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品牌的緊湊型SUV開過很多,但最特別的還是這輛冒險家。
你一定也有過類似的感覺,現在的車做得越來越像了。和從前風格鮮明的產品不同,如今的新車正在變得愈發溫順和趨同,當每一家車企都將「年輕個性」掛在嘴邊,年輕化本身就成了最沒有個性的一件事。
其實,最初看到冒險家的時候,我的心裡並沒有多少特別的感覺。林肯最新的設計語言放在飛行家上的確很有派頭,前高后低的車頂曲線模仿了機翼的截面,鋁合金的前格柵內布滿了抽象化的LOGO,配合壯碩的車身尺寸,就像是美國東岸穿著雙排扣西裝的Old Money。
雖然同樣的設計語言放在冒險家之上也能體現出一些高檔感,但「少點內味」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究其原因還要屬前驅平臺緊湊型SUV固有的身材比例問題。更長的前懸部分加上佔比更大的車頭部分,林肯品牌設計語言中的典雅感與力量感在冒險家身上不免被削弱。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只是和同級別的其他車型相比,那麼冒險家的外觀的確保持了自身的獨特風格。在「科技感」風格盛行的當下,能夠選擇到一款設計更顯成熟的車型可以說是實屬不易,而同樣的風格也沿用到了冒險家的車內。
拋開車身比例的限制,林肯的內飾風格在冒險家上得到了完整的呈現。而從主觀角度而言,正是通過冒險家對於豪華感和科技感處理,我體會到了這款車的精髓所在。
如你所見,從鍍鉻飾條到皮革包覆,再到實木飾條,冒險家通過複雜的元素排布營造出了一種頗具Old School氣質的豪華感。尤其是在諸多車型紛紛努力削減實體按鍵的趨勢下,林肯冒險家的中控區域依然布置了規整的實體按鍵,排布緻密的紅白藍背光透露出一種獨特的美感。如果你也對極簡風格的駕駛艙感到審美疲勞,冒險家一定會讓你眼前一亮。
而除去裝飾件上的紮實用料,冒險家也在配置上給出了美式的闊綽感。我們本次所借到的試駕車是為頂配車型,從只有在中控屏幕中才能完整調節的24向調節座椅,到解析力清晰的銳威14揚聲器音響系統,再到暖手暖心的方向盤加熱,即便是放在更高級別的車型中,這樣的配置也算得上體面。
再研究了一下配置單,我發現座椅通風和方向盤加熱從冒險家的次低配車型就已開始配備,指導價只有25.98萬。如果對於長途出行有剛需,再加2萬元買到下一檔配置就能配上駕駛輔助系統,該有的都有了,價錢不過27.98萬。
說到駕駛輔助,我必須要強調一個冒險家車內的小心思。別以為老派的豪華感會和科技感不兼容,科技實乃為人服務,二者並不衝突。冒險家在方向盤的駕駛輔助部分應用了觸控式交互,系統關閉時按鍵區域的背光也會關閉,而開啟系統後,點亮的按鍵區域也能提供邏輯清晰的交互。
除此之外,林肯冒險家所應用的與百度聯手開發的SYNC+系統也有著主流車型中領先的智能化表現。雖然由於本次的試駕車並沒有登入帳號,我們無法詳盡體驗其完整功能。但基於此前對於同款車型的使用體驗來看,SYNC+系統除了支持基礎的在線導航和娛樂等應用外還接入了百度的線上生態體系,加之識別度很高的語音助手,能夠讓駕駛者在不使用手機的狀況下滿足自己幾乎全部的智能需求。而這,或許也正是冒險家敢於將無線充電設計在扶手箱內的原因。
當然,儘管冒險家很好的處理了老派豪華感與現代科技體驗的融合,但其車內的使用體驗也並非完美。對於日常座姿偏仰的駕駛者來說,冒險家按鍵式的換擋按鈕在操作時需要輕輕探身才能夠到。而在冒險家碩大的中控屏幕內,倒車影像的顯示部分卻只有小小的兩個窗口,極具喜感,非常幽默。
在以上的靜態部分之外,冒險家的動態表現也有不少值得分享的有趣之處。首先我想說的,也是冒險家最大的「長板」,即豪華感的營造。一方面,冒險家繼承了林肯品牌一直以來的隔音優勢,坐在車內幾乎就擺脫了外界的全部幹擾。另一方面,冒險家的底盤也提供了一定的隔絕感,濾震乾脆利落,通俗講來講就是「很整,挺高級」。
而在動力層面,這部最大功率245馬力的2.0T發動機足以為駕駛者帶來充足的信心,作為一部整備質量並不算輕的SUV車型,實測7秒出頭的零百加速成績算得上亮眼。不過,對於冒險家這樣由內而外散發著老派豪華味道的車型來說,其油門的初段反饋略顯唐突,加之變速箱在低速工況下的輕微闖動,或許最適合冒險家溫柔代步駕駛模式並非「舒適模式」,而是「節能模式」。
其實,這次的體驗已經是我與林肯冒險家之間的第三次交集。與之前搭便車和靜態感受下的粗淺接觸不同,幾天深度相處讓我體會到了冒險家在傳承與革新間的平衡。
誠然,當年輕化的風潮襲來,不管是跟著風跑還是被風吹著跑,只要和最多人保持一致,即便錯了也不會難堪。但放眼消費市場,失去特色的品牌永遠只能在後面追隨,守住底色的品牌才能收穫自己的擁躉。
我想,林肯冒險家顯然不願選擇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