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西方科學家的論證值得一看

2021-01-18 AI樂娛樂圈

《百家講壇》傅佩榮曾經說過:《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需要一些解釋。從《易經》的原始材料來看,這是一本古老的職業書籍。但是,根據孔子及其後代的研究經驗編寫的關於「 《易經》」的評論充分體現了「充分彰顯」。

由於佔用率是對未來的預測,因此它常常被誤解,許多人將其視為迷信或佔星術。首先,讓我們假設這種類型的入住人數實際上可以預測未來。在《易經》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我經常引用瑞士心理學家對「語義思維」和「並發性原理」的定義作為對《易經》六邊形原理的西方科學解釋。

《易經》是如何傳到西方的?

尉禮賢:遠渡重洋的傳教士,不愛洗禮愛翻譯

在清末和明初,一位德國神學家自稱尉禮賢,是因為他對孔子敬佩。儘管他只有57歲,但他在中國呆了20年。儘管他是一名傳教士,但他從未為任何人施洗過,他致力於中國傳統弓箭經典的翻譯。

《易經》是尉禮賢最費心血的工作,從1913年到1923年,翻譯過程只花了10年時間。 1924年,另一本德語譯本在歐洲出版,並受到西方學者的高度評價,並且該譯本被認為超過了以前所有的歐洲文學譯本。

儘管1950年博林基金會已經有幾種英文版本,但它仍邀請美國一些最好的德語-英語專家將尉禮賢的《易經》版本翻譯為《易經》。當時大約76歲榮格,還為此書寫了序言。

為何說《易經》並被迷信,而是超科學?

榮格:「因為所以」不是唯一真理,還有「有意義的偶然」

我們的科學基於過去被認為是正確的因果關係定律,但是因果關係定律從根本上動搖了。我們現在談論的自然法則僅僅是統計真理,因此必然會發生例外。

我們尚未完全意識到的一件事是,我們需要對實驗室條件進行嚴格的限制,以獲取不變和可靠的自然規律。

如《易經》所示,中國人的心態似乎完全被事件的偶然性所迷住了,而我們認為是巧合的事情似乎是這個特定人的主要關注點。我們推崇的因果律幾乎被完全忽略了。

《易經》對自然的態度似乎與我們西方人珍惜的因果過程相反。在古代中國人看來,觀察的實際情況是偶然的,而不是因果關係收集的確定結果。他們的注意力似乎集中在事故形成的命運上,而不是尋找「事故」的原因。

在西方人仔細地過濾,測量,選擇,分類和分離的同時,中國的《易經》六邊形圖像可以包含最精緻,最微妙和超感官的所有內容。因為所有這些因素共同成為一種觀察的情況。

因此,如果一個人投擲3枚硬幣或數出49根蓍草(佔卦用的蓍草有50根,其中參與佔筮撥算的為49根),這些偶然的細微之處就會進入觀察狀態。在卦圖中,成為「 ——」一部分的「部分」對我們而言並不重要,但在中國人的心中具有無可比擬的意義。

這是半個世紀前著名的西方心理學家鍾為撰寫的序言。根據他們的翻譯和傳播,許多科學家通過《易經》取得了新發現。

西方學者發現,《遺傳密碼》在中國與《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因此,《易經》的64個卦與人類息息相關,不僅是科學宇宙的金鑰匙,而且是打開生活密碼的金鑰匙。法法國傳教士白晉在信中寫道,二進位不應該是一門新科學,中國的伏羲幾千年就已經發明了。

不該被誤解和忘記的《易經》

《易經》誕生於6500年前的中原,直到今天我們對《易經》的了解甚少。馬雲從事商業活動已有數十年之久,他說《易經》從未離開,並要求《易經》做出重大決定。

受到陰陽原理的啟發,楊振寧和李正道認為,第二組原子能態的奇偶性是不可破壞的,但並非恆定不變,而且它的起伏變化是一個重要發現。諾貝爾物理學獎。

所以《易經》裡的內容包羅萬象,如果你還認為是一本算命書,那這本書也太浪費了。前文也提到佔卜一直是一種尋找答案的方式,我們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察萬事萬物的規律,順應規律做事,逐漸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業做得更好,生活過得更好。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易經裡可不僅只有深奧的大道理,而是貼近生活的人生智慧!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

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後,對於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開朗了!

這本《易經》才99元,也就是兩包煙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把這本大智慧帶回家了。

相關焦點

  • 《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與迷信的區別有5點,看完漲知識了
    《易經》由於其傳統的佔卜功能和廣闊而微妙的預測思想,那些不了解細節的人將《易經》視為一本深刻而神秘的古代書籍。有些人以《易經》的名義練習迷信,因為許多人因為神秘而無法理解迷信。這加劇了我們普通百姓對《易經》的誤解。有些人甚至將易經與迷信聯繫起來,並認為易經是迷信。
  • 群經之首的《易經》並非迷信可能是超科學?西方科學家的論證來了
    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而易經是四書五經的老大,所以叫做群經之首。說到易經,有的人說是迷信,我卻問他懂不懂,他們回答不懂,甚至從來沒看過易經。針對自己不懂的東西,堂而皇之的認為是迷信,這是多麼的悲哀。
  • 有人說,被質疑三千年的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事實真是這樣嗎
    近段時間來,類似於《一位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卻被納入國考,學者:根本看不懂》、《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被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 卻成就了外國科學家, 5個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樣的文章,時常出現在網絡上。
  • 《易經》被質疑6500年,如今被認定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告誡!
    在國外,有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表示,《易經》的64卦象包羅萬象,可以容納一切,包括了最細微、最精緻、超感覺的那部分,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不是因果元素匯集產生的明確結果。
  • 《易經》被質疑是偽科學?西方科學家看法不同,認為它是超科學
    一說起易經,很多人心中想的便是八卦、算命、風水之類,更是把易經當做封建迷信,但是西方頂尖科學家對於易經卻十分推崇。那麼易經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呢,裡面記載的卦象真的能夠影響人的一生?《易經》是我國凝聚著先人無比智慧的哲學著作,世界哲學權威人士說:世界上唯一智慧寶藏,當屬中國的《易經》。經科學家研究,最新的原子物理學與《易經》的許多理論是相通的,它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中到人事,無所不包、無所遺漏。《易經》的包羅萬象已經超出人類的想像和認知。
  • 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歷經6500,終於被西方學者證實為超科學
    說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萌發出現代科學基礎,就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一些思想的限制。尤其是很多的國外科學家都不買帳,1953年愛因斯坦給斯威澤寫信說:「西方科學的發展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希臘數學家發明形式邏輯,和文藝復興時期發現實驗驗證法。人們不必對中國聖賢沒能做出這些進步感到驚訝,如果能才是令人驚訝的」。
  • 我們質疑《易經》,外國專家卻證實這是超科學!還研究出2大理論
    《易經》是已經傳承了6500多年的上古奇書,絕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從古至今,學習易經的人都非常多,比如說孔子,諸葛亮等。但隨著封建社會的結束,人們相信科學開始,易經就開始被質疑,因為裡面的記載的卦象,陰陽理論,都讓人感覺是純粹的迷信。我們質疑《易經》,但沒想到的是,外國專家也研究易經,而且還證實易經是超科學!
  • 6500年前「突然出世」,誤認為是中國迷信活動,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繫辭上》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停留在算命書上,認為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邊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言語,實際上這種佔卦並非是迷信活動!在2019年的數學思維高考試題中,一道神奇的數學題目突然出世,而這道題便是來源於《周易》,這讓許多 考生一臉懵,也讓許多 教師猝不及防。
  • 被質疑6000年的易經終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易經》被質疑6000年,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距現在的考古發現,距今超過6000年,作者有很多說法,最多的說的是伏羲。
  • 李政道「科學家皆應該讀一讀《易經》」,它不是迷信,是超科學!
    說起《易經》,大家可能會聯想到算命呀,八卦和五行之術這類的。大多數人認為算命八卦這種方式非常不靠譜,是迷信的行為。但是,依舊有很多的學者來推崇《易經》是為什麼呢?例如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就盛讚《周易》為「萬有概率寶庫」李約瑟博士認為書中所說各種道理,並不是來源於不知名的神,也不是自身的恐懼;這本書既不吹捧自己,也不提供證明和結果。只有各種數據,它們需要充分理性的運作才能明白他的含義。
  • 伏羲所創的《周易》,被質疑6500多年,被證實是超科學!
    但是,最近被國人質疑是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榮格:《易經》的卦象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部分。《易經》中的精髓很難被人完全掌握,不僅中國人將它看做是迷信的書籍,外國人,將它看成了咒語集,認為它的 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一點用處也沒有。
  • 6500年前伏羲開創的《易經》,真的是封建迷信?已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經典,,可追溯至傳說中的伏羲時期,傳說聖人伏羲氏仰觀日月星象,下察山川地理,通過觀察鳥獸身上的花紋,在河圖,洛書的啟示下,畫出了八卦圖,成為《易經》的核心內容。《易經》的名頭特別多,被譽為:「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群經之首,生命寶藏」。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誤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說起算命大家都會認為是在迷信,所以連帶著《周易》大家也覺得是一本迷信之作。其實這可冤枉了這本古老智慧之書。易經歷經數千年,其蘊含的科學知識,社會知識,歷史文化,哲學思維,都非常厚重!而且易經的確是目前人類無法破解的超級古代科學,它不僅揭示了宇宙萬物千變萬化的規律,也精確地展現了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之間存在的各種關係。1990年,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馮友蘭先生還曾留下遺言:「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那麼,馮友蘭先生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諾獎獲得者:這次知識經濟的革命,受惠於中國偉大經典《易經》
    說《易經》想必大家定不會陌生,它是中華歷史上最為獨特的一個存在,廣大細微,包羅萬象,被世人稱之為是大道之源。但是因為它的玄妙,很多人始終將它視為是一本算命的書籍,科學家甚至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易經》進行批判,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萌發出現代科學基礎,就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一些思想的限制。那易經當真是偽科學?它當真是文化造假的源頭?西方研究者卻認為易經是超科學!
  • 現被證實超科學
    但是近代一說到《易經》,我們就能想到裡面所記載的玄學,易經按照古人的記載所說,這裡面包含宇宙萬物,竟能通過卦象來預測未來,這不是偽科學嗎?科學家甚至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易經》進行批判,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萌發出現代科學基礎,就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一些思想的限制。
  • 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易乃是變化,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國家社稷,人之一生,草木一世,還有具體到一件事,一個病,都有其變化,《易經》所講,既是變化之道,道家謂之『道『,儒家謂之』理『,佛家謂之』因果『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
  • 清華教授臨終留下勸告:要注意《周易》不是迷信!會讓中國更強大
    為什麼他說要我們注意《周易》呢?老人家所說的《周易》講得是什麼?《周易》又是怎樣一本書?《周易》是一本奇書,這本書非常的難懂,很多人初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作為一種推測命運、吉兇的方士之書,《周易》無疑含有迷信的成份。但它通過卜筮來總結天、地、人三道的變化規律,一開始便含有科學思維的成份,使其逐漸超越了迷信,發展為一套系統的哲學世界觀,成為中國人用以觀察與理解世界的工具。
  • 被質疑了3000年的迷信,如今終於被證實!國家院士遺言成真
    被質疑了3000年的迷信,如今終於被證實!國家院士遺言成真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在19年前,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 為何人死後會託夢給親人?專家給出解釋,並非迷信而是有現實依據
    在崇尚科技的21世紀看來,「託夢」顯得十分神幻,但科學家、哲學家等人都研究過人的夢境,發現夢境與現實世界具有一定的聯繫,並非都是封建迷信,人死後託夢給親人的情況也不是不可能。不過「託夢」的重點並不在於死者,而是做夢的這個人,老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腦海裡反覆思考的事情,即使是睡著休息,也還是會以夢境的方式出現,尤其是人半睡半醒或是夢中夢的時候,就更添了幾分神奇的色彩。
  • 東方玄學和西方科學
    有人問:「老師,東方玄學很厲害,為何近代沒有偉大的科學發明?現代我們用的手機、高鐵、飛機無不依賴高科技的創造,但是東方玄學沒有做出什麼傑出的貢獻吧!」答:「這個問題很有深度,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近代科學高度發展的根源,來自於信息技術的革命,而發明信息技術的源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