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以前,Charles Spearman在人類智慧方面有了兩個不朽的發現。第一,存在一個一般智力因素(g):一項智商測試結果高的人一般在其他項目的智商測試中的成績也很高。第二,Spearman發現g因素符合「指標無關」的原則:無論你做的是哪個測試都沒有關係;只要你所做的智能測試具有足夠的認知複雜性,並且測試條目夠多,你就能正確可靠地測量一個人的一般認知能力。
快進到2018年,一篇最新的論文表明同樣的原則可能不止適用於人類認知能力的測量,還適用於人類陰暗面的評估。德國和丹麥團隊新的研究表明性格中的一般黑暗因素(General Dark Factor of Personality)(D因素)存在於人群中,並且這一因素符合指標無關原則。這可是個大新聞,讓我們來看一看。
被提出的D因素
我們的生活中都有一些人,在道德倫理和社會交往的層面上表現出一定的問題。個性心理學家把這些亞臨床人群所表現出來的特徵稱為「黑暗特徵」。除在心理學上外,對黑暗特徵的理解在犯罪學和行為經濟學上也已經越來越受歡迎。
儘管心理學家已經研究了許多種黑暗特徵,但越來越明顯的是,這些黑暗特徵是相互關聯的。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這些黑暗特徵中有一個統一的主題嗎?
Morten Moshagen和同事提出了D因素的存在。他們認為這種因素可以被定義為以他人利益為代價,把自己利益最大化,並伴有正當化自己邪惡行為的基本傾向。在他們的定義中,利益就意味著成就目標。那些D因素指數高的人,會追求利益最大化,哪怕那意味著違背他人的意願,甚至給他人帶來不好的結果。
利益在這裡並不是指純粹的,和他人無關的利益最大化——比如說參加運動提升一個人的健康水平,兩廂情願的性行為,或者休閒活動。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那些D因素指數高的人並不一直是不善於合作的,因為他們選擇合作的時間非常具有戰略性。他們主要是不會無條件地去主動增加他人利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不會從他人的利益中獲得樂趣(比如說,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興)。
研究人員承認道德倫理和社會層面上有問題的態度和行為能夠反映出D因素的大小。然而,他們提出任何一種黑暗特徵都可以歸結到至少一種決定D因素的特徵上。比如說,那些自戀指數高的人尤其會相信他們自己高人一等,而那些施虐指數高的人可能會更容易從別人的痛苦中獲取快樂。不過,他們稱任何一個黑暗特徵都與至少一個(通常有幾個)決定D因素的方面有關,即在黑暗特徵的個體差異之中掩藏著一個更加本質的核心。
g因素的比喻又是恰當的:雖然在語言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和感知能力上存在差異(即人們在不同認知能力的分布上有差異),但從統計學的方法來看,那些在一項智力上分數高的人,在其他智力上也更傾向於得高分。
所以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
事實上的D因素
綜合四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了支持他們所提出D因素存在的證據。要得到一個合理的D因素,他們進行了九個不同的測試來測量一個已經在各種心理學論文中被透徹解析過的黑暗特徵。以下是組成D因素的九個特徵:
1.自我。對個人樂趣或優勢的過度在意,而忽視集體的利益。
2.馬基雅維利主義。控制欲強,冷酷無情,傾向於謀劃和算計。
3.道德缺失。一種廣義的認知傾向,使個體有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強烈地誘導了個體的不道德行為。
4.自戀。一種強烈地加強自我意識的傾向。
5. 心理權利。持續認為自己值得得到更多,並比別人更有資格的感覺。
6.精神變態:沒有情感,麻木不仁,缺乏自控能力,容易衝動。
7.施虐傾向。故意造成別人身體,性或心理上的痛苦和折磨,來維護權力和主導地位,或取得快感與享受。
8.利己主義。在社會認同有價值的領域內追求利益,包括物質商品,社會地位,社會認可,學術或事業成就,以及幸福快樂。
9.懷恨在心。一種害人害己的傾向。這種傷害可以是社會上的,經濟上的,身體上的,或者是給他人帶來的一種不便。
這裡是一份他們主要發現的匯總:
第一,他們發現所有的黑暗特徵很大程度上都與彼此呈正相關(Spearman稱之為「正向多樣表現」)——雖然有些特徵的關聯比其他特徵更強烈一些。最強烈的聯繫存在於自我,馬基雅維利主義,道德缺失,精神變態,施虐傾向和懷恨在心之間。
第二,與D因素關聯最大的條目組成與他們理論模型的一些方面有關:利益最大化(「為了得到我想得到的,我願意說任何話」),損害他人利益(「曾經我為了讓別人得到應有的懲罰,願意自己受些輕微的苦」),惡意正常化(「我真的只是覺得我比別人更有資格」)。
第三,他們發現那些D因素指標高的人更可能在有機會的時候把錢留下給自己,並更有可能做出不道德的行為(通過欺騙來使利益最大化)。
第四,D因素與一系列結果有關,這些結果可能都符合你的期望:包括與自我為中心,主導地位,衝動,不體貼,力量,攻擊性的正相關,與培養,內在道德觀念,角度選取,真誠,公平,避免貪婪和謙虛的負相關。
第五,他們發現了支持Spearman指標無關原則的證據。D因素包含了許多不同黑暗特徵的黑暗核心,卻不過度依賴於任何一項測量。事實上,他們發現哪怕隨機去除50%的項目,然後重複這個過程1000次,所有的D因素還是呈現出強烈地相關性(> r=.93)。
你的黑暗核心指數有多少呢?
如果你已經讀到這裡了,你大概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你的D因素分數有多高。這個9項測試應該能夠合理估計出你的D因素指標有多高。你越同意這份多項列表上的條目,你的D因素指標就可能越高。如果你只同意這張表上的一項,我認為你D因素指標很可能不會很高。然而,如果你同意這張表上的許多條,那你D因素指標就很可能非常高。(也就是說,客觀的講,你就是個大混蛋):
黑暗核心表
1.不常常走捷徑的話,很難超前。
2.我喜歡耍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3.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4.我知道自己很特別,因為每個人都是這麼說的。
5.我真的就是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資格。
6.為了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我願意說任何話。
7.傷害別人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8.我會做很多嘗試,來確保別人知道我的成功。
9.有的時候為了讓別人得到應有的懲罰,我吃一點苦是值得的。
原文連結: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beautiful-minds/the-dark-core-of-personality/
作者:Scott Barry Kaufman
翻譯:費哲妮
審校:劉博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