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出土兩件刻辭鹿頭骨,卻不為佔卜所用,上面刻字揭露什麼嗎?

2020-12-04 好片我悄悄告訴你

甲骨文是中國目前考古,而且有證可依的最早的文字,當初沒有紙人們只能把紙刻在獸骨上或者是石頭上,最多出現的就是龜殼上的刻字,因此將這種遠古時期的字稱為甲骨文。關於甲骨文的全部記載,內容大概是從盤庚遷殷,到商紂王時期,古代這種獸骨上的行為多用來佔卜,而這些刻字統稱為卜辭。

不過在挖掘殷墟的時候,還出土了鹿頭骨,並且在上面也發現了刻辭,但是根據鹿頭骨的完整程度,發現其並不是用來佔卜,那麼還有其他什麼用途?既然有刻辭,卻不是用於佔卜,對於他的用途大家只能期待通過對刻辭的翻譯來發現。在當初發現這個鹿頭骨的時候,大家以為是一個枯樹跟,長著兩個樹枝,上面裹滿了泥土,考古人員並沒有對其重視,只是將其放在一邊,結果因為接觸到空氣風,上面的泥土開始乾裂脫落,大家發現有刻字,之後才對這個「樹根」重視起來。

大家一度以為這是刻著甲骨文的樹根,之後在清理後才發現這是一個鹿頭骨,所謂的樹枝就是鹿角,不久之後在殷墟中再次出土第二個鹿頭骨,同樣的上面都有刻辭,這兩個鹿均來自商朝。這兩個鹿頭骨和之前出土的那些獸骨都不相同,甲骨文就是古人將用來佔卜的事情刻在甲骨上,然後在兩邊鑽孔放到火上烤,根據甲骨的裂紋來確定佔卜的結果,可是這兩個鹿頭骨卻非常的完整,沒有任何被火燒過的痕跡,而且也沒有發現被鑽孔。

難道是古人刻完之後忘記佔卜了?這樣的猜測無疑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大家只能期待鹿頭骨上的刻辭來揭秘這件事情,第一塊上面刻有:戊戌、王……、蒿田……、文武……等等,第二塊的刻辭:己亥、王……、於羌……、九月……等等,因為上面被腐蝕嚴重,目前只能得出依稀的刻字,反正大概的意思就是商王分別的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在狩獵,在之前也出土過這樣的記載,但都是經佔卜過的。

商王可能在記錄這件事情的時候就不用為了佔卜,因此才換了「記事本」,將甲骨換成鹿頭骨,而且這塊鹿頭骨表面是明顯被加工過的,非常的光滑,這可能是宮裡的一個裝飾品,也是商王為了炫耀自己的戰績。儘管這是推測,畢竟之前沒有這樣的案例,但是考古學家是通過對文物的勘測和資料的翻閱,得出最有可能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殷墟出土「神秘」刻辭鹿頭骨,上面刻著一段話,還自帶三個謎團
    至此,世界上僅存的兩件鹿頭骨刻辭出現了。  這是兩個來自於古老的商朝的成年鹿的頭骨,一個頭骨上,還留有兩個Y字形鹿角骨。在鹿頭骨的正面,分別用甲骨文刻有兩行文字。  可是問題馬上又來了:這兩件鹿頭骨與別的甲骨還有不同的地方。我們都知道,當時的商朝有專門來刻甲骨文的人員。
  • 殷墟中曾出土「怪」獸頭骨,因一個傳說,它竟從華夏大地上消失了
    1928年,河南安陽的殷墟開始被正式發掘,出土了不少的甲骨和青銅器,可是在這些國寶問世的同時,還出土了一個詭異的頭骨,專家們竟都不知道它是哪種野獸的,可是隨著謎底揭開,不僅考古專家愣住了,一件國寶級的青銅器也被迫改名,這個詭異的頭骨到底是什麼「怪獸」呢?
  • 這兩枚甲骨,刻上了一場穿越3000年的月食
    天津博物館也藏有兩件重要的甲骨文,文字背後銘記著殷商王朝的諸多歷史信息,也見證著守護者,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甲骨文一般是指商王朝所使用的,刻(或寫)在龜甲獸骨上的佔卜記事文字。商朝滅亡之後,甲骨文漸漸不為人知。
  • 殷墟考古發現黑人和白人頭骨,專家研究後感慨:或不是中華古文明
    但是1928年之後,再也沒有人質疑商朝的存在,因為這一年,聞名於世的殷墟開始考古發掘了。一切的質疑,在殷墟,在甲骨文面前都不攻自破。 事實上,早在殷墟之前,甲骨文便已現世。當時村民找到後,不知道這是古代的遺物,還將它當做是包治百病的「龍骨」使用。他們將這些刻有甲骨文的龜甲獸骨磨成粉,或者是直接熬藥,導致許多有價值的文物流失。
  • 殷墟博物館 3件文物將重磅亮相
    亞長牛尊YH127甲骨窖穴陶三通均為本報記者聶冬晗攝「或許回望祖先們走過的歷程,留下的創造,揮灑的情感,堅守的風骨,更能讓我們體認,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12月6日,伴隨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滿懷深情的「告白」,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
  • 殷墟為何出土了大量類黑人頭蓋骨?幸虧婦好打敗了他們
    證明一個朝代是否真實存在,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出土相關實物用以驗證。但是商朝以及夏朝年代久遠,存世的文物相當稀少。後來在河南安陽殷墟中的一些系列考古發現,證實了商朝的存在,尤其是商朝婦好墓的發現,震驚了中外考古界。婦好墓中出土了很多文物,這些文物跨越了千年,再現了商朝的繁榮。
  • 中國青銅器時代的鼎盛時期:鑄客分享殷墟博物館青銅器上篇
    殷墟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
  • 科普: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蛇紋石玉器白化現象的兩大成因
    從材料利用史的角度考察,人類歷史可被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以及鐵器時代三個階段,其中石器約佔人類史的99%時光。而玉器,就是石器發展到磨製階段的產物。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玉是「石之美者」,這實際上是古代玉的廣義定義,古代玉的狹義定義是指和田玉。
  • 世上不該出現的兩件物品,疑似外星人所留,包含瑪雅人的水晶頭骨
    在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之後,考古學家發現了很多不同尋常的地方,世上不該出現的兩件物品,或者說是歷史上本不應該出現的兩件物品,疑似外星人所留,包含瑪雅人的水晶頭骨。考古學家猜測,要麼是外星人所留,要麼就是未來的人穿越回來留下的。古教堂上的太空人浮雕。
  • 殷墟古墓出土黑人和白人頭骨,專家研究後感慨:或不是中華古文明
    玄鳥差不多也是這樣的道理,而且商朝祖先是黃帝的子孫,這一點《史記》也寫得很清楚,商朝的祖先為契,契的祖先為帝嚳,帝嚳號高辛氏,為黃帝的曾孫。而商朝由於歷史久遠,一直被外國人所不承認;由於外國人不承認商朝,中國的專家覺得外國人說得很對,於是也與外國人站到一起來,一起不承認商朝的歷史。好在清朝末年王懿榮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而人們順著甲骨文的路線又發現了殷墟,這下外國人終於不說不承認商朝的存在了,但是,後面又有了新的問題。
  • 唐代古墓出土「外星人頭骨」,復原後專家更是驚訝:這麼高科技?
    比如說曾經在馬王堆出土的那一件素紗襌衣。素紗襌衣的重量僅僅只有49克,連一兩都不到。起初專家學者們因為這個文物過於珍貴,所以想要複製一件。最初製作之後,發現成品是100多克,後來換了蠶絲,改進了製作方法也只能降低到80克,最後又減少了編制的密度,終於達到了60克,但是始終無法達到素紗襌衣的49克。
  • 陝西出土一件青銅器,發現古國——盧國
    金州現為陝西省安康市。也就是說,商代盧國在湖北省珠山縣和陝西省金康市。但也有人說,殷商時期盧國在河南省盧氏縣,盧國在商朝晚期被商王禁止南遷。此後,盧人經歷了商代晚期、西周和春秋時期。一般來說,中國西南地區的土著被稱為「蠻」。從「盧戎」的稱謂來看,他們可能是從西方移民過來的。盧的前身是「盧」,而「盧」並非「盧」之第一個字。
  • 韓天雍講座回顧|吉金為尚——甲骨文、金文書法賞鑑與研習
    為我們介紹了商宰豐骨匕刻辭、商四祀邲其滷、西周牆盤、毛公鼎、大盂鼎、大克鼎、散氏盤、多友鼎、天王簋、中山王鼎、曾侯乙編鐘、陳曼簋、石鼓文等。也為我們提供了學習大篆的方法,以及講解了金文書法的臨摹要點。商 《祭祀狩獵塗朱牛骨刻辭》正面 河南安陽出土 高32.2cm,寬19.8cm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佔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
  • 殷墟曾發現鯨魚骨,專家經過研究,認為它有三個神秘來歷
    要說這座遺址,出土一些豬牛馬羊的骨頭倒還正常,如此「神秘」的鯨魚骨是怎麼來的呢?又有什麼作用呢?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1931年,殷墟遺址剛開始發掘不久,一名考古專家在清理最東邊的一小片區域時,他首先發掘出了一些獸骨,不僅有大有小,就連形狀和種類也都各不相同,並且還出土了一些骨頭做的器具,如錐子,髮簪,項鍊等等。
  • 一個安徽少女被蒸煮過的頭顱卡在了河南出土的容器裡?原來這是王朝...
    其原理和今天的蒸鍋頗為相似,但是殷墟博物館展廳裡的那兩件青銅甗非常特殊,因為它們內部都盛放著人頭。  較早發現的一件青銅甗出土於1984年,由一個年輕的考古隊員在一次發掘過程中偶然發現。  1999年,又出土了另外一件裝著人頭的青銅甗,這件文物被保存得很好,打破了之前那件文物孤證的局面,於是學者們開始著手對1999年的這件青銅甗進行全面的調查。  2  少女的頭骨  殷墟考古隊隊長唐際根老師就曾經詳細地介紹了這件1999年青銅的研究情況。
  • 二里頭出土的一件文物,紋飾讓專家感到疑惑,到底是什麼動物?
    目前已出土了3件,都是貴族墓的隨葬品。這類器物一般出土於墓主人的胸腹部附近,兩側各有兩個穿孔的紐,或許是縫於衣服上的。使用的當時銅鈴和銅牌應呈古銅色,與藍綠色的綠松石交相輝映,可以想見牌飾和銅鈴持有者的氣派。 獸面紋銅牌飾表現的究竟是何種動物,是龍,是虎,是鳥,是狐,是熊,還是犬?學者們眾說紛紜。
  • 從烏龜到蓍草,佔卜界動物與植物的較量,隱藏著中國歷史的密碼
    不只是原文難懂,出土版本之間還有區別。至於注本,那就更多了,注本又有不同流派。而且,《周易》是既包括《易經》、又包括《易傳》的。《易經》是西周留下的,《易傳》是解釋《易經》的文字,是戰國秦漢新舊佔卜術雜交時的產物。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只是知道 《周易》的大名,真正看過的人並不多,而且還有很多人認為這只不過是一本算卦的書而已,沒什麼好值得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