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量子革命主導權爭奪日趨激化,中美走在前列

2020-09-23 保福科技園

本文共1104字,閱讀約需2分鐘

圍繞以量子計算機為代表的量子技術,全球的主導權爭奪日趨激化。在顯示國家基礎研究實力的論文數量上,中國超越美國躍居首位。繼半導體技術支撐的數字社會之後,量子技術拉動21世紀革新的可能性加強。新時代的勢力格局還將對產業競爭力和安全保障產生影響。日本在這方面行動遲緩,存在掉隊的風險。

量子技術是基於量子力學理論的新一代科技。蘊含著給計算機、密碼和傳感器技術帶來革新的可能性。在新冠危機之下中美為了儘早引進量子技術而展開激烈競爭。

美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領跑,該領域的研究論文數量(2014~2018年)為1948篇,排在世界第1位。中國為1495篇,排在第2位。其次是德國、英國和日本。據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出資的Astamuse統計,從可視為應用開發能力的專利申請數(2001~2018年)來看,美國(1852件)多於中國(1354件)。

在有關安全保障的量子密碼相關領域,中國佔據優勢。論文數量為2169篇,達到美國(1051篇)的約2倍。中國運用人造衛星和北京-上海間的通信網,加快引入防止信息洩露的技術。在包括傳感器在內的整體論文數量上,中國也排在首位。

焦急的美國白宮8月宣布,投入超過6億美元在美國能源部旗下設置5個研究中心。白宮強調,「為了讓美國在未來的產業中掌握主導權而採取有力行動」。美國量子技術諮詢委員會中有谷歌和IBM的相關人士加入,與民營企業攜手擴大投資。

IBM於7月舉行的量子計算機「線上夏令營」有來自全球的約4000名學生參加。美國政府和民間還攜手推進人才培養。

各國之所以積極採取行動,是因為認識到量子技術會對產業競爭力和安全保障產生影響。繼改變20世紀的半導體和雷射的革新之後,「量子革命」被認為正在推進。2019年穀歌宣布,利用量子計算機,以比超級計算機快約15億倍的速度解決了問題。

谷歌的量子計算機和該公司CEO皮查伊

強大的計算能力將為過去較為困難的材料、藥品、金融產品的開發和人工智慧(AI)的利用開拓道路。據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預測,到全面引進時,量子計算機的全球經濟效益最多將達到8500億美元。

初期的計算機以真空管制成,後來隨著電晶體的問世和半導體的進化,構建了數字社會。如果走上同樣的道路,最早熟練掌握量子技術的國家將走向全新的階段。

量子技術的開發競爭將在今後全面啟動。現在主流的量子計算機結構複雜,技術課題較多。如果能跨越障礙,將能掌握主導權。在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等將提高研究能力。在結合軟體和硬體的綜合競爭的背景下,日本掉隊的隱憂加強。

本文轉自日經新聞

如果喜歡本文,請點讚,關注轉發哦,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最大動力!

想看更多科技資訊,住最壕的房子,租最in的辦公樓,歡迎微信微博關注「保福科技園」

相關焦點

  • 英媒:中美競爭熱點研究領域主導權
    來源:環球時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8月27日文章,原題:美國和中國在熱點研究領域爭奪主導權科學突破常常被大國用來向世界其他國家進行宣示。根據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對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具有共同主題的論文的分析,過去5年在該資料庫中的14個領域「研究前沿」裡,美國和中國佔據主導地位。
  • 智庫動態|中國數字經濟走向世界的隱憂,缺主導權和話語權
    在世界數字經濟競爭格局中,中美兩國是世界數字經濟規模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數字經濟佔到其GDP總量的三分之二,數字經濟規模全球第一,中國保持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地位,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佔GDP比重達36.2%,歐盟排在第三,美中歐是世界數字經濟發展的三大巨頭。全球產業鏈的數位化格局也是呈現出美國、中國和歐盟三足鼎立的空間布局。
  • 中國探測火星為爭奪太空主導權?中方:說法不符事實
    中國探測火星是為爭奪太空主導權?中方:這種說法不符合事實中新社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人類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一事答問時說。當日有記者援引部分外媒觀點說,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
  • 爭奪太空主導權?外交部:中國航天事業完全用於和平目的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朱超)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有關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了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爭奪的說法不符合事實,中國的航天事業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中方願同世界各國開展航天領域國際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汪文斌說,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成功發射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自主火星探測之旅。
  • 美日單方面籤署「探月協議」,準備爭奪太空主導權,我國怎麼辦?
    美日單方面籤署「探月協議」,準備爭奪太空主導權,我國怎麼辦? 據報導,前不久,美國和日本聯合籤署了《探月聯合宣言》,準備在今後的月球探索項目上,美國和日本展開合作,並且日本的太空人,也將有機會和美國的太空人一起,在NASA重返月球的時候,也登上月球。此外,這項計劃的籤署也代表著美國和日本要聯合起來,一起去和其它國家爭奪太空開發的主導權。
  • 中國探測火星為爭奪太空主導權?中方:說法不符事實
    在7月24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昨天發射升空,有外媒認為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了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你對此有何回應?至於一些媒體認為中方有關航天活動是為了搶奪太空主導權,這種解讀並不正確。科學技術的進步本來就應該服務於全人類的和平與共同進步。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人類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用於和平目的。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世界經濟最重要的事件,當前的中美博弈表明,中國的現代化趕超模式非常有效。2。美國高科技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而非研發的模式,將拖累美技術進步速度,削弱其競爭優勢。3。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
  • 爭奪基礎架構主導權,AI 新一輪戰爭將打響?
    因此,在這場爭奪人工智慧基礎架構主導權的戰爭中,無論誰最終勝出,Applied Materials都將贏得勝利。Dickerson的大部分觀點與人們普遍接受的觀點是相反的,即半導體產業會受到「繁榮-蕭條」周期的影響,高度依賴於市場的供給和需求。這位執行長表示,過去7年,整個行業的波動性都有所下降,而移動端領導地位的「戰爭」增加了對表現最佳晶片的需求。
  • 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是為爭奪太空主導權?外交部回應:中國航天事業完全用於和平目的
    每經編輯:張喜威「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7月24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昨天發射升空,有外媒認為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了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你對此有何回應?汪文斌:這種說法不符合事實。昨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自主火星探測之旅。
  • 中國躋身火星探測為爭奪太空主導權?汪文斌:宇宙廣袤無邊,容得下各國共同探索
    7月24日,有記者就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一事提問稱,有外媒認為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了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請問您對此有何回應?「至於一些媒體認為中方有關的航天活動是為了搶奪太空的主導權,這樣一種解讀並不正確。」他說,科學技術的進步本來就應該服務於全人類的和平與共同的進步,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人類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用於和平目的。正如中國國家航天局負責人介紹的那樣,中方探測和研究火星的出發點是為了提高人類對宇宙的科學認知,擴展和延伸人類的活動空間,推動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 學者:中美兩極格局或2020年定型 中國需要盟友
    【環球時報記者 胡錦洋】編者按:卡梅倫走了,特雷莎·梅來了。一場公投帶來的政壇劇變沒把獲勝的英國「脫歐派」領袖推上首相寶座,但「脫歐」大戲仍在一步步展開。「脫歐」後的英國會分裂嗎?英國退出對歐盟的未來是何徵兆?對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 中國又一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解決全球大難題!
    令人驕傲的是,在這領域中國成功地走在了世界前列。自從我國開展量子學的研究後,早在2004年便領先世界實現了實時語音量子保密通信,此後又成功實現超100千米光纖量子通信試驗,如今更是發射了全球唯一的量子通信衛星,為未來量子通信網絡的全球化建立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 中美日太空探索:各自精彩 引領全球
    中文導報 一周話題作者:楊文凱最近,人類的航天開發和太空探索迎來新一波熱潮,其中尤以中美日三國各自精彩,引領全球。中國探月工程於2004年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圓滿完成了前兩步。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有望實現最後一步「回」。
  • 全球數字經濟版圖:中美已是兩極 歐盟靠什麼贏?
    而最為醒目的莫過於美國和中國,按照該報吿的說法,全球數碼財富高度集中於中美的商業平臺。 並且,美國和中國佔所有與區塊鏈技術相關專利的75%,佔全球物聯網(IoT)支出的50%,佔雲計算市場的75%以上,佔全球70家最大數碼平臺公司市值的90%以上。全球市值最大的20家數碼企業中,有40%擁有基於平臺的商業模式。
  • 仲晶 | 太空戰略競爭與博弈日趨激烈
    世界強國都非常重視太空力量的發展,太空戰略競爭和戰略博弈日趨激烈,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仲晶教授認為,太空戰略的競爭結果將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當前,某些國家藉口空間脆弱性並樹立「假想敵」,大力發展太空軍事力量,旨在控制太空和獲取太空主導權。這股潛藏的暗流將給太空安全蒙上陰影,如何確保太空安全已經成為新時代國際社會爭論的熱點。
  • 《巨齒鯊》全球票房破五億美元 中美合拍如何取得市場成功
    2018年8月10日北美、中國內地同步上映的中美合拍片《巨齒鯊》,全球票房在9月20日正式突破5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真人中美合拍片。其中,中國內地的10.5億票房,與北美票房1.37億美金(約合人民幣9.42億)相差較小,可見這部影片在中美兩國市場,乃至全球其他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觀眾認可,並沒有像其他的真人合拍片,在其中一個市場取得不錯成績,在另一個市場水土不服。
  • 日媒:中美正引領世界量子革命
    來源:參考消息網《日本經濟新聞》9月19日發表題為《美中主導量子革命》的文章稱,全球圍繞以量子計算機為代表的量子技術的霸權爭奪戰愈發激烈。在彰顯國家基礎科研實力的論文數量方面,中國力壓美國拔得頭籌。在量子計算機方面先行一步的美國2014年到2018年共發表該領域研究論文1948篇,高居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中國也有1495篇。而日本Astamuse公司的統計顯示,2001到2008年間,在被視為應用研發能力評估指標的專利申請數量方面,美國1852件,中國1354件。另一方面,中國在與安全保障相關的量子密碼相關領域佔據優勢。
  • 5G尚未落幕,中美又開始爭6G了,全球第一顆6G衛星發射成功
    說起5G,相信大家還是比較陌生的,畢竟5G現如今剛剛出現沒多久,還沒有得到普及,所以大家還不是非常的熟悉,但5G尚未落幕,中美之間就又開始進行6G的爭奪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是因為每一個國家都非常注重通訊技術的研發,而且需要發布一代預研一代,其實在4G剛剛出現的時候,各個運營商就已經開始研發5G了,現如今也是一樣的情況!
  • 以中國創新自信擁抱「新量子革命」
    在量子理論誕生120周年之際,在「第二次量子革命」逐漸揭幕的今天,日益走近世界科技舞臺中央的中國,有能力更有自信為人類量子科技作出更大貢獻。量子力學理論發軔於1900年,隨後引發的「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出半導體、雷射、計算機等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成果。進入新世紀以來,量子領域新發現、新理論、新技術密集湧現,預示著「第二次量子革命」已進入加速期、起跑期。
  • 利用潮汐發電日趨成熟,已進入實用階段
    利用潮汐發電日趨成熟,已進入實用階段。2021潮汐發電市場現狀如何 潮汐發電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潮汐發電與普通水力發電原理類似,通過出水庫,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在水庫內,以勢能的形式保存,然後,在落潮時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潮汐能是一種潔淨無汙染、蘊藏量豐富的可再生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