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用文字、照片和影像傳播重大新聞,挖掘事實真相,記錄社會變遷,傳遞人情冷暖。在突發麵前,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向外界傳遞真相;在堅持原則的同時深挖故事背後的真相;每一次深入採訪、重大事件報導,他們都衝在最前。他們用腳步丈量遠方,用鏡頭記錄所見,傳播著正能量,傳播著價值。
本期人物:趙海燕,原青海在線網編輯
青海在線網:您好,請問您對新聞媒體工作者是如何定義的?您每年都會過記者節嗎?
趙海燕:我覺得媒體工作者更是一個時代的記錄者和真相的傳播者。不管是突發事件,還是重大事件,又或者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暖心故事,他們總是在第一時間將所見記於鏡頭,將所感寫成一篇篇報導,讓大家都去了解和感知。對於記者節,之前我是真的沒過過,再說我也不是什麼真的記者,最多只是個媒體民工。每次看到手機上的節日提示,才知道是記者節到了。
青海在線網:您當初的夢想是什麼?喜歡記者這個職業嗎?
趙海燕:從小到大,夢想變了又變。從天馬行空的夢終究歸於現實的目標,後來夢想就成了成為一名真的記者或者是一名老師。對於記者這個職業我還是挺喜歡的,喜歡在路上的感覺,也喜歡用自己的文字帶大家看世界。當自己採寫的一篇篇稿件發表,並能獲得大家認可的時候,也許這就是一個媒體工作者的驕傲。
青海在線網:網友說,記者是無冕之王,在傳媒行業工作時您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趙海燕:在傳媒行業工作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堅持」,當寫稿寫到沒情感,發稿發到沒素材的時候,心煩了,行動上也開始懈怠了。每每這時候,放棄是沒想過,但是堅持下去也很難,難又怎樣,總是逼著自己堅持。堅持著堅持著,好像工作更多的像是一種責任,有義務和有必要去把事兒幹好。
青海在線網:您在媒體行業裡工作幾年了,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嗎,遇到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
趙海燕:我在媒體行業裡差不多也兩年了,最大的收穫是學到了很多新聞的寫作方法,也開闊了視野和閱歷,同時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說起難忘的是事兒,有次採訪還真的挺難忘的。就在我還未畢業,西寧一個下大雨的清晨,突然接到通知要去採訪。然後,我冒著大雨就出發了,還沒出校門口,鞋已經是溼了一大半。一路上,大雨瓢潑,路面上如發洪水了一般。瓢潑的大雨中我也看到了暖心的一面,執勤交警背著學生、老人過馬路......一路上車很堵、也很慢,從青海師範大學新校區到中心廣場就整整走了三個小時,到中心廣場後我想過不去採訪了,可現在不去就是半途而廢,最終我還是去了。採訪算是順利,只不過採訪完後的事兒挺心酸,傘丟了,路痴的我坐車還坐反方向,直到暈車暈到吐......
青海在線網:寫稿子累不累,一般什麼時候寫稿子,腦海中哪篇稿子寫得最艱難?
趙海燕:我覺得寫稿不累,寫稿更多的是一種內心的釋放和表達。我寫稿的話一般會在晚上,因為晚上安靜,也適合矯情。就像有句話說的一樣,「深夜可以矯情,天亮只能拼命。」在寫稿中我覺得綜述類的稿子比較難寫,要針對某一專題進行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和分析提煉。
趙海燕生活照
青海在線網:如果讓您評價一下自己的能力的話,你會怎麼評價自己?在新聞採訪中,喜歡寫哪方面的稿件?
趙海燕:讓我自己評價自己的話,我覺得我就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作為一個理工科電子信息專業畢業的學生,只是因為喜歡和熱愛,一直堅守在媒體行業。可對於一個專業不對口的人來說,在新聞行業我也看到了局限性,有些新聞的專業名詞我都沒聽過。在劉志強老師的帶領下,我試著去寫新聞的各類稿件,但是自我感覺也寫的不咋樣,沒有新的突破,但是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在新聞採訪中,我喜歡寫人物通訊類稿件,寫人物的時候可以去設身處地思考,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更好的去挖掘一個人背後更多的故事。
青海在線網:在採訪中,您最討厭遇到什麼樣的人?遇到之後怎麼解決的?
趙海燕:在採訪中,我最討厭指手畫腳的人。我感恩每一位在工作中指點的前輩,但我討厭自己啥也不知道,還指手畫腳的人。遇到之後,只能是嘴上應承的答應。
青海在線網:每個人一生的路上有很多的感恩,在新聞這條路上您最感恩誰?
趙海燕:在新聞這條路上,我感恩每一份遇見。而我最感恩的是劉志強老師,也正是因為遇見劉老師,才開啟了我在新聞這條路上的徵程。從對新聞寫作技巧的一無所知到每一天的日常運用,發現自己在成長,在進步,每一天的生活也過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了。
青海在線網:又是一年記者節,您有什麼想說的,或者對誰表達祝福?
趙海燕:值此記者節,祝各位媒體行業的工作者節日快樂!同時,也祝我們青海在線網在劉鵬老師、海憶水老師、劉志強老師、卓婭老師的帶領下,越來越強,越來越好。也希望我們網的每一位小姐姐都變優秀,變有錢。所想皆所願,所盼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