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鬣蜥嗎?這裡有一些你可能想知道的關於鬣蜥的趣事~

2021-02-08 少年科學畫報

鬣蜥不僅是美洲最大的蜥蜴之一,也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動物,生活在各種環境中,包括熱帶森林、乾旱沙漠甚至水中。如果你想走近鬣蜥的奇妙世界,那麼快跟我來吧!

圖自:Nadezda Murmakova/Shutterstock

大開曼鬣蜥

圖自:Frontpage/Shutterstock

綠鬣蜥是目前美洲最常見和分布最廣的一種鬣蜥,但你知道嗎,鬣蜥的形狀、顏色和大小其實有很多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開曼鬣蜥,也被稱為藍巖鬣蜥。大開曼鬣蜥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天然的藍色動物之一,它也是所有鬣蜥中體重最重的。

雖然大開曼鬣蜥曾經大量分布於大開曼島,但由於棲息地的喪失和家貓的捕食,其物種數量在過去幾個世紀裡一直在穩步下降。它們目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野外僅存少數個體。

圖自:photoiconix/Shutterstock

與所有爬行動物一樣,鬣蜥是變溫動物,即使在炎熱的氣候中也能自在生存,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經常看到它們在野外曬太陽。

每當氣溫降到4攝氏度以下時,鬣蜥的肌肉基本失去活力,鬣蜥隨即進入冬眠狀態。這種情況在中美洲炎熱的熱帶地區並不經常發生,但在美國南佛羅裡達州,鬣蜥被人為引入,當冬季寒潮來臨時,可能會導致本來趴在樹枝上的鬣蜥失去控制,掉到地上。

圖自:Tatiana Liubarskaya/Shutterstock

鬣蜥的尾巴除了在攀爬和移動時保持平衡,還可以用來自衛。當遇到捕食者或其他威脅時,鬣蜥會通過甩尾巴來迷惑敵人。有時還會斷尾逃生,但別擔心,它們的尾巴會重新長出來。

如果捕食者試圖吃掉鬣蜥,鬣蜥尾巴上的尖刺會讓捕食者覺得它們難以下咽。

圖自:Galina Savina /Shutterstock

斐濟條紋鬣蜥可以將自己的膚色從綠色變為深淺不同的藍色、灰色、黑色等顏色。斐濟條紋鬣蜥的皮膚對光非常敏感,在陰影下,它們皮膚的顏色與在陽光下呈現的綠色完全不同。

儘管斐濟條紋鬣蜥很美,但卻非常罕見。由於棲息地的喪失和遭到貓鼬、家貓等動物的捕食,它們的數量在過去一個世紀裡一直在穩步下降。目前,斐濟條紋鬣蜥作為斐濟的國寶,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

圖自:Neil Burton/Shutterstock

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鬣蜥是遊泳健將,它們會利用出色的遊泳技能來尋找紅藻和綠藻作為食物。

圖自:stuphipps/Shutterstock

鬣蜥的第三隻眼也被稱為顱頂眼,用來提醒鬣蜥來自空中的威脅。與鬣蜥的另外兩隻眼睛不同,顱頂眼在生理構造上非常簡單,只能探測到光線明暗的變化,但這已經足夠用來躲避捕食者了。

鬣蜥的第三隻眼睛在哪裡呢?在上面的照片中,蜥蜴頭上兩隻眼睛之間的那個淺色的小鱗片,就是顱頂眼。

圖自:jtairat/Shutterstock

在我們的印象中,爬行動物似乎都是冷酷、獨來獨往的,但像鬣蜥這樣的爬行動物卻有著複雜的社會關係,它們的日常行為有玩耍、合作、築巢、計數、複雜的學習、解決問題、社交以及對兄弟姐妹的照顧和保護等。

圖自:GUDKOV ANDREY/Shutterstock

雖然已知有些野生鬣蜥偶爾會以昆蟲為食,但鬣蜥在食用全素食時是最健康的。它們是素食主義者並不意味著它們可以吃任何植物,如食用捲心菜或羽衣甘藍,會導致鬣蜥甲狀腺腫。生菜由於營養價值低,也只能少量食用。

原文:Catie Leary

編譯:阿米


相關焦點

  • 烏提拉刺尾鬣蜥
    而國內前期關於刺尾鬣蜥的資料是少之又少,只有「我喜歡恐龍」這位前輩所寫的部分簡介,所以這也是我想寫刺尾鬣蜥這方面資料的一個原因,還有就是國內目前流行一股巖鬣的熱流 很多人也只知道這些一兩個比較熱門的品種 一些鬣蜥卻還分不清楚 天天只會喊著犀牛 犀牛的。
  • 加拉帕戈斯陸鬣蜥你了解嗎?看看這些再說話
    加拉帕戈斯陸鬣蜥,拉丁學名是Conolophus subcristatus,又叫科隆群島陸鬣蜥,屬於脊索動物門、爬行綱、美洲鬣蜥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Common Land Iguana,命名時間是1831年,命名人為Gray。
  • 狼牙棒刺尾鬣蜥了解一下
    說這個物種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刺尾鬣蜥這個屬。櫛尾蜥屬Ctenosaura 通常被稱為刺尾鬣蜥,屬於有鱗目Squamata,鬣蜥亞目 Iguania,鬣蜥科Iguaninae,包括了15種櫛尾蜥,它們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
  • 爬行寵物評價之——黑刺尾鬣蜥
    這裡只給出2分的原因是相比綠鬣蜥,黑刺尾鬣蜥雖然不需要那麼多攀爬物(但是攀爬也是必要的),但是它們需要更大面積的環境。同時黑刺尾鬣蜥苗子的價格並不便宜。同時幼體和亞成體的黑刺尾鬣蜥食譜裡有很大一部分昆蟲成分,成體同樣有著十分大的食量,加上黑刺尾鬣蜥相比蔬菜,更喜歡吃一些不好弄到的花。最後,黑刺尾鬣蜥的攻擊力十分的強,需要購買高質量的手套,潛在的對人造成大量傷害的同時也有一定概率要支付醫療費用。。。
  • 鬣蜥和壁虎怎麼啦?
    主人飼養了一條小巧可愛的鬣蜥,這天晚上,主人出去了,忘記把它放回飼養箱了。鬣蜥吃完水果,便呆在原地休息,哪兒也沒去。一隻壁虎從外面爬了進來,走一會兒停一會兒,眼睛四處張望了一下,徑直往鬣蜥住的那個房間爬去,它想爬到那個房間的牆上去,晚上那兒蚊子多,可以飽餐一頓。
  • 藍巖鬣蜥,了解一下!
    藍巖鬣蜥全長達2米及重14公斤。 體長51-76釐米,尾巴與體長相若。趾是互相緊扣,有利於挖穴及攀樹。雄蜥較雌蜥大三分之一。 成年雄蜥的皮膚呈深灰色至藍綠色,雌蜥則呈橄欖綠至淡藍色。幼蜥呈深褐色或綠色,有一些較深的斑紋。
  • 飼養筆記——中美鬣蜥飼養總結
    回到中美鬣蜥的話題上,相比於綠鬣蜥中美鬣蜥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它不屬於保育物種,依靠這個優勢中美鬣蜥成功的在品種繁多的爬寵市場迅速佔有一席之地!在這之前我在網上湊鎖國這中西醫,並沒有完整系統的飼養介紹,今天我來分享一下自己飼養中美的心得。首先簡短的了解一下中美鬣蜥,中美鬣蜥是日行性蜥蜴,適宜溫度22攝氏度到32攝氏度,適宜溼度60%。屬於雜食性,地棲但有較強的攀爬能力。
  • 達爾文錯過的粉色鬣蜥現身
    粉色鬣蜥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粉色鬣蜥,這是一種達爾文和很多其他科學家都不曾見的動物,它們分布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一座火山附近。 達爾文錯過這種動物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藉口。該研究的第一研究員,義大利羅馬第二大學的戈比勒·吉尼迪勒解釋說:「達爾文錯過這種動物可能並不奇怪,因為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只呆了5周,他沒去過沃爾夫火山,我們知道那裡是這種粉色動物在群島上出沒的唯一地方。但是,令人驚訝的是上世紀一些到過沃爾夫的其他科學家也沒有發現這種動物。」
  • 中美刺尾鬣蜥
    此外,尾部覆有棘狀大型鱗片,鱗列間另有至少1列以上的小鱗片。        Ctenosaura屬的鬣蜥共有十四種之多,幾乎全部分布在中美洲各國,尤其以墨西哥分布最多種類.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長滿棘刺的尾巴.其中以C. similis在寵物市場最為常見,因為在原產地已經有大規模的商業繁殖.而刺尾鬣蜥本身也有兩個亞種C.s. similis和C.s. multipunctata.但是一般在市場上並未加以區分.
  • 網購這些鸚鵡、鬣蜥做寵物?你可能已經違法了!
    綠鬣蜥美洲鬣蜥屬所有種(犀牛鬣蜥、綠鬣蜥等)同樣不可以買賣及無證飼養。但是,有些動物不是想養就能養,有的可能來自野外或是野生種源人工繁育的後代,有的可能「漂洋過海」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甚至還有可能是被列為瀕危保護範圍的野生物種,一不小心收買飼養就有可能觸犯法律。
  • 佛羅裡達冬天的鬣蜥,太難了
    這裡說的鬣蜥,其實是一種原產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熱帶爬行動物,  對於混合著亞熱帶氣候的佛羅裡達州來說,它們是屬於通過寵物貿易方式到達的外來入侵物種!    還有一些倒黴的會掉到馬路上,很可能一個不小心就被車給碾過去了...
  • 海鬣蜥竟會「縮骨大法」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科學家新發現一種正常、健康的成年物種海鬣蜥身體竟然可以收縮,越長越小,而後不久又能繼續長大。難道動物界有懂得「縮骨大法」的物種?  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態學家馬丁•威克爾斯基注意到,其研究近20年的加拉帕哥斯群島海鬣蜥(Galapagosmarineiguanas)的身體似乎一年一年都在發生變化時,他並不十分相信這一結果。
  • 刺尾鬣蜥雜說
    此外,尾部覆有棘狀大型鱗片,鱗列間另有至少1列以上的小鱗片此外,尾部覆有棘狀大型鱗片,鱗列間另有至少1列以上的小鱗片。  生活習性:棲息於多巖區域,日行性,地棲型,亦擅長攀木。每胎可產20-30顆卵,約3個月即可孵化。
  • 鮑魚與海鬣蜥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不畏懼黑暗23,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鮑魚與海鬣蜥的介紹。鮑魚鮑魚不是魚,而是一種貝類,也是一種名貴的海產品。全世界的鮑魚約有90多種,它們的足跡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 怪咖星球 | 當爆脾氣遇到暴脾氣,兩條鬣蜥當街鬥毆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25日報導,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博卡雷頓一家星巴克停車場外,由於車道被一對正在決鬥的鬣蜥「攔截」,該地交通一度陷入癱瘓狀態。阻礙交通的決鬥據了解,事發當時,該視頻的拍攝者Moskoff和他的朋友Sarah正準備駕車離開,突然看到路邊有兩條鬣蜥糾纏在一起打鬥。
  • 適應海島鹹水生活的藍色鬣蜥,全球僅17家動物園有幸飼養
    烏蒂拉刺尾鬣蜥分布在宏都拉斯東北部的烏蒂拉島,該島僅8平方公裡,烏蒂拉刺尾是這裡的特有物種,也是整個刺尾鬣蜥家族分布地區最狹小,最罕見的成員之一。有學者認為,烏蒂拉刺尾和美洲大陸其他刺尾鬣蜥同源,由於海陸變遷的關係,他們最終被隔絕在了小島上,開始了完全不同的演化方向,並成為整個櫛尾蜥屬唯二生活在胡樹林沼澤中的傢伙,其習性與同屬其他成員大相逕庭。
  • 天上掉落的鬣蜥?細數網上曾流傳過的5大天降之物
    我們常常以「天上掉餡餅」來形容一些非常意外的事情。因為我們所知道的是,天空中最常見的只能是雨水和雪。但你知道嗎?這個世界上存在不少離奇的事情,其中有一些就與天空中出現的東西有關。當然,並不是所有離奇的傳說都是真實的。
  • 藍巖鬣蜥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幼蜥呈深褐色或綠色,有一些較深的斑紋。 初出生幼蜥的背上,由頸部至臀部的冠上有八道深色的山形斑紋。斑紋隨幼蜥1歲大後逐漸消退,變成灰色及奶白色,最終退成藍色。 成年藍巖鬣蜥一般呈深灰色,配合周邊喀斯特地形的巖石顏色。 當它們保護地盤發出警示時就會轉變為藍色。 雄蜥的藍色較為明顯。 它們的腳呈黑色,與身體顏色形成對比。 雄蜥大腿上有結節可以釋放費洛蒙。 雌蜥沒有結節,背冠不明顯。
  • 海洋世界科普:很難搞 海鬣蜥的生存獨白(圖)
    一見到她,我就渾身通紅起來,有此經歷的兄弟跟我說,我那是對朱莉一見鍾情了。後來,我們好上了,結婚、生子,和你們人類一樣,作為一家之主,我也有養家餬口的壓力。最近,我們海鬣蜥的主食海藻越來越難搞到了。海藻對於我們來說,就跟大米、麵粉對於你們人類來說一樣重要。據說,是一種什麼厄爾尼諾的現象讓海藻都活不下去了。這事兒,似乎和你們人類也脫不開干係。
  • 為防止種群滅絕,海鬣蜥使出最騷走位遠洋離島,5年後種群泛濫了
    海鬣蜥(學名:Amblyrhynchus cristatus )它是僅會出現在科隆群島的鬣蜥目動物,幾乎科隆群島的所有島嶼都有海鬣蜥,不過有意思的是不同的島嶼上每種海鬣蜥的大小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