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為什麼共享單車要通過藍牙實現開鎖?

2021-01-13 泡泡網
問答:為什麼共享單車要通過藍牙實現開鎖?
2018年04月21日 22:11作者:馬景東編輯:馬景東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提問:

      為什麼共享單車要通過藍牙實現開鎖?

回答: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共享單車的工作系統,它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自行車、手機APP、雲端系統,用戶使用時一般會通過打開手機aqq掃碼開鎖,此時手機APP已經識別出車鎖的編號,然後APP將編號傳送給雲端伺服器來實現開鎖。

       目前來看,基於物聯網NB-IoT技術的物聯網智能鎖在共享單車中應用最廣,無論是摩拜與愛立信和中國移動的合作,還是ofo與華為和中國電信的合作,其關鍵詞都是「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NB-IoT旨在解決大量物與物之間的低功耗、低帶寬、遠距離傳輸的網絡連接,屬於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這一範疇。

  

       而通過藍牙開鎖的原理則是,用戶可以通過手機藍牙和單車智能鎖中的藍牙模塊進行通訊,並發送該信息到伺服器端,後臺管理系統向用戶手機中安裝的app發送開鎖指令,用戶手機接收到後臺管理系統的指令後通手機藍牙對共享單車藍牙進行開鎖。

       另外,藍牙晶片通過共享手機的GPS定位,還能夠獲得共享單車的實時位置信息,並把信息傳輸給雲端平臺,後臺管理系統向用戶手機中安裝的app發送開鎖指令,用戶手機接收到後臺管理系統的指令後通手機藍牙對共享單車藍牙進行控制開鎖。■

本文編輯:馬景東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相關焦點

  • 圖解共享單車物聯網開鎖原理
    如今城市街道多了一道道風景線,那就是共享單車,比較出名的是摩拜單車和ofo單車,他們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日常出行方式,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交通擁擠的問題,也為城市汽車的尾氣排放的減少做出了貢獻。貢獻單車是典型的物聯網技術應用的產品。可大家知道共享單車的工作原理嗎?
  • 共享單車的心臟-詳解共享單車核心原理
    市面共享單車工作原理(小橘單車)小橘單車就是橘黃色共享單車,大家自己腦補吧。首先,打開小橘單車APP掃碼的時候,手機APP獲取單車的唯一編碼,然後APP將唯一編碼傳送給小橘單車的伺服器,伺服器收到唯一編碼後,會從資料庫查詢到該單車的密碼,當你手機APP顯示開鎖中的時候,就是你手機將小橘單車伺服器傳送給你的密碼通過藍牙通信的方式發送給小橘單車單車的車鎖,密碼匹配到後車鎖就會打開。
  • 共享單車開鎖原理你懂麼?良心發文,詳細介紹!
    市場上共享單車按解鎖方式分以下幾種:1. 移動通訊——摩拜單車、小藍單車2. 藍牙通訊——小鳴單車3. 純機械——ofo小黃車1.移動通訊(摩拜單車):採用物聯網模塊,(物聯網,通俗講就是把手機電話卡放在共享單車上,通過這個卡連入網際網路傳遞控制信息)。
  • 手機是如何解鎖共享單車的?帶你了解背後的原理
    由於每輛單車的密碼是固定的,因此一旦記住密碼,就可以跳過掃碼解鎖的步驟,直接輸入密碼開鎖,因此這種解鎖方式使得大量單車被私自佔有,繼而造成共享單車運營成本的增高。早期的移動通訊解鎖是通過發送簡訊來實現解鎖的,共享單車的智能鎖內集成了帶有獨立號碼的SIM卡,當用手機APP掃描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時,手機就向後臺發送了這輛車特有的編號信息,後臺就可以查詢到這輛車的位置和狀態,在確認了開鎖指令之後,雲端伺服器就會向該車的SIM卡發送開鎖短息,接收到簡訊之後,就會聽到車鎖內的電機轉動和鎖鞘「啪」的一聲,解鎖成功。
  • 共享單車使用原理的全面解讀—小強單車
    用戶通過手機APP可以查看附近的共享單車,並進行預約,然後通過地圖引導找到單車,並通過掃二維碼遠程開鎖進行騎車,其實很多用戶好奇為什麼共享單車只需要通過手機端掃一掃就可以開鎖騎走呢。  共享單車使用app開可以完成付費和行駛線路記錄,其實是通過車身鎖內集成了嵌入式晶片,GPS 模塊和 SIM 卡,隨時監控自行車在路上的具體位置,這裡就給大家解讀共享單車背後的使用原理。
  • 共享單車的連接方式探討
    第一代例如OFO最早的自行車,即使用傳統的機械鎖,我們通過手機APP收到一個解鎖密碼,然後手工把鎖打開。這個鎖裡面本身沒有電子器件,只是簡單的機械方式。  後來大家發現這種方式不太好,就出現了第二代,GSM模塊+二維碼。當你掃描二維碼以後,後臺就發送了一條簡訊,這條簡訊直接發送到嵌入的SIM卡裡,告訴模塊要把鎖打開,然後鎖就能打開了。
  • 智能共享單車的科技密碼
    比如,摩拜單車採用「圓錐齒輪-傳動杆」結構,雖然組件多、結構複雜、成本高,但優點是不易損壞,關鍵時不會掉鏈子!除了自動開鎖、自動結算、自行供電,完事還告訴你騎了多長時間、多遠距離;車輛有故障,可以定點上報,不會惡意扣您的money,能讓你有一種被尊重的快感。
  • 共享單車是怎麼做到一掃即開的?| 趣問萬物
    無處不在的二維碼不僅省去了我們掏現金的麻煩,連鑰匙都能替代——對著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一掃,車鎖就能自動打開。掃碼付款可以理解為一種聯網操作,共享單車又是怎麼接收開鎖指令的?共享單車也需要聯網接收指令,它靠的是智能鎖內的無線移動通信模塊。手機讀取到每輛單車獨有的二維碼信息後,該信息會通過手機網絡發送到雲端的後臺管理系統。
  • 臨沂的共享單車叫什麼是小綠嗎 這是咱們專屬無樁車
    摩拜單車進駐臨沂、公共自行車小綠服務已久,但其實臨沂還有新的共享單車!既不是摩拜單車也不是ofo小黃車。臨沂的共享單車叫什麼?   新款小綠車無樁更方便   新型無樁式公共自行車將亮相臨沂,通過藍牙實現還車,解決還車難的問題。
  • 從物聯網卡到共享單車,原來我們的出行可以這麼智慧!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開放,共享經濟也被推到了高潮,像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等一大批共享設備也開始在市場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今天我要講的就是共享單車是如何方便我們的生活的。
  • 共享單車驚現閒魚、轉轉等二手平臺:40元叫賣
    近日,有微博網友爆料稱,多個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上出現共享單車,叫價在40元至100元不等。一名來自上海的ofo小黃車的售賣者告訴記者,他可以召集人手,「搞100輛車只需要一天」,另外,此人還教授共享單車開鎖技術,每個品牌要價1000元(4月14日《新京報》)。
  • 一文讀懂共享單車的核心技術原理
    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被輸往了世界上很多城市。 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被輸往了世界上很多城市。在我看來,雖然共享單車的實現並不複雜,其實質是一個典型的「物聯網+網際網路」應用。應用的一邊是車(物)、另一邊是用戶(人),通過雲端的控制來向用戶提供單車租賃服務。
  • 淺談共享單車智能鎖的供電原理
    共享單車最成功的技術之一,就是掃碼自動開鎖,作為共享單車品牌領導者,摩拜單車研發出了全球第一把智能鎖,成為此項技術的先驅者,下面【亦強科技】小編來淺談一個摩拜共享單車智能鎖的供電原理。  想要了解摩拜共享單車智能鎖的供電原理,我們先來簡單了解看看共享單車智能鎖具備以及馬蹄形智能鎖結構圖。
  • 來看看共享單車中的神奇科技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共享單車如雨後春筍一般遍布大街小巷,為坐地鐵上下班的同學解決了最後1公裡的難題。有的同學就會好奇,App是怎麼控制單車開鎖的呢?單車開鎖和關鎖的時候會有滴滴的提示聲音,那電量是怎麼供應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共享單車都添上屏幕了,但我們需要的真的不止於此
    在共享單車出現以前,市面上的自行車,嘗試加入了電助力系統,或者使用新材料來增強其性能,但直到共享單車出現,我們才得以見到一個傳統事物如何巧妙結合技術讓我們生活發生改變。因為共享單車,我們身邊大多數人第一次嘗試用掃二維碼的方法開鎖,第一次在手機上尋找身邊的自行車,或者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外出遊玩。在這背後,我看到的其實是自行車在向著「智能硬體」的轉變。
  • 共享單車困局:共享單車為何成了無人認領的「殭屍車」?
    在一些街道拐角處、地鐵附近或者公交車站周邊的空地上也時不時可以看到橫七豎八、堆放在一起的數量驚人的ofo或摩拜或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以致於被大家戲稱為共享單車「墳場」。實際上,這些單車並非都是損毀的。在大興舊宮一個停車場內,堆放著大量的、至少三個品牌的共享單車,記者從中挑選了幾輛摩拜和ofo單車,嘗試了一下,均能開鎖並正常行駛。
  • 手機中的藍牙暗藏了哪些強大的作用?千萬別小看它
    如今傳輸文件想必很多人都會用到微信、QQ等軟體;但是否還能記起手機通知欄中還有個藍牙功能?雖說傳輸的方式變了,但是像微信、QQ在聊天記錄裡會存一些緩存文件;而藍牙就比較好,不存在緩存數據,這是其一;其二就是不需要網絡就可傳輸。
  • 停車難「有救了」,共享電單車規範停車黑科技將攻克行業運營難題
    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超過250家產品標籤含"共享電動車、共享電單車"以及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共享電動車、共享電單車、共享電動自行車",且企業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共享電單車相關企業。其中94%的相關企業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全國已投放總量超500萬輛,這背後還不斷有新的品牌進入。不過提起共享電單車,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 共享單車興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好嘗試
    下載APP,支付押金後,只需用手機掃一下單車上的二維碼,便可打開車鎖,騎走單車。長期以來城市出行「最後一公裡」問題,隨著共享單車的興起變得容易解決了。  之前,對於公眾提升「最後一公裡」出行效率的需求,有關方面一直在探索,也推出了一些解決方式,但接受度並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