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幹擾素之父」的科研歷程

2020-08-03 大塊醫學
走進「幹擾素之父」的科研歷程

構建綜防體系,溯尋病理原根。首煉滅毒幹擾素,奠定基因藥物群。醫科建巨勳。

非典前沿鏖戰,新冠火線親臨。渾忘高齡超九旬,只把康寧奉萬民。中華赤子魂。

——《破陣子》--張飆


不久前他剛過了91歲大壽(7月13日),雖已耋耄之年依然堅持搜集、翻譯國內外病毒研究的最新動態,他就是侯雲德,我國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的開拓者,我國現代傳染病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深冬時節,記者見到了這位疾控領域的泰鬥級人物。一向低調的侯雲德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我做的都是份內之事,我是帶領著一幫人在做,不是我一人的功勞」。他的一生都在與病毒鬥爭,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疫情,為祖國築起抗擊病毒「防疫長城」,被稱中國「幹擾素之父」

走進「幹擾素之父」的科研歷程

幹擾素的前期研究

1962年

侯雲德學成歸國便和病毒槓上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和呼吸道病毒打交道,後研究發現Ⅰ型副流感病毒存在廣泛的變異性,在這些基礎上,侯雲德希望能往深處走一步,為了能夠減緩病毒性疾病蔓延速度,在治療方法上有所突破,使患者儘快擺脫病痛的折磨,他翻閱古籍圍繞包括黃芪在內的幾十種中藥材進行研究,迅速鎖定並以科學的方法證明出黃芪同幹擾素聯合使用具有治療感冒的奇效。在確定了以幹擾素為研究突破口的前提下,以侯雲德為首的研究小組快速投入到抗病毒藥物的研製中去。

1977年

侯雲德建立了抗病毒治療研究室並擔任該研究室主任,從事對幹擾素製備的研究。侯雲德設想:能否用人的全血來直接製備幹擾素?那樣操作難度以及血液浪費的情況都將大量降低。具體思路就是使用人臍帶血來製備幹擾素。

1978年

侯雲德團隊使用新城疫病毒 II 系和 F 系減毒株誘導,發現臍帶血白細胞產生幹擾素的滴度遠高於成人血白細胞。

1979年

要應用基因工程技術製備幹擾素,需要解決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測定幹擾素 mRNA 的表達。英國的生物學家 JohnGurdon 在1971年,曾將家兔的血紅蛋白的 mRNA 注射到非洲爪蟾(Xenopuslaevis)的卵母細胞中,發現非洲爪蟾的卵母細胞中表達出了家兔的血紅蛋白。自此,非洲爪蟾的卵母細胞表達系統在細胞生物學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當時尚未全面開放的我國境內,並沒有這種非洲爪蟾。侯雲德團隊結合文獻與實踐不斷摸索,對不同動物的卵母細胞進行檢測和篩選,發現北京昌平飼養場養殖的非洲鯽魚的卵母細胞因為直徑較大、操作方便,同時國內養殖量較大,可以代替非洲爪蟾。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侯雲德等人在非洲鯽魚的卵母細胞內成功地構建了人纖維母細胞幹擾素的 mRNA 轉譯系統,這種新方法受到當年國際幹擾素大會的高度評價,隨後被收入著名的《酶學方法》系列叢書。

走進「幹擾素之父」的科研歷程

我國第一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一重組人幹擾素α1b 問世

1982年,侯雲德團隊首先用新城疫病毒 F 株(NDV-F)誘生得到人臍帶血白細胞幹擾素的 mRNA,再以經非洲爪蟾卵細胞轉移證明有高度活性的12SmRNA 為原料,經反轉錄酶合成 cDNA 和 dscDNA,然後去除髮夾環結構,給 DNA 分子加尾(幹擾素的 dscDNA 加 C 尾,pBR322質粒的 DNA 加 G 尾),退火後再將它們轉化到大腸桿菌中。經過發酵產生大量含有重組人幹擾素α1b 的大腸桿菌,最後將這些大腸桿菌進行分離和純化,便可得到可以臨床應用的高純度人幹擾素α1b。

走進「幹擾素之父」的科研歷程

侯雲德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最適合中國人抗病毒反應能力的人α1b 幹擾素基因,並成功研製出國內第一個基因工程多肽類藥品——重組人幹擾素α1b。該獨創性藥品獲國家Ⅰ類新藥證書,開創了我國基因工程時代的先河,打破了以往國內基因工程藥物原創藥品為零的尷尬。更值一提的是,重組人幹擾素α1b 比之前在國際上市的重組人幹擾素α2a、重組人幹擾素α2b 等,療效更確切,副作用更小具有廣譜抗病毒、 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能有效治療B型肝炎、C型肝炎、毛細胞性白血病、慢性宮頸炎和皰疹性角膜炎等多種國內常見疾病。

走進「幹擾素之父」的科研歷程

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國防控體系提出了新挑戰。在當前暫缺針對本次病毒的特效藥與疫苗的情形下,侯雲德參與研發的α-幹擾素噴霧劑被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推薦為抗病毒治療的試用藥物,在全國戰「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走進「幹擾素之父」的科研歷程

相關焦點

  • 「中國幹擾素之父」侯雲德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摸索中前進,「中國幹擾素」之父應運而生幹擾素是正常人體細胞分泌的一類低分子蛋白質,它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以及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物活性。由於它的生活活性高,採用非純淨的製劑就足以對某些病毒感染或腫瘤產生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 「中國幹擾素之父」侯雲德:四處打工賺學費,竭盡一生「鬥」病毒
    素有「中國幹擾素」之父之美譽的侯雲德,便是這樣一位能夠救病患於水火之中的「救世主」。 而且更加可貴的是,侯雲德因為科研成就身居高位,卻從來不會因此而趾高氣昂,如今年近九十,還依舊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之上為人民服務,成為眾多醫學工作者心目中無法超越的工作楷模。
  • 「現代資訊」主編郭豔女士成功拜訪「中國幹擾素之父」侯雲德院士
    2020年8月13日,【現代資訊】主編郭豔女士應約拜訪了「中國幹擾素之父」侯雲德院士。侯院士對【現代資訊】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其為實驗室建設行業提供的學習交流平臺給予了高度讚許。同時,也給其未來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議。
  • 三元基因為何專注幹擾素α1b?
    疫情爆發後,國家衛健委第一時間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就將α幹擾素霧化吸入作為首選推薦的抗病毒藥品。英國《自然》雜誌評出2020年十大重大發現,其中包括幹擾素缺失可引起新冠重症。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揭示了新冠肺炎是否繼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I型幹擾素存在缺陷可能是由於編碼關鍵抗病毒信號分子的基因發生遺傳突變,或由於抗體與I型幹擾素結合併「中和」幹擾素而導致的。
  • 諾獎獲得者「偉哥之父」:堅持就有成功的可能
    「偉哥之父」費裡德·穆拉德  諾獎獲得者「偉哥之父」鄭大開講  他說:拿諾獎跟創業一樣,堅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可能  「諾貝爾獎主題月活動」啟幕,還有5位諾獎得主要來鄭州昨日上午,被譽為「偉哥之父」的費裡德·穆拉德教授(1998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走進鄭州大學,以《NO和CGMP信號通路的發現及其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為題,與400餘位師生分享他的科研歷程和最新成果。
  • 科研領域「××之父」被濫用,讚譽中國科學家需更慎重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用「××之父」的稱號,來凸顯科學領軍人物在某個科學研究領域作出的開拓性貢獻。然而,一些科學家被稱為「××之父」以後,既在學術界內部引發爭議,也導致公眾對其功績和影響產生片面認識。一些科學家本人也明確拒絕「××之父」的稱號。近日,有媒體便報導了科研領域「××之父」被濫用的情況。「××之父」的提法來自西方。
  • 專家共識 | 聚乙二醇幹擾素α治療慢性B型肝炎_聚乙二醇幹擾素α...
    2017年,專家組在遵循《專家建議》原則的前提下,對部分建議進行細化和補充,並對當前聚乙二醇幹擾素治療的相關熱點問題進行探討,形成新版《聚乙二醇幹擾素α治療慢性B型肝炎專家共識》,以進一步規範聚乙二醇幹擾素治療慢B肝的臨床應用,提高療效,幫助更多患者實現慢B肝治療目標。
  • 研究總結幹擾素靶基因的表達特徵
    研究總結幹擾素靶基因的表達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0 15:29:16 美國康奈爾大學Lionel B.
  • 科學家發現I型幹擾素是愛滋病毒致病的幫兇
    I型幹擾素(簡稱為幹擾素)是重要的抗病毒因子,也是臨床治療B肝、C肝等病毒感染的藥物。幹擾素在人愛滋病毒(HIV)感染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爭議,雖然有報導顯示它能夠抑制HIV的增殖,但臨床研究並未發現幹擾素對HIV感染者有可靠的療效。到目前為止,幹擾素也未獲得批准用於愛滋病治療。張立國課題組和蘇立山長期合作,致力於解析幹擾素在HI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機制。
  • 幹擾素α-2b抑制瘢痕形成的研究與熱點
    背景:幹擾素是一種類似多肽激素的細胞功能調節物質,生物活性廣泛,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活性、抗腫瘤、免疫調節等功能。目的:綜述幹擾素α-2b藥物在多個器官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以期為臨床治療瘢痕形成提供理論依據。
  • 高齡、基礎病外:幹擾素缺失或致13%的新冠重症
    2020年9月24日,《科學》 (Science) 發表的兩項研究指出,I型幹擾素缺失或可解釋13%的新冠重症。這兩項研究由同一個國際團隊完成,分別從異常的自身抗體、遺傳缺陷這兩個角度討論了I型幹擾素缺失的影響。幹擾素是一類在病毒感染早期能喚起免疫響應的蛋白質,因其「幹擾」病毒複製的能力而得名。
  • 新研究提供可能導致新冠併發症的幹擾素問題的細節
    COVID人類基因努力詳細介紹了一對關於幹擾素問題的突破性發現,這些問題可能在COVID-19的過程中危及生命。科學家們發現,一些人有幹擾素的自身抗體,而另一些人可能患有以前未被診斷的影響幹擾素功能的遺傳病。
  • 科學家發現增強幹擾素抗病毒效應新分子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團隊日前發現,甲基轉移酶分子SETD2能夠顯著增強幹擾素的抗病毒效應,促進機體抵抗病毒能力,提高干擾素療法清除B肝病毒效果
  • 中科院:使用幹擾素對非洲豬瘟感染進行緊急預防性治療的探索
    幹擾素(IFN)是病毒感染過程中多種細胞產生的蛋白質。它可以激活細胞中多種功能基因的轉錄,調節多種信號通路的協同作用,並介導多種生物學功能,例如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調節。目前並不清楚幹擾素是否可以用於非洲豬瘟的緊急性預防性治療。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團隊,開展了使用豬幹擾素對非洲豬瘟病毒複製抑制效果的實驗,所用幹擾素通過大腸桿菌產生。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三位孫女近照曝光,真實顏值眾人驚呆
    那是大家第一次了解到「他的故事」,那時的他大概四五十歲,些許白髮,手捧著心心念念的水稻生怕出點什麼差池…那時候的他是多麼的專注和認真,滿心眼裡都是稻田,是他的熱愛,是他心心念念的讓人們吃飽飯的信念…那一刻我們才了解到他就是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是我們教科書裡的了不起的人物,是時代的英雄。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三位孫女近照曝光,真實顏值眾人驚呆
    那是大家第一次了解到「他的故事」,那時的他大概四五十歲,些許白髮,手捧著心心念念的水稻生怕出點什麼差池…那時候的他是多麼的專注和認真,滿心眼裡都是稻田,是他的熱愛,是他心心念念的讓人們吃飽飯的信念…那一刻我們才了解到他就是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誰是「中國原子彈之父」?
    「錢三強是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說法也伴隨著這種高密度的正面宣傳,變得廣為人知。第二條路徑是官方媒介的認可和宣傳,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官方媒體旗幟鮮明地提出和論證了「錢三強是中國原子彈之父」。1999年8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錢三強:「中國原子彈之父」》一文,這是中國最權威的官方媒體首次正面回應有關「中國原子彈之父」的問題。
  • Synairgen幹擾素新療法或有助COVID-19患者更快康復
    英國製藥公司 Synairgen 開發的 SNG001 霧化幹擾素藥物,已在 COVID-19 患者的 2 期試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一系列研究表明,幹擾素可能是預防某些 COVID-19 病故的關鍵,尤其是那些可能患有和幹擾素相關的未知疾病、進而阻礙康復進度的患者。
  • 幹擾素是由多種細胞產生的具有廣泛抗病毒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
    第三節幹擾素一、幹擾素的性質及類型幹擾素是由多種細胞產生的具有廣泛的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幹擾素在整體上不是均的分子,可根據產生細胞分為3種類型:白細胞產生的為a型;成纖維細胞產生的為β型:T細胞產生的為型。根據幹擾素的產生細胞、受體和活性等綜合因素將其分為2種類型: I 型和II型。
  • B肝現有開發藥物,簡介幹擾素機制,TAF被證明是TDF替代品
    B肝現有開發藥物,簡介幹擾素機制,TAF被證明是TDF替代品首先,目前批准的治療慢性B肝藥物中,主要是由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DAA)和幹擾素α(IFNα)或聚乙二醇幹擾素α(PEG-IFNα)。其次,更多人對核苷類藥物了解更豐富,但對幹擾素知識了解偏少。傳統的幹擾素,主要通過抑制B肝病毒DNA合成和刺激抗病毒酶的產生,進而產生抗病毒作用的一種誘導劑。幹擾素α治療,可以清除B肝病毒感染細胞,使一定比例的慢性B肝患者在治療後,獲得持續的病毒學反應(S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