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Dis:結直腸腫瘤藉助NUAK1避免氧化應激損傷

2021-01-07 生物谷

2018年4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利用氧化應激進行癌症治療最近逐漸成為一種可能的治療策略,而抗氧化防禦也是癌細胞抵抗化療和放療的重要機制。靶向抑制癌細胞的抗氧化防禦機制能夠提高癌症治療結果,但到目前為止對癌症細胞抗氧化應激防禦機制的了解仍然不是特別充分。最近來自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抗氧化防禦應答中的一個關鍵成分——NUAK1在人類結直腸癌中存在高表達並揭示了NUAK1的重要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AMPK相關激酶NUAK1是抗氧化應激應答通路的一個關鍵成分,同時還發現在結直腸癌中,癌細胞特別需要NUAK1在該信號通路中發揮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NUAK1能夠被被氧化應激激活,這種激活會促進抗氧化防禦機制中的關鍵調控因子NRF2向細胞核轉定位。NUAK1的激活能夠協調PP1β的抑制和AKT激活來抑制GSK3β依賴性的對NRF2核轉位的抑制。

研究還發現敲除NUAK1能夠抑制結直腸腫瘤的形成,NUAK1的急性清除也會誘導局部腫瘤的退化。重要的是,NUAK1表達水平在人類結直腸癌中的升高與疾病的惡性程度相關,NUAK1高表達還會降低整體生存率。

這項工作發現NUAK1是腫瘤適應性抗氧化應激應答的關鍵成員,與人類結直腸癌的惡性程度和病人的生存情況存在相關性。這些數據表明短暫抑制NUAK1破壞癌細胞的抗氧化防禦機制可能是治療結直腸癌的一個安全和有效的方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Jennifer Port, et al. Colorectal Tumors Require NUAK1 for Protection from Oxidative Stress. Cancer Discovery, DOI: 10.1158/2159-8290.CD-17-0533

相關焦點

  • 結直腸腫瘤,只能傳統手術嗎?
    依據病理類型可分為腺瘤性和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以及管狀絨毛狀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臨床常見的病理類型,也是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 腺瘤—腫瘤演變模型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的發病模式之一。從腺瘤性息肉發展至腫瘤一般需要10年。
  • 四川大學黃燦華團隊 | 從非編碼RNA與氧化應激相互調控的角度重新審視腫瘤特徵 | Molecular Biomedicine
    近年來,非編碼RNA的異常表達已被證實與多種腫瘤的發生、轉移和耐藥等過程密切相關。其中,miRNA和lncRNA可通過與DNA、RNA或蛋白質結合或編碼小肽來調節大多數腫瘤特徵,使得其有望成為腫瘤診斷和治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2]。持續的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是腫瘤的顯著特徵之一,貫穿腫瘤發展的全過程[3]。
  • 氧化損傷生物標記物如何檢測氧化應激?
    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體內氧化與抗氧化作用失衡的一種狀態,傾向於氧化,導致中性粒細胞炎性浸潤,蛋白酶分泌增加,產生大量氧化中間產物。氧化應激是由自由基在體內產生的一種負面作用,並被認為是導致衰老和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 科學家繪製正常結直腸上皮細胞體細胞突變圖譜
    科學家繪製正常結直腸上皮細胞體細胞突變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4 15:24:38 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Michael R. Stratton小組繪製了正常結直腸上皮細胞的體細胞突變圖譜。
  • 使用電子鼻嗅出結直腸腫瘤
    該文章來自NEJM期刊薈萃(NEJM Journal Watch)Sniffing Out Colorectal Neoplasms嗅出結直腸腫瘤在這項原理驗證研究中,荷蘭研究者評估了檢測呼出氣中VOC模式的電子鼻可否用作篩查結直腸癌和晚期腺瘤的無創工具。在推導、驗證和最終開發疾病特異性模型的過程中,研究者共分析了511例患者的呼出氣樣本,這些患者未患炎性腸病,並且在結腸鏡檢查前無惡性腫瘤病史。
  • Cancer Res.:DNA應激和p53影響腫瘤細胞TOLL樣受體表達
    6月6日,Cancer Research在線報導,腫瘤細胞中DNA應激和p53狀態可差異性影響TOLL樣受體固有免疫家族的表達。轉錄因子p53調節包括TOLL樣受體(TLR)在內的固有免疫相關基因的表達。這提示p53也調節人類免疫反應。TLR家族構成識別病原相關的分子模式(PAMPs)的細胞膜糖蛋白,介導固有免疫反應。
  • 北京醫師協會2020結直腸腫瘤論壇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召開
    2020年11月20-21日,由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胃腸外科承辦的北京醫師協會2020結直腸腫瘤論壇暨北京西部醫學結直腸腫瘤論壇在我院召開。石景山區衛健委副主任吳麗萍,北京醫師協會副會長、我院院長顧晉,我院黨委書記向平超等領導班子成員出席大會並致辭。
  • 老人患結直腸巨大型腫瘤不願開刀,消化內鏡醫生團隊13小時成功...
    這個讓張阿姨腹瀉3年的巨大直腸腫瘤終於被消化內科消化內鏡多學科團隊成功「拿掉」,更重要的是老人免去了她所不願的開刀之苦。巨大腫瘤讓醫生直言「奇特」張阿姨來自貴州省,3年前,她開始出現反覆腹瀉症狀,後來查出直腸巨大腺瘤。不願意開刀的她輾轉求醫,當地醫生建議她到廣西找消化內鏡醫生試試。
  • Cell Dis:線粒體與核內基因交流 藉助表觀遺傳途徑促進腫瘤進展
    在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Discovery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線粒體藉助一個新機制影響細胞核內與腫瘤進展相關的基因表達。參與該機制的一種蛋白能夠響應線粒體氧化或代謝應激,進而影響表觀遺傳過程。利用化合物阻斷這種相互作用,就可以降低癌基因的表達。
  • 通過對人類結直腸組織基因表達分析找出和確認一個潛在的組織質量...
    摘要:在包括腫瘤學在內的許多醫學專業中,相關研究已經發現了許多滿足個體化治療需求的生物標誌物。要正確理解這些研究,首先需要保證用於研究的組織樣本有較高的質量。組織樣本的質量可通過基因表達水平的變化來檢測,它受到包括樣品分析前條件、缺血效應、以及手術收集方法本身在內的各種因素的影響。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此外,缺氧限制了氧依賴性內質網局部氧化還原酶ERO1α的功能,這是形成二硫鍵和蛋白質摺疊所必需的。營養:與正常能量需求相比,代謝應激以營養供應不足或過量為特徵,很容易破壞內質網的穩態。葡萄糖和穀氨醯胺的有效性與內質網應激密切相關。活性氧:內質網中的蛋白質摺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這個細胞器的氧化還原狀態。
  • 生命學院胡穎課題組在腫瘤細胞調控氧化應激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
    哈工大報訊(王計/文)我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胡穎教授研究團隊在腫瘤細胞調控氧化應激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人類細胞不可避免地暴露於來自於外界(如UV)以及細胞內有氧代謝所產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少量ROS是調控細胞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信號分子,高水平ROS則會作用於細胞內包括DNA在內的生物大分子,致其損傷,破壞其功能,成為腫瘤發生的重要推動力。研究表明,腫瘤內ROS的水平一般高於同一組織來源的正常對照。
  • 如何減少仔豬的氧化應激
    科學家們認為,答案是存在於氧化應激和發生相關的炎症過程。最近在中國和德國的研究結果表明,當仔豬飼餵含有高質量、易消化的大豆蛋白的教槽料時,其氧化應激水平較低,暗示在仔豬飼料中可以減少維生素 E 的添加量。德國的研究也報告了炎症狀態的改善情況。而且,正如以往研究所記載的,提供大豆蛋白的仔豬的生長得到了改善。
  • Cancer Res:缺乏抑癌基因的情況下氧化應激會促使癌症進展
    2018年5月28日訊 / 生物谷BIOON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科學研究所(CSI Singapore)的研究人員發現RUNX3(許多腫瘤中缺失的一個抑癌基因)是癌細胞中對抗氧化應激的障礙,結果就是不表達這個基因的癌細胞對氧化應激更敏感,導致細胞基因改變以及發展出癌症特性。
  • 郗彥鳳教授專訪丨結直腸檢測新靶標—微衛星不穩定(MSI)的中國數據總結
    ., 散發性結直腸癌微衛生不穩定性與 hMSH3 和 hMSH6 基因突變的研究. 武警醫學,2001.12(7):p.392.2. 程蕾 et al., 結直腸腺瘤中的微衛星不穩定性類型.3. 李欣 et al., 具有家背景大腸癌微衛星不穩定性研究.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08.37(3):p.408-410.4.
  • 要面子還是要健康,體檢時的結直腸指檢做不做?
    提到體檢,相較於抽血、血壓等檢查,最令人尷尬的當屬結直腸指檢了,有不少人直接略過了這一項。指檢究竟值不值得我們定期做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賈小強介紹,相比於腸鏡等複雜有創的檢查,直腸指檢是發現多種疾病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
  • Cancer Cell:與惡魔共舞的活性氧自由基
    在最新一期的《Cancer cell》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中,Harris和他的同事們,通過增加普通細胞內的氧自由基應激壓力,發現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產生和腫瘤的發展。因此,有策略地針對細胞內的抗氧化自由基系統,可以為癌症治療提供新的方向。低濃度的活性氧自由基可以改變部分蛋白的結構。
  • Cancer Res:香港中文大學發現促進結直腸癌發生的重要分子
    2018年1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基因擴增是細胞內染色體上特定基因拷貝數大量增加的現象,是癌症的一個重要特徵,在結直腸癌裡非常常見。之前對結直腸癌臨床樣本進行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曾發現RNF6基因存在擴增,其表達產物RNF6蛋白是一個含有RING結構域的E3泛素連接酶。但RNF6蛋白是否在結直腸癌發生過程中發揮作用仍不清楚。
  • 氫氣抗心肺復甦後氧化應激【來自日本的臨床研究】
    心肺復甦後由於心臟和腦存在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損傷,會導致心臟和腦功能紊亂。組織典型改變時活性氧大量產生,氧化應激損傷和炎症反應是其核心病理過程。全身組織缺血再灌注帶來的典型炎症反應,多種炎症因子如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TNF) -α等明顯升高。目標溫度管理是唯一明確可改善心臟驟停後腦損傷的臨床療法。其神經保護機制包括控制氧化應激和抗炎效果。
  • 氫氣改善運動性氧化損傷研究進展【2020年綜述】
    已有研究發現氫氣可通過選擇性 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方式,對氧化應激相關疾病和運動性氧化應激損傷有明顯的防治作用,具有廣闊 的應用價值,有望成為改善運動性氧化應激損傷的理想抗氧化劑。本文從氫氣作用的可能機制、在運動領 域的應用及常用補充方式等方面進行闡述,為後續開展氫氣在運動醫學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