,元件不能在晶片上太緊密地聚集在一起,雖然它已經被演示過很多次了,但直到現在它還沒有被發現與超導性結合在一起。

量子超導體

超導是量子力學的另一個支柱,它描述了某些材料(包括鋁和鉛)在超低溫度下不產生任何電阻的導電方式。

這兩種效果在一個微晶片上的新混合——也許有點像微型超級英雄的跨界電影——對於想要深入了解量子物理中一些最古怪的想法是如何工作的科學家來說是令人興奮的。

所有的實驗和測量都可以從這個裝置中出來,研究小組已經在用它的超導電線——在這個例子中是鋁——來測試來自量子領域的各種假設,比如量子重力。

「我們已經可以證明一種更不可能也更有爭議的量子引力理論,它預測我們應該看到一個強烈的卡西米爾效應,因為引力場從超導體上反彈,」研究人員之一理察·諾特(Richard Norte)說。

「我們目前的敏感性並沒有反映出這種影響。」

這意味著,如果存在重力卡西米爾效應,它就不像科學家們之前認為的那麼強烈,而且很多類似的發現也可能正在進行中。

在未來,研究人員想要微調他們的設備的靈敏度,甚至可能建造一個高溫版本。

因為量子物理在我們的科學理解和經典物理的極限的邊緣運作,像這樣的創新裝置和其他的裝置將在進一步探索量子效應中發揮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總結道:「這裡開發的技術為傳統實驗無法解決的基礎物理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本文來自網際網路,僅代表他人看法,未經證實之前以官網發布信息為準!!!

相關焦點

  • 量子計算機突破:很酷的超導材料自然保持量子態,或改變遊戲規則
    現在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材料,這種材料可能會加速製造這些神秘的機器的製造。該團隊的研究描述了這樣一種超導材料的存在, 它的的名稱叫做β-Bi2Pd,它自然存在於一個量子態,而無需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而附加磁場影響。作者寫道,這種材料的低維護性和穩定性使它成為設計量子系統的完美候選者。
  • 量子糾纏的特性是一種量子力學隱性
    整個關鍵共識基本得到確認,同時各種國際研究小組在大規模量子計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現在新一代超導量子網絡又蓄勢待發。我國超導量子糾纏和量子隱形傳態所取得的巨大進展,證明了量子糾纏性質可以在擴大尺度上起作用,這是由量子糾纏的特性決定的。
  • 超導體的新突破,離室溫超導又近了一步
    尋找一種能在零下數百度的極端條件下工作的超導體是一種革命性的突破。但開發「室溫」超導體是一項科學尚未實現的壯舉。然而,中佛羅裡達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正在努力使這一目標更接近實現,他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通信物理》雜誌上。
  • 量子力學
    [64]引力在粒子物理學的許多領域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統一在這些特定應用中並不是一個緊迫的問題。然而,缺乏正確的量子引力理論是物理宇宙學和物理學家尋找優雅的「萬物理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解決兩種理論之間的不一致一直是20世紀和21世紀物理學的主要目標。許多傑出的物理學家,包括史蒂芬·霍金,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潛在的萬物理論。
  • 獲得突破!中國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上線,向全球提供量子計算服務
    9月12日有信息報導,中國量子計算行業領軍企業本源量子發布了全國首個搭載了真實超導量子晶片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本源量子是我國第一家以量子計算機研製、開發以及應用的公司,當然可能在大家驚喜國家突破新技術的同時,很多人又會疑惑什麼是量子計算呢
  • 量子力學預測的最低溫度被突破,這是一個萬物沉寂的世界
    近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物理學家將一個機械物體的溫度降至新低,突破了所謂的「量子極限」。2017年1月12日,《自然》雜誌刊文介紹了NIST的這個新實驗。文章描述了如何將一隻納米尺度上的機械鼓---- 一個可以振動的鋁薄膜----冷卻到低於五分之一個能量量子的溫度,這個溫度低於量子力學預言的最低溫度。NIST的科學家說,理論上這個技術可以把物體冷卻到絕對零度,這是一個萬物沉寂、沒有能量、也沒有運動的溫度。「鼓被冷卻到的溫度越低,在應用中的表現就越好,」該實驗的負責人、NIST物理學家John Teufel說。
  • 重大突破 人類首次製造室溫超導現象
    報導,由多倫多大學物理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利用透明膠帶首次在半導體內誘發出了高溫超導現象。這一方法為研製可用於量子計算機和提升能效的新型設備鋪平了道路。相關論文發表在9月11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高溫超導是一種物理現象,通常指一些具有比其他超導物質更高臨界溫度的物質在液氮環境下產生的超導現象。而高溫超導體是指無需加熱就能夠在液氮溫度下導電且不會損失能量的材料,其通常也指在液氮溫度以上超導的材料。它們目前被用於低損耗輸電,並可作為量子計算機等下一代設備的基礎構件。
  • 跳出局限的力量,量子計算有多少種可能?
    1981 年,著名物理學家費曼觀察到基於圖靈模型的普通計算機在模擬量子力學系統時遇到的諸多困難,進而提出了經典計算機模擬量子系統的設想。當量子物理與計算機器狹路相逢,1985年,通用量子計算機概念終於誕生。
  • 陳根:從經典計算到量子計算,跳出局限的力量
    1981 年,著名物理學家費曼觀察到基於圖靈模型的普通計算機在模擬量子力學系統時遇到的諸多困難,進而提出了經典計算機模擬量子系統的設想。當量子物理與計算機器狹路相逢,1985年,通用量子計算機概念終於誕生。
  • 跳出局限的力量,量子計算有多少種可能?
    1981 年,著名物理學家費曼觀察到基於圖靈模型的普通計算機在模擬量子力學系統時遇到的諸多困難,進而提出了經典計算機模擬量子系統的設想。當量子物理與計算機器狹路相逢,1985年,通用量子計算機概念終於誕生。自此,量子力學進入了快速轉化為真正的社會技術的進程,人類在量子計算應用發展的道路上行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如今,量子計算離我們已不再遙遠。
  • 神秘的量子力學現象—量子糾纏
    這是量子糾纏,量子糾纏似乎破壞了經典物理學的一些基本規則: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光傳播得快,它只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科學家們無法解釋這些粒子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是蟲洞嗎?未知的維度?還是愛的力量?幸運的是,對於量子物理學家來說,並不總是需要解釋一個現象才能使用它。古代人類在發明車輪之前並不知道摩擦力。我國古代的醫生在600年前開始接種天花疫苗時,但並不知道什麼是抗體。
  • 量旋科技努力在超導量子技術上取得突破 明年或將發布的首臺超導...
    今年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將「量子科技」上升為國家戰略。華安證券發布研報認為,量子科技有望成為中國在全球科技產業中「換道超車」、掌握產業鏈話語權的重要核心技術。 從產業技術應用演進來看,量子力學的發展促使量子科技產業第一次浪潮興起,誕生了包括雷射、半導體(矽)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具有劃時代的重大科技突破。
  • 超導、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因一個問題被聯繫了起來!
    近日,一篇發表在《自然·物理》上的論文表明:多種被稱為「銅氧化物」的材料中存在著一種普遍量子現象。在銅氧化物中的電子似乎會儘可能快地耗散能量,並且耗散過程明顯趨於一個基本的量子速度極限。
  • 科學家首次實現了室溫超導——裡程碑式的突破
    、碳和硫組成的新型金屬化合物,在一對金剛石砧之間施加壓力時,在59華氏度下顯示出了超導性。紐約的一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能在室溫下高效導電的材料,這是一個長久以來尋求的科學裡程碑。研究小組最近在《自然》雜誌上報導,這種氫、碳和硫化合物在59華氏度的溫度下以超導體的形式工作。這比去年創下的高溫超導記錄還要高50多度。
  • 致力於量子計算的商業化,量旋科技努力在超導量子技術上取得突破
    今年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將「量子科技」上升為國家戰略。華安證券發布研報認為,量子科技有望成為中國在全球科技產業中「換道超車」、掌握產業鏈話語權的重要核心技術。從產業技術應用演進來看,量子力學的發展促使量子科技產業第一次浪潮興起,誕生了包括雷射、半導體(矽)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具有劃時代的重大科技突破。
  • 那些靠「詭異」的量子力學誕生出的偉大發現和發明!
    因為量子力學是正確的,雖然量子是捉摸不定的。如果沒有量子力學,我們就會回到19世紀,回到蒸汽機和電報的時代。雷射技術雷射是「由輻射的受激發射引致的光放大」的縮寫,它是一種民用和軍事應用非常廣泛的技術。但是它的應用卻經歷了一個由理論到實踐的漫長過程。
  • 陳根:跳出局限的力量,量子計算有多少種可能?
    1981 年,著名物理學家費曼觀察到基於圖靈模型的普通計算機在模擬量子力學系統時遇到的諸多困難,進而提出了經典計算機模擬量子系統的設想。當量子物理與計算機器狹路相逢,1985年,通用量子計算機概念終於誕生。
  • 小薄膜大突破 人類或將進入拓撲量子計算時代
    193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Majorana)預測,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類特殊的費米子,它是自己的反粒子。人們將其命名為「Majorana費米子」。「Majorana費米子」很神秘莫測。從20世紀到21世紀,全世界物理學家一直在尋找它。高能物理學家認為,中微子可能就是一種Majornana費米子。
  • 量子並不神秘,別往神秘主義扯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網絡上的這句調侃深入人心,也說明在很多人心目中,量子力學是一門神神秘秘的學科,似乎與神秘主義、唯心主義聯繫在一起。我看見一位信奉「量子佛學」的網民,他提出了他的疑惑:「既然唯物主義強調物質是第一性,為什麼病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影響到身體機能呢?這還不能說明唯心主義的正確嗎?」
  • 你不懂 量子力學
    因此,對量子力學的理解可以著重在其數學的重新解釋上面,希望問題最終能夠取得突破。但突破還沒有出現,因為量子力學的每一種解釋都存在問題,他們都不是完全自洽的,只有更好的理論才能解決這些問題。量子力學不可能是自然界運行的最基本的規則,我們要超越它才行。問題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當人們試圖測量量子效應時,量子效應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