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國氣象局監測:拉尼娜事件即將生成

2020-11-26 央視網
進入[新聞30分]>>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

    最新的監測發現,目前赤道、太平洋中東部已進入拉尼娜狀態,可能持續進而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這將使我國北方地區秋汛期的降水明顯偏多,並可能在冬天造成嚴寒和凍害。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任福民:拉尼娜事件是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非常大的範圍的海水變冷,當變冷的狀態非常強,比常年偏冷0.5度以上,即可以稱為進入了拉尼娜狀態。中國氣象局氣候中心監測到在中東太平洋,海平面總體平均氣溫比常偏冷0.6度,有些地區更冷,這表明已經進入了拉尼娜狀態。預計這種偏冷的狀態持續。

    從1951年以來,歷史上共有十一次拉尼娜事件發生。統計分析表明,拉尼娜事件發生當年秋季,我國北方降水可能偏多。例如:1962、1967、1974、1984、1995年下半年都發生了拉尼娜事件,秋季我國黃河流域降水偏多,其中黃河中遊部分地區降水比常年同期異常偏多5成。氣象部門建議,有關部門及早採取措施預防秋汛。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任福民:二是冬季氣溫的影響,可能較常偏冷,主要影響東部地區,對於冬季來說,就是南方的越冬作物,遇到這種階段性的低溫可能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凍害,對農作物的危脅會較大,提醒有關部門作好預防。

責編:王超

相關焦點

  • 拉尼娜事件形成!中國氣象局權威首席發話:我國華北或將多雨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裡,拉尼娜現象的出現給全球許多地方帶去了異常天氣。在冬天結束之後,拉尼娜對於今年的春季和夏季天氣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近日,在中國氣象局舉行的4月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公開表示,拉尼娜將使得今年夏季華北地區多雨!
  • 拉尼娜現象是什麼?2016年拉尼娜對中國影響:冬天或很冷
    厄爾尼諾在我國的突出表現是降水南多北少,拉尼娜則是降水北多南少。7月,北方部分地區降水量大,拉尼娜現象已顯露端倪。據@中國氣象局 預測,我國8月進入拉尼娜狀態,到2016-2017冬季將形成一個拉尼娜事件,特徵包括冬天更冷些。》》2016年冬天會很冷嗎?受拉尼娜影響 寒潮不得了
  • 中國氣象局:拉尼娜剛走 厄爾尼諾又要來
    2018-07-19 11:58:46 來源: 中國氣象局 舉報
  • 中國氣象局:拉尼娜剛走 厄爾尼諾又要來|厄爾尼諾|拉尼娜|海溫|...
    (原標題:拉尼娜剛走,厄爾尼諾又要來)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的ENSO
  • 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回升不利於「拉尼娜」事件形成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2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12月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周兵表示,近兩周,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回升,比常年平均偏低0.4℃,已經高於拉尼娜狀態-0.5℃的標準;同時,赤道西太平洋西風增強。總體來看,近期熱帶海洋天氣特徵不利於拉尼娜事件的行成。
  • 《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國家標準發布
    原來,在國際上,儘管對於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總體認識比較一致,但具體判別標準卻始終存在分歧。針對國內尚缺乏統一的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標準的現狀,為了規範判別標準,促進氣候業務和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國家氣候中心牽頭,通過總結國內外現有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監測指數,並吸收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制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國家標準。
  • 拉尼娜狀態減弱 - 首頁 -中國天氣網
    拉尼娜,即反厄爾尼諾現象,是指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當關鍵區月海表溫度滑動平均值低出同期0.5℃時,即進入拉尼娜狀態,持續5個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小男孩」厄爾尼諾一般情況下與「小女孩」拉尼娜總是相隨而來,在去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中,中東太平洋海溫持續偏暖幅度接近3℃,並於2016年5月結束。
  • 拉尼娜事件預計12月形成 北方冬季偏冷可能性大
    11月3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工周兵表示,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依然維持拉尼娜狀態,預計將在12月發展成為一次強度較弱的拉尼娜事件。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10月(前29天),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冷海溫異常較上月有所發展,其中尼諾3.4區海溫指數為-0.8℃,SOI指數為0.0。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仍處於拉尼娜狀態。  拉尼娜一般以西經120-170度及南北緯5度之間的赤道太平洋海區的海溫距平指數來判定。
  • 國家氣候中心:及時跟蹤後期拉尼娜事件發展
    原標題:國家氣候中心:及時跟蹤後期拉尼娜事件發展   中新網11月4日電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4日發布消息稱,根據最新預測會商結果,預計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 拉尼娜來了,「最冷冬天」即將到來?
    當該區海溫距平低於0.5℃,則稱之為進入「拉尼娜狀態」,若「拉尼娜狀態」持續5個月以上,則判定為一次「拉尼娜事件」。反之比常年同期偏高0.5℃且持續3個月以上,就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海溫關鍵區(Niño3.4區)的監測指數為-0.6℃,並且還將持續進一步發展。綜合分析後,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沒錯,拉尼娜真的來了!但是,今年是否是冷冬還沒有定論!
  • 拉尼娜狀態減弱
    拉尼娜,即反厄爾尼諾現象,是指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當關鍵區月海表溫度滑動平均值低出同期0.5℃時,即進入拉尼娜狀態,持續5個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 拉尼娜事件可能造成2020-2021年我市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的概率...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表明,2020年9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區進入拉尼娜狀態,一般而言,在多數拉尼娜時間盛期的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根據陝西省氣象局預測,我省今年冬天可能發展為一次中等或偏弱的拉尼娜事件。
  • 專家稱今冬氣溫偏低受拉尼娜事件影響
    參照上述標準,自1951年濟南有氣象監測記錄以來,1月上旬,市區還沒有出現過嚴寒及以上程度的寒冷天氣。據龜山氣象觀測站記錄,自1951年以來,市區1月上旬最低氣溫記錄出現在1970年,為-16.1℃。從整個1月份最低氣溫來看,目前最冷的紀錄出現在1953年1月中下旬,市區最低氣溫為-19.7℃。「此次降溫,最低氣溫破1月上旬紀錄的可能性比較大。」
  • 中國氣象局闢謠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10月11日,中國氣象局通過微信公眾號表示,「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
  • 中國氣象局闢謠來了!
    圖源:中國氣象局圖源:中國氣象局其實,這些不過是一些東拼西湊的文字和前後混剪的視頻。事實真相經中國氣象局闢謠,流言中所提到的拉尼娜事件確實存在,但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
  • 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冷嗎?
    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冷嗎?11月4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我國今冬總體冷空氣比較頻繁,勢力偏強,北方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過程。
  • 拉尼娜事件的前因後果,真相是…
    近日,國家氣候中心也曾發布消息稱,預計今年冬天會形成拉尼娜現象(事件)。預計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秋季會持續拉尼娜狀態,冬季可能會達到峰值,形成一次由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時間。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長江以南大部地區降水易較常年同期偏少,國家氣候中心對21世紀以來發生的5次拉尼娜事件綜合分析發現,在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總體上較常年同期偏低,另外,從區域統計來看,拉尼娜年時,西藏冬季偏冷比例最低為50%,江南地區偏冷概率高達88%以上。
  • 大氣環流異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雪災的主要原因
    氣象局局長:大氣環流異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南方氣象災害的主要原因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近日撰文指出,1月10日以來中國發生了50年一遇的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災害。大氣環流異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南方氣象災害的主要原因。
  • 拉尼娜或迅速生成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從最新的監測指數來看,如今主要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活動區域溫度是在持續偏低,所以發展拉尼娜的概率還在逐步增大,從數據區間來看,是在-0.4
  • 專家:拉尼娜現象與大氣環流異常導致北方乾旱
    新華網北京2月6日電(記者於文靜)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主任張培群6日表示,近四個月來我國北方地區遭遇嚴重乾旱的根本原因是拉尼娜現象和全球大氣環流異常的共同作用。張培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造成今冬以來我國北方大部降水少的原因是影響我國的暖溼空氣少,這是由於來自東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暖溼氣流和西南方向的印度洋、孟加拉灣暖溼空氣都偏少,其根本原因與拉尼娜現象有關。 「拉尼娜現象導致今冬副熱帶高壓偏弱,太平洋西側水汽輸送較弱,同時,全球大氣環流異常造成青藏高原空氣偏暖,南支槽不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