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DNA應激和p53影響腫瘤細胞TOLL樣受體表達

2020-11-25 生物谷

6月6日,Cancer Research在線報導,腫瘤細胞中DNA應激和p53狀態可差異性影響TOLL樣受體固有免疫家族的表達。

轉錄因子p53調節包括TOLL樣受體(TLR)在內的固有免疫相關基因的表達。這提示p53也調節人類免疫反應。TLR家族構成識別病原相關的分子模式(PAMPs)的細胞膜糖蛋白,介導固有免疫反應。TLR激動劑已被用於腫瘤治療的佐劑。

研究證實,阿黴素、5氟尿嘧啶、紫外線以及電離輻射均可以細胞系和損傷特異性的方式引起TLR表達的改變。特別是,治療誘導的TLR表達改變可造成其下遊細胞因子對相應配體刺激的反應性表達上升。刺激TLR表達的DNA應激壓力效應主要由p53介導。P53的幾個癌相關突變顯著改變TLR基因表達。在所有檢測過的細胞系中,TLR3的誘導表達是p53依賴性的,而TLR9則較少依賴p53的狀態。此外,所檢測的10個固有免疫TLR基因家族成員的可誘導性呈現差異性。

這些發現證實,基於TLR的腫瘤治療所應該考慮到p53狀態、染色體應激和每類TLR分子的反應性等背景因素。(生物谷bioon.com)

 

The human TLR innate immune gene family is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d by DNA stress and p53 status in cancer cells

Maria Shatz1, Daniel Menendez2, and Michael A Resnick3,*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p53 regulates genes associated with a wide range of functions, including the Toll-like receptor (TLR) set of innate immunity genes, suggesting that p53 also modulates the human immune response. The TLR family comprises membrane glycoproteins that recognize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 and mediate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and TLR agonists are being used as adjuvants in cancer treatments.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doxorubicin, 5-fluorouracil, and UV and ionizing radiation elicit changes in TLR expression that are cell line- and damage-specific. Specifically, treatment-induced expression changes led to increased downstream cytoki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ligand stimulation. The effect of DNA stressors on TLR expression was mainly mediated by p53, and several p53 cancer-associated mutants dramatically altered the pattern of TLR gene expression. In all cell lines tested, TLR3 induction was p53-dependent, while induction of TLR9, the most stress-responsive family member, was less dependent on status of p53. In addition, each of the 10 members of the innate immune TLR gene family tested was differentially inducible. Our findings therefore demonstrate that the matrix of p53 status, chromosome stress, and responsiveness of individual TLR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LR-based cancer therapies.

相關焦點

  • Cancer Cell:新抑制劑幫助恢復p53腫瘤抑制因子功能治癌症
    2016年1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研究亮點: 研究人員設計的多肽ReACp53能夠阻止p53在細胞內的異常聚集 ReACp53能夠恢復p53靶基因的轉錄並重建細胞凋亡過程 ReACp53能夠阻止存在p53異常聚集的腫瘤的進展並使腫瘤縮小
  • 【AbMole科研】toll樣受體4在M1巨噬細胞極化中起關鍵作用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toll樣受體4在晚期糖基化終產物誘導的M1巨噬細胞極化中起關鍵作用 本研究旨在研究toll樣受體4 (TLR4)在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誘導巨噬細胞向M1方向極化中的作用。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分離的初代巨噬細胞以0、2.5、5和10 mmol/L的濃度暴露於製備的培養基中。
  • NCB|泛素化修飾在維持p53腫瘤抑制功能上的重要性
    核受體共激活因子ASC1作為第二個被鑑定的UFMylation修飾靶蛋白,其UFMylation修飾能夠招募轉錄因子p300和SRC1一起結合到雌激素受體ERα下遊靶基因的啟動子上,促進ERα介導的腫瘤形成【5】。
  • 「AbMole科研」toll樣受體4在M1巨噬細胞極化中起關鍵作用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toll樣受體4在晚期糖基化終產物誘導的M1巨噬細胞極化中起關鍵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toll樣受體4 (TLR4)在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誘導巨噬細胞向M1方向極化中的作用。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分離的初代巨噬細胞以0、2.5、5和10 mmol/L的濃度暴露於製備的培養基中。巨噬細胞還暴露於過氧化氫(H2O2)中,以提供外源性活性氧(ROS)。
  • B肝Toll樣受體亞家族和相關機制介紹
    曾經介紹了全球擬應用於開發B肝治療新藥靶點之一:Toll樣受體激動劑,如TLR3、7、8和9,怎樣理解這些Toll樣受體激動劑在B肝治療方向的潛在開發價值和作用機制呢?小番健康認為,若要詳細介紹這些,必須先認識一下B肝病毒感染和宿主天然免疫之間的聯繫。
  • 抑制癌細胞的p53基因
    有研究表明,將外源野生型p53導入小鼠體內,使p53在小鼠體內高表達後明顯提高了小鼠的腫瘤的耐受性,在抗癌的同時小鼠也並沒有出現早衰和壽命縮短的情況,這些表明過量表達的p53在受到正常調控的背景下細胞不會導致早衰的發生;突變型p53則具有完全相反的效用,而並不是功能的完全喪失,它會持續刺激細胞快速進入細胞周期,不斷分裂增殖,且突變型p53會阻止細胞執行程序性死亡,進入永生化狀態,最終發展成腫瘤,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癌基因
  • Cancer Res.:受體酪氨酸激酶EphB3在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
    肺癌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全世界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類型,五年生存率僅為15%。因此,研究肺癌的意義十分重大。Eph激酶作為最大的受體酪氨酸激酶家族,在早期發育和成年期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胃癌細胞增殖與相關基因的表達
    ras基因參與對細胞增殖的調控,p21蛋白在腸化、不典型增生的胃黏膜上皮中均有陽性表達,提示ras基因的激活與細胞增長、增殖有關,特別是h-ras基因與胃癌關係較為密切,其所編碼的蛋白質rasp21具有調節細胞生長和生化的功能,它的異常表達對細胞惡變和胃癌的惡性表型起著重要的作用。
  • 生命學院胡穎課題組在腫瘤細胞調控氧化應激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
    哈工大報訊(王計/文)我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胡穎教授研究團隊在腫瘤細胞調控氧化應激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於10月12日以長文(Article)的形式發表於腫瘤學頂級專業期刊《腫瘤細胞》(Cancer Cell)(Cell子刊,影響因子:27.407),論文題目為《iASPP作為一種抗氧化因子通過與Nrf2競爭結合Keap1的方式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和耐藥》,文章通訊作者為胡穎,該團隊博士生葛文杰和趙坤明為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王星文、碩士生李華一等完成了該項目的部分實驗內容,我校為第一通訊單位。
  • 【盤點】腫瘤抑制因子p53亮點研究一覽
    它們比較具有和不具有p53基因的Ras-轉化細胞,觀察到表達p53基因的Ras-轉化細胞侵襲和黏著斑(focal adhesions) 的形成被抑制。研究人員發現p53通過啟動一連串的事件,最終防止偽足的形成(偽足是細胞膜隆起、刺激細胞運動和侵襲),限制了癌細胞侵襲。
  • 髓樣抑制細胞(MDSC)綜述
    但是,在癌症中,髓樣細胞會大量轉化為新的主細胞-腫瘤細胞。髓樣抑制細胞(MDSC)代表了這一過程。這些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密切相關。MDSC在健康個體中不處於穩定狀態,並出現在與慢性炎症或壓力相關的癌症和病理狀況中。這些細胞已成為導致腫瘤進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大量證據支持MDSC在癌症的免疫抑制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它們在腫瘤血管生成,耐藥性和促進腫瘤轉移中的重要作用。
  • Cancer Res:蛋白ROR1調控乳腺癌細胞上皮間質轉化
    2013年6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穆爾斯癌症中心研究人員最新證實在早期發育過程中胚胎細胞表達的一種蛋白,在許多不同類型的癌症中也存在,並且該蛋白作為一個「開關」調節癌細胞的擴散、轉移,研究結論發表在2013年6月15日的Cancer Research雜誌上。
  • Nature:揭示p53缺乏促進頭頸癌招募神經元促進癌症生長和進展機制
    通過破解啟動神經元侵襲腫瘤(一種已知的患者預後不良的標誌物)的機制,他們發現了可能阻止這一過程的途徑,包括使用通常用於治療血壓和心律不齊的藥物。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2月12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Loss of p53 drives neuron reprogramming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腫瘤細胞ER應激對腫瘤免疫微環境的調節大量研究表明,腫瘤細胞內在的ER應激反應可以通過改變共存於TME中的免疫細胞的功能來影響腫瘤進展。早期研究表明,ER應激的誘導和UPR的激活可能通過XBP1s和ATF6過度表達抑制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I類(MHC-I)分子的表面表達。腫瘤細胞ER應激反應被認為可以改變自然殺傷細胞(NK)介導的腫瘤識別。
  • Cancer Research:中南大學腫瘤研究所等發表p53新發現
    LKB1基因是一種重要的抑癌基因,之前的研究證明LKB1與p53關係密切:LKB1可以激活p53靶基因p21/WAF1,近期來自美國賓州Wistar研究所(Wistar  Institute)基因表達與調控計劃組,以及中國湖南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腫瘤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了LKB1是否是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因子
  • p53通過調控OPG影響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以及腫瘤相關骨骼的重塑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p53通過調控osteoprotegerin(OPG)影響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以及骨密度的新機制,提出了間充質幹細胞參與腫瘤相關骨骼重塑的嶄新調控方式。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存在於多種組織內的成體幹細胞。
  • Nature:揭示α-酮戊二酸是p53介導的腫瘤抑制的效應因子
    2019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腫瘤抑制基因TP53(編碼蛋白p53)在大多數人類癌症中以及在70%以上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中發生突變。野生型p53在細胞應激反應中積累,並調節基因表達以改變細胞命運和阻止腫瘤產生。
  • Nature子刊:p53突變腫瘤的3個關鍵靶點
    癌症的發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涉及多個基因和信號通路。在多種人類癌症中,最常見的遺傳改變是TP53突變和PI3K/AKT通路的激活。TP53突變會導致TAp63(p53家族成員)的抑制,TAp63是重要的腫瘤和轉移抑制因子,缺乏TAp63的小鼠會形成高度轉移性腫瘤。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自噬在腫瘤微環境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CAF)通過與腫瘤細胞結合而誘導自噬,這導致CAF的胺基酸產生增加,而後以旁分泌的方式提供給腫瘤細胞以維持其生長。影響腫瘤代謝調節的兩個重要因素是它們的微環境和與脈管系統的距離。首先,惡性細胞(CSC和非CSC)具有非凡的能力,可用鄰近細胞提供的補充代謝活性營養來促進其代謝,從而增強腫瘤細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