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我馬斯克為什麼要把人送到一毛不長的火星上去。我的回答是「人類,至少部分人,有一種難以抑制的好奇心,他們想知道地平線之外還有什麼。」正是由於這種情懷,人類的祖先在420萬年前離開了叢林,開始在地上直立行走。正是由於這種情懷,我們的祖先在13萬年前穿越西奈半島的陸橋離開非洲散布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正是由於這種情懷,一代一代的華人離開故土漂流海外,東洋,西洋,南洋以及一切有人的地方。我們的近親黑猩猩、大猩猩現在快要絕種了,因為他們的祖先認為在地面上有豺狼虎豹太不靠譜,還是樹上安全。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就像東非的Great Rift Valley是人類的搖籃一樣。但嬰兒最終是要爬出搖籃,因為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馬斯克讀過羅伯特·海因萊因的《月亮是一位嚴厲的女主人》(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和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Foundation series),這些殖民月球乃至整個銀河系的經典科幻作品對他的影響是無法估計的。他在2017年TED會議上講到:「有一些讓你想要在早上起床並想活下去事情很重要,如果未來不包括[人類]生活在星星上,並且成為多行星的物種,我會發現[這種未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壓抑。」既然人類擴張到其他行星是不可避免的,那他為什麼不能成為第一個登上火星或至少是把別人送上火星的人?馬斯克的火星計劃並不是一個「面子工程」–把人送上去就打道回府。他想建立一個人類居住的可持續的火星綠洲(Mars Oasis)。這把NASA最雄心勃勃的計劃都遠遠地甩在後面。
人們都知道備份的重要性。你拍的照片,發的Moments留在手機裡是不安全的,需要不時地備份到電腦上,最好能備到「雲」裡。火星的殖民地也是同樣的道理。即使我們能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人類只待在地球上依然不安全。單一事件就可以滅絕全體人類。這些事件可以是1)伽馬射線爆發;2)巨型流星撞擊地球;3)核大戰以及以後的核冬天;4)無法控制的全球氣候變化,5)新疾病突然爆發;6)機器人造反,等等。面對這一系列無法計算、無法防禦的危險,人類最好的辦法是把雞蛋分散。火星以及其他行星上建立的能自我持續的人類棲息地是現代的諾亞方舟,萬一以上事件發生,地球上人類滅絕了,火星上的人類可以重回地球。地球存在了46億年後人類出現是一個奇蹟,這絕對不是必然的,如果我們搞砸了也不會有下一次機會。人類應該珍視自己被給賦予的一個「億載難逢」的機遇,做自己能力範圍裡一切事情確保物種的延續。
有關人類共同的可延續性的問題本來應該是由各國政府合作解決的,但不幸的是靠政府永遠幹不成。這並不難理解,地球上總有緊急需要處理的事情,移民火星恐怕不是政府想要趕快解決的問題之一。埃隆·馬斯克,以一己之力,去彌補各國政府(特別是太空大國美中俄)的無能和失職,做他們早在幾十年前就該共同做的事情。如果你認為他的努力不重要沒有價值,那我真的是無言以對。
人類移民火星,除了象徵性的意義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實用價值 - 馬斯克是想人類留下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