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老者提醒後人:人過五十,必須扔掉四樣東西,純無意義社交

2020-12-05 趣侃人生

文:趣侃人生

圖:源於網絡

五十歲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尷尬的年齡,一隻腳踩在中年的門檻裡,一隻腳又即將踏進老年的門檻,既要忍受中年的落寞,又要面臨老年的遲暮。歲月對於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每到了一個年齡段,都會給人生帶來不同的體驗。如果說人年輕的時候做的是加法,那麼人到了五十歲以後就應該學會做好人生的減法,把那些對自己毫無意義的事物,該捨棄就捨棄,該放手就放手,就像下面說的這4件事情,純屬無意義的社交,到了五十歲以後,必須要把這四件事情捨棄掉,否則的話會影響後半段的生活。

沒意義的酒局

年輕的時候我們經常參加各種酒局,覺得那是一種自身價值的體驗,是一件值得吹噓和標榜自己的事情。因為經常被人請和經常請別人吃飯,說明社交能力強,交友廣泛,是一種混得好的象徵,只有沒能力,沒朋友,沒人脈的人,才會一直宅在家裡。但是等你到了五十歲以後,和你拉關係攀交情的酒局越來越少,反而是那些毫無意義的酒局越來越多。

中年人在一起喝酒,無非就是三件事兒,吹牛逼,講究人,談女(男)人。其實討論這些,無非就是消遣一下別人,愉悅一下自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大家都是俗人,誰又能免俗呢?有的中年人把這個當成是一種生活的樂趣,因為他再也找不到比這更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或者可以說沒有任何的興趣愛好,比這些事情更有意思,讓他任意地消磨時光,這是現如今很多中年人的悲哀。人到五十這樣的活動還是不要參加的好,人生應該還有好多更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

不愛你的人

如果把人生的中年,比作人生的秋實,那麼中年剛好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收穫豐富的人生閱歷,收穫豐富的情感體驗。沉澱下來的歲月,會讓人到中年的你看清很多事情,知道了哪些人要加倍地珍惜,哪些情感需要回報,而對於那些不愛你的人,該放手就放手。如果一個人到了五十歲,還在為情感糾結,那麼這個人顯然還不夠成熟。五十歲是知天命的年紀,到了這個年紀,也該是看清事實,弄懂人性的時候了,對於不愛你的人還糾結個鬼,必須要斷個一乾二淨,讓自己儘早跳脫出來,迎向更美好的生活。

看不起你的親戚

有一句話叫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這句話道盡了人情冷暖,事實也確實如此。誰都願意和結果好的人在一起,同時,也在自覺地排擠那些各方麵條件略差的人。即使是親戚,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條件,有著親疏遠近之分。五十歲以後,對於那些看不起你的親戚,能不來往儘量不要來往,能不走動儘量不要走了,因為你對於他來說,沒有任何利用價值,而他對於你來說,也不會有任何的幫助,這樣的親戚,有和沒有什麼差別,只是比路人熟悉一些而已。既然大家道不同不相為謀,就沒有必要硬往一起湊合,你有你的高樓大廈,我有我的田園小院兒,各有各的自在,各有各的快樂。

虛情假意的朋友

不得不承認年紀越大眼光越獨到,尤其是在看人方面。年輕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別人的幾句好話,美得連北都找不著,人到中年,對於那些虛情假意的朋友說出的話,一聽便知真假。所以年紀越大,會發現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不是人情變淡了,而是學會了自動篩選,好的繼續交往,不好的漸漸疏遠。人到中年會發現,越來越願意說真話,敢於說真話,因為不需要再看別人臉色,或者是太顧慮人情,該給面子的,一點不吝嗇,不該給面子的,一點不留情,到了這把年紀,活得就是一個暢快淋漓。

人生的輪迴從小到大,從大到老,歲月更替,就像大自然的春華秋實一樣,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年齡的收穫。在收穫的同時,也要接受一些東西的離去,我們在磨練中成長,在糾結中蹉跎,等待的歲月把我們的臉上塗滿皺紋。到了五十歲一定要勇敢地捨棄上面的四樣東西,因為時間給了我們膽量,年齡給了我們勇氣,所以我們更應該敢於放手。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提醒:這四樣東西不能斷太早,可能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想要養出一個健康、優秀的孩子,家長在很多方面必須要捨得!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因為市場上的物價比過去高很多,所以,還是有不少家庭過著拮据的生活,為了保證家庭的日常花銷,有些東西經常會早早的斷掉。
  • 心理學:難成大器的人,骨子裡缺乏這三樣東西
    什麼是大器的人,大器往往是能做一番事業的人。一個人想要幹成一件事,就必須要有內心力量的支撐,而難成大器的人,骨子裡缺乏這三樣東西:心理學:勇氣1、總想走捷徑如果我們因為僥倖獲得某種成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並不能長久。走捷徑,並不會讓我們真正珍惜自己所擁有東西。因為對於你來說,該遇到的問題都還是在那裡,一點都不少。或許大家都聽說過了,兩點之間距離最短的是直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捷徑。但是實際上我們發現,兩點之間距離最短的有並不一定是直線,也有可能是曲線。
  • 87歲美國有氧運動之父庫柏意外走紅中國社交網絡
    最近幾天,網上除了熱傳趙麗穎馮紹峰的官宣體以外,還有另一個事件也被熱傳,87歲高齡有氧運動之父與83歲愛妻牽手生命湖,有外媒報導。     具體報導小生努力的找人翻譯了一下,不知道是否完全領會文章的大概意思,請諸位大神多多指教,報導如下:  中國社交網絡新聞多,不知道什麼時候誰就火了,最近這兩天,一個87歲的老外火遍全網,這個老人的視頻及圖片瘋傳抖音
  • 人的血壓從多大年齡就開始升高了?五十多歲血壓多高屬正常?
    有朋友問:人的血壓從多大年齡就開始升高了?五十多歲血壓多高屬正常?首先要說的是:無論多大年齡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收縮壓大於140mmHg或舒張壓大於90mmHg,而且要注意這兩個是或者的關係而非必須同時達到才能診斷為高血壓。
  • 美醫學博士:民主黨把一個有「重大認知缺陷」的老者強加給美國人
    拜登做完提名演講,記者們就被告知要趕緊到外面去,否則就會錯過煙花表演,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美國主流媒體的記者們都很聽話,乖乖地都跑出去——自然就不會向拜登提問。 一直以來,美國的民主黨人、主流媒體以及支持美國中左政治光譜的人士,對拜登健康衰退視而不見、諱莫如深。
  • 長江學者、清華大學博導逝世,年僅56歲!五十歲為啥是坎兒?
    然而天不假年,這樣一位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者,還是在56歲的春秋鼎盛之年撒手人寰。其實,如果我們放眼仔細觀察,會發現如今有很多身負重擔,工作在重要崗位上的骨幹力量,在50歲左右的時候突患重病。有的人40多歲罹患癌症,有的人50多歲就突發猝死。據此,很多人感嘆,四五十歲是道坎兒。能跨過去,下半輩子就沒有大病了。如果跨不過去,就栽在這裡了。那麼,五十歲左右為何是道坎二呢?
  • 4樣常見的物品,一旦黴變趕緊扔掉吧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都知道通過食療的方式可以為身體補充營養成分,還能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尤其是對減肥期間的人,非常在意食物中脂肪的含量。但是今天小編想要說的是,不知道你在日常飲食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食物中黃麴黴素的含量,像黃麴黴素和胡蘿蔔素的各種含量,幾乎是很少有人關注的,但其實這些東西比脂肪什麼的更為重要,而且獲取他們相對來說還比較困難。什麼是黃麴黴素?
  • 三十歲以後,這幾種無用的社交就斷了吧,沒有意義
    人在年輕的時候,可能看不清身邊的人,但是到了一定的年紀,三十歲以後就應該學會看清身邊的人,遠離那些無意義的社交,不值得他們浪費自己的人生。 人到了三十歲,就應該學會成熟,判斷身邊的人,誰是真心誰是假意,什麼樣的人值得相處。 三十歲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這時候你身邊的人和事物就顯得尤為重要。 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 家裡5樣東西暗藏黃麴黴毒素
    5樣傷肝東西暗藏於廚房  5樣東西暗藏「黃麴黴毒素」,多存於廚房,如果有,應儘早扔掉。  1、久泡的木耳:木耳,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物,隨著人們對養生的重視,木耳已經成為了一種家庭必備食材。但是我們購買木耳大多是幹木耳,需要經過泡發後食用,此時就要注意了,木耳一般泡發兩三個小時即可,如果當天未吃,繼續泡到第二天再食用,那麼此時木耳很可能已經產生了大量的黃麴黴毒素,就不要吃了,儘早扔掉。  2、黴變的穀物:例如大米、花生或者其他穀類,在儲存不當的情況下,會引起發黴的情況。如果看上去有黴變或者是吃起來有黴變的口感,這兩種情況就都不建議再食用了。
  • 《易經》的勸世良言:人到中年,建議早點捨棄「3樣」東西!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突破重圍,尋找到正確的方向,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周易》的人。比如:孔子說:讀懂了《周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朱熹集北宋以來易學之大成,親自註解《周易》。
  • 五十而知天命?
    哲學家們研究人生意義這一命題已經有數千年,而且仍然在繼續。然而,西方科學家現在說,要想知道活著的意義何在,首先要活到60歲才能知道答案。根據美國一項新的研究,那些覺得人生富有意義的人往往擁有更健康的身心。研究人員發現,平均而言,人們會覺得在60歲左右生活才最有目的。他們是通過3年連續追蹤1000名年齡在21至100歲以上的人,做出這一結論。
  • 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哪4樣讓古人如此重視?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相反,城裡人往往感情冷淡,很多人在同一個樓層生活了幾十年,甚至都沒跟鄰居來往過。農村鄰居之間,平時經常串門,誰家有個困難,其他人都會熱情幫忙,相互之間借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 老者一生供奉黃仙,家禽被它咬死,老者說句話,黃仙以命賠命
    2017-09-27 23:14:34 來源: 湫水寒講故事 舉報   孫家角住著一位老者
  • 人到六十歲,這三樣東西儘量少沾,晚年生活會舒坦一點,不妨留意
    每個人都有欲望,很多人甚至因為欲望而做錯事。那些人前一套背後一套、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應該適時醒悟並痛改前非。 老祖宗忠告:人到六十,三樣東西 別隨便沾,否則可能無福反有禍害。 第一、「財」,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增廣賢文》中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說法,可見財富對於一個人而言,簡直就是安身立命之本。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曾為了賺錢,而做過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
  • 諾獎得主哈佛演講:生命太短暫,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朱棣文總結過往人生的幾次選擇:從研究轉向教學,再轉向從政,以親身經歷給予年輕學子忠告:「生命太短暫,所以不能空手走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你的深情」。 詼諧、睿智,值得一看。
  • 《易經》的勸世良言:人到中年,早點捨棄「3樣」東西,越來越好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突破重圍,尋找到正確的方向,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周易》的人。《易經》暗含轉運之法:男人下半生的福氣,要從捨棄「3樣」開始丟掉糾纏不清的過往《周易》有一篇《象經》中講到:六二之吉,順以饌也。
  • 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理二人
    人到了四五十歲這個年紀四十歲的你,已經是中年人了,我們的眼光要放在家裡,而不是外面的花花世界;五十歲的你,即將步入老年了,我們更要學會精簡自己的圈子,不參合他人的是非,好好守護我們的愛人,盡職盡責。他人的家長裡短,別總好奇;他人的家庭瑣碎,別總參與。別做對人指手畫腳的事,別做讓人厭棄的多管閒事的人。
  • 民間故事:十歲的少年,五十歲的身體,道士道出了原委
    張知縣,今年四十來歲,經過疏通關係,到了此處任職縣令,任期三年,之後便可直接升任知府,可以說是即將一步飛天的感覺。這位張知縣的人脈,都是靠著銀子維繫的,做官十來年,貪汙銀兩無數,不過這些錢,最後也沒有剩下多少,都送人了。
  • 「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啥意思?人上歲數要注意啥?
    「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就是這樣一句俗語,相信大家肯定都聽說過,至於這句俗語真實含義,就目前看來,也意義深刻,那麼俗語具體說的啥?人上了歲數要注意什麼呢?俗語上半句「五十望人三不爭」表達含義就是,人一旦到了五十年景,在看待人與事上,要學會坦然處之,就是做到三不爭,當然這裡的「三」是個量詞,泛指任何急功近利之事,像不去爭勇好狠、不去爭名奪利、不去爭人所好等等,簡單一點來看,就是不被世俗的金錢名利左右。古人曾說,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諾獎得主朱棣文哈佛演講:生命太短暫,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朱棣文總結過往人生的幾次選擇:從研究轉向教學,再轉向從政,以親身經歷給予年輕學子忠告:「生命太短暫,所以不能空手走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你的深情」。  至少我是一個「書呆子」(A Nerd)  感謝你們,讓我有機會同你們一起分享這個美妙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