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講講前段時間風靡朋友圈的狼牙棒刺尾鬣蜥吧。
說這個物種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刺尾鬣蜥這個屬。
櫛尾蜥屬Ctenosaura 通常被稱為刺尾鬣蜥,屬於有鱗目Squamata,鬣蜥亞目 Iguania,鬣蜥科Iguaninae,包括了15種櫛尾蜥,它們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這個名字來源於兩個希臘詞:ctenos,意思是「梳子」(指蜥蜴背部和尾部的梳狀刺)和saura,意思是「蜥蜴」(感覺直譯應該是「梳子蜥」吧)。
五稜櫛尾蜥(Ctenosaura praeocularis)英文俗稱為Five-keeled Spiny-tailed Iguana / Club-Tail iguana,國內俗稱為狼牙棒刺尾鬣蜥。不少人會把此種的學名誤認為是Ctenosaura quinquecarinata(維基百科還是用這個,未更新。)實際上於2007年便更名為Ctenosaura praeocularis(資料來源The Reptile Database,順便安利一下這個網站)它們僅分布在沿尼加拉瓜太平洋地區和哥斯大黎加西北部地區約5,000平方公裡的地區,其中包括幾個小島嶼。這個物種的雄性長到35cm,而雌性達到18.5cm。在人工飼養下,它們可以長到45cm,壽命約為10~15年。
像大多數櫛尾蜥一樣,在出生時會呈現出一種鮮綠色,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成棕色,除了喉嚨周圍的黑色區域以外,大部分的腹部都是呈灰白色。雌性傾向於呈現均勻的棕褐色,而雄性則在他們的身體上呈現出黑色,藍色和黃色的色調。
幼體五稜櫛尾蜥
五稜櫛尾蜥往往喜歡熱帶乾燥地區,熱帶乾燥森林和相對開闊的林地。它們是半樹棲的(高箱子橫箱都可以進行飼養),經常在樹樁或樹洞和巖石下被發現。五稜櫛尾蜥在國內並不是流行的寵物,然而在國外還是有相當數量愛好者的,能找到的資料也不算太少。作者找到的幾份飼養心得並不完全相同,比如飼養用的缸的長度,建議用至少80×40×40的缸體。以下內容是作者根據多份資料整合而成,各位飼養者可作為參考,並在實踐中總結出自己的經驗,歡迎留言交流
環境
由於五稜櫛尾蜥的純日行性,必須提供UVB燈,推薦強度為10%,每天紫外線照射時間為10-12小時即可。飼養箱內需要營造出溫度梯度,環境溫度26~30°C,曬點溫度35~40°C。飼養環境應該設置成半乾旱型,相對溼度保持在50-70%,適當調高飼養箱冷區的相對溼度並在飼養箱裡提供多個攀爬分支。提供重而穩的水盆,經常換水以保持飲用水的清潔。每兩天早晨噴一次水,模擬清晨的露珠
食物
五稜櫛尾蜥是雜食性的,但與成體不同的是幼體主要以昆蟲為食(蟋蟀、麵包蟲、大麥蟲等),而成體偏向吃素(如羽衣甘藍,蒲公英等,較容易獲取的有油麥菜,地瓜葉。與大多數草食和雜食性爬行動物相似,同樣,少餵芹菜,菠菜,生菜)但也可以適當補充一些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如乳鼠)。
其他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C屬的另外兩種櫛尾蜥,Ctenosaura flavidorsalis與Ctenosaura oaxacana。三種光靠肉眼並不好區分,區分方法是數鱗片,不過由於文獻是荷蘭語,所以具體數哪裡的鱗片我也沒搞清楚…
Ctenosaura oaxacana
Ctenosaura flavidorsalis
歡迎已經購買過狼牙棒刺尾鬣蜥的朋友在留言區分享一下你的飼養心得。
也謝謝親愛的劉星和jb東整理的這篇乾貨!
關注我的公眾號 後面會分享更多非保育物種的飼養心得。
掃描私人微信,更多非保物種資源隨你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