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棕櫚灘感受中美情緣(記者手記)

2020-12-04 人民網

  4月6日,美國佛羅裡達州棕櫚灘鎮,在迎接習近平主席車隊的人群中,記者遇見了一位特殊的歡迎者。這是一位身著中國紅、留著白鬍子的老人,身旁擺放著一張習近平主席與夫人彭麗媛的合影,照片的一角嵌著一張大熊貓吃竹子的小照片。

  一番交流後,記者了解到,這位老人是芬蘭人,這兩天來美國出差,專程來到佛羅裡達州歡迎習近平主席。「習近平主席剛剛訪問了芬蘭,又來到美國。芬蘭是小國,中美兩國都是大國,我希望看到世界上各個國家,不論大小,都能相互尊重、交流合作,這樣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在中美元首會晤舉行前後,記者走進棕櫚灘鎮市政廳,並探訪佛羅裡達州大西洋大學、棕櫚灘大西洋大學、邁阿密華人社區,一路走來,感受到中美兩國人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從哥哥在中國教英文的大學老師,到剛剛從中國旅遊歸來的當地律師,再到期待攜家人赴華旅遊的小企業主……談到中美元首會晤,他們最多的評價是「互信」「合作」「共贏」。「雖然不可能事事達成一致,但我們可以協商,無論如何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棕櫚搖曳的海湖莊園,中美兩國元首實現了超過7個小時的深入交流。習近平主席說:我們願意在相互尊重和互利互惠的基礎上,拓展務實合作,以建設性方式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讓兩國人民從中美關係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川普總統回應:美中兩國作為世界大國責任重大。雙方應該就重要問題保持溝通和協調,可以共同辦成一些大事。

  積極而富有成果的元首會晤,回應了各界人士對中美關係未來發展的美好期待,實現了新時期中美關係的良好開局。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10日 03 版)

(責編:王吉全)

深度閱讀

習近平關於中美關係的20金句應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川普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6日至7日赴美國佛羅裡達州海湖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是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元首首次進行會面,受到海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中美關係發表了哪些精彩論述?本網梳理出20大金句。【詳細】

中資企業進軍芬蘭成中芬經貿領域新趨勢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7年4月4日至6日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習主席訪問的背後,是過去多年中芬各領域交流增加的事實。截至2016年,中方累計對芬蘭非金融類投資2.17億美元,芬蘭對華投資項目541個,實際投入金額13.6億美元。【詳細】

相關焦點

  • 馬航新聞發布會記者手記:乘客是不是都還活著
    原標題:記者手記:「馬航370航班乘客是不是都還活著?」(中國網事·搜尋馬航370航班)記者手記:「乘客是不是都還活著?」
  • 棕櫚灘——是美國億萬富豪的度假勝地!
    多年以來,棕櫚灘在美國一直扮演者超級富有地區的角色,因為這裡是美國最有名的億萬富豪區,這裡也是美國億萬富豪的度假勝地,每年都有吸引美國及至世界各地超級富豪到此度假,因此棕櫚灘的旅遊業相當發達。棕櫚灘也是美國豪宅價格最高的地區之一,平均豪宅價格超過4900萬美元。
  • 美國富豪都愛棕櫚灘(圖)
    這裡就是棕櫚灘———美國富人的天堂。從幾個世紀以前的範德比爾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卡耐基家族、梅隆家族,到近代的慕恩家族、貝克家族,他們都曾是棕櫚灘的主宰者。棕櫚灘上的人有權勢、有財富、有地位,但他們的生活浮躁、心靈扭曲,過得並不快樂。他們需要上帝的教化和引導。棕櫚灘島是位於南佛羅裡達邁阿密市以北65公裡處的一個堰洲島,西靠近岸內航道,東臨大西洋。
  • 記者手記:巴西蛇島探秘
    新華社巴西大凱馬達島11月19日電  記者手記:巴西蛇島探秘  新華社記者趙焱  這裡是一座沒有哺乳動物、沒有淡水、沒有長期生活鳥類的島嶼;在這裡邁出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因為這裡生活著幾千條毒蛇。在被稱為巴西蛇島的大凱馬達島,記者與生物學家開始了一場探險之旅。  「沒錯,島上所有的蛇都是有毒的」,巴西布坦坦蛇研究所生物學家卡琳娜·班奇對新華社記者說,「它們是島嶼矛頭蝮蛇,所以這裡被稱作全球最危險的地區之一。」  大凱馬達島距離巴西聖保羅州南部海岸35公裡左右,面積0.43萬平方公裡,1984年被巴西聯邦政府確立為自然保護區,未經許可任何人不能登島。
  • 美國豪宅市場兩重天 棕櫚灘火熱邁阿密跌慘
    美國豪宅市場兩重天 棕櫚灘火熱邁阿密跌慘 中國網地產 2016/11/4 8:49:00 原標題:美國豪宅市場兩重天 棕櫚灘火熱邁阿密跌慘根據本周二發布的一份報告,今年夏天,南佛羅裡達州豪宅市場由兩大縣市唱主角。
  • 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
    (抗擊新型肺炎)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中新社北京2月3日電 題: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一種名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似乎正在改變所有中國人的生活形態。而科學家們對這種病毒研究的結論將矛頭越來越指向蝙蝠。資料圖:檢測組工作人員進行病毒檢測。
  • 記者手記:聯合國確立「世界蜜蜂日」
    新華社盧布爾雅那12月21日電 記者手記:聯合國確立「世界蜜蜂日」  新華社記者汪亞雄  20日,聯合國大會在紐約宣布5月20日為「世界蜜蜂日」。這是以斯洛維尼亞養蜂先驅安東·揚沙的生日確定的世界紀念日。
  • 記者手記:從符拉迪沃斯託克看俄羅斯經濟
    新華社符拉迪沃斯託克3月31日電 記者手記:從符拉迪沃斯託克看俄羅斯經濟  新華社記者吳剛  由於西方制裁和國際油價下跌,俄羅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俄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普通人的生活有什麼變化呢?
  • 記者手記:一座應該叫「馬拉度納」的城市
    新華社東京11月26日電 記者手記:一座應該叫「馬拉度納」的城市新華社記者王子江一代球王意外離世,那不勒斯市長馬吉斯特裡斯立即提議,球隊的主場聖保羅球場應該用馬拉度納的名字重新命名。「馬拉度納就是那不勒斯人的國王,」坐在我旁邊的那不勒斯《義大利先驅網》記者薩爾瓦多·迪裡恩佐說。「你知道,在那不勒斯,有無數的人名字叫迭戈,那都是因為馬拉度納。」1987年,就在聖保羅球場,馬拉度納率領以前默默無聞的那不勒斯隊第一次贏得意甲冠軍,此後兩個賽季,他帶領球隊兩次獲得意甲亞軍。
  • 記者手記:從布希爾核電站看伊核問題
    新華社伊朗布希爾11月10日電記者手記:從布希爾核電站看伊核問題新華社記者馬驍伊朗布希爾核電站向新聞媒體開放參觀了,雖然時間短暫,約束頗多。
  • 記者手記:交通一體化 協同「不繞行」
    「不繞行」是最直接的一個關鍵詞,也是新華社記者多年來採訪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感觸最深刻的一個關鍵詞。在京津冀,「不繞行」是一種獲得感。天津與石家莊,一座直轄市,一座省會城市,兩者直線距離約260公裡,卻長期沒有直達的高速公路。在原有路網體系中,走北線的京港澳高速、榮烏高速約350公裡,走南邊的黃石高速約365公裡,除了存在「繞行」,兩條路線均為雙向四車道,運力也不足。
  • 記者手記:讀懂了那曲戰士的快樂,就讀懂了忠誠的含義
    新華社拉薩8月8日電  題:記者手記:讀懂了那曲戰士的快樂,就讀懂了忠誠的含義  新華社記者張宸、朱青  18歲的武警西藏森林總隊那曲大隊戰士白一涵,盼來了他在那曲的第一個夏天。從小生長在四季如春的雲南玉溪,他從未如此渴望過夏天的來臨。
  • 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原標題: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新華網盧森堡7月15日電(記者 吳昌榮)在盧森堡市郊外,有一處知名的二戰美軍公墓,這裡埋葬著巴頓將軍和阿登戰役的5000多名陣亡將士,每年約有8萬人來此瞻仰和祭奠,而離美軍公墓不遠的一處德軍公墓卻鮮有人問津。
  •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沈括」號12月16日電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世界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近日迎來中國「彩虹魚」科考團隊。他們乘坐「沈括」號一路遠航來到這裡,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 記者手記: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穿越「冰上絲綢之路」見聞
    新華社「天健」輪9月22日電 記者手記: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穿越「冰上絲綢之路」見聞新華社記者劉詩平當地時間21日清晨,中國貨輪「天健」輪沿著挪威西海岸駛出北極圈,繼續向丹麥埃斯比約港進發
  • 記者「偷拍」中美貘,竟被「索要」相機吃!
    日前,鄭州市動物園貘館,成功繁殖出一隻珍惜動物——中美貘。2018年1月31日,鄭州市動物園,首次繁殖的一隻中美貘寶寶與媒體見面。在飼養員的精心照料下,剛兩個月大的貘寶寶,正在茁壯的成長。肥嘟嘟的,四條小短腿,和長相似豬非豬,似象非象,甚是溫順可愛。
  • 教學手記 | 系統思維
    教學手記 | 動力、知識和方法 2.類似的,我還認為教育是一個系統。學校教育有時候只注重學習和分數本身,但我認為分數只是每個人所在教育系統的一個結果。要想改變這個結果,就要思考ta所在的整個系統。 3.碩士一年級選修一門課叫《複雜系統導論》。
  • 記者手記:火山失約記
    新華網剛果(金)戈馬4月17日電(記者劉鍇王博)站在剛果(金)戈馬城向北眺望,20多公裡外尼拉貢戈和尼亞穆拉吉拉兩座火山,似乎就在不遠處;而經過4天蹲守,等待的火山噴發終究失約,連綿細雨使得火山遠不可及。
  • 記者手記:甘南藏區,草原環保衛士不再孤單
    新華社蘭州6月26日電 題:記者手記:甘南藏區,草原環保衛士不再孤單  新華社記者 施雨岑、姜偉超  在1萬多平方公裡的瑪曲大草原上,幾乎人人都知道「撿垃圾的卓瑪加布」。  這個身材敦實、面孔被曬得黝黑的藏族漢子,從撿拾、清理垃圾開始,逐步治理沙化草場,默默守護著這片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大草原。
  • 記者手記: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人類在白令海峽的宏大設想
    新華社「天健」輪9月10日電 記者手記: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人類在白令海峽的宏大設想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從連雲港出發的中國貨輪「天健」輪,目前正行駛在白令海上,將於北京時間11日凌晨進入白令海峽,經北極東北航道前往丹麥埃斯比約港。