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到底拉尼娜是什麼呢?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
大家經常說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可以說是兄妹倆,兩者循環出現,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解釋,當海溫異常偏暖時,就會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當海溫異常偏冷時,就會形成拉尼娜現象。"一般來說,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完成一次循環過程是2到7年,平均周期是4年。這種周期性振蕩是不規則的。"而當海溫出現變化時,會給大氣環流造成很大影響,氣候也會發生變化。
近日,國家氣候中心也曾發布消息稱,預計今年冬天會形成拉尼娜現象(事件)。
預計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秋季會持續拉尼娜狀態,冬季可能會達到峰值,形成一次由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時間。
「2020年8月海表溫度距平分布圖(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拉尼娜事件形成後,對我國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長江以南大部地區降水易較常年同期偏少,國家氣候中心對21世紀以來發生的5次拉尼娜事件綜合分析發現,在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總體上較常年同期偏低,另外,從區域統計來看,拉尼娜年時,西藏冬季偏冷比例最低為50%,江南地區偏冷概率高達88%以上。
曾經讓大家印象深刻的2008年雪災,也是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響,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國遭受四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襲擊,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範圍廣,南方多地出現大到暴雪,但相關專家表示,這並不代表每次發生拉尼娜事件,都會出現大範圍雪災。
另外,國家氣候中心還稱,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除了來自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的影響外,還會受到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國家氣候中心將密切監視全球和區域天氣氣候變化,加強分析研判,及時提供滾動的監測預測意見和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