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病毒是一種無影無形的存在,看似微不足道,卻總是能夠讓身形威猛的彪形大漢瞬間手無縛雞之力。細數人類歷史上各種因為大規模傳染疾病而造成的病毒災難,多少無辜的生命百般防範卻終究成為歷史。
在這樣的情況下,專注於病毒研究的各種資深醫學家的出現,則像救世主一般成為所有病患望眼欲穿的靈丹妙藥。素有「中國幹擾素」之父之美譽的侯雲德,便是這樣一位能夠救病患於水火之中的「救世主」。
而且更加可貴的是,侯雲德因為科研成就身居高位,卻從來不會因此而趾高氣昂,如今年近九十,還依舊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之上為人民服務,成為眾多醫學工作者心目中無法超越的工作楷模。
寒門多貴子
在人類發展過程之中,有著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律,便是有志之才多出落於寒門之中,而紈絝子弟,則總是生在富貴之家。而素有「中國幹擾素」之父之稱的侯德雲,便是這樣一位在貧困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
1929年7月13日,侯雲德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的一個窮苦家庭。由於家境貧寒,父母辛苦半輩子都只能勉強養活全家度日,因而侯雲德剛剛懂事便開始半工半讀為家人減輕負擔。
雖說半工半讀,但是在那個大環境本就匱乏的年代裡,即使侯雲德再努力也只能換來微薄報酬。因而他只能立誓更加努力,決心成為一名成就斐然的人上人,而其最簡單的方式,便是好好學習,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為了順利上學,侯雲德開始像今天的「斜槓青年」般身兼數職,捕魚、養雞、擺地攤,看似還沒別人家桌子高的侯雲德,身體裡卻蘊藏了大大的能量。
12歲時,侯雲德和父母一起為自己攢夠了學費,而侯雲德自己也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進了凱樂小學。1943年,侯雲德又成功入學全國有名的省立常州中學。
常言道,越努力越幸運。侯雲德雖然出生在沒有優渥的家庭環境,卻在一次次地奮力掙扎中開始走向美好生活。
他是多年難遇的醫學天才
厄運總是更多地關注著生活在泥潭裡的普通人,侯雲德家庭貧苦,可他身邊的親人卻一個個因為疾病且沒有金錢治療而離開人世。
侯雲德感到萬分痛苦卻同樣無能為力,於是在考大學的時候堅決地報考了醫學院,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救更多因為病痛而失去生命的人。
1955年,侯雲德在武漢同濟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並工作於北京中央衛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統病毒室。
從此,侯雲德算是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醫學生涯,並且接觸到了令自己享譽國內的病毒學。在這裡工作不久,侯雲德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前去蘇聯留學的資格。
在那個年代裡,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裡實力雄厚的其中之一,不管是經濟政治方面,還是學術科研方面,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因而,侯雲德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前往蘇聯進修學習,就意味著他將在畢業後於自己的醫學領域取得巨大提升,從而更加接近自己從小學醫救人的願望。
1958年來到蘇聯,侯雲德求教於蘇聯醫學科學院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就如很多面試場景中一般,侯雲德剛一入學就迎來了自己專業方面的巨大考驗。
實驗室眾多小白鼠無故身亡,大家都束手無策,而侯雲德秉持潛心研究的習慣,迅速著手於其病原研究之中。
經過反覆篩查、試驗,侯雲德發現導致這一怪異現象的罪魁禍首就是一個名叫「仙臺」的病毒。
病毒源找到,侯雲德迅速帶領同事清除試驗室其餘生物並且進行專項消毒,從而解決了這一棘手問題,實驗室恢復正常。
侯雲德剛入學便為大家揭開病毒謎團,讓很多師兄弟為其豎起了大拇指。不過侯雲德卻始終寵辱不驚,絲毫沒有因此而趾高氣昂、自視不凡。
侯雲德依舊兢兢業業沉迷科研,平時除了吃飯睡覺,侯雲德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泡在實驗室和圖書館。
耕耘總有收穫,侯雲德在勤奮學習中不僅學到了眾多臨床經驗,而且積累了大量學術理論,斷斷續續發表論文十七篇。
同時,侯雲德還撰寫著作發表了一百多萬字的學術著作《分子病毒學》。1962年,侯雲德順利讀完蘇聯醫學副博士學位,但其學院領導卻因為他成就頗豐而破格授予了侯雲德博士學位。
學成回國之後,侯雲德創立國內首家基因工程藥物公司,後來,又獲得了由國外醫學實驗室專家贈與的基因工程活性試劑。
這種試劑對於很多醫學實驗都有著重要實驗功能,但是基於當時我國總體醫學水平比較落後,因而其試劑幾乎沒有本土生產源。
侯雲德念及祖國醫學科研大業,直接主動申請分給其他醫學科研室使用,令其同行和相關領導感動萬分。
有了活性試劑作為輔助,侯雲德的醫學研究直接如錦上添花,加上自己擁有團結協作的醫學團隊,侯雲德很快研發出了國家Ⅰ類新藥——重組人幹擾素α1b,開創了我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研發和產業化先河。
因為這一幹擾素對於我國醫療界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因而侯雲德也被稱作了「中國幹擾素之父」。
成為國家重要醫學藥物的開創者,侯雲德完成了自己要依靠學習改變自己艱苦命運的願望,不過就像自己學生時代一樣,侯雲德依舊保持著不驕不躁的作風,從來不因為自己卓越的成就而驕傲甚至輕視他人。
如今高齡九十卻從不懈怠
在我國,絕大多數公職人員只要年齡熬夠了六十歲,就會馬上按照退休法申請退休,月月領著優厚的退休工資頤養天年。可一向不喜歡隨波逐流的侯雲德,卻再次選擇了與眾不同的道路。
侯雲德早就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但是對於自己職業的熱愛卻讓他主動放棄了退休生活,選擇了繼續堅守在實驗室進行科研工作。
直到其如今九十歲高齡,侯雲德的身影卻依舊挺立在工作室,看著年輕的晚輩們因為某一問題而愁眉不展,侯雲德也從不吝嗇自己的學識,總是傾盡全力的幫助自己的學生晚輩們解決問題。
在侯雲德的心目中,個人榮辱固然是重要的,畢竟那是自己和家人拼盡全力換來的果實,但是幫助他人、強大祖國,卻好像是侯雲德心目中更加深沉的願望。
侯雲德的一生是那麼的充滿戲劇性,誰都不會想到,一個小時候要靠自己到處打工才能勉強攢夠入學學費的孩子,卻能夠在多年後,不僅有幸出國留學,還能夠站在國家的學術頂端實現造福人類的宏大願望。
如果不是侯雲德的內心,從小有著一種自強、堅定、勤奮的精神,相信侯雲德也會在世俗的壓力之下,過上早早輟學、打工、娶妻生子、進而庸庸碌碌地過完一生平凡歲月。
因而,如果心中有夢想,大可放手追尋,畢竟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就像網上十分流行的那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而當看似虛無縹緲的夢想實現之後,你也一定會萬分感謝,當年那個執著做夢、奮力拼搏的自己。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