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即反厄爾尼諾現象,是指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當關鍵區月海表溫度滑動平均值低出同期0.5℃時,即進入拉尼娜狀態,持續5個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小男孩」厄爾尼諾一般情況下與「小女孩」拉尼娜總是相隨而來,在去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中,中東太平洋海溫持續偏暖幅度接近3℃,並於2016年5月結束。而此次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以後,海溫迅速下滑,拉尼娜狀態順利接棒。
然而今年的拉尼娜狀態並不穩定,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近的監測顯示,厄爾尼諾逐周海溫距平指數表明,最近一周海溫指數-0.3℃。這意味著拉尼娜狀態自去年11月14日以來已經開始明顯減弱。11月平均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為-0.55℃,12月平均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為-0.44℃,即熱帶太平洋海溫處於拉尼娜狀態與正常偏冷狀態之間。
此外,熱帶太平洋次表層海溫監測同樣顯示,中東太平洋冷水體在減弱,西太平洋暖水體在加強並向東延伸,拉尼娜未來持續減弱的可能性比較大。
目前,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監測主要根據中國氣象局最新修訂的《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監測業務規定》,要綜合三個月滑動平均值判定拉尼娜狀態的起始事件。如果11月至1月的海溫平均值高於-0.5℃,拉尼娜沒能持續超過5個月,則無法形成事件。周兵認為,根據診斷分析和國內外動力、統計模式預測,未來拉尼娜狀態將繼續減弱,2017年初可能會衰減結束並進入正常狀態。這意味著本次弱拉尼娜狀態極有可能不能形成事件;即使形成,也是歷史上最弱的事件。(文/崔昕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