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值首次達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

2020-12-04 瀟湘晨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李舒瑜)去年,深圳PM2.5年均濃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為2006年有監測數據以來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創歷史最好水平。日前,市政府關於2019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根據報告,我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穩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十。去年全年無重度霾日,灰霾天9天,同比減少11天,為1989年以來最少。臭氧等6項指標連續7年達到國家標準。

水環境改善也取得歷史性突破,159個黑臭水體和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五大河流全面達標,310條河流水質全面提升。其中茅洲河2019年11月起穩定達到V類,為1992年以來最好水平;深圳河年均值達到V類,為1982年以來最好水平。

作為海洋城市,深圳有1145平方公裡近岸海域面積,海岸線260公裡。去年,全市近海水域水質得到整體提升,綜合汙染指數下降13.6%。

報告提出今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茅洲河、深圳河等主要河流水質年均值穩定達到V類,159個黑臭水體和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穩定消除黑臭,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PM2.5年均值穩定達到25微克/立方米以內。固體廢物100%實現無害化處置。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深圳今年要淘汰高排放車輛6萬輛,將遠洋船舶岸電提升至8%以上,以持續提升大氣環境;投入288億元實施雨汙分流網和正本清源改造查漏補缺,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8萬噸/日,開工建設碧道240公裡以上,全力推進水汙染治理成效鞏固提升;著力構建「零容忍」監管執法體系,開展「利劍四號」專項執法行動,推進「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排汙許可證9月份實現全覆蓋。

【來源:深圳特區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深圳「2019環保成績單」出爐,PM2.5值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
    深圳「2019環保成績單」出爐,PM2.5值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金羊網  作者:林園  2020-01-15 深圳近日召開了2020
  • 廣東PM2.5持續下降 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
    5日,記者從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廣東空氣品質中6項主要汙染物濃度連續6年達到國家考核標準,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其中,PM2.5為22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25微克/立方米)。
  • PM2.5國家標準(2012)
    2013年3月1日最新消息:PM2.5中文名確定為「細顆粒物」 近期將正式發布   世界衛生組織pm2.5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而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於50接近80,世衛組織為各國提出了非常嚴格的
  • pm2.5標準值是多少?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連日來,霧靄重重,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pm2.5標準值。我國現行的pm2.5標準值與pm2.5國際標準有多大差距呢?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pm2.5的危害很大,除心臟病、動脈硬化外,還會造成肺癌、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目前,我國的pm2.5標準值為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75微克/立方米為達標,然而,這一數值與pm2.5國際標準相比,還相差甚遠,僅僅是達到世衛組織設定的最寬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標準值為小於每立方米10微克,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患病並致死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 廣東空氣品質連續6年全指標達標 PM2.5首次全年達世衛組織二階段目標
    其中,PM2.5為22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25微克/立方米)。  自「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廣東大氣汙染防控經歷兩個階段。2013—2017年為第一階段,重點解決PM2.5達標問題。2018年至今的第二階段,逐步轉向以臭氧汙染防控為核心,實施PM2.5與臭氧協同防控。
  • 2014年國家PM2.5標準 廣州要求2020年需達標
    【2020年穗空氣要達國家標準】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年起開始實施,日前,@廣州環保 就落實新環保法的情況在官網向社會公布。(PM2.5是什麼意思? )  2014年12月1日,中國PM2.5標準:要求濃度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2012年發布標準,至今有效)  目前中國的pm2.5年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第三階段標準一致,但與世衛組織pm2.5指導值差距較大。
  • PM2.5標準向西方看齊不現實
    根據環保部《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第二次徵求意見稿,PM2.5被納入國家監測範圍,標準為「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有人質疑:世界衛生組織(下稱「世衛組織」)的標準是10微克/立方米和25微克/立方米,為什麼我國的標準設置得這麼低?
  • pm2.5的主要來源有哪些?pm2.5標準值是多少?
    三是損害人體健康,這是危害最大的,PM2.5因其能被人體吸入並粘附在呼吸道和肺葉而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由於太陽中紫外線輻射的減弱致使小兒佝僂病高發,還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那麼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呢?
  • 專家詳解PM2.5爭議始末:標準向西方看齊不現實
    肖翊 攝 紛紛擾擾的PM2.5風波,似乎終於有了切實的進展。2月2日,北京市首次公布PM2.5日均濃度,當日為23微克/立方米。與此同時,上海、廣東、江蘇等地也宣布將PM2.5監測工作納入日程。「美國大使館每小時發布一次PM2.5濃度值和對應的空氣品質指數,這是不合適的。美國環保署在其主辦的網站(www.airnow.gov)規定,空氣品質指數是根據日平均濃度計算得來的,也就是24小時的平均值得來的,而不是每小時計。譬如,上午10點鐘,只能說這個時刻,這個點位的PM2.5濃度是多少,不能說,這個時刻的AQI指數是多少。空氣品質指數針對的是時間段,而不是時間點。」
  • 新風系統可以讓室內PM2.5在個位數?
    空氣問題成為了時下熱議話題,PM2.5成為了社會熱點詞彙,大多數人都養成了每日出門前看PM2.5數值的習慣。新風系統的出現完美解決了空氣品質問題,它可以有效排除室內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能減少PM2.5、花粉、粉塵等顆粒物對人體的侵害,從而守護全家健康。
  • 2020年前11月PM2.5濃度達世衛第一階段目標值 藍天保
    其中, PM2.5平均濃度已達到世衛組織第一階段35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達到這一目標是非常不容易的。」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說。2020年,一直作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重中之重的藍天保衛戰,可以用有計劃、有重點、有實招、有成效來總結。有計劃:三年之約,圓滿履行2018年6月,《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設定了2020年的目標:明顯改善環境空氣品質。
  • 多地PM2.5值不達標 專家稱控制汙染源才能治本
    針對PM2.5汙染問題,國家環境保護部在元旦前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對PM2.5的限量值首次作了規定:按照這一新標準,對於PM2.5濃度值要求較高的一級標準為年均值15ppm,日均值35ppm;而要求相對較低的二級標準年均值35ppm,日均值75ppm。
  • 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pm2.5的影響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pm2.5有一些陌生,其實它是空氣中的一種顆粒物,可以進入人體肺部,對人們的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現在國內處於亞健康的人佔了很大一部分,了解一些關於pm2.5的信息還是很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來說說pm2.5是什麼意思,pm2.5標準是什麼?  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pm2.5是什麼意思。
  • 世衛組織:臺灣臺東而非海南三亞
    據澎湃新聞記者溫瀟瀟報導,5月12日,世衛組織公布了2016年全球最新的城市戶外空氣汙染資料庫。依據PM2.5的數據進行排序,中國城市中臺灣臺東空氣品質最好。 2016年最新的資料庫中,一共記錄了全球共103個國家、2973個城市PM2.5和PM10的年均濃度。其中,中國記錄在庫的城市一共210個,PM2.5的數據全部來自2014年,PM10的數據取自2013或2014年。
  • 中國PM2.5標準僅超印度 與世衛指導值存在差距
    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透露,PM2.5世衛指導值10微克/立方米,中國標準值35微克/立方米  羊城晚報記者 楊輝 通訊員 穗環宣  中國新近頒布的PM2.5標準到底怎樣?廣州PM2.5監測數據公布後,很多時候數據顯示並不超標,但依然是灰霾天氣,為什麼?
  • PM2.5到底是什麼
    PM2.5全球濃度分布圖中國華東地區汙染最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而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於50接近80!世衛組織為各國提出了非常嚴格的PM2.5標準,全球大部分城市都未能達到該標準。針對發展中國家,世衛組織也制訂了三個不同階段的準則值,其中第一階段為最寬的限值,新標準的PM2.5與該限值統一,而PM10此前的標準寬於第一階段目標值,新標準也將其提高,和世衛組織的第一階段限值一致。
  • 【PM2.5掃盲】PM2.5到底是什麼?進肺進血!
    可是,PM2.5是無生命的,巨噬細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下了石頭,最終被噎死,那麼我們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不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細胞,卻釋放出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導致細胞及組織的炎症。可見,PM2.5比細菌更致病。進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們就越容易生病。
  • 空氣品質標準未列PM2.5監測 因實際大範圍超標
    資料圖片  本報訊 8月底的環保部常務會議,對《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修訂情況進行匯報。  根據今年年初徵求公開意見的該標準修訂版,將增加臭氧8小時監測值;PM2.5可吸入顆粒物尚未列入新標準,但開始作為各地指標的參考值。這是目前國內空氣品質指標最具爭議的兩個指標。  據了解,修訂仍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新標準最終有可能在年底出臺。
  • 科學網—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增設PM2.5限值
    本報北京3月2日訊(記者張巧玲)「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實施後,我國將有2/3的城市達不到空氣品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