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梳理
1.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等概念
我先舉了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強調了概念的重要性。果然,學生講二氧化矽、一氧化二氯、七氧化二錳不是酸性氧化物!
我把這4個概念與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等等概念揉到一起讓學生辨析,不停地提問,學生當時應該是清晰了。課後再複習一遍,就能掌握。
2.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第一步是判斷,判斷它是強電解質還是弱電解質,用等號還是可逆號連接
強電解質中的酸式鹽,舉了硫酸氫鈉、碳酸氫鈉,
多元弱酸分步電離,舉了HnX,學生在-(n-1)與(n-1)-之間猶豫。
注意熔融狀態與溶於水的區別
絕對不能連著寫!
特別的物質——氫氧化鋁的電離
多元弱鹼,高中是一步寫,如果要求你分步寫呢?這裡我還延伸了一下:水解回來的時候,如果要分步寫呢?
3.電離平衡的建立、電離平衡的特徵、電離平衡的電離常數、電離度
完全與化學平衡類比,比如逆、等、動、定、變,電離度=轉化率
影響電離度的因素,內因——電解質本身的性質、外因——溫度、濃度
影響電離平衡常數的因素——溫度
4.電離平衡的移動——勒夏特列原理
溫度、濃度、同離子效應、加入能與離子反應的物質
這裡舉了弱酸、弱鹼、水的電離
也舉了碳酸鈉
二、常見問題
1.判斷是否為電解質
實驗法——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是否能夠導電
分類法——酸、鹼、鹽、活潑金屬氧化物是電解質;某些非金屬氧化物、氫化物、大多數有機物是非電解質
2.判斷是強電解質還是弱電解質
看溶液中是不是存在分子
測某濃度酸的pH
與同濃度鹽酸相比,測與金屬反應速率
測其對應的鹽的pH
測某濃度酸稀釋前後pH的變化
3.比較同濃度、同體積的一元強酸、一元弱酸、二元強酸的氫離子濃度、pH、中和鹼的能力、與活潑金屬產生氫氣的量、與活潑金屬反應的初始速率、稀釋前後pH的變化
4.比較同pH、同體積的一元強酸、一元弱酸、二元強酸的氫離子濃度、濃度、中和鹼的能力、與活潑金屬產生氫氣的量、與活潑金屬反應的初始速率、稀釋前後pH的變化
謝謝你的讚賞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