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紛呈的小行星探測技術(上)

2021-02-11 天文愛好者雜誌

由德國和法國聯合研製的著陸器質量為10千克,它也能靠自身攜帶的電機驅動著陸器以跳躍方式前進。它用相機拍攝了龍宮小行星表面的清晰照片;用光譜儀觀測分析了龍宮表面礦物質成分;通過磁強計測量了龍宮表面的磁場等。

2019年2月,隼鳥2號首次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採用「接觸即離」方式著陸,在安全地飛離龍宮小行星時,進行彈子彈射取樣。其彈子質量3.5克,通過彈子彈射裝置以300米/秒的速度撞擊小行星表面,採樣裝置採集到了不少於3克從龍宮表面彈射起的飛濺碎片和粒子,發現了水合礦物質。

2019年4月,隼鳥2號對另一個著陸點發射撞擊裝置(也可稱金屬彈)。撞擊裝置是內部裝滿約9.5千克炸藥的半球型圓錐結構體,引爆後生成堅硬、帶尖頭的銅金屬塊,以2千米/秒的速度撞擊龍宮小行星表面,並形成直徑約為10米的小行星坑。然後,隼鳥2號於5月對該小行星坑以「接觸即離」方式完成著陸,採集了多於10克的小行星內部樣品。

2019年7月,隼鳥2號又以上述撞擊方式完成另一次採樣任務。這次撞擊形成了直徑約為15米的一個小行星坑。在目標標識器的引導下,隼鳥2號從人造小行星坑周邊採集了不少於10克的樣品。

2019年11月,隼鳥2號返回密封艙與探測器分離,於2020年底前攜帶採集到的樣品返回地面。日本很可能成為世界上首個既具備從小行星表面採樣技術,又擁有從小行星內部採樣技術的國家。

相關焦點

  • 中國將向小行星探測發起挑戰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黃江川在近日於廈門舉行的第一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上介紹小行星探測(中國空間科學學會供圖)  新華社廈門11月4日電(記者張逸之、喻菲)中國正在開展小行星探測關鍵技術攻關,將通過一次發射探測兩個小天體:一顆名為2016HO3的近地小行星和一顆名為133P的主帶彗星。
  • 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我國探月工程亮點回顧
    從嫦娥一號拍攝的全月球影像圖,到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再到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月球探測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想,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回顧我國一路走來的探月之旅,可謂精彩紛呈。
  • 我國最新深空探測任務—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
    國家航天局等七部門7月29日發布《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顯示,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正在啟動實施。根據規劃我國探月工程基本明確三次任務:一是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根據嫦娥五號的採樣情況來確定月背還是正面;二是嫦娥七號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一次綜合探測任務;三是嫦娥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
    原標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   我國探月工程實施近20年來,都經歷了哪些歷程?讓我們一同回顧。   嫦娥一號   樹立中國航天第三個裡程碑   1994年,我國科學家開始進行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 美日已進行了小行星探測取樣,為啥我國小行星探測器還得再等幾年
    今年3月份,日本的隼鳥2號成功地從「龍宮」小行星取樣並返航地球的信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這是日本第二次從小行星取樣行動,第一次是2003年發射的隼鳥號,於2010年成功取樣返回地球。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從數億公裡的小行星取樣返回地球的國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個。
  • 我國小行星探測計劃啟動,探測目標為2016ho3小行星,它上面有啥
    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數量最多的小天體,僅在小行星帶就至少有50萬顆,而在地球軌道還有一些近地小行星,如果有地球遭遇的話,體積較小的會形成大氣層中的流星現象,而質量較大的則可能會造成災難,如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科學家認為就是一個直徑8公裡左右的小行星撞到地球上造成的。
  • 小行星探測最發達的國家為何是日本?|億歐全球視角
    人類對小行星的探測活動已有30餘年。最初,人類只能依靠望遠鏡、攝影技術來發現和觀測小行星。而現在,深空探測技術、無線電技術能夠更好地幫助人類認識它們。目前,小行星已被建議作為未來的地球資源來使用,且小行星探測作為一門難度極高的綜合基礎研究學科,其本身也具有巨大的科學意義和工程價值。探測小行星的意義何在?
  • 中國小行星探測:將一次實現小行星取樣返回和主帶彗星繞飛
    來自中國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稱,中國深空探測規劃中的小行星探測任務已經確定,即通過一次發射實現一顆近地小行星取樣返回和一顆主帶彗星繞飛探測。中國國家航天局日前通過官網發布《小行星探測任務有效載荷和搭載項目機遇公告》介紹,小行星探測任務將採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探測器攜帶科學載荷,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隨後擇機附著小行星表面並採集小行星樣品,之後返回地球附近釋放返回艙,將小行星樣品送回地球,這一過程大約在3年內完成。
  • 登陸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哪個難度最高?中美日這三項探測告訴你
    在這兩年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對地外天體的探測事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日本隼鳥二號登陸小行星,我國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以及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了。通過這三者的探測行動比較,我們也能大致明白探測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到底哪個更困難一些?所需要的技術能力也更高一些?
  • 將去往拉格朗日點,手提箱般的小行星探測器,探測這5顆小行星!
    (M-ARGO)的模型現在在天線研討會上展出,這是作為歐空局技術戰略一部分而計劃的眾多小型任務之一,將在本月的部長級Space19+理事會上提出。這是一個手提箱大小的納米空間技術,基於立方體衛星設計,採用標準化的10釐米立方體單元,其中電子板可以堆疊和連接子系統。M-Argo是一個12單元的立方體衛星(擁有22 x 22 x 34釐米的身體)將搭乘發射一個更大的太空任務,其軌道使其超出地球軌道,例如天文任務到太陽-地球拉格朗日點。
  • NASA將探測貴金屬小行星,其儲量足夠讓地球人都成億萬富豪
    據英美媒體7月10日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近日開始建造「普賽克」(Psyche)小行星探測器,計劃2022年8月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升空,探測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普賽克」。
  • 我國探測更遠深空瞄準火星、小行星和木星
    中國證券網訊 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星探測器系統顧問葉培建1日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國正在為探測包括小行星、木星等在內的天體做準備。  據新華社3月1日報導,「探索小行星的科學意義很大。」
  • 手提箱大小的小行星探測器,將去往拉格朗日點,探測這5顆小行星
    這個歐空局小行星遠程地球物理觀察者(M-ARGO)的模型現在在天線研討會上展出,這是作為歐空局技術戰略一部分而計劃的眾多小型任務之一,將在本月的部長級Space19+理事會上提出。這是一個手提箱大小的納米空間技術,基於立方體衛星設計,採用標準化的10釐米立方體單元,其中電子板可以堆疊和連接子系統。
  • NASA探測金屬小行星,價值1萬萬億美元,可讓人人成為億萬富翁
    據英美媒體報導,美國航天局NASA將建造「普賽克」(Psyche)小行星探測器,並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提供的重型火箭「獵鷹」共同完成,其目的的是探測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普賽克」。
  • NASA登陸「貝努」採樣引關注,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穩步推進
    小行星貝努上的原始樣品或許能闡明太陽系早期存在哪些胺基酸,以及它們的成分如何影響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國際上對小行星的研究不斷深化,小行星探測活動正日益成為熱點。、高精度的小行星飛越探測;2010年6月,日本「隼鳥號」(Hayabusa)探測器成功實現了小行星25143糸川(Itokawa)採樣返回,成為世界上首個實現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的探測器;2020年12月13日,我國「嫦娥二號」首次實現小行星4179圖塔蒂斯(Toutatis)
  • NASA小行星探測任務Psyche通過關鍵設計評審,2022年發射
    NASA的一項小行星探測任務剛剛掃清了2022年發射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其目標是太陽系裡最有趣的天體之一。NASA官員今天(7月7日)宣布,Psyche任務剛剛通過關鍵設計評審(CDR),任務將探測直徑為225公裡的金屬小行星「16 Psyche」。在關鍵設計評審期間,NASA 對任務各個系統和分系統進行了評估,包括科學載荷、通信、動力、推進裝置等等。
  • 嫦娥七號、小行星探測官宣!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
    天問一號已經奔向火星,嫦娥四號帶著玉兔二號正在月球上努力工作著,後續任務也正在有序推動中。今天,中國探月工程今天官方宣布,當前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計劃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同時,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也已啟動實施,計劃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並實現取樣返回,同時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正式啟動於2004年,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大階段,每一階段又細分為多個步驟。
  • 除天問一號外,嫦娥七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了,嫦娥十五載人登月
    「嫦娥六號」的發射大約在2023年到2024年之間,同樣會在月球上鑽探取樣並返回地球。與此同時,7月29日,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宣布,當前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計劃開展月球南極著陸和巡視探測。
  • 除天問一號外,嫦娥七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了,嫦娥十五載人登月
    「嫦娥六號」的發射大約在2023年到2024年之間,同樣會在月球上鑽探取樣並返回地球。與此同時,7月29日,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宣布,當前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計劃開展月球南極著陸和巡視探測。
  • 中國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正啟動實施,嫦七將赴月球南極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國家航天局等七部門今天(7月29日)發布《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顯示,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正在啟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