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棒刺尾鬣蜥了解一下

2021-01-14 Studio7自然生活

今天來講講前段時間風靡朋友圈的狼牙棒刺尾鬣蜥吧。


說這個物種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刺尾鬣蜥這個屬。


櫛尾蜥屬Ctenosaura 通常被稱為刺尾鬣蜥,屬於有鱗目Squamata,鬣蜥亞目 Iguania,鬣蜥科Iguaninae,包括了15種櫛尾蜥,它們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這個名字來源於兩個希臘詞:ctenos,意思是「梳子」(指蜥蜴背部和尾部的梳狀刺)和saura,意思是「蜥蜴」(感覺直譯應該是「梳子蜥」吧)。



五稜櫛尾蜥(Ctenosaura praeocularis)英文俗稱為Five-keeled Spiny-tailed Iguana / Club-Tail iguana,國內俗稱為狼牙棒刺尾鬣蜥。不少人會把此種的學名誤認為是Ctenosaura quinquecarinata(維基百科還是用這個,未更新。)實際上於2007年便更名為Ctenosaura praeocularis(資料來源The Reptile Database,順便安利一下這個網站)它們僅分布在沿尼加拉瓜太平洋地區和哥斯大黎加西北部地區約5,000平方公裡的地區,其中包括幾個小島嶼。這個物種的雄性長到35cm,而雌性達到18.5cm。在人工飼養下,它們可以長到45cm,壽命約為10~15年。

  



     像大多數櫛尾蜥一樣,在出生時會呈現出一種鮮綠色,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成棕色,除了喉嚨周圍的黑色區域以外,大部分的腹部都是呈灰白色。雌性傾向於呈現均勻的棕褐色,而雄性則在他們的身體上呈現出黑色,藍色和黃色的色調。



幼體五稜櫛尾蜥

         

        五稜櫛尾蜥往往喜歡熱帶乾燥地區,熱帶乾燥森林和相對開闊的林地。它們是半樹棲的(高箱子橫箱都可以進行飼養),經常在樹樁或樹洞和巖石下被發現。五稜櫛尾蜥在國內並不是流行的寵物,然而在國外還是有相當數量愛好者的,能找到的資料也不算太少。作者找到的幾份飼養心得並不完全相同,比如飼養用的缸的長度,建議用至少80×40×40的缸體。以下內容是作者根據多份資料整合而成,各位飼養者可作為參考,並在實踐中總結出自己的經驗,歡迎留言交流

環境

        由於五稜櫛尾蜥的純日行性,必須提供UVB燈,推薦強度為10%,每天紫外線照射時間為10-12小時即可。飼養箱內需要營造出溫度梯度,環境溫度26~30°C,曬點溫度35~40°C。飼養環境應該設置成半乾旱型,相對溼度保持在50-70%,適當調高飼養箱冷區的相對溼度並在飼養箱裡提供多個攀爬分支。提供重而穩的水盆,經常換水以保持飲用水的清潔。每兩天早晨噴一次水,模擬清晨的露珠



食物

    五稜櫛尾蜥是雜食性的,但與成體不同的是幼體主要以昆蟲為食(蟋蟀、麵包蟲、大麥蟲等),而成體偏向吃素(如羽衣甘藍,蒲公英等,較容易獲取的有油麥菜,地瓜葉。與大多數草食和雜食性爬行動物相似,同樣,少餵芹菜,菠菜,生菜)但也可以適當補充一些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如乳鼠)。

 其他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C屬的另外兩種櫛尾蜥,Ctenosaura flavidorsalis與Ctenosaura oaxacana。三種光靠肉眼並不好區分,區分方法是數鱗片,不過由於文獻是荷蘭語,所以具體數哪裡的鱗片我也沒搞清楚… 


Ctenosaura oaxacana



 Ctenosaura flavidorsalis



歡迎已經購買過狼牙棒刺尾鬣蜥的朋友在留言區分享一下你的飼養心得。

也謝謝親愛的劉星和jb東整理的這篇乾貨!


關注我的公眾號 後面會分享更多非保育物種的飼養心得。


掃描私人微信,更多非保物種資源隨你挑!~~~~


相關焦點

  • 以中美洲為首的刺尾鬣蜥家族 將全部進入CITESⅡ附錄
    以中美洲、墨西哥、尤卡坦為代表的刺尾鬣蜥屬(Ctenosaura)將正式進入CITEⅡ。 這也就意味著或從明年起(修改後的CITES附錄將在下一年正式生效),所有的刺尾鬣蜥在中國大陸都將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級別進行管控,成為「持證者」才能買賣的「保育類」物種。
  • 爬行寵物評價之——黑刺尾鬣蜥
    今天我就來講講最近很火的黑刺尾鬣蜥(Ctenosaura similis),俗稱中美洲刺尾鬣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刺尾鬣蜥,也有著十分霸氣的長相(和綠鬣很多地方十分相似)。這篇文章我會用另一個角度來討論這種蜥蜴是否適合家養。    首先這篇文章原不在我安排的計劃之內。
  • 中美刺尾鬣蜥
    中文學名:刺尾鬣蜥拉丁學名:Ctenosaura similis別    稱:黑刺尾鬣蜥界:動物界科:鬣蜥科屬:ctenosaura分布區域:中美洲(墨西哥至巴拿馬間)        Ctenosaura屬的鬣蜥共有十四種之多,幾乎全部分布在中美洲各國,尤其以墨西哥分布最多種類.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長滿棘刺的尾巴.其中以C. similis在寵物市場最為常見,因為在原產地已經有大規模的商業繁殖.而刺尾鬣蜥本身也有兩個亞種C.s. similis和C.s. multipunctata.但是一般在市場上並未加以區分.
  • 烏提拉刺尾鬣蜥
    而國內前期關於刺尾鬣蜥的資料是少之又少,只有「我喜歡恐龍」這位前輩所寫的部分簡介,所以這也是我想寫刺尾鬣蜥這方面資料的一個原因,還有就是國內目前流行一股巖鬣的熱流 很多人也只知道這些一兩個比較熱門的品種 一些鬣蜥卻還分不清楚 天天只會喊著犀牛 犀牛的。
  • 以中美洲為首的刺尾鬣蜥家族 將全部進入CITESⅡ附錄
    以中美洲、墨西哥、尤卡坦為代表的刺尾鬣蜥屬(Ctenosaura)將正式進入CITEⅡ。這也就意味著或從明年起(修改後的CITES附錄將在下一年正式生效),所有的刺尾鬣蜥在中國大陸都將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級別進行管控,成為「持證者」才能買賣的「保育類」物種。
  • 刺尾鬣蜥雜說
    刺尾鬣蜥刺尾鬣蜥為草食傾向較強的雜食性鬣蜥,唯幼體的食餌中,反以肉食的比例較高。
  • 圓尾蜥屬 Cyclura(犀牛 藍巖等)& 櫛尾蜥屬 Ctenosaura(中美洲刺尾 墨西哥刺尾等)---- 長期徵稿
    櫛尾蜥屬 Ctenosaura  中美洲刺尾鬣蜥 Ctenosaura similis中美洲刺尾鬣蜥介紹墨西哥刺尾鬣蜥 Ctenosaura pectinata墨西哥派刺尾鬣蜥介紹香蕉刺尾鬣蜥介紹墨西哥刺尾鬣蜥飼養
  • 怪咖星球 | 當爆脾氣遇到暴脾氣,兩條鬣蜥當街鬥毆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25日報導,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博卡雷頓一家星巴克停車場外,由於車道被一對正在決鬥的鬣蜥「攔截」,該地交通一度陷入癱瘓狀態。阻礙交通的決鬥據了解,事發當時,該視頻的拍攝者Moskoff和他的朋友Sarah正準備駕車離開,突然看到路邊有兩條鬣蜥糾纏在一起打鬥。
  • 適應海島鹹水生活的藍色鬣蜥,全球僅17家動物園有幸飼養
    那麼~今天也算是拖到頭了,我就來給大家絮叨一下刺尾家族的顏值巔峰——烏蒂拉刺尾鬣蜥(總是打成「無敵啦」)Ctenosaura bakeri烏蒂拉刺尾 Ctenosaura bakeri說烏蒂拉之前先墨跡個別的事,我們經常看到「刺尾蜥屬」這個詞,很多人都把他誤以為是刺尾鬣蜥,其實刺尾蜥屬指的是王者蜥一眾,是舊大路鬣蜥科的成員,而我們說的刺尾鬣蜥則是美洲鬣蜥科櫛尾蜥屬的傢伙,櫛就是梳子,指的是這些傢伙尾巴上密密麻麻像梳子一樣的小刺,而烏蒂拉刺尾鬣蜥我們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中文正名,烏蒂拉櫛尾蜥
  • (視頻)綠鬣蜥、平原巨蜥、高冠變色龍、中美刺尾鬣蜥、黃喉擬水龜
    經初步鑑定,其中包括綠鬣蜥、平原巨蜥、高冠變色龍、中美刺尾鬣蜥、黃喉擬水龜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的涉案野生動物6隻。
  • 飼養筆記——中美鬣蜥飼養總結
    說到中美洲刺尾鬣蜥(下文簡稱中美鬣蜥)不得不說說紅極一時的綠鬣蜥,其價格低廉 易於飼養以及成年後健壯的體型,成為新手入門品種之一。卻因被收入保育物種名錄,國內不能無證合法飼養,導致近些時日在市場上幾近銷聲匿跡。
  • 藍巖鬣蜥,了解一下!
    藍巖鬣蜥全長達2米及重14公斤。 體長51-76釐米,尾巴與體長相若。趾是互相緊扣,有利於挖穴及攀樹。雄蜥較雌蜥大三分之一。 成年雄蜥的皮膚呈深灰色至藍綠色,雌蜥則呈橄欖綠至淡藍色。幼蜥呈深褐色或綠色,有一些較深的斑紋。
  • 國內外常見蜥蜴、鬣蜥、 巨蜥、守宮、 變色龍圖鑑【多圖慎入】
    中美洲刺尾鬣蜥(英文名:Central American Spiny Tail Iguana,學名:Ctenosaura similis墨西哥刺尾鬣蜥(英文名:Mexican Spiny tailed Iguana,學名:Ctenosaura acanthura)
  • 購買刺尾魚之前,仔細考慮一下,放入新的水族箱,引起白點病
    導語:購買刺尾魚之前,仔細考慮一下,放入新的水族箱,引起白點病購買刺尾魚之前仔細考慮一下倒吊類的刺尾魚在放入新的水族箱後不久就容易引發白點病。如果水族箱內有珊瑚,病症很難消除。雙點倒吊魚是水族箱裡的辛勤勞動者刺尾魚屬(Cenochuetus)類的魚也被叫雙點倒吊魚(Bristletoothtangs)。它們的牙齒很特別,可以去除山石表面的海藻和小碎石。因此.把它們放入海水觀賞魚水族箱裡非常不錯,在水族箱裡,它們通過做一些重要的「家務勞動」維持生計,它們是「合適」的刺尾魚的好夥伴,所謂合適是指以海藻為食的刺尾魚,倒吊魚以小海藻和小碎石為食。
  • 對於黑刺尾魚你了解多少
    小編見天接著給大家介紹魚類,今天的魚叫黑刺尾又叫雪佛龍唐。如果你能在少年階段獲得這些美麗的魚之一,那就太好了。它們年輕時非常華麗,而且在生活中表現很好。請注意,當他們長大成人並且變得更大時,雪佛龍柄會失去他們的少年顏色。
  • 你了解鬣蜥嗎?這裡有一些你可能想知道的關於鬣蜥的趣事~
    大開曼鬣蜥圖自:Frontpage/Shutterstock綠鬣蜥是目前美洲最常見和分布最廣的一種鬣蜥,但你知道嗎,鬣蜥的形狀、顏色和大小其實有很多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開曼鬣蜥,也被稱為藍巖鬣蜥大開曼鬣蜥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天然的藍色動物之一,它也是所有鬣蜥中體重最重的。雖然大開曼鬣蜥曾經大量分布於大開曼島,但由於棲息地的喪失和家貓的捕食,其物種數量在過去幾個世紀裡一直在穩步下降。它們目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野外僅存少數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