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地區發生「中度至強烈」拉尼娜天氣事件

2020-10-30 夢璇櫻花祭


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稱,太平洋地區發生了中度至強烈的拉尼娜天氣事件。

自然發生的現象導致海洋表面溫度的大規模冷卻,

拉尼娜颶風將持續到2021年第一季度,可能會對全球溫度產生降溫作用。

但這不會阻止2020年成為有史以來最溫暖的年份之一。

拉尼娜(LaNiña)被描述為天氣發生的三個階段之一,稱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

這包括稱為ElNiño的溫暖階段,較冷的LaNiña和中性階段。

當強風將太平洋溫暖的地表水吹向南美洲和印度尼西亞之外時,就會產生拉尼娜現象。

取而代之的是,來自海洋深處的較冷水上升到水面。

此事件導致世界不同地區的重大天氣變化。

如果發生真正強烈的拉尼娜事件,研究表明英國和北歐可能會經歷非常潮溼的冬天。

通常,拉尼娜(LaNiña)意味著像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可以獲得比平常更多的降雨,並且東南亞的季風活動更加活躍。

加拿大和美國北部可能會有更多的風暴,通常導致下雪。

美國南部各州可能同時遭受乾旱襲擊。

上一次發生重大事件的時間是2010-2011年。

WMO表示,今年餘下時間裡,熱帶太平洋海溫仍有大約90%的機會保持在拉尼娜水平。

這種狀況有55%的可能性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

雖然拉尼娜(LaNiña)事件通常會對世界產生涼快的影響,但這不太可能對2020年產生太大影響。

WMO的Petteri Taalas教授說:「拉尼娜通常會對全球溫度產生冷卻作用,但是這遠遠被溫室氣體在我們大氣中捕獲的熱量所抵消。」:「因此,2020年仍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之一,而2016-2020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五年時期,」「拉尼娜時代現在比過去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年份還要溫暖。」

WMO說,它現在宣布拉尼娜(LaNiña),以便使各國政府有機會動員其在災害管理和農業等關鍵領域的計劃。

拉尼娜(LaNiña)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它可能對大西洋颶風季的其餘時間產生影響。

拉尼娜事件減少了風切變,這是地表和大氣高層之間風的變化。這使颶風增加。

相關焦點

  • 太平洋已經持續降溫,超級計算機:拉尼娜極有可能偏強
    美國商業部下屬的科技部門,簡稱NOAA)宣布拉尼娜(LaNiña)在太平洋上現身之後,人們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也是越來越高。因為拉尼娜事件與厄爾尼諾現象都屬於太平洋赤道海域中東部表層海水持續異常變化的自然現象,二者都會對全球氣候造成影響。
  • 太平洋深處持續降溫,超級計算機:拉尼娜可能偏強
    自從今年9月中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美國商業部下屬的科技部門,簡稱NOAA)宣布拉尼娜(LaNiña)在太平洋上現身之後,人們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也是越來越高。因為拉尼娜事件與厄爾尼諾現象都屬於太平洋赤道海域中東部表層海水持續異常變化的自然現象,二者都會對全球氣候造成影響。
  • 太平洋深處繼續降溫,超級計算機:拉尼娜可能偏強
    早在9月中旬,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就宣布,拉尼娜已經現身在太平洋上,到10月,拉尼娜繼續在熱帶太平洋上發威。拉尼娜(LaNiña)是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表層水溫大範圍低於平均水平的現象在拉尼娜模式下,西太平洋的上升氣流將變得更加猛烈,而中東太平洋地區的下沉氣流也將變得更加猛烈,同時南美北部還能觀察到上升運動增強,而在東部非洲也將出現異常下沉運動。
  • 2020年拉尼娜現象已經生成?會造成極寒天氣嗎?
    關於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早在NOAA宣布之前,日本氣象廳已經說明過有60%的概率發展出來,而世界氣象組織也是同樣的概率,在8月27日表示今年9月至11月期間發生弱拉尼娜事件的概率為60%。而概率說得最高的就是澳大利亞氣象局為70%。 所以綜合情況來看,拉尼娜的到來是確鑿無疑了!這也就意味著極端氣候將對糧食生產的幹擾進一步加強。
  • 拉尼娜……來了!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 拉尼娜事件的前因後果,真相是…
    "而當海溫出現變化時,會給大氣環流造成很大影響,氣候也會發生變化。近日,國家氣候中心也曾發布消息稱,預計今年冬天會形成拉尼娜現象(事件)。預計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秋季會持續拉尼娜狀態,冬季可能會達到峰值,形成一次由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時間。
  • 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數據顯示極端低溫事件在減少
    據統計,1951年至2019年,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有明顯的年際變化特徵,共發生了20次厄爾尼諾事件和15次拉尼娜事件。  不是每個拉尼娜年 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  世界氣象組織稱,厄爾尼諾事件通常對全球氣候有增溫作用,而拉尼娜則相反。
  • 厄爾尼諾及拉尼娜天氣對大豆市場的影響分析
    今年上半年以來,市場對於年度內拉尼娜預期不斷增強,NOAA在10月份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月度討論中提到,今年很有可能會發生中等至高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其強度將在11月-明年1月達到極值,年度拉尼娜事件基本得到確認。在當前時點,市場關注點更多集中在阿根廷大豆的播種和生長階段。
  • 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 我國易秋汛凍害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記者孫俠)記者30日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獲悉,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可能持續進而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我國易出現秋汛和凍害,東北地區還容易發生早霜凍。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並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
  • 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回升不利於「拉尼娜」事件形成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2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12月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周兵表示,近兩周,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回升,比常年平均偏低0.4℃,已經高於拉尼娜狀態-0.5℃的標準;同時,赤道西太平洋西風增強。總體來看,近期熱帶海洋天氣特徵不利於拉尼娜事件的行成。
  • 熱帶太平洋東部偏冷!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專家:拉尼娜已基本確定
    ,而對於是否導致「極寒天氣」,我們看下情況就知道了,但是每次一說到拉尼娜的醞釀,大家就想起了2008年的「拉尼娜年」,確實2008年的拉尼娜年我國出現了大範圍的冰雪天氣,可以說降雪都直接延續到了我國南方地區,所以擔心也是正常的現象。
  • 拉尼娜造訪,極寒天氣要來?
    今年9月初,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出「官宣」,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出現了持續數月的「藍帶」現象,這也預示著拉尼娜的形成,並且他們還預計拉尼娜將會大概率貫穿今年整個冬季。從那時候起,有關冷冬的說法就開始流傳。再加上一波又一波的降雨和降溫,的確讓人感到了這個冬天格外冷。很多人對「極寒天氣」的說法深信不疑,甚至帶動了暖寶、羽絨服、棉鞋等產品的銷售熱潮。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將持續至明年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並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它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通常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
  • 拉尼娜將帶來冷冬?專家:不是每個拉尼娜年冬季氣溫都低_中國_唐山...
    據統計,1951年至2019年,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有明顯的年際變化特徵,共發生了20次厄爾尼諾事件和15次拉尼娜事件。  不是每個拉尼娜年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  世界氣象組織稱,厄爾尼諾事件通常對全球氣候有增溫作用,而拉尼娜則相反。
  • 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
    據統計,1951年至2019年,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有明顯的年際變化特徵,共發生了20次厄爾尼諾事件和15次拉尼娜事件。 2 不是每個拉尼娜年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 世界氣象組織稱,厄爾尼諾事件通常對全球氣候有增溫作用,而拉尼娜則相反。
  • 拉尼娜事件可能造成2020-2021年我市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的概率...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表明,2020年9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區進入拉尼娜狀態,一般而言,在多數拉尼娜時間盛期的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根據陝西省氣象局預測,我省今年冬天可能發展為一次中等或偏弱的拉尼娜事件。
  • 太平洋深處大降溫,拉尼娜蠢蠢欲動?專家:前所未見
    2019年年底到2020年年初,熱帶中東太平洋出現了持續數月的海水溫度偏高,在這種偏高下,中國氣象局宣布一次弱的厄爾尼諾事件在中東太平洋上形成。但很快,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中東太平洋的情況有些不對——在持續的偏暖後,最近幾周熱帶中東太平洋的海表溫度迅速下降,比如5月的海水溫度距平顯示,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已經出現了一道明顯的「冷舌」。
  • 未來會不會形成拉尼娜事件?
    網友留言:氣象部門宣布已經進入拉尼娜狀態,之後會不會形成拉尼娜事件呢?請問這會對今年冬季氣候造成什麼影響?  回覆: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拉尼娜狀態。根據我們的預測,預計冬季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其後期演變趨勢和氣候影響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同時,鑑於影響我國氣候的因素非常複雜,加之近期氣候波動性增大,預測難度大,國家氣候中心將密切監視天氣氣候變化,加強分析研究,及時提供滾動訂正的氣候預測。
  • 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今年我國會迎來「寒冬」嗎?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監測顯示,2020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偏低,海溫關鍵區的監測指數為-0.6℃,較7月份下降了0.3℃;9月1-20日,海溫關鍵區海溫呈波動下降,監測指數低於-0.5℃,標誌著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