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又省時!5nm及以下節點的多重曝光工藝有這些

2021-01-19 愛集微APP

在晶片製造過程中,為了將掩模版上的設計線路圖形轉移到矽片上,首先需要通過曝光工藝(光刻)來實現轉移,然後通過刻蝕工藝得到矽圖形。光刻技術最早應用於印刷行業,並且是早期製造PCB的主要技術。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光刻技術逐步成為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中圖形轉移的主流技術。

過去幾十年裡,晶片製造商一直使用193nm波長的ArF深紫外(DUV)光刻技術來生產晶片。

不過隨著集成電路製造工藝持續微縮,尤其在進入7nm、5nm時代後,晶片集成度不斷提升,在追求更高的圖形密度的目的之下,無論如何改進ArF光的生產工藝,都無法再滿足相應需求。

因為在7nm節點集成電路產品工藝技術的開發上,採用193浸式(193i)光刻技術需要進行四重曝光,這意味著需要多次更換掩膜版,使得在多重對準方面面臨極大的挑戰,良品率難以提高、量產難度增大。

為解決這一問題,極紫外(EUV)光刻技術適時而生。因其波長短(13.5nm)、解析度高,能夠實現更好的保真度,且只需進行單次圖形曝光,減少了掩模版數目,促成了更高的成品率,因此成為應用於10nm以下,比DUV多重曝光技術成本更低的一種光刻技術。

然而,當工藝推進至5nm節點時,即使採用EUV技術,也需要進行雙重曝光,這樣才能夠獲得更為緊密的圖案間距。

但是,有關對齊的問題也再次困擾行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摩爾定律,晶片集成的電晶體數目與日俱增,儘管對工藝的要求越來越高,但行業始終面臨著相當大的瓶頸——即解析度的提高,而現實是更小波長的光刻機難於製造。

因此考慮到在最先進的工藝下單掩膜 EUV 解析度面臨的挑戰以及雙重曝光 (DP) 光刻-蝕刻-光刻-蝕刻 (LELE) 工藝固有的對齊問題,自對齊多重曝光工藝發展為行業趨勢。

(SALELE 自對齊過程:(a) 將 LE2 與 LE1 對齊。(b) 最終製造的形狀。)

現下,最常見的自對齊多重曝光技術被稱為自對齊雙重曝光 (SADP),同時SADP 中所用的技術也可輕鬆沿用至自對齊四重曝光 (SAQP)。

但問題又來了:在使用掩膜印製電介質阻擋的過程中,通常縮小至小於新工藝的間距會增加工藝變異,從而增加對阻擋的可印製性約束。因此,必須優化阻擋形狀的放置,然而通過添加冗餘金屬的技術則必須要考慮增加的電容問題。

所以自對齊光刻-蝕刻-光刻-蝕刻(SALELE )工藝出現了,其不添加任何冗餘金屬,意味著沒有額外的電容,可以說,該技術結合了自對齊多重曝光和 LELE 工藝多個方面。

如今,自對齊多重曝光工藝已成為最先進工藝的必要條件,可避免與 DP/TP/QP LE n 工藝相關的未對齊問題,並提高了圖形保真度;而這其中,IMEC 和 Mentor共同創建、優化、設計和支持的可用於生產的SALELE 工藝,則具備一些更有前景的優勢。

具體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SADP、SAQP 和 SALELE的相關機制,請點擊這裡下載白皮書查看原文。

相關焦點

  • EUV工藝不同多重圖形化方案的優缺點及新的進展研究
    EUVL將率先用於7nm節點(IMEC N8或代工廠N7)邏輯後段(BEOL)的最關鍵金屬層和通孔。與此同時,研究中心正在探索未來技術節點的選擇,這些節點將逐步納入更多的EUVL印刷結構。在本文的第一部分,imec的幹法蝕刻研發工程師Stefan Decoster比較了在N3及更先進技術節點下,不同的多重圖形化方案的優缺點。
  • 誰說7nm工藝是晶片極限?有了EUV光刻機,5nm以後都不是事!
    一顆晶片的生產製造需要許多環節,但是光刻機肯定是其中最複雜,最難攻克的關鍵一環,全球雖說生產光刻機的廠商有很多,但是能夠真正量產EUV光刻機的就只有荷蘭ASML一家,也正因為有了ASML的EUV光刻機,業界才可以生產出7nm以下工藝的晶片,今年就會有5nm工藝的晶片誕生,比如華為麒麟
  • 三星即將宣布3nm以下工藝路線圖 挑戰矽基半導體極限
    在臺積電之外,三星也在加大先進工藝的追趕,目前的路線圖已經到了3nm工藝節點,下周三星就會宣布3nm以下的工藝路線圖,緊逼臺積電,而且會一步步挑戰摩爾定律極限。在半導體工藝上,臺積電去年量產了7nm工藝(N7+),今年是量產第二代7nm工藝(N7+),而且會用上EUV光刻工藝,2020年則會轉向5nm節點,目前已經開始在Fab 18工廠上進行了風險試產,2020年第二季度正式商業化量產。
  • ...Intel將在2023年推出5nm GAA工藝-Intel,5nm,GAA,電晶體,工藝...
    Intel之前已經宣布在2021年推出7nm工藝,首發產品是數據中心使用的Ponte Vecchio加速卡。7nm之後的5nm工藝更加重要了,因為Intel在這個節點會放棄FinFET電晶體轉向GAA電晶體。
  • 1nm節點的猜想
    儘管後FinFET節點的大批量製造(HVM)的日期有些不確定,但是可以預料,這些不斷發展的納米片/forksheet拓撲將在2024-25年間出現。現在,也有很多納米片的替代品正在進行積極的工藝開發和設備研究。假設「納米」設備拓撲結構將至少用於兩個製程節點,那麼,如果有任何新設備想要在2028-30年間達到HVM,則現在需要積極進行研究。
  • 關於對1nm節點的猜想
    儘管後FinFET節點的大批量製造(HVM)的日期有些不確定,但是可以預料,這些不斷發展的納米片/forksheet拓撲將在2024-25年間出現。 現在,也有很多納米片的替代品正在進行積極的工藝開發和設備研究。假設「納米」設備拓撲結構將至少用於兩個製程節點,那麼,如果有任何新設備想要在2028-30年間達到HVM,則現在需要積極進行研究。
  • 三星Exynos 1080:5nm EUV FinFET工藝
    集成了5G模組的Exynos 1080是三星首款基於最新的5nm EUV FinFET工藝製造的處理器。在發布會上,三星電子系統LSI還宣布,vivo將首發搭載Exynos 1080處理器的終端產品。三星電子系統LSI營銷高級副總裁Dongho Shin稱,通過採用和集成現有的最先進技術,例如5nm EUV和最新的處理內核,Exynos 1080可以在行動裝置中提供5G,設備內置AI技術,高性能遊戲和多攝像頭的多重強大性能體驗。並且還稱「作為移動技術領域的領先解決方案的提供方,三星將不斷突破創新的界限,以求在我們的Exynos移動處理器中提供最佳的5G和卓越的處理性能。」
  • 臺積電5nm工藝詳細解讀
    5nm工藝總結 是Dick James發布在Semiconductor Digest上對臺積電5nm製程的相關信息總結。所以接下來,我將結合之前所披露的5nm信息和這篇文檔內的圖表(包括被隱藏的),對臺積電5nm工藝進行一個簡短的解讀,歡迎批評指正。
  • 蘋果A15晶片曝光,採用5nm+製程工藝
    近期研究公司 TrendForce 表示,蘋果有望在明年推出採用臺積電5nm+工藝的A15晶片,將在下一代iPhone系列手機上搭載  據臺積電網站顯示,5nm+工藝被稱為N5P,是其 5nm 工藝的 「性能增強版本」,將提供額外的功率效率和性能改進。
  • 華為3nm工藝處理器曝光:麒麟9010仍為5nm工藝
    此前, 國外有外國知名博主 @RODENT950曝出華為下一代處理器將命名為麒麟9010(Kirin 9010) ,並採用先進的3nm工藝,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之前有消息認為,受制於各方面原因,華為至少會在未來兩年內堅持使用5nm工藝。此外,按照目前臺積電和三星的進展,3nm工藝最快也要2022年。
  • EUV吞吐量/掩膜/成本/光罩/產能/工藝步驟深度分析,臺積電、格羅方...
    相較於邏輯器件,DRAM的工藝更簡單,掩模數量大約有5nm邏輯工藝的一半,多重圖案掩膜數也更少。三星已經推出了18nm的DRAM,而且在沒有採用EUV技術的情況下推出了更低工藝尺寸的DRAM。我們預計EUV將被用到DRAM上,但是在時間上會落後於邏輯器件。
  • IMEC和ASML研發低至1nm工藝的高解析度EUV光刻技術
    IMEC公司強調,將繼續把工藝規模縮小到1nm及以下。 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半導體公司相繼退出了工藝小型化,聲稱摩爾定律已經走到了盡頭,或者說成本太高,無利可圖。 在日本眾多光刻工具廠商紛紛退出EUV光刻開發階段的同時,半導體研究機構IMEC和ASML一直在合作開發EUV光刻技術,而EUV光刻技術對於超細鱗片來說至關重要。
  • 臺積電5nm電晶體密度最新估計:比7nm提高88%
    臺積電尚未公布5nm工藝的具體指標,只知道會大規模集成EUV極紫外光刻技術,不過在一篇論文中披露了一張電晶體結構側視圖。5nm密度估算WikiChips經過分析後估計,臺積電5nm的柵極間距為48nm,金屬間距則是30nm,鰭片間距25-26nm,單元高度約為180nm,照此計算,臺積電5nm的電晶體密度將是每平方毫米1.713億個。
  • 華為 Mate 40 最新曝光!全球首發麒麟 1000 晶片,5nm 工藝製程
    1000,該晶片將採用 5nm 工藝製程打造,由臺積電代工生產,華為 Mate 40 系列將首發該晶片。全球首發麒麟 1000 晶片,5nm 工藝製程據了解,華為全新一代旗艦晶片麒麟 1000 的開發代號為「巴爾的摩」,業內人士透露,麒麟 1000 晶片有可能採用 Cortex A77 或者 A78 架構,此前麒麟 990 5G 採用的是 Cortex A76 架構,如果消息屬實,那麼該晶片 CPU 和 GPU 性能將會有較大幅度提升。
  • 高通驍龍895處理器或重新採用臺積電的5nm工藝製程
    打開APP 高通驍龍895處理器或重新採用臺積電的5nm工藝製程 諦林 發表於 2021-01-14 16:02:14 臺積電官方公布
  • 巨頭晶片製程之戰:5nm如何給摩爾定律續命?-虎嗅網
    5nm先進位程已不僅僅是代工廠商之間的戰爭,它亦是核心工藝和半導體材料走到極限的重要轉折節點。那麼,這些玩家為何要奮力拼殺5nm製程?目前它們的戰局如何?若要拿下5nm製程的王座,它們又該從哪裡撬開核心工藝與新材料的突破口?
  • 傳三星將公布3nm工藝路線圖:挑戰摩爾定律極限
    3nm以下的工藝技術,而三星在這個領域的進展就影響未來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市場格局。50%以上的份額,而且率先量產7nm等先進工藝,官方表示該工藝領先友商一年時間,明年就會量產5nm工藝。在臺積電之外,三星也在加大先進工藝的追趕,目前的路線圖已經到了3nm工藝節點,下周三星就會宣布3nm以下的工藝路線圖,緊逼臺積電,而且會一步步挑戰摩爾定律極限。3nm之後呢?目前臺積電、三星甚至Intel都沒有提及3nm之後的矽基半導體工藝路線圖,此前公認3nm節點是摩爾定律最終失效的時刻,隨著電晶體的縮小會遇到物理上的極限考驗。
  • 7nm、5nm、3nm?晶片工藝的極限在哪裡?製程小的晶片有什麼優勢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臺積電宣布開始試產5nm晶片了,而在此之前臺積電也是全球第一家量產7nm晶片的代工企業。而另外像格芯目前已明確表示不再研究10nm以下的晶片製造技術,並且這樣的晶片代工企業並不只有格芯一家。
  • 三星5nm EUV工藝關鍵突破:能效提升25%
    眼下,臺積電和三星都在全力衝刺5nm工藝,這將是7nm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節點,全面應用EUV極紫外光刻技術,提升效果會非常明顯,所以都受到了高度重視。現在,三星的5nm取得了重要進展,來自EDA(電子自動化設計)巨頭Cadence、Synopsys的全流程設計工具已經通過了三星5LPE(Low Power Early)工藝的認證,可以幫助晶片廠更快速地開發高效的、可預測的晶片。
  • XX nm製造工藝是什麼概念?實現7nm製程工藝為什麼這麼困難?
    如果通俗點來講,就是說製程工藝到一定程度下,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量子隧穿效應,這些電子呈現的是一種我們所不知道的規律進行運動,於是這些不可控制的電子造成了半導體的漏電率急劇上升,有太多的能源被浪費在控制電子運動上,自然不能發揮電晶體應該有的性能,宏觀上表現為處理器的發熱量增加,但是性能沒有太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