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殺「敵」研究:抱團「活活悶死」黃蜂

2020-12-04 搜狐網

  蜜蜂對抗天敵黃蜂的方法頗為奇特。遇到黃蜂入侵,蜜蜂會成群結隊擁向體型碩大的黃蜂,密密麻麻地附著在其體表,黃蜂不久後就會變成一具屍體。歐洲科學家對賽普勒斯蜜蜂殺黃蜂的原理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黃蜂竟然是被活活悶死的。

研究報告刊登在17日出版的英國《現代生物學》雜誌上。  

悶殺黃蜂

  來自希臘和歐洲的研究人員在野外跟蹤蜂群,並在室內進行實驗,細緻觀察賽普勒斯蜜蜂殺死黃蜂的細節。賽普勒斯蜂是生活在歐洲地區的一個蜜蜂亞種,易於捕獲和養殖。

  經過幾十次觀察和實驗,研究項目負責人、希臘亞里斯多德大學教授亞歷山德羅斯·帕帕克裡斯託福魯得出結論,黃蜂的死因不僅僅是體溫過高,更重要的原因是缺氧和二氧化碳中毒。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阿諾爾·熱拉爾也是研究小組成員,他在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說:「賽普勒斯蜜蜂對付天敵的殺手鐧居然是讓黃蜂無法呼吸、窒息而死,這是前所未有的發現。」  

通氣孔實驗

  為證明黃蜂確實死於窒息,研究人員用視頻記錄了實驗全過程,並詳細講解研究手段。

  在視頻中,研究人員觀察蜂群大戰,發現大量蜜蜂聚集在黃蜂腹部,緊貼黃蜂的通氣孔。

  通氣孔是昆蟲身體兩側的微小洞隙,是昆蟲重要的呼吸器官,相當於哺乳動物的鼻子。研究人員懷疑,蜜蜂堵住了黃蜂的通氣孔,讓它無法吸入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

  研究人員於是設計一個實驗證實這一猜測。他們用小鑷子強行打開黃蜂的通氣孔,並用微小的塑料片作楔子,固定通氣孔,使其難以關閉,然後把黃蜂置於蜜蜂群中,觀察其生存能力。

  「正常情況下黃蜂被蜜蜂團團圍住後,平均生存時間為57.8分鐘,」研究報告寫道,「而事實證明,帶有塑料片的黃蜂能生存更久。」  

「殺蜂滅口」

  黃蜂是蜜蜂的大敵。它們經常成群結隊入侵蜜蜂蜂房,殺死所有蜜蜂成蟲,然後吃掉蜜蜂幼蟲。

  由於體型差異懸殊,蜜蜂無力反抗黃蜂群的大舉進攻。於是蜜蜂只能採取「殺蜂滅口」的自衛手段,把前往蜜蜂地盤偵察的落單黃蜂殺死,不讓它叫援兵。

  蜜蜂殺死單只黃蜂的手段就是把它「圍堵」至死。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大黃蜂是被熱死的。蜜蜂通過扇動翅膀產生體熱,讓耐熱能力較低的大黃蜂被「蒸」死。

  帕帕克裡斯託福魯等人認為,亞洲地區的蜜蜂確實普遍採用「熱」字訣對抗黃蜂,但歐洲地區的黃蜂普遍耐熱能力較高,賽普勒斯蜜蜂無法產生足夠熱量殺死黃蜂,於是採取窒息方式殺掉黃蜂。(茹益)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吃葷的「蜜蜂」——黃蜂
    名聲不佳的黃蜂每個人都喜歡蜜蜂,這是一群勤勞忙碌,於人有益的小傢伙,但我們對黃蜂(又名胡蜂或馬蜂)的看法就差遠了。我們常用「捅了馬蜂窩」來形容闖下大禍,或者惹惱了某個不好惹的人,可見黃蜂給人印象是一群脾氣暴躁,性情兇猛,報復心強的壞傢伙。
  • 吃葷的「蜜蜂」 ——黃蜂
    黃蜂是世界上最不受待見的動物之一,但現在是給它們正名的時候了。名聲不佳的黃蜂每個人都喜歡蜜蜂,這是一群勤勞忙碌,於人有益的小傢伙,但我們對黃蜂(又名胡蜂或馬蜂)的看法就差遠了。我們常用「捅了馬蜂窩」來形容闖下大禍,或者惹惱了某個不好惹的人,可見黃蜂給人印象是一群脾氣暴躁,性情兇猛,報復心強的壞傢伙。
  • 蜜蜂和黃蜂有什麼區別?
    而黃蜂和蜜蜂的基因相差甚遠,它們屬於同目(膜翅目),不同科的動物,黃蜂屬於胡峰科。這種差別就像是食肉目下的犬科和貓科的區別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黃蜂和蜜蜂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動物。黃蜂與蜜蜂的區別二:外觀和習性從整體上看,蜜蜂比較的短圓,而黃蜂則比較的細長,而且黃蜂比蜜蜂的體型要大一些。其次,黃蜂和蜜蜂頭部都有黃色的絨毛,但是黃蜂的絨毛明顯要少於蜜蜂,而且蜜蜂的腹部有一條內陷的線狀溝壑,而黃蜂則沒有。除了外觀上區別外,黃蜂與蜜蜂的習性也不同。
  • 美國發現的首個「殺人大黃蜂」巢穴即將被摧毀
    導讀:亞洲大黃蜂是一種危險的入侵性害蟲,並非原產於美國,但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黃蜂,同時也是蜜蜂和其他昆蟲的捕食者。
  • 「殺人大黃蜂」入侵美國,殺死蜜蜂咬掉頭,傳說中的變態殺人狂?
    相信大家都聽說了美國遭遇「殺人大黃蜂」入侵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我們也會表示深深的同情。這對於正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美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對於這種突然的物種入侵,我們除了同情之外,也有一些好奇。
  • 蜜蜂遭遇黃蜂:竟被肉搏「爆頭」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25日報導,10月23日,一位名為Iamnotburgerking的用戶在Reddit上發布一段令人驚悚的視頻,一隻蜜蜂在與一隻黃蜂進行殘酷的廝殺後,被黃蜂分屍。畫面顯示,黃蜂與蜜蜂對抗不到幾秒,黃蜂就咬住蜜蜂的腹部,將其分為兩段。
  • 美加邊境首現亞洲黃蜂一分鐘殺死40蜜蜂
    美國昆蟲學家在靠近美加邊境的地方發現一窩亞洲巨型黃蜂(Asian giant hornets),最初令人激動,後來想想又令人擔心。昆蟲學家Sven-Erik Spichiger說,離這些大黃蜂20英尺遠的地方就有孩子們在玩耍,實在太危險了。
  • 臺南廟宇開光儀式引爭議:文鳥塞入神像活活悶死
    形同悶死鳥兒的殘忍行為,卻在庇護眾生的臺南廟宇上演!臺南市西港區玉敕開仙真宮去年12月雕塑6尊保生大帝分靈,將6隻活文鳥塞入神像,再封死洞口,過程經網友PO上網,引發輿論撻伐。
  • 蜜蜂將巢穴做成半球形有什麼好?
    相信對於我們飼養中蜂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在野外發現的中蜂的巢穴都是半球形,可能我們很多朋友在野外抓捕野蜂的時候都只是想著吃蜂蜜或者抓蜜蜂,沒有去研究過為什麼蜜蜂要將巢穴做成半球形。其實要說這個問題,蜜蜂真的還是蠻有智慧的,蜜蜂將巢穴做成半球形,好處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多。
  • 美國農業部滲透巨型「謀殺」黃蜂巢穴
    這個綽號的兇殘意味更像是黃蜂攻擊和破壞蜂巢的傾向,在一個邪惡的「殺戮階段」將昆蟲斬首。 儘管一些昆蟲學家說對亞洲大黃蜂的危險的擔憂被誇大了,美國農業當局仍然努力工作了幾個月,在大黃蜂在美國蔓延之前找到它們的巢穴並消滅它們。 上周在華盛頓布萊恩鎮成功清除了蜂巢,這是在多次發現大黃蜂后,經過長期努力尋找蜂巢的結果。
  • 蜜蜂斷頭後,為什麼還能活很久?
    關於蜜蜂端頭為什麼還能活很久的問題,應該說這是很多動物都會存在的現象,實際上,在生活中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最明顯的蚯蚓,蒼蠅等等都會有這種情況出現。要說蚯蚓與蜜蜂的身體結構,是在談不上相同,但是有一種東西與蜜蜂卻非常相似,也是常見的變態發育昆蟲,而且與蜜蜂同屬一個綱,那就是蒼蠅。蜜蜂與蒼蠅的區別如果要說為什麼蜜蜂斷頭了還能存活很久,蜂部落認為採用無頭蒼蠅亂飛這個現象來解釋比較好。
  • 蜜蜂扎人後蜜蜂自己也活不了了嗎
    1、工蜂:螫人後死亡的蜜蜂僅限於工蜂,工蜂是發育不完全的雌性蜜蜂,刺人的那個「刺」其實是發育未完全的產卵器。因為發育未完全,所以刺人後連同內臟一起都留在被刺者身上,沒有內臟當然會死。2、蜂王:至於蜂王,產卵器發育完全,刺人後不會有事。
  • 東方蜜蜂利用集體振動行為防禦胡蜂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科研人員通過實驗發現,與西方蜜蜂不同,當捕食者胡蜂靠近東方蜜蜂時,東方蜜蜂的守衛蜂會擺動腹部產生嗡嗡聲,通過振動行為發出「我看見你了」的信號,從而防禦胡蜂的捕食。國際雜誌《動物行為》近日報導了這一研究結果。 據介紹,提供可信的實驗證據來證明動物之間的追捕和防禦信息是很困難的。
  • 黃蜂,蜜蜂等類昆蟲靠什麼定位找到回巢的路線?
    蜜蜂定位巢穴的4大法寶,科技含量真不小,令人佩服導讀:關於黃蜂、蜜蜂等昆蟲依靠什麼定位找到蜂巢的路線問題,蜂部落認為這是一個綜合過程,關於黃蜂和其它昆蟲有什麼特殊改變沒有蜂部落並不了解,但是就蜂部落對蜜蜂的了解來說,蜜蜂找到回巢路線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可以說有蜜蜂自身的條件和後天學習的條件來共同完成這個過程,對於飛行的黃蜂來說,蜂部落的猜測是同樣也是這種方式,因為黃蜂與蜜蜂實際上也是同屬
  • 活不見蜂,死不見屍,蜜蜂越冬後為何神秘消失?關鍵在秋末
    活不見蜂,死不見屍,蜜蜂越冬後為何神秘消失?關鍵在秋末 記得在今年春繁的時候,蜂部落小編和一位朋友檢查朋友的蜂群,在蜂群裡面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本來蜜蜂很多的蜂群,越冬竟然失敗了,更為奇特的是,本來越冬的時候蜂群裡面的蜜蜂很多的, 但是在越冬過後不但蜂群裡面沒有剩餘多少蜜蜂,就連蜜蜂的屍體都看不到,這讓蜂部落小編和蜂友都感覺很奇怪。
  • 小小黑羽蜂,是敵還是友,蜜蜂堆裡的「無聲刺客」
    在蜜蜂的世界裡,有這樣一種生物,他們以蜜蜂為生,卻也為蜜蜂除害,他們傷害蜜蜂,卻又幫助蜜蜂,他們是暗殺高手,卻不留痕跡。這就是常常在蜂群裡遊走的小小黑羽蜂,一種讓養蜂人又愛又恨的小黑蜂。對蜜蜂來說,黑羽蜂是敵還是友呢?養蜂人有必要殺滅他們嗎?黑羽蜂又是如何傷害蜜蜂和幫助蜜蜂的。接下我們通過4個方面,來了解這種「無聲刺客」黑羽蜂。
  • 蜜蜂消失以後 人類就能活4年?
    蜜蜂消失以後 人類就能活4年?,最終都來自於植物,而植物的生長、開花和結果等90%都依賴於蜜蜂的授粉。據報導,世界各地都發現了蜜蜂種群在急劇減少,全球已有近100 萬群蜜蜂消失。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現,由於授粉蜜蜂的減少,植物的繁殖能力明顯降低。科學家們擔憂的是,蜜蜂的大量失蹤對生態系統的威脅可能是巨大的,農作物可能會大量減產,人類最終將面臨大規模的食物短缺。曾有科學家們預言,按照目前蜜蜂消失的速度,蜜蜂消失帶來的危害在短時間內要比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危害更嚴重。
  • 蜜蜂和黃蜂有什麼區別?從3個方面看,輕鬆判斷
    關於黃蜂和蜜蜂有什麼區別的問題,其實要嚴格來說,黃蜂和蜜蜂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雖然說蜜蜂和黃蜂都是蜂類,但是實際上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管是生活習性上還是採集方式上都有具體的差異。黃蜂到底指的是哪一種蜂?
  • 愛因斯坦——如果蜜蜂從地表消失,人類活不過四年!
    主編微信:zhouwenjuan546143美國農業部於2015年5月13日發表去年蜜蜂死亡之調查結果,蜜蜂數量減少幅度高達 42%,引起科學家一陣恐慌。最早記載有關蜜蜂消失的文獻是在1896年,然而自2006年末開始蜜蜂消失的數量突然增快,科學家把這個現象稱為『蜂群崩壞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並開始積極投入研究此現象。蜜蜂的消失究竟為何會引發科學家的關注,甚至動用大量社會資源投入蜜蜂消失的研究,就連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預言:「如果蜜蜂從地表上消失,人類活不過四年?」。你能想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