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器向小行星發射金屬彈,擊出隕石坑,這是人類的首次意義重大

2020-11-23 探索宇宙說

太陽系是地球的生存家園,也是人類的家園,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之後,首先要探索的目標就是整個太陽系,對於太陽系我們知道有八大行星,有柯伊伯帶還有數量龐大的小行星等。

想要揭開太陽系的奧秘,那必須要對太陽系的起源以及太陽系早期的情況有所了解,可是太陽系形成於46億年前,那個時候太陽系是什麼樣子?想要探索明白太陽系早期的情況,首先需要尋找到太陽系早期形成的物質才行。

而在太陽系中,還能夠在46億多年的歲月裡,保持留存太陽系早期物質的,可能只有小行星。八大行星由於都有自己的生態環境和系統,所以在數十億年的歲月裡,早已沒有了太陽系早期形成的物質,即使有也很難保持純天然原始的物質。

只有一些小行星,它們由於沒有大氣層和生態環境,完全暴露在太空環境中,才有可能依然保持著太陽系早期的模樣,太陽系早期的物質也有可能依然存在於這些小行星中。科學家為了探索採集這些小行星上面的巖石物質,發射了各種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探測器就是其中之一。

隼鳥2號為世界首枚採集小行星樣本並返回地球的「隼鳥號」後續機型,發射目標是抵達小行星「1999JU3」,該小行星上可能有含有機物質和水的巖石。隼鳥2號探測器的目標小行星是一顆名叫龍宮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是一顆巖型(碳質)巖石小行星,距地球約3.4億公裡,科學家認為,這種巖石小行星可能在很久以前與地球的碰撞中,將生命的基本構成元素送到了地球上。

2019年2月22日,「隼鳥2號」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成功實現短暫著陸,4月25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宣布探測器「隼鳥2號」向小行星「龍宮」表面,擊出金屬彈製造隕石坑的全球首次實驗,獲得了成功。探測器從小行星上空約1.7公裡處拍攝的圖像中可以看到隕石坑。

可能有人不理解,探測器為什麼要向龍宮小行星發射金屬撞擊子彈?其實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後面再次登陸小行星採集巖石樣本做準備。雖然龍宮小行星上面可能保存著太陽系早期的物質,但是這些物質有可能存在於小行星的地表之下。

龍宮小行星的表面雖然也有大量的巖石物質,但由於它們暴露在太空中,受到太陽風等宇宙輻射的影響,可能早已不再是純粹的原始物質,所以「隼鳥2號」想要採集到龍宮小行星上面太陽系早期的原始物質,只能從小行星的地表之下。

想要採集到小行星地表之下的物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撞擊,發射一個金屬彈頭,利用高速衝擊波給小行星造成一次類似隕石撞擊的效果,這樣龍宮小行星表面就會被撞擊出一個隕石坑,地表之下的物質也會被撞擊而出,等撞擊完後,「隼鳥2號」探測器再擇機登陸小行星,採集撞擊再來的地下巖石物質,然後返回地球。

當然,「隼鳥2號」發射金屬彈頭撞擊小行星,說起來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是背後的技術含量可不低,而且這也是人類首次實現對小行星的撞擊,它所代表的意義重大。這一次的成功也為後來其它的小行星探測器採集小行星的物質提供了一個參考和方向。

「隼鳥2號」計劃在6月前再次著陸龍宮小行星,並採集樣本,計劃明年底返回地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2020年底我們就可以見證「隼鳥2號」帶著小行星的巖石樣本成功返回地球。科學家會在這些巖石樣本中,有什麼重大發現就是我們要期待的事情。

事實上,太陽系的小行星是非常多的,除了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個小行星帶之外,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更是一個由各類天體組成的環繞太陽系的天體帶,這裡的小行星數量多到無法估計。離太陽越遠的小行星上面,保存太陽系早期物質的可能性就會越高。

新視野號在太陽系邊緣也發現了一些仍然保留著太陽系早期形成時的小行星,這裡就是太陽系的一個古化石庫,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探索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是一個重要的計劃和任務,太陽系早期形成之謎,有可能會在那裡得到破解。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日本探測器向小行星發射金屬彈,是否表示人類已可以攔截小行星?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直徑186英裡,是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顆小行星的大小。假如現在把這顆小行星放在地面上,那麼它的高度已經超過珠穆朗瑪峰。在小行星的頂部,飛機正飛來飛去......對這件事,說得再說也不如實踐一次。幸好,已經有探測器做了相關的科學嘗試。今年年底,日本於2014年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即將返回地球,同時將帶回「龍宮」小行星的礦物質樣本。
  • 深空探測器發射金屬彈,小行星被砸出10米坑,這是要攔截小行星?
    所以,雖然小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說法,仍然存在一些疑點,但科學界對小行星的擔憂從未停止。假設現在有一顆類似大小的小行星飛向地球,人類是否有辦法化解?對這件事,說得再說也不如實踐一次。幸好已經有探測器做了相關的科學嘗試。
  • 日媒:「隼鳥2號」在小行星擊出隕石坑,系全球首次
    中新網4月26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4月25日宣布,探測器「隼鳥2號」向小行星「龍宮」表面,擊出金屬彈製造隕石坑的全球首次實驗,獲得了成功。探測器從小行星上空約1.7公裡處拍攝的圖像中可以看到隕石坑。
  • 「隼鳥2號」在小行星成功製造隕石坑 為全球首次
    (觀察者網訊)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5日宣布,探測器「隼鳥2號」向小行星「龍宮」表面擊出金屬彈製造隕石坑的全球首次實驗獲得了成功。探測器從小行星上空約1.7公裡處拍攝的圖像中可以看到隕石坑。
  • 全球首次!日探測器隼鳥2號投爆裂物在小行星,形成人為隕石坑!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今天表示,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成功完成在小行星龍宮投擲碰撞裝置,並製造人造隕石坑,且探測器也毫髮無傷。根據報導,此次任務將再現被視為碰撞導致天體形成的部分過程,並且力求在著陸後採集小行星地下的巖石;若成功採集,將是全球首次。JAXA到4月下旬前,將致力於確認是否順利製造隕石坑。
  • 日本探測器在小行星上炸出的首個人造隕石坑有多大?
    中新網11月10日電 據日媒報導,今年4月,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製造了全球首個人造隕石坑,這隕石坑到底有多大呢?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就此前未確定的範圍,指定了「寬度最長15米左右的半圓形凹坑」。
  • JAXA將搜索「隼鳥2號」是否在小行星造出隕石坑
    中新網4月12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1日宣布,本月25日前後將開始搜索「隼鳥2號」打出的大金屬彈是否在小行星「龍宮」表面製成了人造隕石坑。「隼鳥2號」將接近「龍宮」上空1.7公裡處,拍攝其表面。
  • 為何要去小行星挖土?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對這次任務後續的科學研究充滿期待。  2003年5月,日本發射隼鳥號探測器,幾經波折,從糸川小行星上採集到約100毫克塵埃,於2010年6月返回地球。  2014年12月,日本又發射隼鳥2號探測器。它於2019年2月在龍宮小行星著陸採集表面樣本,並發現了水合礦物質。
  • 為什麼要去小行星挖土?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北京時間10月21日清晨,已經在太空飛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成功從目前距地球3.34億公裡的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塵埃和碎石。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 為何要去小行星挖土?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對這次任務後續的科學研究充滿期待。「冥王號可以採集60克樣品,這個量已經很多了,樣品類型也會比較豐富,可以開展很多非常系統的研究。估計至少可以研究幾十年。」  小行星上藏有太陽系古老遺蹟  對於地球來說,近地小行星是一種危險的存在。
  • 為什麼要去小行星挖土?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對這次任務後續的科學研究充滿期待。月球與小行星採樣各有難點冥王號並不是人類第一個在小行星採樣的探測器。
  • 6年60億公裡,日本隼鳥2號將向地球交付小行星樣本
    2014年12月3日,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搭載H-IIA火箭26號機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並於2019年2月和7月成功著陸小行星「龍宮」表面,採集到了「龍宮」地表下的巖石標本。隼鳥2號探測器降落在小行星「龍宮」的模擬圖 圖源新華社隼鳥2號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用來執行小行星探測計劃的探測器。2014年12月3日,隼鳥2號搭載H-IIA火箭自日本鹿兒島縣駛向太空,開始了自己六年的宇宙航行。六年來,隼鳥2號在太空中做出諸多嘗試。
  • 去貝努小行星挖土 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已經在太空飛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近日成功從目前距地球3.34億公裡的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塵埃和碎石。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 小行星「龍宮」上新發現人造隕石坑
    中新網5月10日電據日媒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9日宣布,除了探測器「隼鳥2號」4月全球首次在小行星「龍宮」表面製造的人造隕石坑之外,還發現形成了10個左右直徑約1米的比較小的人造隕石坑。據稱這些隕石坑是在上空爆炸的碰撞裝置的碎片衝擊地表而形成。
  • 隼鳥2號探測器再次著陸小行星「龍宮」,它會帶給人類哪些驚喜?
    日本航天局於2014年12月發射了隼鳥2號,它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第一個小行星探測器隼鳥號的繼承者。隼鳥2號經過三年多的航行,終於在2018年靠近小行星,然後對小行星進行了初步的探測。隼鳥2號的任務是登陸小行星採集樣品然後於2020年返回地球,可是由於龍宮小行表面非常複雜,直到今年2月才實現了著次短暫著陸。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撞出坑,採樣後將返回
    日本隼鳥2號成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撞出坑,採樣後將返回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9-04-05 20:39 來源:澎湃新聞
  • 花65億元去小行星挖土值嗎?專家:當然,而且意義重大
    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月球與小行星採樣各有難點冥王號並不是人類第一個在小行星採樣的探測器。2003年5月,日本發射隼鳥號探測器,幾經波折,從糸川小行星上採集到約100毫克塵埃,於2010年6月返回地球。2014年12月,日本又發射隼鳥2號探測器。它於2019年2月在龍宮小行星著陸採集表面樣本,並發現了水合礦物質。
  • 美航天局2022年發射探測器 人類將首次「造訪」靈神星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消息稱,NASA定於2022年8月發射探測器前往靈神星(Psyche),並透露了有效載荷與科學目標。這將是人類首次探測太空中這一「金屬世界」,其將促進我們全面理解此前所未知的、包括地球在內的類地行星形成的奧秘。
  • 靈神星任務首次瞄準巨型全金屬小行星
    靈神星任務將是人類首次探索一顆金屬天體,發回的照片將進一步向我們揭示行星的構成,並最終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情況。靈神星探測計劃逐步推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12日報導,經過廣泛評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批准靈神星任務開始最終的設計和製造階段(階段C)。
  • 毅力號探測器將在火星上製造氧氣,這能幫助人類改造火星嗎?
    NASA發射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在2021年2月18日抵達火星軌道,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將會降落在火星的傑澤羅隕石坑區域,這個隕石坑位於一片衝積平原上,科學家相信隕石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曾是一個湖泊,毅力號探測器將在隕石坑的土壤裡尋找火星生命,NASA的科學家認為如果在傑澤羅隕石坑裡還找不到生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