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預測的最低溫度被突破,這是一個萬物沉寂的世界

2020-12-03 DeepTech深科技

近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物理學家將一個機械物體的溫度降至新低,突破了所謂的「量子極限」。

2017年1月12日,《自然》雜誌刊文介紹了NIST的這個新實驗。文章描述了如何將一隻納米尺度上的機械鼓---- 一個可以振動的鋁薄膜----冷卻到低於五分之一個能量量子的溫度,這個溫度低於量子力學預言的最低溫度。

NIST的科學家說,理論上這個技術可以把物體冷卻到絕對零度,這是一個萬物沉寂、沒有能量、也沒有運動的溫度。

「鼓被冷卻到的溫度越低,在應用中的表現就越好,」該實驗的負責人、NIST物理學家John Teufel說。「傳感器會更加地靈敏;儲存器可以保存更久的信息。若用來造量子計算機,計算過程會沒有任何失真,可以準確地給出你想要的答案。」

「實驗結果對該領域的專家來說完全是個驚喜!」Teufel的小組的另一位主要負責人Jose Aumentado說,「這是一個十分優美的實驗,必將產生巨大影響。」

鋁鼓的直徑200納米,厚度100納米,它嵌在一個特殊設計的超導電路中,鼓的振動可以影響在其腔體中來回反射的微波。微波也是電磁波的一種,是一種看不見的「光」,比起可見光來,它的波長更長,頻率更低。

腔體中的微波會調整自身頻率來適應鼓的自然共振頻率。每一個鼓腔都有一個自然共振頻率,像「聲調」一樣。用手指在裝有水的水杯邊緣磨擦,水杯會嗡嗡作響,杯中水量決定水杯空腔的大小,從而產生不同的音調。鼓腔的自然頻率也是同樣的道理。

NIST的科學家曾將量子鼓冷卻到它的基態,即三分之一個能量量子。他們使用了一種叫邊帶冷卻(sidebandcooling)的方法,在超導電路上施加了一個頻率略低於鼓腔諧振頻率的振蕩電流,鼓腔在電流作用下振動產生相同頻率的光子,如前所述,這些光子又會被調整到略高的鼓腔自然諧振的頻率上。

我們知道,光子的頻率越高,能量就越大,多餘的能量自然來自量子鼓本身。當光子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便從鼓中溢出,帶走這些能量,鼓就被冷卻下來了。這個原理與大名鼎鼎的雷射冷卻原理大同小異,1978年NIST第一次用雷射冷卻了一個原子,如今雷射冷卻已經被應用於原子鐘等廣泛領域。

最近的一次NIST實驗又有了新的改進----使用「壓縮態光」(squeezed light)來驅動電路。「壓縮」(Squeezing)是一個量子力學的概念,一個處於壓縮態的光子,其噪音或量子擾動被壓縮到了最低。

在量子擾動的制約下,傳統技術只能將物體冷卻到了某一個最低溫度,NIST的團隊通過使用壓縮光,獲得了更加精確的電流頻率。這個特殊的電路可以產生十分「純淨」的光子,將量子擾動控制在最低水平,從而突破了最低溫度的限制。

「光子的噪音(即光子動量和位置的不確定性)會增加光子隨機碰撞腔壁的概率,這種碰撞反而會加熱腔體,我們通過對光子態的振幅和相位在某個特定方向上進行壓縮,產生了完全相干的光子,和更加穩定的光場」,Teufel說,「這些光子既脆弱又強大。」

NIST的實驗證明了壓縮態光可以突破一直以來的冷卻極限,Teufel說,這也適用於更大的物體或者低頻的物體,這些往往是最難冷卻的。

量子鼓有著很多應用,比如由量子計算機和經典計算機組成的混合型計算機,理論上說,量子計算機在某些目前還十分棘手的計算問題上會得心應手。

相關焦點

  • 絕對零度是最低溫度?絕對零度也可以突破。最高溫度又是多少
    1.最高與最低溫度最低溫度最低溫度很多人都聽說過,是0K(開爾文),也就是絕對零度-273.15℃。這一溫度下,也是分子平均運動動能最低之時,此時分子可以視為靜止不動。絕對零度並不意味著粒子停下運動了不過即使是物質的溫度達到絕對零度,也並不意味著分子停下運動了。微觀世界是由量子力學主導的,如果絕對零度時,分子完全不運動,那麼我們就能夠精準的測量出分子的動量和位置。這明顯違反不確定性原理。
  • 光子不能給量子力學預測世界的能量
    量子力學的預測已被實驗證實是可行的,包括量子力學世界的日常演化(正如光學可證實光子自由存在性一樣,現在粒子物理都可證實量子力學世界的日常演化)。其次,即使是量子力學世界的日常演化預測都有用量子力學範式預測的。
  • 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真隨機與機械論的世界
    20世紀物理學最大的兩個成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他們一個是研究微觀世界的神器一個是研究宏觀世界的法寶,它們已經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今天我們就粗淺的聊聊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力學這要對一門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是越研究越糊塗,量子力學的大師,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玻爾都稱自己不懂領子力學,在學習量子力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上完本科時你好像完全懂了,上完碩士你又迷糊了,上完博士你基本上是完全不懂了,量子力學就是這麼讓人匪夷所思,與我們的宏觀世界截然不同。
  • 量子力學
    對於微觀物體,系統的尺度遠小於相干長度,這就導致了量子系統的長程糾纏等非局域現象。量子相干在宏觀尺度上通常不明顯,儘管這一規則可以在極低的溫度下(即接近絕對零度)發生例外,在這種溫度下量子行為可以在宏觀上表現出來。 這符合以下觀察結果:經典系統的許多宏觀性質是其各部分量子行為的直接結果。
  • 科學家發現:量子力學並非完全不可預測
    據最新的消息,量子力學的研究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進展,最新的量子力學實驗證明量子力學並不總是不確定的,在某些情況下具有可預測性。這也是量子力學研究的第三次突破,重大發現!科學家發現:量子力學並非完全不可預測。
  • NASA冷原子實驗室的最低溫度或許會開闢量子物理學新篇章
    絕對零度(absolute zero)是熱力學的最低溫度,是粒子動能低到量子力學最低點時物質的溫度。絕對零度是僅存於理論的下限值,其熱力學溫標寫成K,等於攝氏溫標零下273.15度(-273.15℃)。
  • 宇宙最低溫度為什麼是-273度左右,原來這裡面包含重大物理規律!
    其實宇宙是存在最低溫度的,這個溫度就是零下273.15度,同時宇宙也存在一個最高溫度,這個溫度就是1.4*10^32K(1.4億億億億度)。最高溫度和宇宙大爆炸模型有關。而最低溫度其實和熱力學、量子力學有關。
  • 世界最低溫度!北大搭建出0.090mK無液氦消耗制冷機
    >在低溫物理的發展過程中,超導、超流、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和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等重要現象都是在低溫環境下被意外發現的,並且許多有關量子力學的實驗問題只能在低溫條件下進行研究。制冷機,就是實現低溫環境、開展量子物態研究的關鍵儀器設備。
  • 最新實驗結果出現,或將打破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它並非不可預測
    其中最根本的突破出現在1986年,當時研究人員第一次通過實驗驗證了量子躍遷是可以觀察和研究的實際物理事件。從那以後,穩步的技術進步為這一神秘現象打開了更深入的前景。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所說的「可預測」是指回到基態的躍遷並不總是平穩和可預測的。該系統通過激發態和基態的混合物進行躍遷,這是一種被稱為疊加的量子現象。但有時,當連接超過某一閾值時,這種疊加將向混合物的特定值移動,並傾向於保持該狀態,在這種特殊情況下,這種概率性的量子躍遷無法預測,也無法在中途逆轉。
  • 萬物理論的最後一塊拼圖?將引力與量子力學統一,連愛因斯坦都沒有...
    量子力學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由量子組成的,或者說由能量包組成,它們的行為既像粒子又像波,例如,光的量子被稱為光子。探測引力子,一種假設的引力量子,將證明引力是由量子組成的。問題是引力特別弱。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觀點,想要直接觀察引力子對物質產生的極其微小的影響,那麼引力子探測器的質量必須非常大,大到以至於它自己會坍縮,形成一個黑洞。
  • 宇宙最低溫度是-273.15℃,宇宙中存在溫度上限?
    在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當中,其實存在著最高溫度,同時也存在著最低溫度。最低溫度其實就是零下273.15度,那最高溫度呢? 如今宇宙大爆炸的溫度還殘存著,這也是宇宙的背景溫度,我們管這個叫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也是證明宇宇宙大爆炸的關鍵證據,同時告訴了我們許多宇宙演化的證據,是天文學家手中的研究利器。
  • 「不是風動,仁者心動」,量子力學實驗預測,我們的世界並不存在
    而這句話也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樸素唯心主義世界觀的代表。可是隨著近代量子力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實驗結果表明,這句話可能是真的。特別是今年5月份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完成的大規模量子糾纏實驗,再次證明了量子力學關鍵預測的正確性。這些實驗都間接地證明了量子力學最大的反直覺預測也許是正確的,即我們的世界在被我們觀察到之前是不存在的。
  • 量子力學,為什麼擁有可以改變世界的能力
    您認為您看到的世界是完全真實的嗎?請務必仔細閱讀本文。這很可能改變你的命運。在19世紀末,物理學的大廈似乎即將完工。牛頓科學掌握了人類,電磁學和熱力學已知的所有現象。在華麗的物理宮殿中,人們開始歡呼和慶祝,人們認為我們已經探索了世界的秘密。
  • 愛因斯坦為何對量子力學如此厭惡?它顛覆了多少人的宇宙觀!
    海森堡提出了一整套嶄新的物理法則,他認為要同時測量一個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時不可能的,因為奇怪之處在於,只是對這些微小物體進行觀察就徹底影響了它們的行為模式。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項發現具有非常深遠的含義。如果你不能準確測量粒子的速度和位置,那麼也就不能對於它的運動做出正確的預測,而愛因斯坦堅信萬物皆可預測。
  • 北京大學搭建出國際最低溫度的無液氦消耗制冷機
    溫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越低的溫度越便於發現和觀察細緻豐富的量子力學現象。在低溫物理的發展過程中,超導、超流、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和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等重要現象都是在低溫環境下被意外發現的,並且許多有關量子力學的實驗問題只能在低溫條件下進行研究。制冷機,就是實現低溫環境、開展量子物態研究的關鍵儀器設備。
  • ——談談量子力學
    大約90年前,著名的物理學家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就在量子力學領域有了重大突破,薛丁格波動方程表明量子力學中,粒子以概率波的方式出現,具有不確定性。之後,量子理論在無數科學巨人的推動下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就是玻爾和愛因斯坦。
  • 溫度沒有上限,最低溫度卻在零下273.15度,這意味著什麼?
    導語:溫度沒有上限,最低溫度卻被限制在零下273.15度,這意味著什麼?人也需要在適宜的溫度環境下生存,就像是夏天熱了要開空調降溫一般。這就是我們需要適宜的溫度來保證自己的舒適感。其實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是如此,他們都有自己需要的溫度,不過話說回來,溫度沒有上限,最低溫度卻被限制在零下273.15度,這意味著什麼?
  • 你不懂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無處不在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有缺點的不是量子力學,而是我們對它的理解。因此,對量子力學的理解可以著重在其數學的重新解釋上面,希望問題最終能夠取得突破。但突破還沒有出現,因為量子力學的每一種解釋都存在問題,他們都不是完全自洽的,只有更好的理論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 物理學存在萬物之理嗎?除了弦理論,還有一個圈量子引力理論候選
    換句話說,當今人類科技發展所依賴的兩大物理學支柱理論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只能描述和解釋宇宙中5%的物理現象,而宇宙中另外的95%,當代物理學是無法理解的,這也說明了當代物理學遠未完善。而在極微小的宇宙尺度上,量子力學也是成功的,它認為構成宇宙萬事萬物的是最基本的粒子,量子粒子是實體的微小擾動,具有波動特性。科學家得到了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的量子理論,但卻沒有引力的量子理論。物理學家嘗試將兩個理論融合在一起,得到一個能夠通用的理論框架,但遺憾的是困難重重,無論怎麼努力都不能成功。
  • 為什麼宇宙最高溫度達到1.4億億億億度,最低溫度卻是絕對零度-273度?
    在整個尺度下,宇宙是存在著最高溫和最低溫度的,其中最高溫是1.4*10^32K(1.4億億億億K,K是溫度的單位卡爾文),最低溫度是絕對零度0K,也就是零下273.15℃。我們可以通過理論計算得到這個溫度的數值,也就是1.4*10^32K(1.4億億億億卡爾文),這就是宇宙的最高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