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植物調查日誌14

2021-02-22 師傅停一下車

第一次西藏植物調查日誌應該就在本篇結束了。有做的不完美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西藏系列的結束,意味著今年我們的青藏科考就告一段落了。西藏,明年再見了~

但是只要我還在出野外,這個公眾號就不會斷更。我也邀請了幾位小夥伴分享自己的照片和知識,敬請期待了!

本篇所照植物地點為索縣—丁青—類烏齊—芒康。

1.矮金蓮花(Trollius farreri)

2.礫地毛茛(Ranunculus glareosus)

3.甘青烏頭(Aconitum tanguticum)

4.囊矩翠雀花(Delphinium brunonianum)

5.毛翠雀花(Delphinium trichophorum)

6.唐古拉翠雀花(Delphinium tangkulaense)

7.星葉草(Circaeaster agrestis)

我們研究所所徽上的植物。

8.鼠尾草屬(Salvia sp.)

9.甘青青蘭(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10.螃蟹甲(Phlomis younghusbandii)

11.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12.虎耳草屬(Saxifraga sp.)

13.山地虎耳草(Saxifraga sinomontana)

14.爪瓣虎耳草(Saxifraga unguiculata)

15.西南虎耳草(Saxifraga signata)

16.三脈梅花草(Parnassia trinervis)

17.輻花(Lomatogoniopsis alpina)

18.獐牙菜屬(Swertia sp.)

19.溼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

20.鑽葉龍膽(Gentiana haynaldii)

21.藍玉簪龍膽(Gentiana veitchiorum)

22.東俄洛龍膽(Gentiana tongolensis)

23.凸額馬先蒿(Pedicularis cranolopha)

24.波密紫堇(Corydalis pseudoadoxa)

25.墊狀女蒿(Hippolytia kennedyi)

26.垂頭菊屬(Cremanthodium sp.)

27.星狀雪兔子(Saussurea stella)

28.重齒風毛菊(Saussurea katochaete)

29.絲毛飛廉(Carduus crispus)

30.甘孜沙參(Adenophora jasionifolia)

31.黃鐘花(Cyananthus flavus)

32.草地老鸛草(Geranium pratense)

西藏系列完結撒花~

相關焦點

  • 西藏植物調查日誌3
    13.西藏鳳仙花(Impatiens cristata )14.報春屬(Primula sp.)網紅植物加一,雪兔子裡我就認識這一隻。。。野外遇到儘量不要打擾它們。。。21.鳶尾屬(Iris sp.)25.西藏金絲桃(Hypericum himalaicum)
  • 西藏植物調查日誌7
    13.西藏滇紫草(Onosma waltonii)14.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sp.)21.西藏玉鳳花(Habenaria tibetica)
  • 【生物多樣性】歷經7年,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西藏發現了這些新植物……
    1月12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歷經7年多次到西藏自治區開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發現了4個中國新紀錄種
  • 昆明植物所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24個西藏新記錄種
    2013至2019年間,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和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項目的支持以及當地林業部門的配合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庫採集隊先後對西藏墨脫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和吉隆縣等進行了多次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共採集珍稀瀕危、地區特有、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種子、標本、
  • 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獲批
    中國園林網3月29日消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孫衛邦研究員牽頭申報的「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獲國家基礎資源調查專項立項支持,獲批資助經費達2426萬元。
  • 《西藏日報》:蹲點採訪對田野調查方法的借鑑
    中國新聞獎推薦表作品標題《西藏日報》:蹲點採訪對田野調查方法的借鑑參評項目新聞論文體裁新聞論文字體中文作者(主創)廖雲路編輯梁益暢刊播單位《中國記者》刊播時間 刊播版面(版次和名稱)案例與方法論文以民族志中的田野調查為支撐,為「蹲點採訪」提供方法借鑑:一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突破個案研究的局限,從民族志角度為新聞採訪乃至新聞學尋求方法上的創新;二是論述嚴密、條理清晰,採用圖表形式進行比較,體現出對理論的深耕與研究的可視化;三是對策的針對性,從時間與空間等維度為媒體更好地踐行「四力」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徑社會效果    論文廣泛引用了新聞學、人類學、民族學文獻
  • 西藏植物記錄——羊卓雍錯篇
    自端午假期從西藏浪完回來之後,一直忙個不停,拍到的照片也沒能整理清楚,粗略估計拍到了兩百多種開花植物,有百分之九十是「加新種」,因為對高山植物的不了解
  • 昆明研究所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子植物—新聞—科學網
    、尼泊爾菊三七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近日,該成果以《西藏種子植物分布新資料》為題發表在《生物多樣性》雜誌。 2013至2019年間,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和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項目的支持和當地林業部門的配合下,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庫採集隊先後對西藏的墨脫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和吉隆縣等進行了多次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共採集珍稀瀕危、地區特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種子、標本、活體材料等遺傳資源2500餘號,其中種子471份。
  • 4個中國新記錄種被發現 這些西藏的植物你見過嗎
    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今天(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2013至2019年間,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庫採集隊,先後對西藏的墨脫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和吉隆縣等進行了多次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共採集珍稀瀕危、地區特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種子、標本、活體材料等遺傳資源2500
  • 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西藏植物合集
    一說到西藏植物,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藏紅花、蟲草、雪蓮花等珍貴藏藥,或是蓮座狀生活型的高山植物,它們植株矮小,匍匐於地,莖葉上布滿絨毛來抵禦高寒氣候。但實際上西藏內部生態條件差異懸殊,既有被稱為小江南、植被豐富的林芝地區,也有常年冰雪覆蓋,植物罕見的喜馬拉雅山脈。從山谷到高峰,從森林到草甸,西藏孕育了類型多樣的植物資源。
  • 西藏昌都古生物化石產地調查取得新進展
    ◎季燕南/文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全國重要古生物化石調查與保護監測示範」項目組近日對西藏昌都重要古生物遺蹟化石產地開展了詳細調查工作。此次調查旨在進一步確定該化石產地的規模、價值及保護現狀。項目組協同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研究所、西藏自治區地質調查院的專家,通過對產地波痕、龜裂紋等沉積構造及伴生雙殼、菊石等指示性化石等現象的研究,初步判斷該產地疑似為海陸交互相地層,建議開展進一步調查研究,以確定該化石產地所處具體地質時代及層位信息。
  • 野生植物保護|西藏:1.38萬株巨柏回歸野外
    本號訊(8月28日)近日小編獲悉,西藏自治區在林芝市朗縣啟動了巨柏野外回歸種群恢復工程,通過人工培育的方式,將13800株巨柏引入到適合它生長的150畝自然環境中。圖片來源:網絡近年來,林芝市已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開展巨柏資源調查、監測和救護工作,設立了巨柏種群重點保護點
  • 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圖為此次發現的西藏新記錄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中新網昆明1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 西藏植物記錄——米拉山口篇
    318國道東起上海人民廣場,西至西藏樟木口岸友誼橋,跨越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重慶、四川、西藏八個省份,全長5476千米。 拉薩到林芝距離約410千米,加上中途休息,全程大約5個多小時車程,在這其中,米拉山口和色季拉山口是川藏公路上著名的兩個高原山口,前者海拔5013米,後者海拔4728米。
  • 網站伺服器被入侵該如何查詢攻擊日誌
    當windows伺服器遭到入侵時,在運行過程中經常需要檢索和深入分析相應的安全日誌。除安全防護設備外,系統軟體內置系統日誌是調查取證的關鍵材料,但此類系統日誌數量非常龐大,須要對windows安全日誌開展合理深入分析,以獲取我們需要的有用信息,這一點尤為重要。
  • 滇東南植物調查4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14.大苞苣苔(Anna submontana)往期回顧滇東南植物調查1滇東南植物調查2滇東南植物調查3
  • 野生動植物|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據介紹,2013至2019年間,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和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項目的支持和當地林業部門的配合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庫採集隊先後對西藏的墨脫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和吉隆縣等進行多次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共採集珍稀瀕危、地區特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種子、標本、活體材料等遺傳資源2500餘號,其中種子471份。
  • 西藏杓蘭——國家I級保護植物,俗稱:「仙女的拖鞋」
    有這樣一本書,俗稱紅皮書,記載的都是中國珍稀瀕危的植物名錄,它的全名就是《中國植物紅色皮書》。今天,想為大家介紹其中分布在西部地區的一株小明星——西藏杓蘭(xī zàng sháo lán)。西藏杓蘭主要分布在甘肅南部、四川西部、貴州西部、雲南西部和西藏東部至南部。它的生境一般是海拔2300-4200米的透光林下、林緣、灌木坡地、草坡或亂石地上。在國外,不丹和錫金也有分布。
  • 勐海布朗山瀕危植物調查新進展
    由於特殊的氣候和複雜多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布朗山地區異常多樣的植物種類,且植被保存現狀較為完好。2019年4月至8月期間,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部植物引種與信息管理組申健勇、王文廣、馬興達等先後6次赴勐海布朗山地區調查和收集「中國植物園聯盟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項目所涉及的受威脅植物,共歷時25天,經過反覆細緻地搜尋,調查和引種到滇南地區極危目標種大齒長蒴苣苔(Didymocarpus grandidentatus)、二葉玉鳳花(Habenaria diphylla)、玫花珠子木(
  • 西藏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種數記錄增至1072種
    張偉 攝中新網拉薩10月14日電 (張偉)10月14日,記者在拉薩召開的西藏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成果驗收暨鑑定會上獲悉,歷時8年,西藏陸生野生動物資源本底及其動態變化基本摸清,全區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種數由20世紀末記錄的701種增至目前的1072種。據悉,作為中國大中型野生動物最多的省區,西藏曾於1998年開展第一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歷時4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