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年前的《易經》,到底是預測未來的宇宙奧秘,還是封建迷信

2021-01-13 李師弟MTY

滄海桑田天下事,閒談華夏五千年。李師弟和您聊歷史,由我大膽猜想由您小心求證。

本期開始,我想問朋友們幾個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為什麼日月一直運轉從不停止;為什麼四季循環周而復始,人又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在我們出生之前我們是誰,在我們死後誰又是我們呢?你可能無法給出答案,但是你一定會發現從我們出生懂事到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想過這些問題,甚至越想越覺得細思極恐,這些問題有一個統稱叫做哲學。

隨著文明發展我們掌握的知識越來越豐富,這樣的問題卻也越來越多。我們甚至開始思考我們的宇宙為什麼存在,我們的意志從哪裡而來;生命、時間,甚至是數字到底都是什麼,這樣的終極哲學問題,恐怕現今的科學還不能給出準確解釋,但卻阻擋不了我們因為好奇心而思考。當古希臘的哲學家們開始研究這些問題時,早在遠古時代的華夏大地,我們的祖先竟然已經給出了一套玄而又玄的哲學體系。這套體系直到今天都披著神秘的外衣,有人說它是沒有根據的迷信,也有人說這是最超前的科學;只是我們的文明發展,還沒有達到完全理解的程度。這套體系究竟是什麼?為何我們遠古時期的先祖可以領悟我們至今還無法企及的尖端科學呢?

這套終極哲學理論體系來自於一本古籍叫做《易經》。這本古籍堪稱是融合了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奇書;它闡述了天地世間的萬象變化,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哲學書,至於它的成書要推到遠古時期了。很多人認為《易經》就是《周易》,其實不然。《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姬昌所作,但它只是《易經》的一部分;《易經》分為《連山》、《歸藏》、《周易》三部。但前兩部已經失傳,只有《周易》現存於世。所以才讓人誤以為《周易》和《易經》是同一部書,可以說中華文明的一切都是從《易經》發源的,它就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

這套哲學體系的核心就是三個詞陰陽、五行、八卦。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這些還是封建迷信嘛……陰陽五行,八卦佔卜還不都是招搖撞騙的算命先生用的,其實還真不是這樣!如果你有這種想法,說明你並不真的了解陰陽五行八卦;或者是你所了解的那些也只是通過所謂招搖撞騙的人士,通過他們的加工後抱著一個並不純粹的目的告訴你的。

我們就以陰陽為例子,陰陽其實就是最簡單也最博大的中國古代哲學。在陰陽之中我們可以看到統一、對立、轉化這三種狀態,正是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陰陽是我們對一切事物本性與關係的表達,我們可以從世間萬物萬事之間找到陰陽之理。我們的老祖宗可以用一種如此簡潔的方式概括了如此廣博的自然規律,這是多麼超強的智慧啊!其實換一種說法陰陽代表的就是宇宙間最基本的要素和作用。例如說古人認為太陽為陽,月亮為陰;所以月亮又被古人稱為太陰,就是和太陽的名字相對的。而我們可以發現地球的自身運動,表現出來的其實就是與太陽和月亮相對的兩種運動狀態;這兩種運動關系統一存在於地球上,從而形成了陰陽不可分割的綜合影響。

現代科學家用極其複雜的公式和手段去解釋這一切,我們的古人用陰陽對立、陰陽相衝、陰陽轉換,這十二個字就完成了。這不是大智慧又是什麼呢?其實我們想描述的是同一個事物和道理,只是使用的名字和描述方式不同;一個供人們方便的房間叫它盥洗室,就顯得很高端!叫它廁所你就認為很粗俗,其實大可不必。計算機使用的二進位被證明是最符合邏輯運算的進位方式,而二進位恰恰是符合陰陽理論的;0就是陰 1就是陽,一陰一陽從而生出萬物這難道不是科學嗎?

如果說陰陽是中國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理論,那麼五行就可以稱為最原始的系統論。如果你以為五行只是金木水火土,那麼恭喜你,你又錯了;五行其實並不單單只是五種元素,而是將萬事萬物的性質歸屬到了這五個項目中。其實表現的是事物的運動形式和轉化關係,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土代表融合,不同的事物之間相生相剋;從而形成了宇宙間的規律,五行學說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古代唯物主義哲學。時至今日在我們的身邊也無時無刻不和陰陽五行產生的聯繫,包括天文地理、中醫理論、建築曆法 、音樂、數學……可以說陰陽五行理論絕不是什麼封建迷信,而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最有價值的寶貴財富,只是有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大多數人對它的不了解,來進行欺騙活動這才讓這套先進理論背了太多年的黑鍋。

至於八卦則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的基礎上,對世間事物的歸類。八卦的符號並不複雜,只是按照大自然陰陽變化的組合;組成了八種不同形式的文字表述符號,但其中卻蘊含了深奧的概念。與其說八卦是八個符號,倒不如說這八個符號就是宇宙中涵蓋一切的信息密碼。

傳說中八卦是伏羲所創,但有些人並不相信。認為只是後人把一些發明算在了古人身上,但在一些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期出土的文物中;已經看到了當時的數字卦也就是筮數的存在,說明在那個時期八卦已經有了發展和演化,至少可以證明八卦的起源是非常久遠的。八卦的每個符號都有著其代表的含義,根據八卦的系統和規則又可以兩兩相重組合,推演成六十四卦。

相傳,周文王姬昌在被紂王囚禁的七年中,潛心研究伏羲八卦後所創,所以又叫做周易六十四卦。用來表述各種事物的性質和變化,如果說八卦符號是一種宇宙信息密碼;那麼《易經》就是把這些密碼翻譯成我們的語言。由此可見陰陽是內容五行是形式,八卦是陰陽相互轉變,五行相生相剋後的衍生,體現的是中國古代最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所以說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易經》所闡述的理論是很尖端的科學。只是隨著時間的演變,這套理論漸漸從哲學方面轉到了其他領域。

一直到了現在,太多的人只是用陰陽五行來卜卦算命;用生辰八字和人的相貌掌紋,去把人一生的軌跡都結合到陰陽五行八卦上。我不敢說這麼做一點道理都沒有,但是這其實已經偏離了科學的軌道背離了先人創造這套理論的初衷。

如果你問我卜卦算命是不是封建迷信,我不能說不是也不能說是!佔卜也好,巫術也罷!也許其中真的有現今科學還無法解釋的道理。在我們不以現在有限的認知,去輕易否定一切;是一種嚴謹客觀的態度。例如巫術就是一種藉助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方術,咒語是巫術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假如我們認為大自然的確存在著某些獨特的力量,咒語的實質其實就是通過發出的聲音形成一種特定的聲波;而這樣的聲波可以引起某些自然力量的共鳴和改變,從而促使某些特別的效果發生。就像是電視機可以通過接收特定的電磁波產生圖像和聲音,這樣的假想是不是就顯得科學了許多呢?佔卜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假設自然界的力量,可以因為一個人在不同狀態下的氣場產生改變;從而影響佔卜顯示出來的卦象,而一個人在不同狀態下他的行為和活動;會有一個潛在的規律卦象其實就是在這些規律上的一種總結,於是就有了佔卜預測的有限效果。

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那些所有抱著不良目的;並以陰陽五行和八卦佔卜當作幌子去坑蒙拐騙的人,都是妥妥的封建迷信。我們願意以謙卑的心態去研究了解,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遺產;但我們不接受那些歪曲利用它讓這些理論知識來背黑鍋的人。只有看清了真假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讓真正的封建迷信被清除讓好的傳統文化得以發揚繼承。

商朝時期,青銅器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成熟時期,青銅不僅被用於打造器物,也開始配備成了士兵的武器。那個時候商朝的軍隊究竟有著怎樣的武器配置?是不是可以做到碾壓周邊國家呢?而傳說中美洲印第安人,和商朝有著神秘的聯繫這個說法又是真是假?

下一期我們來一起尋找答案,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還請您多多關注我們,咱們下一期再見。

相關焦點

  • 6500年前伏羲開創的《易經》,真的是封建迷信?已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經典,,可追溯至傳說中的伏羲時期,傳說聖人伏羲氏仰觀日月星象,下察山川地理,通過觀察鳥獸身上的花紋,在河圖,洛書的啟示下,畫出了八卦圖,成為《易經》的核心內容。《易經》的名頭特別多,被譽為:「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群經之首,生命寶藏」。
  • 有人說,被質疑三千年的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事實真是這樣嗎
    近段時間來,類似於《一位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卻被納入國考,學者:根本看不懂》、《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被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 卻成就了外國科學家, 5個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樣的文章,時常出現在網絡上。
  • 6500年前「突然出世」,誤認為是中國迷信活動,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繫辭上》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停留在算命書上,認為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邊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言語,實際上這種佔卦並非是迷信活動!在2019年的數學思維高考試題中,一道神奇的數學題目突然出世,而這道題便是來源於《周易》,這讓許多 考生一臉懵,也讓許多 教師猝不及防。
  • 曾仕強主講:易經的奧秘,善易不卜
    易有三義,這就是簡易,不易,變易,在這一講中,曾仕強教授將為我們介紹《易經》的四大功能,這就是象,數,理,佔卜。什麼是象呢?那麼《易經》中的數,是人們常說的定數嗎?理是什麼意思呢?那麼佔卜是不是一種迷信呢?自古以來,《易經》一直被認為是一部佔卜的書,但是卜卦對未來的預測為什麼有時候靈,有時候不靈?卜卦的真正作用又是什麼呢?
  • 易經預測的科學本質
    易經預測的科學本質預測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預測。預測的本質,就是在事物尚未發生之時,根據已有的信息對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最終結果做出判斷,並據此做出決策,指導我們的行為。但利用易經進行預測時,我們所獲取的信息,比如卦象、天幹地支,以及五行生剋制化關係等等,都是我們不能理解、也不能用西方科學解釋的,所以人們對易經預測或者覺得高深莫測,或者覺得荒謬怪誕,甚至斥之為封建迷信。其實仔細思考一下,兩者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差別。
  • 易經揭秘:宇宙中最堅不可摧的神秘力量,可能就存在於每個人體內
    《易經》是我國上古時期出現的一本書,距今已有6500年的歷史,雖然在此期間一直飽受質疑,但是它就像是一股神秘的力量一般,能夠預測出很多事情未來發展的方向。研究《易經》的學者們普遍認為:它的奧秘在於能夠總結出宇宙萬物運行的規律,從而才能對人或者事物做出預測。
  • 是科學還是迷信?陰陽八卦背後蘊藏的文化和奧秘
    古老的八卦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古代的先人們以此推演天地自然之道,探索社會發展的規律和奧秘,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懸而未解的謎題。其中最大的謎題,就是它精準的預測功能究竟是何原理。它到底蘊含了怎樣的奧秘,為何能如此神奇?起源和影響八卦思想,是中國古代先民原始的天文學知識與農業生產、人生哲學相互結合後產生的。從字面來看,「卦」字左邊的「圭」字指的是古代的一種尺子,專門用來測量太陽影子的長度和位置;右邊的「卜」字是象形字,一豎表示在地上豎的杆子,一點表示太陽的影子。
  • 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歷經6500,終於被西方學者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關於《易經》的由來曾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
  • 為何說《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西方科學家的論證值得一看
    《百家講壇》傅佩榮曾經說過:《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需要一些解釋。從《易經》的原始材料來看,這是一本古老的職業書籍。但是,根據孔子及其後代的研究經驗編寫的關於「 《易經》」的評論充分體現了「充分彰顯」。由於佔用率是對未來的預測,因此它常常被誤解,許多人將其視為迷信或佔星術。首先,讓我們假設這種類型的入住人數實際上可以預測未來。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誤以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繫辭上》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停留在算命書上,認為是封建迷信的書籍。《易經》上面記載著很多神秘的語言,其實這些卜卦並不是封建迷信!在2019年的數學高考試題中,一道神秘的數學題橫空出世,而這道題就是來自《周易》,這讓很多考生一臉懵,也讓很多老師措手不及。
  • 《易經》被質疑6500年,如今被認定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告誡!
    萬物都有始終,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探尋一個問題,宇宙的本源是什麼?其實早在6500年前,祖先們就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並寫進了《易經》中,讓後人傳閱。可惜的是,《易經》一直被人們誤解成是封建迷信,飽受質疑。
  • 易經的奧秘與應用
    我們作為一個華夏兒女,應該知道,中華文化來源於易經,是文明的源頭。因為在上古時期,沒有形成文字時,人們就以經應用在生活當中了。用符號來代替不同的方位,不同事物,所對應一切表現。使人們在生產生活當中,有個方向,有個約束,有個記載。這就是最初的文化,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是文化的內在價值。
  • 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易乃是變化,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國家社稷,人之一生,草木一世,還有具體到一件事,一個病,都有其變化,《易經》所講,既是變化之道,道家謂之『道『,儒家謂之』理『,佛家謂之』因果『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誤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說起算命大家都會認為是在迷信,所以連帶著《周易》大家也覺得是一本迷信之作。其實這可冤枉了這本古老智慧之書。易經歷經數千年,其蘊含的科學知識,社會知識,歷史文化,哲學思維,都非常厚重!而且易經的確是目前人類無法破解的超級古代科學,它不僅揭示了宇宙萬物千變萬化的規律,也精確地展現了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之間存在的各種關係。1990年,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馮友蘭先生還曾留下遺言:「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那麼,馮友蘭先生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與迷信的區別有5點,看完漲知識了
    《易經》由於其傳統的佔卜功能和廣闊而微妙的預測思想,那些不了解細節的人將《易經》視為一本深刻而神秘的古代書籍。有些人以《易經》的名義練習迷信,因為許多人因為神秘而無法理解迷信。這加劇了我們普通百姓對《易經》的誤解。有些人甚至將易經與迷信聯繫起來,並認為易經是迷信。
  • 南懷瑾多次勸人「莫碰易經」,為何他自己卻精通其中奧秘呢
    《易經》是中國最為陳舊,且包羅萬象的典籍,歷朝歷代的帝王、修行者將《易經》推崇為"群經之首"。從《易經》起源來看,上古時期共有三版,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前兩種易經現已失傳,如今人們所學習的大部分是指周易,周易的內容包含"經"和"傳"兩部分。
  • 儒釋道:易經與四維空間
    易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總根源,裡面蘊含著十分樸素又極其深刻的自然法則和辯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易經分為四大學科,分別是象、數、理、佔,而其中又以佔卜預測最為神秘。在佔卜這門學科裡,又發展了很多派別,比如著名的梅花易數、六爻預測、四柱八字、奇門遁甲、大六壬等等,更有手相、面相等學科。
  • 《易經的奧秘》|2021,別再糾結了,為自己「算一卦」吧
    因為我們手掌的二十八節象徵二十八星宿,也就是說宇宙二十八星宿其實都在我們的手掌內,這就是非常神奇的「袖裡乾坤」。看看你的手掌,算一算你的一隻手有幾個節?十四個,兩隻手就是二十八個。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講《易經》時,這個知識點就讓人印象深刻,至今重看這本書,關於人體和宇宙的關係,仍讓人沉思。眾所周知,《易經》的四大功能是指:象、數、理、佔。
  • 《周易》預測是「迷信」還是「科學」?
    雖然國學熱持續了許多年了,但是一聽到《周易》還是會有人說:你那是迷信,21世紀我們只相信科學。其實包括我自己也迷惑了很多年。所以,我去查了「迷信」與「科學」的定義。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光就二者的定義都有無數種說法。或者說,二者的定義還沒有定論。所以我相信很多人都早已分不清什麼叫迷信,什麼叫科學。
  • 中國流傳一部上古奇書,其中記載著宇宙的奧秘,如今卻被世人遺棄
    導讀: 中國流傳一部上古奇書, 其中記載著宇宙的奧秘, 如今卻被世人遺棄!如《山海經》、《易經》、《魯班書》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但是卻因為太過於晦澀難懂,卻變成了如今人們視為封建思想糟粕的「爛書」,被世人所遺棄。本次小李要跟大家說的這本書,就是我國流傳了幾千年的上古奇書《易經》,它其中記載的關於宇宙的奧秘。傳說這本《易經》分為三部,為《連山》、《歸藏》、《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