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探測器在小行星上炸出的首個人造隕石坑有多大?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10日電 據日媒報導,今年4月,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製造了全球首個人造隕石坑,這隕石坑到底有多大呢?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就此前未確定的範圍,指定了「寬度最長15米左右的半圓形凹坑」。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9年7月11日,日本神奈川縣,「隼鳥2號」任務控制室,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1日接到了顯示探測器「隼鳥2號」已經在小行星「龍宮」上著陸的信號。

據悉,JAXA內部此前就隕石坑的範圍持續展開半年討論,一直不能確定究竟是指被認為金屬彈直接撞擊形成的整齊的圓形部分,還是指包括二次塌陷形成的凹坑在內的半圓形範圍。

發現自然形成的隕石坑、為其命名並確定大小時,需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提出申請,但因本次為全球首例,所以由「隼鳥2號」團隊自行決定。這或將成為關於人造隕石坑的新標準。

團隊正在進一步就詳細大小和形狀進行分析。JAXA的副教授吉川真表示:「這是全球首項成果,將影響今後的研究。希望慎重。」

「隼鳥2號」4月在「龍宮」上空引爆了碰撞裝置,爆炸的威勢使大塊金屬彈擊中行星表面,製造出隕石坑。除了碰撞處形成的深2至3米、直徑10米的圓形範圍外,凹坑還向西南方向擴展。

據分析,西南方向的凹坑是原本埋藏的巖石受金屬彈撞擊而在坑中移動外擴形成的。雖然團隊內有觀點認為「不應該算入隕石坑的範圍」,但因均屬於受金屬彈影響所形成,最終意見匯總為算入整體範圍。

相關焦點

  • 小行星「龍宮」上新發現人造隕石坑
    中新網5月10日電據日媒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9日宣布,除了探測器「隼鳥2號」4月全球首次在小行星「龍宮」表面製造的人造隕石坑之外,還發現形成了10個左右直徑約1米的比較小的人造隕石坑。據稱這些隕石坑是在上空爆炸的碰撞裝置的碎片衝擊地表而形成。
  • 日本「粉碎小行星」探測器發現了相當年輕的太空巖石!
    富含碳的小行星「龍宮」可能在大約1000萬年前就形成了。2019年4月,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撞向了小行星「龍宮」,撞擊產生的衝擊波向四周蔓延。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日本宇宙飛船向小行星發射的炮彈正在「照亮」太陽系中最常見的小行星。
  • 外媒:日本JAXA探測器「隼鳥2號」或將「龍宮」炸出坑洞
    參考消息網4月6日報導外媒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5日表示,在小行星「龍宮」表面製造人造隕石坑的「碰撞裝置」已從探測器「隼鳥2號」分離。若計劃進展順利,該裝置可能已經爆炸,巨大的彈丸撞擊小行星表面,捕捉碰撞瞬間的相機也已分離。
  • 日本探測器小行星樣本密封艙將於6日落入澳大利亞境內
    (觀察者網訊)歷程6年的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其裝有小行星樣本的密封艙將於當地時間12月6日凌晨2點47至57分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該計劃負責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教授津田雄一激動地期待稱「一定要看到『星星的碎片』」。
  • 日探測器隼鳥2號投爆裂物在小行星,形成人為隕石坑!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今天表示,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成功完成在小行星龍宮投擲碰撞裝置,並製造人造隕石坑,且探測器也毫髮無傷。根據報導,此次任務將再現被視為碰撞導致天體形成的部分過程,並且力求在著陸後採集小行星地下的巖石;若成功採集,將是全球首次。JAXA到4月下旬前,將致力於確認是否順利製造隕石坑。
  • 在進行了人工射擊之後,日本在龍宮小行星發現了什麼?
    在進行了人工射擊之後,日本在龍宮小行星發現了什麼?研究團隊的論文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在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他們迄今為止從模擬隕石坑形成的過程中了解到了什麼情況。早在2014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就發射了太空探測器「隼鳥二號」(Hayabusa2),目的是前往Ryugu小行星並了解更多有關它的情況。該探測器於兩年前抵達Ryugu小行星,並開始了它的探測任務。
  • 日本探測器在小行星「龍宮」上製造撞擊坑
    新華社東京4月5日電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 小行星紅色物質之謎——日本探測器著陸「龍宮」的瞬間
    簡介:日本JASA於2014年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在經過5年的旅程後於2019年落地在小行星RIUGU,團隊放出了探測器在RYUGU上取樣的視頻,探測器將於2020年攜帶樣本回歸地球。這顆有潛在危險的近地小行星被人類稱之為「Ryugu」(龍宮),彼時它正在一個穿過地球和火星軌道,圍繞太陽運行周期為16個月的橢圓軌道上。
  • 日本探測器向小行星發射金屬彈,是否表示人類已可以攔截小行星?
    不過,其中有一種假說,獲得了較為普遍的認可,即小行星撞擊說。地質學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被稱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小行星撞擊的證據,比如:坑內巖層除了有豐富的恐龍化石之外,還有大量的稀有金屬銥。
  • 日本「隼鳥2號」回來接近地球 科學界即將迎來首個小行星樣本的交付
    「隼鳥2號」回來接近地球 科學界即將迎來首個小行星樣本的交付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最近,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美國宇航局的小行星探測器OSIRIS-REx上,因為它正在進行的探測行動獲取到太空巖石Bennu的樣本,但它並不是目前唯一正在進行的小行星樣本任務。
  • 探測器向小行星發射金屬彈,擊出隕石坑,這是人類的首次意義重大
    而在太陽系中,還能夠在46億多年的歲月裡,保持留存太陽系早期物質的,可能只有小行星。八大行星由於都有自己的生態環境和系統,所以在數十億年的歲月裡,早已沒有了太陽系早期形成的物質,即使有也很難保持純天然原始的物質。
  • 日本「隼鳥」大鬧「龍宮」!Nature、Science 連發:890 萬年歷史的...
    近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小行星探測器、吉尼斯紀錄認定的「世界首架從小行星帶回物質的探測器」「隼鳥號」(Hayabusa)的後繼探測器「隼鳥 2 號」(Hayabusa 2)傳回照片,再次助力人類對地球起源、演化進程的認知。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通過轟炸的方式測定小行星「龍宮」的年齡
    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圍繞小行星「龍宮」(1999JU3)進行科學探測已經有一年多了。期間它使用一種「衝擊裝置」,通過爆炸將速度達每秒2公裡的高速彈丸衝入小行星表層,以便從未受日照、射線等影響的小行星內部採集原始樣本。
  • 日探測器「隼鳥2號」完成小行星探索 加速返航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無人探測器「隼鳥2號」,已圓滿完成小行星探索之旅,任務正式告一段落。共同社3日稱,「隼鳥2號」已開始為返回地球加速,若返航順利,將在2020年11至12月到達地球附近。
  • 日媒:「隼鳥2號」在小行星擊出隕石坑,系全球首次
    中新網4月26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4月25日宣布,探測器「隼鳥2號」向小行星「龍宮」表面,擊出金屬彈製造隕石坑的全球首次實驗,獲得了成功。探測器從小行星上空約1.7公裡處拍攝的圖像中可以看到隕石坑。
  • 「隼鳥2號」在小行星成功製造隕石坑 為全球首次
    (觀察者網訊)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5日宣布,探測器「隼鳥2號」向小行星「龍宮」表面擊出金屬彈製造隕石坑的全球首次實驗獲得了成功。探測器從小行星上空約1.7公裡處拍攝的圖像中可以看到隕石坑。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日本探測器登陸小行星,背後實力令美俄心驚,承認低估最致命對手
    2019年7月11日,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再一次成功登陸小行星龍宮。這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研製的一款小行星探測器。之前已經發射過隼鳥號探測器,而這次隼鳥2號探測器的主要目的,就是對一個直徑900米的小行星進行深度的探測。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送回小行星樣本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經過6年的長途太空旅行後,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釋放的返回艙於12月6日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透露,這是人類首次獲得小行星地下物質樣本。「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從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目標小行星「龍宮」附近,並首次通過在小行星上製造人造撞擊坑的方式,採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巖石樣本。據稱,小行星「龍宮」直徑約1公裡,它被認為含有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踏上歸家旅途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1月12日宣布,「隼鳥2號」探測器13日從小行星「龍宮」出發飛往地球。預計將在2020年底返回地球,帶回裝有小行星砂石樣本的回收艙。 在約1年半的觀測期間,隼鳥2號2度著陸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巖石密布的小行星,彰顯了日本的技術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