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空氣品質連續6年全指標達標 PM2.5首次全年達世衛組織二階段目標

2021-01-08 廣東省人民政府網

  近日,廣東藍一度「刷爆」朋友圈。據省生態環境廳消息,廣東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20年已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考核目標,空氣品質6項主要汙染物濃度實現連續6年達標。其中,PM2.5為22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25微克/立方米)。

  自「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廣東大氣汙染防控經歷兩個階段。2013—2017年為第一階段,重點解決PM2.5達標問題。2018年至今的第二階段,逐步轉向以臭氧汙染防控為核心,實施PM2.5與臭氧協同防控。

  「廣東在經濟總量連續穩居全國第一情況下,走出了空氣品質改善和經濟社會綠色健康發展的雙贏道路。」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結構減排貢獻率達60%

  走進肇慶市高要區的新明珠陶瓷集團薩米特陶瓷工廠園區,寬敞明淨的生產車間顛覆著人們對傳統陶瓷生產場景的印象。

  「以前都燒煤,生產環境差,汙染排放大。」肇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全市掀起「煤改氣」高潮,到2020年底,計劃實施「煤改氣」的52家陶瓷企業188條生產線已全部完成改造。目前,全省已完成建築陶瓷行業「煤改氣」生產線692條。

  調整產業結構,是廣東大氣治理的利器。珠三角地區不再新建煉化、煉鋼煉鐵、陶瓷等項目,並逐步實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對電鍍、印染、鞣革等重汙染行業統一規劃、定點,實行「入園進區、集中治汙」。另外,科學淘汰落後產能,累計淘汰落後鋼鐵產能379.7萬噸、水泥產能4026.5萬噸等。

  大氣治理成效也得益於能源結構優化。廣東嚴格控制新增煤電,並實行煤炭消費減量管理,在2019年珠三角地區規模以上工業煤炭消費量約7227萬噸標煤,相比2012年下降21.68%。同時,全省有序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經初步測算,2019年煤炭消費比重較2018年和2015年分別下降2.3和7.4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比重較2018年和2015年分別提高0.2和2.1個百分點。

  此外,我省著重調整運輸結構,以公交電動化為重點推進移動源治理。據初步統計,截至2020年11月,全省電動公交車總量超6.4萬輛,公交電動化率達97.5%,其中珠三角公交電動化率達100%。

  「結構減排對廣東近年來空氣品質改善的貢獻率達60%。」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累計減排VOCs超10萬噸

  當前,臭氧已超過PM2.5成為首要大氣汙染物,VOCs(揮發性有機物)和NOx(氮氧化物)是生成臭氧的前體物。廣東抓住臭氧治理「牛鼻子」,針對VOCs和NOx實施源頭、精準、科學治理。

  「臭氧汙染治理是國際性難題,沒有成熟的經驗。」省環科院專家表示。通過啟動夏秋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達標排放百日服務行動和落實藍天保衛戰百日衝刺行動,廣東對約佔全省VOCs排放量76%的5650家重點監管企業開展銷號式整治,累計減排揮發性有機物7.8萬噸。同時,目前已推進第二批3305家VOCs企業銷號整治。

  統計顯示,2016年以來,廣東大力推進省市兩級VOCs重點監管企業「一企一策」治理,累計減排揮發性有機物10.6萬噸。

  由於大氣具有流動性,其治理需要聯防聯控和精準研判,廣東已基本建成PM2.5成分監測網絡、VOCs光化學監測網絡、顆粒物和臭氧雷射雷達監測網絡,結合遙感衛星立體監測系統,形成「天空地」一體監測體系。

相關焦點

  • 廣東去年空氣優良率95.5%,連續6年PM2.5穩定達標
    記者6日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面完成國家考核約束性指標,空氣品質優良比例達95.5%,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十三五」最優水平,劣V類國考斷面全面消除,近岸海域水質近四年持續改善,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較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效。
  • PM2.5值首次達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李舒瑜)去年,深圳PM2.5年均濃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為2006年有監測數據以來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創歷史最好水平。日前,市政府關於2019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 廣東PM2.5持續下降 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
    5日,記者從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廣東空氣品質中6項主要汙染物濃度連續6年達到國家考核標準,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其中,PM2.5為22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25微克/立方米)。
  • 2014年國家PM2.5標準 廣州要求2020年需達標
    【2020年穗空氣要達國家標準】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年起開始實施,日前,@廣州環保 就落實新環保法的情況在官網向社會公布。據悉,廣州空氣品質達標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提出2020年實現環境空氣品質基本達到國家標準,即廣州PM2.5年均濃度要達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這比此前提出的2025年達標提前了5年。(PM2.5是什麼意思? )  2014年12月1日,中國PM2.5標準:要求濃度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 深圳「2019環保成績單」出爐,PM2.5值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
    深圳「2019環保成績單」出爐,PM2.5值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金羊網  作者:林園  2020-01-15 深圳近日召開了2020
  • pm2.5標準值是多少?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目前,我國的pm2.5標準值為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75微克/立方米為達標,然而,這一數值與pm2.5國際標準相比,還相差甚遠,僅僅是達到世衛組織設定的最寬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標準值為小於每立方米10微克。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患病並致死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目前,我國的pm2.5標準值為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75微克/立方米為達標,然而,這一數值與pm2.5國際標準相比,還相差甚遠,僅僅是達到世衛組織設定的最寬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標準值為小於每立方米10微克,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患病並致死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 2020年前11月PM2.5濃度達世衛第一階段目標值 藍天保
    其中, PM2.5平均濃度已達到世衛組織第一階段35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達到這一目標是非常不容易的。」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說。2020年,一直作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重中之重的藍天保衛戰,可以用有計劃、有重點、有實招、有成效來總結。有計劃:三年之約,圓滿履行2018年6月,《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設定了2020年的目標:明顯改善環境空氣品質。
  • 北京副市長:PM2.5達標至少需18到20年
    汙染物下降納入政績考核  市環保局局長陳添說,北京市今年底將建成35個PM2.5監測站點和衛星遙感監測體系,形成地面和立體相結合的空氣品質監測網絡。每個監測站點的主要汙染物監測數據都將公布,並將全年汙染物下降情況納入政績考核。
  • 多地PM2.5值不達標 專家稱控制汙染源才能治本
    在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更新的《關於顆粒物、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空氣品質準則風險評估概要》中,PM2.5的基準值是年均值10毫克每立方米也就是10ppm,日均值為25毫克每立方米也就是25ppm,我國標準中規定的一級標準接近世衛組織提出的基準值,二級標準則低於這一基準值。
  • PM2.5國家標準(2012)
    2013年3月1日最新消息:PM2.5中文名確定為「細顆粒物」 近期將正式發布   世界衛生組織pm2.5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而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於50接近80,世衛組織為各國提出了非常嚴格的
  • 空氣品質標準未列PM2.5監測 因實際大範圍超標
    根據今年年初徵求公開意見的該標準修訂版,將增加臭氧8小時監測值;PM2.5可吸入顆粒物尚未列入新標準,但開始作為各地指標的參考值。這是目前國內空氣品質指標最具爭議的兩個指標。  據了解,修訂仍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新標準最終有可能在年底出臺。
  • pm2.5的主要來源有哪些?pm2.5標準值是多少?
    三是損害人體健康,這是危害最大的,PM2.5因其能被人體吸入並粘附在呼吸道和肺葉而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由於太陽中紫外線輻射的減弱致使小兒佝僂病高發,還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那麼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呢?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nbsp&nbsp&nbsp&nbsp2019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正式出爐。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通報說,2019年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韶關市區空氣六項指標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五!
    記者今日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韶關市區環境空氣品質實況狀態下AQI優良達標率為97.3%,較上年上升4.7個百分點,達標天數356天,達標天數比例和優的天數均創2014年空氣品質評價新標準實施以來的新紀錄。
  • 2020河南環境空氣品質改善:PM2.5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陳思1月12日,記者從河南生態環境廳了解到,過去的一年,河南省PM2.5等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2020年,河南省PM2.5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達11.9%,為「十三五」期間降幅最大的一年;與2015年相比,PM2.5濃度降幅達35.0%。
  • 首次!房山這項空氣品質指標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2020年房山區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年均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改善明顯。其中,PM2.5、PM10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NO2自2017年開始連續四年達到國家標準(40微克/立方米);SO2穩定達到國家標準(20微克/立方米)。 2020年,房山區空氣品質同比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NO2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16.7%、12.3%、12.5%;SO2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
  • 2019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達6年來最好...
    「近幾年,空氣越來越好,藍天越來越多。」石家莊市民焦浩良感慨,「前些年,幾乎整個冬天都是霧霾籠罩,開車走在環城路上經常下錯出口。」近年來,河北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據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何立濤介紹,2019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50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26天,佔全年62%,空氣品質為6年來最好。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連續195天無PM2.5重汙染
    去年9月公布的《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本市空氣品質要在「十三五」規劃目標即56微克/立方米左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重汙染天數明顯減少。行動計劃第一年剛剛結束,北京已經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
  • 金華公布5月空氣品質報告 鄉鎮街道PM2.5濃度今年首次全達標
    PM2.5濃度是衡量空氣品質的重要指標。近日,金華市藍天辦公布5月全市鄉鎮(街道)空氣品質報告顯示,5月全市144個鄉鎮(街道)PM2.5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這是今年實施鄉鎮(街道)PM2.5濃度一月一公布以來的首次全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