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海島鹹水生活的藍色鬣蜥,全球僅17家動物園有幸飼養

2021-01-16 爬行天下


去年夏天我們著重介紹了刺尾鬣蜥家族的中美和墨西哥,並在墨西哥的基礎上延伸講解了他的兩個選育型,香蕉和派。不過刺尾們所在的櫛尾蜥屬可謂人才濟濟,於是講完了中美和墨西哥我就沒繼續開展,而是想等到後面再把櫛尾蜥屬中最誘人的傢伙搬出來。然而···沒想到這一拖卻拖了一年。


那麼~今天也算是拖到頭了,我就來給大家絮叨一下刺尾家族的顏值巔峰——烏蒂拉刺尾鬣蜥(總是打成「無敵啦」)Ctenosaura bakeri


烏蒂拉刺尾 Ctenosaura bakeri


說烏蒂拉之前先墨跡個別的事,我們經常看到「刺尾蜥屬」這個詞,很多人都把他誤以為是刺尾鬣蜥,其實刺尾蜥屬指的是王者蜥一眾,是舊大路鬣蜥科的成員,而我們說的刺尾鬣蜥則是美洲鬣蜥科櫛尾蜥屬的傢伙,櫛就是梳子,指的是這些傢伙尾巴上密密麻麻像梳子一樣的小刺,而烏蒂拉刺尾鬣蜥我們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中文正名,烏蒂拉櫛尾蜥。有時候很多人會搞不清這到底是啥。至於烏蒂拉刺尾的種加詞bakeri,是為了紀念前美國國家動物園園長Frank Baker。



烏蒂拉刺尾鬣蜥分布在宏都拉斯東北部的烏蒂拉島,該島僅8平方公裡,烏蒂拉刺尾是這裡的特有物種,也是整個刺尾鬣蜥家族分布地區最狹小,最罕見的成員之一。有學者認為,烏蒂拉刺尾和美洲大陸其他刺尾鬣蜥同源,由於海陸變遷的關係,他們最終被隔絕在了小島上,開始了完全不同的演化方向,並成為整個櫛尾蜥屬唯二生活在胡樹林沼澤中的傢伙,其習性與同屬其他成員大相逕庭。


非常狹小的分布區域




當然啦,對於我們來說,最關心的肯定還是這傢伙長什麼樣子。烏蒂拉幼體其實並不是很好看,多為棕灰色並帶有黑色條紋,有些個體乾脆就是黑的。但是隨著他們長大,這些醜了吧唧的小傢伙會立刻顏值凸顯,從灰黑色轉變為藍色或是白色,正了八經的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幼體實拍




灰白色的大亞成


成年後雄性烏蒂拉體長可以達到76釐米,雌性相對較小,一般在56釐米左右,但是他們的背刺不像綠鬣那麼發達,因而雄性背刺很長的話經常會倒向兩側,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神仙體色給顏值的加分。人工飼養下的烏蒂拉體色絕對可以用純潔來形容了,雌性的灰白色在狀態極佳的時候會表現出明度很高的純白,簡直白到發光······而雄性則更多的會展現出少有的天藍色,這種體色如果沒見過的話絕不敢相信能出現刺尾這種這麼糙的動物身上。






藍色的成體


烏蒂拉除了體色與其他刺尾大不相同之外,生活習性也差的好遠。他們不像中美,墨西哥刺尾一樣生活在半乾旱的硬葉林中,也不像尤卡坦刺尾一樣生活在較為溼潤的雨林中,這傢伙適應詭異的海島生活不說還主要分布在沿海的紅樹林汽水區中,高度適應淡鹽水混合的環境,對溼度的要求相對於其他刺尾來說高得多。




正是由於這種奇葩的生活環境,烏蒂拉的食性也和正常的刺尾不大一樣。汽水區鹽度較高,可存活的植物較少,所以儘管烏蒂拉主食是各種植物的花朵根莖,但可吃的東西並不多,久而久之他們成為了刺尾鬣蜥家族葷食比例最高的傢伙,昆蟲、小型哺乳類、鳥蛋,甚至連螃蟹都吃······


野外拍攝的烏蒂拉


同樣的,在繁衍後代這一塊,烏蒂拉也和紅樹林密不可分。繁殖期雌性會離開沿海紅樹林,在島內產卵,紅樹林的光照無法滿足卵的孵化溫度。雌性產卵後大約60~74天幼體破殼。這些小傢伙在空曠的島內很容易被捕食者盯上,他們必須儘快回到紅樹林中,藏在樹根之間躲避捕食者,並學會如何在這裡生存下來。


烏蒂拉刺尾交配


可惜的是即使有紅樹林密密麻麻的掩護,他們依舊躲不過盜獵者的眼睛。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烏蒂拉刺尾鬣蜥遭受嚴重的盜獵打擊,種群數量驟降,這讓本就棲息地狹小的他們一度成為最瀕危的刺尾鬣蜥。直到1994年它們被宣布野外滅絕,人們才認識到這個問題。



隨後,宏都拉斯在法蘭克福動物學會等多個保護組織的幫助下,於1997年4月建立了烏蒂拉刺尾鬣蜥研究繁殖站,對其展開了「極端保護」。從多方面深入,在保育站內努力進行烏蒂拉刺尾的人工繁育,棲息地方面嚴禁將紅樹林作為垃圾填埋點,禁止建立度假村,修建碼頭,同時還對當地居民進行科普教育,令其認識到烏蒂拉刺尾鬣蜥是當地寶貴的生物資源。


脖子上有定位標識的野放成體



繁殖場裡的烏蒂拉刺尾


世界各大動物園也積極收養展出這一寶貴的物種,讓更多的人們認到他們,目前全世界共有17家動物園展出著153隻烏蒂拉刺尾鬣蜥的成體,有些甚至在園內已經展開繁殖。而保護區這麼多年自然也沒閒著,幾十年下來,野放個體形成的種群,數量已經超過一萬隻,他的成功經驗完全可以供給藍巖鬣蜥參考。




動物園中飼養的烏蒂拉


除了保育機構,一些私人的繁殖場也收購了烏蒂拉刺尾鬣蜥成體,每年大量幼體破殼,這讓他們時常在國外的爬展曝光,也逐漸成為非常受人喜愛的寵物鬣蜥之一,在玩家的照顧下,精品個體層出不窮,可以說是從「滅絕」到「重生」相當完美的大翻盤了,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有機會伺候上這些差一點消失的神物~


最後感謝SIRI提供的資料和照片,這篇推送不少照片基本都是他的實拍···如果大家對烏蒂拉刺尾感興趣,想了解更多,可以掃碼戳他,我在這裡就不贅言啦~

 


 


淘寶搜索店鋪:

爬行天下寵物用品銷售總店

http://pxtx0412.taobao.com

總有一款是你需要的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飼養筆記——中美鬣蜥飼養總結
    說到中美洲刺尾鬣蜥(下文簡稱中美鬣蜥)不得不說說紅極一時的綠鬣蜥,其價格低廉 易於飼養以及成年後健壯的體型,成為新手入門品種之一。卻因被收入保育物種名錄,國內不能無證合法飼養,導致近些時日在市場上幾近銷聲匿跡。
  • 烏提拉刺尾鬣蜥
    而拉丁學名中的Bakeri是來自Frank Baker【美國著名醫學家科學家,解剖學教授,美國國家動物園前任園長 國家地理學會創始人之一】烏提拉刺尾鬣蜥主要生活在烏提拉島嶼的紅樹林沼澤地帶(面積不到10平方公裡)。
  • 藍巖鬣蜥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斑紋隨幼蜥1歲大後逐漸消退,變成灰色及奶白色,最終退成藍色。 成年藍巖鬣蜥一般呈深灰色,配合周邊喀斯特地形的巖石顏色。 當它們保護地盤發出警示時就會轉變為藍色。 雄蜥的藍色較為明顯。 它們的腳呈黑色,與身體顏色形成對比。 雄蜥大腿上有結節可以釋放費洛蒙。 雌蜥沒有結節,背冠不明顯。藍巖鬣蜥的眼睛有金色的瞳孔及紅色的鞏膜。 有極好的視覺,可以偵測遠程的形狀及運動。
  • 什麼樣的海島生活才是傳奇?在印度洋海島有個家
    advisor2015世界最佳海島目的地「全球十佳海島」的稱號力壓模里西斯和塞席爾同時獲得了世界第八的排名全球最佳潛水聖地之一…| 非洲最佳度假海島 | 諾西貝曾入選全球最佳海島並享有「非洲最佳度假海島」稱號和「芳香島」美譽(全球最大的名貴香花依蘭依蘭的產地)海上運動天堂(海釣、潛水、觀鯨、海洋遊獵),一年四季陽光充沛,氣候宜人,是全球最佳生態宜居地之一;
  • 狼牙棒刺尾鬣蜥了解一下
    說這個物種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刺尾鬣蜥這個屬。櫛尾蜥屬Ctenosaura 通常被稱為刺尾鬣蜥,屬於有鱗目Squamata,鬣蜥亞目 Iguania,鬣蜥科Iguaninae,包括了15種櫛尾蜥,它們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
  • 動物園難以飼養的野生貓科動物
    貓科動物具備高顏值,彈跳力,爬樹,遊泳多種技能於一身的可愛動物,如老虎,豹子,猞猁等,由於大多數處於瀕危狀態,況且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所以很多被送進了動物園,期待保留物種,後放歸大自然。但貓科動物大多敏感,孤獨,暴躁的性格,生活的環境迥異,因此並不是所有的貓科動物都能在動物園繁衍生息。
  • 刺尾鬣蜥雜說
    刺尾鬣蜥刺尾鬣蜥為草食傾向較強的雜食性鬣蜥,唯幼體的食餌中,反以肉食的比例較高。
  • 爬行寵物評價之——黑刺尾鬣蜥
    然而,最近似乎有商家從國外進口到貨了一大堆這種鬣蜥,我又被不少人提問了說什麼我在國外肯定養過這種蜥蜴之類的話。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最有名的論壇爬行天下竟然還寫了一大堆文章推廣,裡面講到了很多刺尾鬣蜥的種種「優點」,例如非保育啊,體型大啊,素食啊,長得帥氣啊。。。卻隻字不提飼養這種蜥蜴要做好多少準備,加上商家的吹捧和炒作。正因為如此我覺得有必要寫一寫這篇文章,並且希望得到大家的轉發。
  • 佛羅裡達冬天的鬣蜥,太難了
    今年美國南佛羅裡達州迎來了1999年後最冷的一個聖誕節,  在以往,每當這兒遇到寒流預警時,就會出現唯一一個全球特有的現象——「下」鬣蜥!  正如美國國家氣象局(NWS)最近在推特上發布的這一非正式警報:  「大新聞!今年聖誕節將會大幅降溫!
  • 兩隻馬來貘來津安家一年 國內僅飼養十餘只
    &nbsp&nbsp&nbsp&nbsp最近在市動物園裡安家的這種動物也與「四不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學名馬來貘,又名亞洲貘,是一種極稀有的古老動物,是真正的活化石,3500萬年來幾乎沒有改變。&nbsp&nbsp&nbsp&nbsp見過馬來貘的人不多。
  • 中美刺尾鬣蜥
    中文學名:刺尾鬣蜥拉丁學名:Ctenosaura similis別    稱:黑刺尾鬣蜥界:動物界科:鬣蜥科屬:ctenosaura分布區域:中美洲(墨西哥至巴拿馬間)        Ctenosaura屬的鬣蜥共有十四種之多,幾乎全部分布在中美洲各國,尤其以墨西哥分布最多種類.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長滿棘刺的尾巴.其中以C. similis在寵物市場最為常見,因為在原產地已經有大規模的商業繁殖.而刺尾鬣蜥本身也有兩個亞種C.s. similis和C.s. multipunctata.但是一般在市場上並未加以區分.
  • 淡水魚不能在鹹水生活,那黃河每天衝進海裡的魚,最後怎麼樣了?
    淡水魚不能在鹹水生活,那黃河每天衝進海裡那麼多魚,它們最終都怎麼樣了?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一些淡水魚是沒有辦法在鹹水中生活的,那黃河每天衝進海裡那麼多魚,它們最終都怎麼樣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每天都會有部分黃河水流入大海,而黃河屬於淡水。
  • 你了解鬣蜥嗎?這裡有一些你可能想知道的關於鬣蜥的趣事~
    鬣蜥不僅是美洲最大的蜥蜴之一,也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動物,生活在各種環境中,包括熱帶森林、乾旱沙漠甚至水中。
  • 世界上最「怕冷」的企鵝,一輩子只生活在熱帶與世隔絕的海島上
    企鵝,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它只是生活在遙遠而又寒冷的南極。在電視紀錄片裡,企鵝總是和冰天雪地的場景一同出現。在動物園的企鵝館,企鵝也總是待在配置有空調、裝飾如南極般的環境中。這讓大部分人都不約而同地以為企鵝只生活在寒冷的環境中或者企鵝只有南極才有的看法。
  • 你以為聖地牙哥動物園就只有大陸龜嗎?
    聖地牙哥動物園的Reptile Walk,室外壞境優美,陸龜種群巨大。沒趕上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帶你看聖地牙哥動物園——Reptile Walk然而,那只是著名的聖地牙哥動物園的冰山一角!聖地牙哥動物園向來以擁有各類珍稀動物而出名。
  • 鬣蜥和壁虎怎麼啦?
    主人飼養了一條小巧可愛的鬣蜥,這天晚上,主人出去了,忘記把它放回飼養箱了。鬣蜥吃完水果,便呆在原地休息,哪兒也沒去。一隻壁虎從外面爬了進來,走一會兒停一會兒,眼睛四處張望了一下,徑直往鬣蜥住的那個房間爬去,它想爬到那個房間的牆上去,晚上那兒蚊子多,可以飽餐一頓。
  • 海鬣蜥,最奇怪的爬行動物,不吃肉吃海底植物
    海鬣蜥生活在海島上,他們體型和其他陸地上的蜥蜴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他們卻被稱為最奇怪的爬行動物,他們不僅生活在海裡,還不吃肉,他們吃海底的植物。 他們像不像尼斯湖水怪?從下面拍攝的話,確實看著挺害怕的。海鬣蜥不是靠腮呼吸,是靠肺,所以他們在海底呆的時間比較短,一般就在30分鐘左右,每隔一段時他們就得上浮到水面呼吸。 海灘上的海鬣蜥,是不是由中外星人入侵的感覺? 紅石螃蟹跑到海鬣蜥的背上,撿死皮吃,對於螃蟹來說有吃的,對於海鬣蜥來說是情理皮膚服務。各得其所 近照下,是不是很酷?聽說外國人很喜歡樣奇葩動物,他們敢養海鬣蜥不?
  • 北京動物園小型食肉動物搬「新家」
    北京動物園小型食肉動物搬「新家」模擬森林荒漠等8種生態環境 浣熊沙狐黃喉貂等11種動物全部入住遊園本報訊(記者 王斌)日前,北京動物園「小型食肉動物館」建成開放,浣熊、沙狐、黃喉貂等動物已經搬進了新家。
  • 「物種」海底哥斯拉,其實還真是吃素的-海鬣蜥
    在整個群島上生活著兩種鬣蜥,一種是陸鬣蜥,體格比海鬣蜥稍大,全身以淺黃色為主。屬於日行動物,晚上會回到自己的洞穴中過夜,從不下海。(篇外話:其實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Plaza Sur 小島上,還隱匿著另外一種鬣蜥,就是海鬣蜥與陸鬣蜥的混血兒,它們都是雄性海鬣蜥與雌性陸鬣蜥的寶寶,而這種混搭的情況目前只發現在Plaza Sur 小島會發生。混血兒們繼承媽媽的強大基因多一些,它們雖然擁有與海鬣蜥爸爸一樣長長的爪子,但卻和媽媽一樣生活在陸地上不會下海。混血兒們的情況還有待研究,此處就不多介紹啦。)
  • 自貢成功救助一隻金貓 全國動物園僅餘三隻(圖)
    自貢成功救助一隻金貓 全國動物園僅餘三隻(圖) 2018-04-19 10:53: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