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應激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2020-12-06 前瞻網

研究發現:應激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Evelyn Zhang • 2020-12-03 18:26:42 來源:前瞻網 E1533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癌症在成功治療數月甚至數年後復發,仍然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

時至今日,全球的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努力去了解——無法檢測到的細胞,是如何再次在體內釋放疾病的。而且往往「第二波」發作,會比第一次更激進。這是為什麼呢?

在周三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組研究人員描述了應激激素高水平引發的一連串事件,是如何導致休眠的腫瘤細胞重新被「喚醒」,並再次引發癌症的。

去甲腎上腺素是人體內天然存在的一種激素,但當身體感受到更高程度的壓力時,這種化學物質就會更多地釋放到血液中。

在部分癌症模型中,科學家發現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會導致嗜中性粒細胞/多形核中性粒細胞(PMNs)的激活。

這些嗜中性粒細胞一般有助於保護腫瘤細胞免受人體免疫系統的傷害。但激活中性粒細胞,同時會導致這些細胞釋放一種特殊類型的脂質,然後——沉睡中的癌細胞就被喚醒了。

費城威斯塔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Michela Perego和她的同事在注射了休眠肺癌細胞的老鼠身上觀察到了這一機制。老鼠被放置在一個比平時更小的空間裡活動,這可能會讓它們感覺被困住了,從而使它們的壓力水平飆升。

這些小鼠中的一部分還接受了試驗性的受體阻滯劑(一種血壓治療藥物)治療。研究人員發現,服用了這些藥物的老鼠體內休眠的腫瘤細胞仍然保持原樣。

研究小組還對80名接受手術治療的肺癌患者進行了檢查。在這個組中,17名患者在手術後的3年內發現腫瘤復發——這種復發被認為是早期的。與其他63名癌症復發較晚或根本沒有復發的患者相比,17名早期復發患者的中性粒細胞水平更高。

Perego說,如果這一初步發現通過更多的研究得到證實,「你就有可能監測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的應激激素。」他強調,這將是常規治療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常規治療。」

腫瘤細胞處於休眠狀態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周圍仍有癌細胞,但無法檢測到。它們可以在原發腫瘤的位置或者其他地方。如果細胞保持原樣,不開始再生,那就沒問題,因為你沒有症狀,癌症腫瘤也沒有生長。但是如果細胞復原了,那麼第一次治療就會產生抗性,或者有時手術很難進行。

休眠的癌細胞怎麼會成為一大問題呢?

休眠細胞不是問題,直到它們醒來。在過去的幾年裡,癌症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我們知道,有些進展只持續了一段時間,癌症就會復發。我們對癌症是如何復發的,為什麼會復發,以及我們如何在癌症復發之前更長久地控制它知之甚少。我們也無法預測它什麼時候會回來。

所有癌症都是如此嗎?

它可能發生在所有癌症中。例如,我們知道,乳腺癌患者在緩解20年後可能會復發。然而,在所有癌症中,甚至在某一種癌症的所有患者中,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並不相同。

在研究中,如何定義壓力?是否有壓力或某種程度的壓力會使睡眠中的腫瘤重新激活?

該研究中提到的「壓力」,指的是壓力荷爾蒙,而人體中有大量的壓力荷爾蒙。甲腎上腺素是值得研究的一個點。

大多人都經歷過壓力,有些人處理得更好,有些人處理得比較糟。重要的是,僅僅是壓力並不能喚醒休眠的細胞。需要應激激素,但也需要嗜中性粒細胞,需要它們被激活,然後讓它們產生這種特定的脂質來打開腫瘤細胞,這樣癌症就會被激發。

嗜中性粒細胞不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嗎?它們是如何幫助癌細胞的?

中性粒細胞對於生物體如何對抗病原體非常重要。它們對我們是好的,但也有對應的邪惡。根據癌症的存在,中性粒細胞會轉變並變壞,支持癌細胞。它們似乎支持腫瘤生長,因為它們可以阻止免疫系統中殺死腫瘤的其他細胞。但我們並沒有完全理解這一點。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來源:https://www.statnews.com/2020/12/02/elevated-stress-hormone-levels-could-reawaken-dormant-cancer-cells-study-finds/

https://newatlas.com/science/dormant-cancer-cells-reawakened-stress-hormone/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發現,壓力太大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腫瘤休眠似乎是以衰老的形式存在,衰老狀態的腫瘤細胞能夠更好地逃脫現有的癌症治療以及隱藏在休眠狀態中。但是,與普通細胞完全不同,癌細胞的衰老是可逆的,它不但不代表癌細胞即將被消除,反而有利於癌細胞在生物體中藏匿。衰老的癌細胞代謝水平低,留存時間長,並且能夠激活幹細胞特性程序(stemness program),具有更高的致瘤性。
  • 科學家發現壓力激素可激活癌細胞
    科學家發現在壓力情況下分泌出來的去甲腎上腺素會讓癌細胞恢復活力。這可能引起癌症的復發。研究結果被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據悉,在癌症早期蔓延稍後被抑制的休眠癌症細胞再次變得活躍時,就會經常出現復發現象。由來自美國費城威斯塔研究所的米凱拉·佩雷格為首的美國、德國和俄羅斯的研究者們提出,被稱作中性粒細胞的免疫細胞和去甲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某些激素可能會使用化療和手術治癒的癌症在多年後復發。
  • 不同產圈模式對母豬繁殖性能及應激水平的影響
    結果表明:在分娩當天,自由產圈母豬血液繁殖激素含量升高,產程及分娩間隔時間減少;分娩後的一至兩周內,自由產圈母豬應激水平明顯降低,更接近福利友好型哺乳母豬飼養模式。與分娩限位欄相比,自由式分娩豬欄為母豬提供了充足的運動空間,母性行為得到表達,可能會表現出良好的繁殖性能。但也有其他研究發現,限位欄模式的產圈與其他模式產圈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此外,關於不同產圈模式對哺乳仔豬壓死率的影響也存在爭議。顧招兵等研究發現,自由式產圈較限位欄產圈的仔豬壓死率更低。然而,Hales等得出相反的結論。
  • 心理所發現促食慾激素系統影響創傷後應激障礙症狀
    促食慾激素是指一類能夠調節促進食慾的激素。近年來一些研究顯示,促食慾激素參與了應激過程的調節,並在應激相關心理疾患中發揮潛在作用。胃泌素和食慾素是兩種最為常見的促食慾激素。初步研究表明,這兩種激素均能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發揮作用,參與應激反應的調節,進而影響一些應激相關情緒障礙的發生。此外,有研究報導這兩種激素都可能參與了恐懼記憶加強和消退的調節過程。
  • 綜述: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轉移和休眠的癌細胞中的UPR    儘管UPR在原發性腫瘤進展中的作用已被廣泛研究,但它在多步驟轉移方案中的作用仍未完全確定。癌細胞可以重新規劃遠端器官微環境來促進轉移細胞的定植和存活,這一過程被稱為轉移前微環境(PMN)的形成。在雌激素受體陰性的乳腺腫瘤中,低氧可上調賴氨酸氧化酶(LOX),促進骨中PMN的形成。
  • 研究發現:生長素也可誘導和維持種子休眠
    人民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 馬麗)據中科院網站消息,該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何祖華研究組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生長素是第二個可以誘導和維持種子休眠的激素。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28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種子從休眠向萌發轉變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 綜述: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ER|內質網|腫瘤|-健康界
    轉移和休眠的癌細胞中的UPR    儘管UPR在原發性腫瘤進展中的作用已被廣泛研究,但它在多步驟轉移方案中的作用仍未完全確定。癌細胞可以重新規劃遠端器官微環境來促進轉移細胞的定植和存活,這一過程被稱為轉移前微環境(PMN)的形成。在雌激素受體陰性的乳腺腫瘤中,低氧可上調賴氨酸氧化酶(LOX),促進骨中PMN的形成。
  • Cancer Dis:結直腸腫瘤藉助NUAK1避免氧化應激損傷
    2018年4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利用氧化應激進行癌症治療最近逐漸成為一種可能的治療策略,而抗氧化防禦也是癌細胞抵抗化療和放療的重要機制。靶向抑制癌細胞的抗氧化防禦機制能夠提高癌症治療結果,但到目前為止對癌症細胞抗氧化應激防禦機制的了解仍然不是特別充分。
  • 讓癌細胞「休眠」?Nature首秀:一類奇妙的抗癌新藥
    近日,科學家們研發出一款新型抗癌藥物——可以讓癌細胞「永久休眠」。這一作用可以阻止癌症的惡化、復發,且不會像傳統的放化療那樣產生難熬的副作用。來自於墨爾本3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合力開發出首個「讓癌細胞休眠」的抗癌藥物,可以在不破壞細胞DNA的前提下阻止腫瘤生長和擴散。  這一創新為癌症患者提供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治療新選擇,並且已經在血液癌、肝癌模型中表現出抑制癌症惡化和復發的良好效果。
  • 研究發現線粒體可能會在化療過程中保護癌細胞
    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研究這些逃避能力背後的一些細胞過程,近日,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機制可能會為化療獲取上風鋪平道路。這項工作是在索爾克研究所的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實驗室進行,在那裡,由Gerry Shadel領導的醫學科學家著手研究線粒體在化療有效性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 北林大杉木種子休眠研究獲新進展
    中國園林網11月14日消息:日前,北京林業大學在杉木種子休眠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進展。為合理地人為控制種子休眠狀態提供了新思路,有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
  • ——聊一聊激素與認知的那些事
    懂得醫學知識的人可能會說,孕期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應該是激素對認知功能產生的影響。那麼,激素真的會對認知功能產生影響嗎?除了性激素外,其他激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效果?皮質醇適度、適量升高是可提高參與認知操作的大腦區域的協調性,從而增強學習動機、提高幫助改善認知。當急性應激引起皮質醇水平過高時,可造成神經元澱粉樣變及tau蛋白磷酸化,從而影響認知功能;慢性應激引起皮質醇持續性升高,造成少突膠質生成過多,髓鞘生成過度和海馬神經元減少。
  • Plant Physiol | 中山大學李陳龍團隊揭示種子休眠調控新機制
    因此,研究種子萌發與休眠調控機理在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的研究發現植物激素脫落酸 (ABA) 和赤黴素 (GA) 在控制種子休眠中共同起決定作用,種子休眠時間可能依賴於種子內部的ABA和GA的動態平衡。在種子休眠和萌發過程中,ABA主要在種子成熟過程中促進種子成熟、脫落以及維持隨後的種子休眠過程以等待合適的萌發條件,而GA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種子萌發。
  • 杉木種子休眠分子機制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北京林業大學在杉木種子休眠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有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
  • 營養所研究發現內質網應激介導血糖紊亂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肝臟中內質網應激IRE1通路介導血糖調節發生紊亂的新機制。細胞應激在營養失衡導致肥胖與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 ER)作為真核細胞中蛋白質摺疊加工與質量監控、脂類合成與分泌的重要細胞器,其穩態平衡對於維持細胞功能至關重要。
  • 研究:癌細胞在對抗化療過程中採用了類似熊冬眠的防禦機制
    對於腫瘤學家來說,了解這些癌細胞是如何休眠並隱藏多年的仍舊是個謎。資料圖有針對性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癌細胞可能會利用多種方法來達到停滯狀態,從隱藏在脂肪組織到跟免疫系統達到新的平衡。一項研究甚至還發現,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可以直接觸發某些癌細胞的休眠。
  • 「生活壓力」會影響尿酸水平?這下說明白了
    以上國內外相關研究都提示我們,血清尿酸濃度的升高可能與機體應激反應強度呈正相關。另外,一項來自日本的對照研究將113名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7.5mg/dl)和113名對照(血尿酸<7.5mg/dl)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發現,消極的工作態度、工作或其他領域的競爭壓力、壓力下的高肉食/高脂肪消費與高尿酸血症密切相關。
  • 休眠癌細胞的生命周期(Nature Reviews Cancer;IF:51.848)
    然而,並非所有的患者都對這兩個治療起反應,耐藥性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並且很多患者復發是由於休眠的癌症細胞。這些罕見的,難以捉摸的細胞在成功治療原發性腫瘤後可以早期播散並在激活復發致癌前隱藏於遠隔器官特定微環境中。儘管他們十分重要,但是我們還沒法利用從實驗模型中獲得的知識以及轉化潛在的休眠靶癌細胞來防止臨床上疾病復發。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這些變化引發了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已經證明這種應激狀態控制著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固有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TME中ER應激的常見驅動因素內質網蛋白質摺疊和修飾是一個高度調控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