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事件的前因後果,真相是…

2020-10-13 卿塵分享

最近朋友圈,總是出現「拉尼娜確定形成,今年或許是60年來最冷冬天…」之類的消息,也不清楚到底是咋回事,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是,雖然現在才10月,但全國已有多地降雪,實屬罕見,這不禁讓人們對拉尼娜半信半疑。

那麼,到底拉尼娜是什麼呢?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

大家經常說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可以說是兄妹倆,兩者循環出現,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解釋,當海溫異常偏暖時,就會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當海溫異常偏冷時,就會形成拉尼娜現象。"一般來說,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完成一次循環過程是2到7年,平均周期是4年。這種周期性振蕩是不規則的。"而當海溫出現變化時,會給大氣環流造成很大影響,氣候也會發生變化。

近日,國家氣候中心也曾發布消息稱,預計今年冬天會形成拉尼娜現象(事件)。

預計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秋季會持續拉尼娜狀態,冬季可能會達到峰值,形成一次由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時間。

「2020年8月海表溫度距平分布圖(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拉尼娜事件形成後,對我國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長江以南大部地區降水易較常年同期偏少,國家氣候中心對21世紀以來發生的5次拉尼娜事件綜合分析發現,在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總體上較常年同期偏低,另外,從區域統計來看,拉尼娜年時,西藏冬季偏冷比例最低為50%,江南地區偏冷概率高達88%以上。

曾經讓大家印象深刻的2008年雪災,也是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響,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國遭受四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襲擊,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範圍廣,南方多地出現大到暴雪,但相關專家表示,這並不代表每次發生拉尼娜事件,都會出現大範圍雪災。

另外,國家氣候中心還稱,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除了來自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的影響外,還會受到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國家氣候中心將密切監視全球和區域天氣氣候變化,加強分析研判,及時提供滾動的監測預測意見和服務信息。



所以,「今年冬天超級冷」的這個說法,目前還不能輕信。如果,可能出現超級冷的冬天,國家氣候中心等相關部門一定會提前發布消息,提醒我們多加注意的!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國家標準發布
    原來,在國際上,儘管對於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總體認識比較一致,但具體判別標準卻始終存在分歧。針對國內尚缺乏統一的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標準的現狀,為了規範判別標準,促進氣候業務和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國家氣候中心牽頭,通過總結國內外現有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監測指數,並吸收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制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國家標準。
  • 太平洋地區發生「中度至強烈」拉尼娜天氣事件
    天氣事件。此事件導致世界不同地區的重大天氣變化。如果發生真正強烈的拉尼娜事件,研究表明英國和北歐可能會經歷非常潮溼的冬天。雖然拉尼娜(LaNiña)事件通常會對世界產生涼快的影響,但這不太可能對2020年產生太大影響。
  • [視頻]中國氣象局監測:拉尼娜事件即將生成
    進入[新聞30分]>>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    最新的監測發現,目前赤道、太平洋中東部已進入拉尼娜狀態,可能持續進而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任福民:拉尼娜事件是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非常大的範圍的海水變冷,當變冷的狀態非常強,比常年偏冷0.5度以上,即可以稱為進入了拉尼娜狀態。中國氣象局氣候中心監測到在中東太平洋,海平面總體平均氣溫比常偏冷0.6度,有些地區更冷,這表明已經進入了拉尼娜狀態。預計這種偏冷的狀態持續。    從1951年以來,歷史上共有十一次拉尼娜事件發生。
  • 國家氣候中心:及時跟蹤後期拉尼娜事件發展
    原標題:國家氣候中心:及時跟蹤後期拉尼娜事件發展   中新網11月4日電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4日發布消息稱,根據最新預測會商結果,預計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 未來會不會形成拉尼娜事件?
    網友留言:氣象部門宣布已經進入拉尼娜狀態,之後會不會形成拉尼娜事件呢?請問這會對今年冬季氣候造成什麼影響?  回覆: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拉尼娜狀態。根據我們的預測,預計冬季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其後期演變趨勢和氣候影響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同時,鑑於影響我國氣候的因素非常複雜,加之近期氣候波動性增大,預測難度大,國家氣候中心將密切監視天氣氣候變化,加強分析研究,及時提供滾動訂正的氣候預測。
  • 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回升不利於「拉尼娜」事件形成
    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周兵表示,近兩周,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回升,比常年平均偏低0.4℃,已經高於拉尼娜狀態-0.5℃的標準;同時,赤道西太平洋西風增強。總體來看,近期熱帶海洋天氣特徵不利於拉尼娜事件的行成。12月2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12月新聞發布會。今年8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距平指數為-0.53℃,進入拉尼娜狀態。
  • 「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
    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  廣為流傳    雖是謠言  但因其精心剪輯  還是讓不明真相的群眾深信不疑年10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持續發展加強,預計後期將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 拉尼娜事件預計12月形成 北方冬季偏冷可能性大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工周兵表示,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依然維持拉尼娜狀態,預計將在12月發展成為一次強度較弱的拉尼娜事件。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10月(前29天),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冷海溫異常較上月有所發展,其中尼諾3.4區海溫指數為-0.8℃,SOI指數為0.0。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仍處於拉尼娜狀態。
  • 「毛洪濤事件」是面反光鏡,傳遞真相即是正義
    「毛洪濤事件」涉及了一條鮮活生命,又關聯到官場、舉報、作風、鬥爭等各種複雜話題,難免讓社會公眾產生形形色色的聯想與揣摩。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黨員領導幹部本身是姓「公」,其一言一行本來就是百姓群眾關注的重點對象。何況,帶有「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式的「死諫」色彩,更是讓人陷入「電視演繹情景」的腦補畫面。
  • 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數據顯示極端低溫事件在減少
    今冬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現象指的是熱帶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下降的氣候現象,其名稱起源於西班牙語,意為「小女孩」。厄爾尼諾現象則是指與其相反的自然現象,意為「小男孩」。「簡單而言,我們所說的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
  • 今冬預計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拉尼娜事件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4日發布消息,根據最新預測會商結果,預計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並持續到明年春季。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 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摘要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 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中國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4日消息,今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赤道區域海氣耦合狀態有利於拉尼娜狀態的維持和發展,預計到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並持續到明年春季
  • 大氣環流異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雪災的主要原因
    氣象局局長:大氣環流異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南方氣象災害的主要原因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近日撰文指出,1月10日以來中國發生了50年一遇的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災害。大氣環流異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南方氣象災害的主要原因。
  • 拉尼娜事件形成!中國氣象局權威首席發話:我國華北或將多雨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裡,拉尼娜現象的出現給全球許多地方帶去了異常天氣。在冬天結束之後,拉尼娜對於今年的春季和夏季天氣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近日,在中國氣象局舉行的4月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公開表示,拉尼娜將使得今年夏季華北地區多雨!
  • 拉尼娜……來了!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 拉尼娜狀態減弱
    拉尼娜,即反厄爾尼諾現象,是指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當關鍵區月海表溫度滑動平均值低出同期0.5℃時,即進入拉尼娜狀態,持續5個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 拉尼娜事件可能造成2020-2021年我市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的概率...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表明,2020年9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區進入拉尼娜狀態,一般而言,在多數拉尼娜時間盛期的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根據陝西省氣象局預測,我省今年冬天可能發展為一次中等或偏弱的拉尼娜事件。
  • 拉尼娜現象是什麼?2016年拉尼娜對中國影響:冬天或很冷
    厄爾尼諾在我國的突出表現是降水南多北少,拉尼娜則是降水北多南少。7月,北方部分地區降水量大,拉尼娜現象已顯露端倪。據@中國氣象局 預測,我國8月進入拉尼娜狀態,到2016-2017冬季將形成一個拉尼娜事件,特徵包括冬天更冷些。》》2016年冬天會很冷嗎?受拉尼娜影響 寒潮不得了
  • 專家稱今冬氣溫偏低受拉尼娜事件影響
    山東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孟祥新認為,今冬寒潮頻來,氣溫偏低,「主要是受拉尼娜事件的影響,在拉尼娜影響下,一般冬季氣溫會偏低一些,冷空氣比較頻繁。」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小女孩」的意思,也稱反厄爾尼諾現象,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表現為海水錶層溫度低出氣候平均值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
  • 拉尼娜來襲,這個冬天……
    2020年10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持續發展加強,預計後期將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該事件可能持續到明年春季。從今年8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進入拉尼娜狀態 (3個月滑動平均Nino3.4指數低於-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