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測器發射金屬彈,小行星被砸出10米坑,這是要攔截小行星?

2020-12-06 科技圖說

大約6500萬年前,地球霸主恐龍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滅絕了,留下了遍布世界的恐龍屍骨化石。

恐龍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滅絕的,在科學界存在很多種假說,也一直存在爭議。

不過,其中有一種假說,獲得了較為普遍的認可,即小行星撞擊說

地質學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被稱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是世界最大的隕石坑,直徑186英裡。

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小行星撞擊的證據,比如:坑內巖層除了有豐富的恐龍化石之外,還有大量的稀有金屬。

通常情況下,在地球巖層中的平均含量大概只有十億分之一左右,但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內的銥含量卻達到了平均含量的200倍。

如此大量的金屬,從哪裡來的?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來自於太空。因為,太空中的含量非常豐富,是地球的1000倍以上。

此外,在隕石坑內找到了衝擊石英,衝擊石英也稱為撞擊石英。

顧名思義,這種特殊的石英在極高壓下形成。

通常在自然界環境中,也只有隕石撞擊產生的巨大壓力,才可能形成衝擊石英。

所以,衝擊石英也是小行星撞擊的另一個證據

還有一些其他的證據,不再贅述。

所有證據都證明,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附近,在6500年前,曾經遭受了一顆直徑10公裡左右的小行星的猛烈撞擊。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電腦簡圖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顆小行星的大小。

假如現在把這顆小行星放在地面上,那麼它的高度已經超過珠穆朗瑪峰

在小行星的頂部,飛機正飛來飛去......

如此龐大的小行星,以每秒鐘20公裡的速度撞向地球,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雖然小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說法,仍然存在一些疑點,但科學界對小行星的擔憂從未停止。

假設現在有一顆類似大小的小行星飛向地球,人類是否有辦法化解?

對這件事,說得再說也不如實踐一次。幸好已經有探測器做了相關的科學嘗試。

今年年底,日本於2014年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即將返回地球,同時將帶回「龍宮」小行星的礦物質樣本。

隼鳥2號與龍宮小行星

簡單介紹一下「龍宮」小行星。

這顆小行星隸屬於太陽系,直徑大概只有1公裡左右

運行軌道在地球與火星之間

綠色線為龍宮軌道,藍色線為地球軌道

「龍宮」小行星的狀態與地球誕生時很接近,含有水和有機物。

據日本相關負責人表示,日本發射「隼鳥2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明小行星的物質與生命起源的關係

不過探測小行星的方法,的確值得重點說一下。

「隼鳥2號」在2018年左右與「龍宮」小行星相會,被小行星的引力捕獲,進入環繞「龍宮」的軌道。

在初始階段,隼鳥維持在距離龍宮表面20公裡的高度,進行相關的測繪與勘察。

然後隼鳥開始降低高度,在距離龍宮表面不到60米的高度,釋放出兩個小型登陸器。

隼鳥2號放出的小行星登陸器

這兩個登陸器都正常登陸龍宮表面,並採集龍宮的地表和地下的礦物質。比較奇特的是,這個只有一條腿的小傢伙,工作模式是跳躍。

釋放登陸器之後,接下去隼鳥又幹了一件更特別的事,向龍宮發射了一枚金屬彈

金屬彈撞擊小行星表面後,形成大概直徑10米的有一定深度的撞擊坑,同時飛濺起大量行星礦物質。

隼鳥藉此機會就可以採集到更多行星礦物質。

試想一下,如果隼鳥此時發射的不是一顆普通金屬彈,而是一枚核彈,那麼龍宮小行星會不會就此瓦解

應該說是有這種可能的,不過具體可行性如何,還是需要大量的科學研究。

不管怎麼說,日本隼鳥成功探測龍宮小行星,也為人類抵禦外來小行星打開了一個思路。

在技術層面,對直徑不足1公裡的小行星,隼鳥尚且可以成功實現較為精準的環繞、登陸。

那麼,對於體積更大的小行星,是不是更不在話下?

此外,隼鳥可以向龍宮釋放登陸器,也意味著隨著科技的發展,將來或許能為小行星安裝一種特別的軌道變更發動機,以此控制小行星。

總之,在深空探測領域,隼鳥2號探測器對小行星的探測和採樣工作,是令人矚目的事件,也是值得肯定的。如今,隼鳥已經脫離龍宮小行星,帶著採集到的小行星樣本,正在趕回地球的路上。隼鳥探測的意義,不僅在於對小行星形成的研究,也拓展了人類駕馭小行星的思路,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可以徹底避免類似6500萬年前那種巨大的小行星撞擊災難。

相關焦點

  • 日本探測器向小行星發射金屬彈,是否表示人類已可以攔截小行星?
    對這件事,說得再說也不如實踐一次。幸好,已經有探測器做了相關的科學嘗試。今年年底,日本於2014年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即將返回地球,同時將帶回「龍宮」小行星的礦物質樣本。不過探測小行星的方法,的確值得重點說一下。「隼鳥2號」在2018年左右與「龍宮」小行星相會,被小行星的引力捕獲,進入環繞「龍宮」的軌道。在初始階段,隼鳥維持在距離龍宮表面20公裡的高度,進行相關的測繪與勘察。然後隼鳥開始降低高度,在距離龍宮表面不到60米的高度,釋放出兩個小型登陸器。
  • 探測器向小行星發射金屬彈,擊出隕石坑,這是人類的首次意義重大
    只有一些小行星,它們由於沒有大氣層和生態環境,完全暴露在太空環境中,才有可能依然保持著太陽系早期的模樣,太陽系早期的物質也有可能依然存在於這些小行星中。科學家為了探索採集這些小行星上面的巖石物質,發射了各種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探測器就是其中之一。
  • 人類首次小行星著陸:NASA深空探測器成功在小行星本努星著陸
    那麼,為什麼NASA要選擇本努小行星登陸探測?登陸小行星探測又有什麼意義?以及這顆登陸的深空探測器的前世今生?為什麼要探測小行星本努太陽系中光兩條小行星帶就存在數百萬顆小行星,那麼為什麼上百萬顆小行星中偏要選擇本努進行著陸探測呢?其實,在深空探測任務中對目標的選擇都是有不同維度的綜合考量的。
  • 小行星探測最發達的國家為何是日本?|億歐全球視角
    一般而言,小行星(Asteroid)是指圍繞太陽運行的體積較小的巖石或金屬天體。小行星是46億年前太陽系初期形成的行星體,通常被科學家認為是太陽系形成後,原始太陽星雲凝聚出的物質殘餘,很可能保留著原始太陽系信息。 絕大多數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這些小行星被稱之為主帶小行星。
  • 精彩紛呈的小行星探測技術(上)
    由德國和法國聯合研製的著陸器質量為10千克,它也能靠自身攜帶的電機驅動著陸器以跳躍方式前進。它用相機拍攝了龍宮小行星表面的清晰照片;用光譜儀觀測分析了龍宮表面礦物質成分;通過磁強計測量了龍宮表面的磁場等。2019年2月,隼鳥2號首次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採用「接觸即離」方式著陸,在安全地飛離龍宮小行星時,進行彈子彈射取樣。
  • 日本探測器在小行星「龍宮」上製造撞擊坑
    新華社東京4月5日電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5日發布消息說,小行星探測器隼鳥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撞出坑,採樣後將返回
    日本隼鳥2號成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撞出坑,採樣後將返回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9-04-05 20:39 來源:澎湃新聞
  • 隼鳥2號探測器再次著陸小行星「龍宮」,它會帶給人類哪些驚喜?
    科學家研究發現,最有可能存在太陽系早期物質的只有一些小行星,彗星等。這類小行星個頭小,沒有大氣層直接暴露在太空中,所以它們無法形成自己的生態環境,即使過去了幾十億年,它們仍然可能還保存著太陽早期的物質構成。太陽系的小行星非常多,日本科學家將目光放在了一顆名叫「龍宮」的小行星上,這顆小行星距地球約3億公裡,它上面仍然保存著太陽系早期的物質構成。為了探索龍宮小行星。
  • 世界首試:日本「隼鳥二號」再登小行星,計劃帶回地下巖石樣本
    早在6月26日,日本太空機構就稱,「隼鳥二號」太空探測器將第二次登陸小行星,以採集其在今年4月份製造的撞擊坑所產生的的碎片樣本。該探測器的任務就是將小行星地下巖石樣本帶回地球,這是一次大膽的、具有突破性的嘗試。日本方稱:「(我們)將創造新的歷史。」
  • 僅距離75米,美國深空飛船即將著陸小行星,中國何時能做到?
    像是目前環繞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觀測衛星,幾乎清一色是由美國NASA發射的。就連隔壁的日本,在深空探測方面邁的步子也比我們大。而在2020年4月15日,來自美國的奧西裡斯-雷克斯(下稱「奧西裡斯」)號小行星探測器也完成了登陸前最後一次預演,成功抵達距小行星表面75米
  • 美日已進行了小行星探測取樣,為啥我國小行星探測器還得再等幾年
    今年3月份,日本的隼鳥2號成功地從「龍宮」小行星取樣並返航地球的信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這是日本第二次從小行星取樣行動,第一次是2003年發射的隼鳥號,於2010年成功取樣返回地球。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從數億公裡的小行星取樣返回地球的國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個。
  • 一顆「金屬球」,洩露小行星「心」事
    10月28日,一篇發表於《行星科學期刊》上的最新研究引起了熱議,研究人員首次在紫外線波段對名為靈神星(Psyche)的小行星進行了觀測,第一次在小行星上觀測到了被認為是氧化鐵的紫外線吸收帶,這就意味著這顆小行星上已經產生了鐵的氧化現象,研究人員推測這一現象可能是太陽風撞擊小行星表面與其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
  • 小行星採礦成美國財富密碼?100億億美元小行星能解資源危機?
    深空工業公司為此開發了三個系列的太空飛行器用於檢查,採樣和收穫小行星。"螢火蟲"是呈立方體衛星形式的太空飛行器的三胞胎,負責到檢查不同的小行星;"蜻蜓"用以以收集小樣本(5-10千克)並將其返回地球進行分析;"收割者"前往小行星,收集數百噸物料,返回高地球軌道進行處理。
  • 日探測器隼鳥2號投爆裂物在小行星,形成人為隕石坑!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今天表示,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成功完成在小行星龍宮投擲碰撞裝置,並製造人造隕石坑,且探測器也毫髮無傷。相機拍到小行星表面揚起碎片,顯示投擲作務功能。(網絡圖片)報導指,隼鳥2號今天(4月5日)在距離地球3億公裡的小行星上空500米自主飛行,同時實施投擲任務。
  • 為什麼會存在一顆完全由金屬「打造」的小行星
    10月28日,一篇發表於《行星科學期刊》上的最新研究引起了熱議,研究人員首次在紫外線波段對名為靈神星(Psyche)的小行星進行了觀測,第一次... 10月28日,一篇發表於《行星科學期刊》上的最新研究引起了熱議,研究人員首次在紫外線波段對名為靈神星(Psyche)的小行星進行了觀測,第一次在小行星上觀測到了被認為是氧化鐵的紫外線吸收帶,這就意味著這顆小行星上已經產生了鐵的氧化現象,研究人員推測這一現象可能是太陽風撞擊小行星表面與其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
  • 靈神星任務首次瞄準巨型全金屬小行星
    在這一階段,靈神星團隊將最終完成系統設計、制定太空飛行器和科學任務的詳細計劃和程序,並完成太空飛行器及其子系統的裝配和測試。靈神星任務首席研究員、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琳迪埃爾金斯-坦頓在一份聲明中說:「在過渡到這一新的任務階段後,我們朝揭開靈神星這顆神秘的巨型金屬小行星的秘密邁出了一大步,這對我們意義非凡。」
  • 為何要去小行星挖土?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2003年5月,日本發射隼鳥號探測器,幾經波折,從糸川小行星上採集到約100毫克塵埃,於2010年6月返回地球。  2014年12月,日本又發射隼鳥2號探測器。它於2019年2月在龍宮小行星著陸採集表面樣本,並發現了水合礦物質。
  • 為什麼要去小行星挖土?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北京時間10月21日清晨,已經在太空飛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成功從目前距地球3.34億公裡的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塵埃和碎石。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 為何要去小行星挖土?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此外,隨著航天技術發展,人類也產生了對小行星資源開發利用的想法。  出於上述目的,人們開始在茫茫太空中尋找探測目標。楊宇光表示,選擇目標時,需要考慮幾個因素。  從工程角度,首先要考慮可行性。例如項目預算能買多大推力的火箭,能把探測器送到多遠的地方,以此劃定一個選擇範圍。如果要登陸採樣,那麼小行星的自轉速度就不能太快,以免增加任務難度和風險。
  • 為什麼要去小行星挖土?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從工程角度,首先要考慮可行性。例如項目預算能買多大推力的火箭,能把探測器送到多遠的地方,以此劃定一個選擇範圍。如果要登陸採樣,那麼小行星的自轉速度就不能太快,以免增加任務難度和風險。它於2019年2月在龍宮小行星著陸採集表面樣本,並發現了水合礦物質。同年4月,它向龍宮發射了一枚金屬彈,隨後收集了被激起的物質。目前,隼鳥2號正在返回途中,計劃於今年底將小行星樣品送回地球。相比日本這兩次小行星採樣計劃,冥王號項目除了科學目標不同,在採樣、降落導航等方面也採用了全新的技術,同時在伴飛距離上大幅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