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癌方向的醫學博士
香港大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原稱香港大學醫學院),為一所坐落於香港島的醫科學院。其校址離大學本部有數公裡之遠,鄰近作為其教學及研究基地的香港瑪麗醫院。學院現提供醫學、中醫學、護理學、藥學及其他生物醫學科學的教育與研究項目。
-
Oncogene:抑癌基因逆襲了 或促進結直腸癌擴散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密蘇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可以抑制多種癌症生長和擴散的基因或許可以促進某些結直腸癌的生長和擴散
-
頂級期刊發文,香港中文大學科學家發現腸道微生物導致結直腸癌的直接證據! | 科學大發現
CRC患者糞便移植導致增加的細胞因子 這項研究提供了結直腸癌患者腸道微生物可促進癌症發展的直接證據。與之前針對個別菌種的類似研究相比,研究人員考慮到了不同菌之間的相互作用,以一個整體來研究了它們對結直腸癌發生和發展的影響。
-
NOTCH信號通路促進結直腸癌轉移
NOTCH信號通路促進結直腸癌轉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7 12:29:42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Owen J.
-
Cancer Res:科學家揭示結腸癌發生及轉移的分子機制
2018年9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盧森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一種負責癌細胞擴散以及結腸癌患者癌症轉移發生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有效抑制腫瘤生長的新型療法。
-
JBC:靶向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為治療結直腸癌提供新靶點
2018年5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1A在多種腫瘤中存在過表達能夠促進癌症進展。之前研究表明JMJD1A能夠促進結直腸癌進展,但是該分子在結直腸癌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完全了解。
-
circRNA的m6A甲基化修飾促進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新機制
CircRNA是mRNA剪切過程中反向剪切形成的單鏈閉合環形RNA,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作為疾病的生物標誌物,在臨床診斷和治療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早期已有報導m6A修飾廣泛存在於circRNA且呈現細胞特異性1。但m6A修飾對circRNA分子自身的影響與調控機制及其在惡性腫瘤進展中的生物學意義目前並不清楚。
-
結直腸癌患者必讀,接受靶向治療前需要檢測這些靶點
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已經成為結直腸癌個體化治療和綜合治療的一線方案,為結直腸癌患者帶來更高的生存獲益。目前針對結直腸癌靶向治療的藥物主要為抗EGFR單抗(西妥昔單抗和帕尼單抗)。多項研究證明,抗EGFR單抗靶向藥物的療效與RAS和BRAF基因類型密切相關。具體這些藥物的療效與不同基因突變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小編為您一一道來。
-
45歲,結直腸癌篩查年齡要提前了
David Karsenti博士補充說:「無論篩查類型如何,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結直腸癌篩查應從45歲開始。這將有助於促進年輕人早期檢測結直腸癌,也可以診斷和安全清除可能癌變的息肉。」2.篩查方法(1) FOBTFOBT是結直腸癌無創篩查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方法為愈創木脂法和免疫化學法。
-
Gut:揭示RALY調控線粒體代謝促進結直腸癌進展的作用與機制
能量代謝紊亂是腫瘤細胞的一個顯著特徵,在腫瘤細胞增殖、血管生成、侵襲和轉移過程中起重要作用。via mediating miRNA processing in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論文【3】。
-
你知道嗎,結直腸癌需要檢測哪些基因?
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浸潤、轉移是一系列分子基因參與、多步驟調控的極其複雜的機制,此過程常與細胞失控性增殖、逃脫凋亡有關,涉及原癌基因激活(常見有為C-myc基因、Ras基因及EGFR等)、錯配修復基因突變(HMSHI、HLH1、PMS1、PMS2、GTBP)、抑癌基因失活(常見的有p53基因、DCC基因、APC基因等)以及一些危險修飾基因(如COX-2、CD44
-
譜系依賴性基因表達程序影響結直腸癌的免疫圖譜
譜系依賴性基因表達程序影響結直腸癌的免疫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7 14:37:38 韓國三星基因組研究所Woong-Yang Park和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
-
Cancer Cell | 付衛課題組與湯富酬課題組合作揭示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遺傳變異
湯富酬課題組合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腫瘤細胞》(Cancer Cell)上在線發表題為「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揭示結直腸癌由此提示,發生基因組拷貝數變異的成纖維細胞存在克隆擴增。這說明,腫瘤微環境細胞不是簡單地接受腫瘤細胞的「誘導」而被動地參與腫瘤發生過程,而是已經發生不可逆的、永久的遺傳變異,因而很可能主動地促進了腫瘤發生。
-
KRAS與BRAF,轉移性結直腸癌生存面對的兩座大山
RAS基因是最為重要的癌基因之一,在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中,大約50%的患者具有RAS基因突變,而CRC患者接受抗EGFR分子靶向藥物如西妥昔單抗、帕妥珠單抗的療效與RAS基因的突變狀態密切相關,僅野生型患者才能從抗EGFR治療中獲益。
-
湯富酬/付衛合作揭示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遺傳變異
並在此基礎上系統地研究了腫瘤微環境以及正常組織中免疫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中基因組拷貝數變異的發生頻率和特徵,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發生基因組拷貝數變異的成纖維細胞存在特異性克隆擴張現象;同時,通過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分析發現了5個腫瘤微環境中成纖維細胞特異性表達的腫瘤標誌物,均與結直腸癌預後密切相關
-
Gastroenterology:科學家有望開發出一種治療結直腸癌的新方法
,前列腺素E2(PGE2,Prostaglandin E2)或能通過一種名為MIR675的microRNA來促進結直腸癌的轉移;研究者發現,相比未治療的小鼠而言,利用PGE2治療的結直腸癌臨床前模型小鼠會在肺臟和肝臟出現更多的轉移性病灶;臨床前研究證據表明,靶向作用microRNA或能帶來一定的治療潛力。
-
2020結直腸癌免疫療法大盤點
近年來,免疫療法在腫瘤領域突飛猛進的發展為結直腸癌的治療打開了新思路,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也成為研究熱點。 前期研究發現,結直腸癌基因分型對免疫治療效果有很大影響,大腸癌免疫治療主要獲益人群是基因錯配修復(dMMR)或微衛星高度不穩定型(MSI-H)的患者,而這部分患者只佔結直腸癌整體人群的5%左右。因此,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仍需更多探索和突破,來使更多患者受益。
-
熱點|結直腸癌預後,腫瘤間質將與TNM相輔相成
腫瘤間質成分在結直腸癌中的研究現狀及進展 [J/CD] .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誌,2020,09 (05): 447-452.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0.05.003摘要結直腸癌(CRC)是全球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逐年增高。
-
新發現!營養過多攝入可能會促進腸癌發生
的文章,該研究發現絲氨酸合成通路可以被ILF3過度激活,從而為細胞提供能量供給、核苷酸合成原料以及還原力,抑制氧化應激,促進腫瘤細胞惡性生長。該研究首次揭示了mRNA結合蛋白ILF3在維持結直腸癌細胞內的絲氨酸代謝的功能,促進結直腸癌惡性進展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及調控機制;同時通過體內外實驗證明ILF3可以作為結直腸癌新的預後預測標誌物和潛在的治療靶點,其抑制劑具有潛在的藥物開發價值,並且已經申請中國專利。李孟鴻課題組團隊通過上遊分析,該基因可能是導致腸癌一線藥物西妥昔單抗耐藥的因素。
-
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揭示結直腸癌相關菌群的階段特異性
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揭示結直腸癌相關菌群的階段特異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11 16:13:03 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揭示結直腸癌相關腸道菌群的階段特異性,這一成果由東京工業大學Takuji Yamada研究團隊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