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0日電 據日媒報導,今年4月,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製造了全球首個人造隕石坑,這隕石坑到底有多大呢?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就此前未確定的範圍,指定了「寬度最長15米左右的半圓形凹坑」。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9年7月11日,日本神奈川縣,「隼鳥2號」任務控制室,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1日接到了顯示探測器「隼鳥2號」已經在小行星「龍宮」上著陸的信號。
據悉,JAXA內部此前就隕石坑的範圍持續展開半年討論,一直不能確定究竟是指被認為金屬彈直接撞擊形成的整齊的圓形部分,還是指包括二次塌陷形成的凹坑在內的半圓形範圍。
發現自然形成的隕石坑、為其命名並確定大小時,需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提出申請,但因本次為全球首例,所以由「隼鳥2號」團隊自行決定。這或將成為關於人造隕石坑的新標準。
團隊正在進一步就詳細大小和形狀進行分析。JAXA的副教授吉川真表示:「這是全球首項成果,將影響今後的研究。希望慎重。」
「隼鳥2號」4月在「龍宮」上空引爆了碰撞裝置,爆炸的威勢使大塊金屬彈擊中行星表面,製造出隕石坑。除了碰撞處形成的深2至3米、直徑10米的圓形範圍外,凹坑還向西南方向擴展。
據分析,西南方向的凹坑是原本埋藏的巖石受金屬彈撞擊而在坑中移動外擴形成的。雖然團隊內有觀點認為「不應該算入隕石坑的範圍」,但因均屬於受金屬彈影響所形成,最終意見匯總為算入整體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